APP下载

无输家解决冲突

2021-05-29托马斯·戈登

小读者·阅世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输家大人冲突

托马斯·戈登

共同设定大家需要遵守的规则是为了避免冲突,而大家共同参与到规则的制定环节会事半功倍。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如果没有规则就难免会发生冲突。如何去解决那些已经发生的冲突?如何避免类似的冲突再次发生并损害我们的人际关系?通常我们又是如何应对那些人际关系中出现的冲突呢?

许多家长和老师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或是过于严厉,或是过于骄纵;或是过紧,或是过松——要么使用权威,要么放纵。若是用这样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那么大人与孩子的关系会成为一种权力的争斗、意志力的竞争,成为一场非赢即输的决斗。一位父亲在P.E.T.前几次课程中这样说道:

“你要尽早让孩子知道谁说了算。否则,他们就开始利用你、指使你。就像我的妻子——她总是会被孩子搞定、总是会输。她总是会放弃管教孩子,而孩子们非常清楚她这一点。”

两位家里有青春期孩子的妈妈这么说道:“我强迫自己允许孩子们做他们想做的事情,然后我就开始难受。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孩子总是会得寸进尺。”

“我一点都不在乎她对这事有什么感觉,其他家长如何做的也对我没有参考意义——没有谁的女儿像我女儿那样留着粗短的头发。我不能再放弃了,我要赢得这次争斗。”

而孩子们也将与父母的关系,看成了最终要有输赢之分的权力斗争。15岁的凯西,由于不愿意与父母沟通而让家长担心,她在访谈中说道:“讨论有什么用?他们反正会赢。每次都是这样,他们是父母,他们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所以,与他们讨论就是浪费时间,毫无意义。我只想走开,不想和他们讲话。我也知道这让他们感觉不好,但那不是我造成的。”

肯已经上高中了,他在与父母的周旋中学会了如何让大人听自己的:“要是我真打定主意做什么,我绝对不会去找我妈妈,她一定会马上拒绝。我会等到爸爸回家了再说,通常他都会站在我这边,他对我的要求比较宽松,我一般都能从他那里得到满足。”

大部分家长在处理冲突时都是努力让孩子接受自己的方案——家长赢、孩子输;其他少部分的家长和老师则选择放弃,他们害怕“孩子们会由于得不到满足而沮丧”——孩子赢、家长输。

在P.E.T.课程中,这两种方式分别被称为第一法与第二法。

第一法:当孩子与大人之间出现了冲突,大人提出方案并且希望孩子接受时。如果孩子拒绝,大人就会威胁要使用(甚至直接使用)权力,即权力型权威,来逼迫孩子同意——大人赢、孩子输。

第二法:当孩子与大人之间出现了冲突,家长先试图劝说让孩子们接受自己的方案。但是当孩子拒绝时,大人就放弃或者退让,由孩子说了算——孩子赢、大人输。

大家能清楚地看到,第一法是家长想要依靠权力型权威的一种方法。这种基于权力的方式会让输的一方心怀怨恨、没有动力去执行方案、抗争、妥协、屈服。而大人也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需要耗时去强调决定(唠叨、提醒、威胁),与孩子疏离。他们否认孩子可以与家长一起来解决问题、否认孩子也具备可以帮助找到解决方案的能力。

第二法是放弃、牺牲自己的需求而满足孩子。这些孩子很少会去刻意地反叛、充满怨恨或是很激进,也不太会去屈从。但是,这些孩子会动不动就用发脾气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他们知道如何让家长和老师感到内疚,甚至用恶言恶语来试图逼迫他人满足自己。随着年龄增长,他们会认为自己的需求最重要。他们会无休止地要和拿,无法与其他人合作,也不会考虑到别人的需求。这些孩子并不那么可爱。

在家里不让步的孩子在与同伴一起时也不会让步。然而,在同伴眼中,他们则是被“惯坏”了的孩子,老师也会有同样的看法(这些孩子在教室里也不会轻易让步)。

第二法会让大人产生许多怨恨与恼怒。家长或者老师的确很难发自内心地爱不懂得体谅他人、不会合作、无法管理的孩子。使用第二法的家长会觉得做父母压力很大,他们期盼孩子能赶紧长大离开家。对于使用第二法的家长来说,成为父母并不是人生的乐趣。这听起来的确让人沮丧。不过,幸运的是我们发现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家长会经常使用第二法。

