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消费安全支付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2021-05-29郭畅

商场现代化 2021年5期
关键词:网络消费大学生

郭畅

摘 要:近年来,电商崛起,网络消费成为大学生喜爱的消费方式。网络消费满足大学生追求新鲜事物心理,符合大学生网络休闲需要,给大学生消费带来诸多便利。但凡事有利有弊,网络消费在给大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消费安全支付带来诸多隐患。网络诈骗、钓鱼网站、黑客、病毒等严重威胁着大学生网络消费安全。基于此,大学生网络消费安全支付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本文笔者将从大学生网络消费安全支付问题、大学生网络消费安全支付问题的解决路径两方面对其进行简要分析,以为大学生网络消费安全支付问题及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消费;安全支付;问题及解决路径

引言:网络消费,顾名思义指依赖于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等进行线上购物的消费形式。伴随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21世纪的今天,全球已然实现网络覆盖。网络覆盖下,电商、线上消费悄然间成为人们主要购物方式之一。尤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网络消费更加备受欢迎。大学生群体特殊,不同于中学生学业繁重,亦不同于社会成人理智,且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和明辨能力。因此,网络诈骗猖獗下,大学生网络消费安全支付问题成为我们亟需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消费安全支付问题

1.缺乏安全支付意识

大学生,社会戏称为大学生小白。言外之意,指大学生思想意识单纯,在社会生活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具备抛开事物表面,分析本质的能力。因其特性,在网络消费盛行大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消费安全支付成为人们重点关注问题。据不完全数据显示,在现今社会,网络全面覆盖下,大学生网络浏览时间居高不下。甚至,有明确数据显示,大学生日常浏览网页时间高达数小时。除此之外,就网络购物而言,全国几千万大学生中近四分之一会经常进行网络购物。由此可见,大学生网络消费全体数字“可观”。从事实出发,网络消费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个体减少支出,满足大学生群体需要。然而,有趣的是,尽管网络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支出,却无形中给大学生财产安全带来隐患。具体表现为在大学生网络消费中频繁出现的网络诈骗事件。频繁发生的网络诈骗、黑客、钓鱼网站本应给大学生网络消费敲响警钟,但实际生活中,大学生网络消费安全支付意识仍然较为薄弱。日常生活中,“没关系”、“不会的”、“这个安全”是大学生口中较为常见的词语。在网络信息开放化的今天,作为高学历群体的大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很多表象信息,例如,淘宝在阿里巴巴旗下,进行网络消费支付时应用的支付宝同样在阿里巴巴旗下等。看似深入的表象化信息给了大学生足够的消费安全感,使得其在消费中,毫无顾虑地进行移动支付,进而给不法分子留下行骗空间。

2.不理智、无虚假信息辨别能力

在网络消费中,给大学生网络消费支付安全带来隐患的还体现在大学生消费存在侥幸心理以及无法辨别信息的真伪性。网络诈骗无处不在,其行骗技术超乎想象。信息技术下,不乏掌握专业信息技术的不法分子,其可以很容易地通过信息技术、通过网络、通过自身携带的电子设备获取到我们的信息,进而精准行骗。甚至,在网络购物中,其可以通过大数据获取到我们的喜好,进而通过虚假平台或构建虚假商家的形式进行诈骗。以虚假商家为例,在大学生进行网络购物时,大数据会根据购物人浏览情况进行初步喜好判断,进而推送相关商品。这样极大缩减了学生购物时间。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在大数据进行商品及商家推送时,其并不会对真假信息进行甄别和筛选。除此之外,在不法分子筹划欺骗行为时,其会将自身隐藏在虚假商家下。言外之意,其会做出同真实商家极为相似的页面,迷惑消费者,进而行骗。这时,一旦大学生在网络购物中,疏于防范或无法辨别真伪,被骗的概率就会极高。或者说,一旦大学生难以识别诈骗行径,就会上当受骗。除此之外,过于单纯的天性以及侥幸心理也是大学生遭遇网络诈骗的主要因素。不可否认,面对足够的诱惑,很多大学生并不理智,甚至博取利益,利用安慰自身的侥幸心理,继续被骗的行为。

3.网络行骗猖獗

当然,在信息技术的今天,威胁着大学生网络消费安全支付的因素中,网络行骗猖獗是罪魁祸首。信息技术的存在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良好体现,信息技术的深入初衷是为人类更好地服务,给国富民强的新时代提供便利。然而,在现今社会,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尊重他人,踏踏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总有人喜欢偏离正轨,走捷径,将自身利益建立在损害他人之上。即使,在我国经济繁荣复苏下,人们只要付出就有回报,但不法分子仍然喜欢不劳而获,通过行骗,诈骗获取他人劳动成果,其行骗行径甚至可以说成“专业”。以钓鱼网站为例,其主要伪装成银行或电子商务,以信息和链接的方式,诱导人们输入银行卡账号以及交易密码。在人们手动输入银行卡账号及密码时,不法分子便可以利用科技手段窃取他人账号密码信息,进而行骗。在行骗中,钓鱼网站制作的信息以及链接可以高度还原模仿真实页面,让人们难以区分。除此之外,上文中我们提到的虚假商家同样行骗手段高超。首先,从商家信息、产品以及产品介绍、商品评价等方面完全可以以假乱真,甚至说,虚假商家在构建商家及商品信息时,同真实商家毫无差别。其行骗主要发生在购物时,不发货,发假货。或者当交易完毕后,成为隐形商家,在客户与消费者同期交流时不回应,毫无信息等。在消费安全意识较强的成人遇到此种情况,会毫不犹豫地将商品退掉。但大学生不同,尽管现今社会大学生较以往成熟,但面对此种行为,仍然会不知所措,或心存侥幸。