当我们还是孩童时,如果与家长发生冲突,我们的家长要么使用第一法,要么使用第二法。所以,当苦恼的家长们得知可以用第三法来解决冲突时,大家会很惊诧——还有这样一种共赢、无输家的方式来替代原来的方法。

大人与孩子之间发生了冲突,大人邀请孩子一起找到可以让双方都接受的解决方案。双方都可以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并且对其做评估,之后双方都同意的方案即为最佳的解决方案,然后一起来决定如何执行。不需要强迫,也就不需要使用权力。在这里,起作用的是契约型权威。

冲突本身不具伤害性。事实上,任何关系中都会出现冲突。若没有冲突,那可能意味着孩子过于害怕而不敢挑战家长或老师。正是“我赢、你输”或者“我输、你赢”的认知让冲突破坏了相互的关系。

心理学家莫顿·多伊奇,是合作与竞争问题方面杰出的思想者与研究者,在他的《分配公平》中,他清楚地指出:

在合作中双方会审视彼此的利益冲突,再通过大家的努力共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尊重每个人的利益,并且针对所有人的需求找寻能获得最大认同的解决方案。竞争性的过程则有相对的不同,它强调在冲突中只能由一方通过强力、欺骗或投机取巧等手段执行强制性解决方案……

冲突与合作并不矛盾。若能允许冲突出现,并且能够创造性地、有效能地解决冲突,就可以避免长期以来由于输/赢模式,或者权力争斗而造成的对人际关系的伤害。大人与孩子基于这样的合作精神,通过使用无输家的方法,可以找到能够让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这种方式不仅适用于大一些的孩子,在与小孩子的互动中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在孩子尚小时就开始使用无输家的方式,这是一种智慧并强有力的耕耘——在日后漫长的育儿过程中,你会有大收获。在孩子小时候用无输家的方式来解决一些小问题,然后随着孩子长大,开始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零用钱、手机及车的使用、过大的音乐声、着装等等)。其中最大的收获是:会很少碰到典型的青春期冲突。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你的家里并不会像很多家庭一样,在孩子青春期时经历各种乌烟瘴气的事情,甚至出现悲剧,而是能够与青春期孩子愉快地相处。为何我敢如此预测?

如同许许多多的技能,无输家方法的使用同样也是熟能生巧的。在孩子较小时就开始使用这种方法,你会形成这样一种模式,在家里营造出共同解决冲突并且共赢的氛围。用的越频繁,再次使用也就越轻松。无论何时有一个新的冲突产生,你们的解决态度都会是:“我要找到办法来满足我们彼此的需求。”而过往的成功经验会让你们更有信心应对下一个冲突。

经过长期成功地使用无输家方式,你与孩子在面对冲突时也就不再轻易将对方看作是对立方并且陷入到权力的争斗中。你们有了完全不同的视角,并且也非常清楚家里的规则。你们学习了该如何通过沟通而非争斗的方式解决冲突;学习了如何通过协商而非竞争的方式解决冲突;学习了如何让双方都得到满足而非单方面满足的方式解决冲突。现在,你会认识到冲突并不一定只能让双方来到谈判桌上,冲突也可以很快地、在非正式的安静氛围中得到解决。

不再将你看成对立面,青少年会开始重新看待自己的父母,子女开始将你视为朋友和支持者。在这样的关系中会有更多的相互喜爱与相互尊重。

每个家庭中都会出现无数价值观的冲突,诸如,孩子的价值观与信仰、个人品位、穿衣风格、生活理念以及朋友的选择。这样的冲突可以稱作价值观冲突。有时,无输家的方法无法解决价值观冲突,年轻人通常将价值观看作是自己的事情,并且无法与别人商讨的。他们认为自己有权利选择个人的价值观、信仰及喜好,这与他们的人权有关。而今日的年轻人,也如同他们的父辈、祖辈,会为自己的权利而坚持。当大人试图强迫他们按照大人的模式生活时,他们就会反叛。他们不认为价值观冲突可以商量。当孩子们清楚地知晓自己的行为会带给他人具体而实际的干扰时,他们通常都愿意通过无输家的方法解决。

(摘自《唤醒孩子的自律》,东方出版社)

猜你喜欢

输家大人冲突
智珠2则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大人的快乐
冲突管理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一觉醒来给你大人级卷发
全面冲突管理的构建与应用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