二、大学生网络消费安全支付问题的解决路径

1.提升大学生网络消费安全支付意识

思想意识形态是行为指南,改善大学生网络消费安全支付问题,首先应提升大学生网络消费安全支付意识,提升大学生辨别真伪信息能力。《中国第三方网络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明确指出,现今社会,伴随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深入,网络消费中,网络诈骗、行骗是网民消费安全头号公敌。网络消费中,网络行骗无孔不入,从盗取支付密码、盗取账号到黑客、病毒入侵,形式多样,涉及广泛。其不但能够通过科学技术手段窃取本人信息,甚至能够给本人信息、他人财产带来隐患。例如,通过盗取微信、腾讯QQ账号,模仿以往沟通,进而骗取财物。除此之外,根据研究显示,中国大学生现今月消费高达千元,千元消费中,网络消费比重较高。高消费、高数量的大学生网络消费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广阔行骗空间。因此,在网络诈骗猖獗的今天,大学生有必要高度重视网络消费安全支付,提升网络消费安全支付意识,积极学习如何鉴别消费虚假信息、诈骗信息等,為自身为他人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2.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

树立正确消费观是规避大学生网络消费安全支付问题有效途径之一,其可以从网络消费源头杜绝网络消费支付安全隐患。在现今社会形态下,大学生进行网络消费以及日常消费行为时,其金钱主要来源为父母,即使有具备创业能力的学生也只占少数。当然除创业外,还有部分大学生会选择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以提供自身消费需要,但这样的大学生仍然较少。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消费金钱来源仍然是父母。因此,在已经成年即将踏入社会阶段,大学生理应从自身出发树立健康消费观。在此基础上,有选择性、不攀比、正确、健康消费。除此之外,据调查分析显示,构成大学生网络消费的主要类型有娱乐消费、学习消费、购物消费、人际交往消费以及基本生活消费。其中,以娱乐消费为例。由于时间充裕,很多大学生会选择在网络优良环境下进行网络游戏休闲。甚至,为了更好的娱乐体验,很多大学生会选择通过游戏平台购买游戏装备或其他娱乐设备。除常规网络购物网站或平台外,并不是每一个第三方交易平台都具有安全保护屏障。在行骗手段日益增强的情况下,即使是正规交易网站也很难完全保障消费者权益,因此,在没有消费者消费权益保障的非正规平台,大学生网络消费支付安全更为堪忧。在大学生树立安全健康消费观规避网络消费支付隐患中,大学生理智消费也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其在面对不法分子利用财物诱导行骗中具有一定抵制作用。喜爱网络购物的人们可以知道,近些年,伴随营销手段深入,一些商家明目张胆地将很多高价值商品价格定位免费领取,或仅需支付0.01元等。低消费获得高价值的商品,不论对大学生还是成年人,都有较大诱惑。面对诱导不能理智自控,就会给不法分子行骗的机会,进而在交易中泄露信息,遭遇网络诈骗。

3.规范商家诚信运营,合理利用第三方平台

在解决大学生网络消费安全支付问题中,我们也可以从规范商家诚信营销,合理利用第三方平台出发,把控大学生网络消费支付安全。规范商家诚信营销中,各大电商平台可以从管理上严格要求入驻商家诚信。从入驻高门槛,定期探访,客户评价,累计信誉度,到严格的奖惩制度对商家进行整体约束。入驻高门槛中,各大电商平台应在商家申请注册时,严格审核其提交信息和资质的真实性,必要时进行相应核查,将低劣商家或存在不轨行为的商家拒之门外。定期探访,电商是一种平台,不论京东、淘宝还是当当网,其主要为商家提供商品展示平台,同时促成交易,而电商平台上的商家才是我们随后购买的商品进行交易的对象。电商平台与商家的关系就像商场与商铺一般,是合作关系,但电商平台上商户的诚信却可以直接制约平台的流量,也会在交易中,给电商平台标志化。因此,为保证自身流量不受影响,平台完全可以定期对商户进行探访,并进行预估。而客户评价,累计信誉度及严格的奖惩制度同样是电商平台管理商户的有效手段。在电商平台规范商家维护自身利益同时也就将大学生网络消费支付安全牢牢握在了手中。当然,在现今网络消费中,保证支付安全的第三方交易也是值得我们推崇的方式。也就是说,在大学生进行网络消费时,交易的对象是第三方交易平台,而在整个交易完成,消费者确认收货后,再将交易资金转给商家。这样,在大学生进行网络消费中,从支付安全到消费安全都会得到较好的保障。

4.健全网络法律法规

法治社会下,在大学生网络消费支付安全亟需解决的今天,利用法律强硬手段保护大学生网络消费安全势在必行。虽然,近些年,伴随网络消费骗局日益增多,国家已经出具了一系列法律条款以保障消费者权益,甚至出现网络警察这一角色。但在实际网络虚拟环境中,网络诈骗仍然盛行。并且从消费者角度看,出现问题时并不会得到较为合理和快速的解决。严格说来,虽然线上,大学生网络消费已经成为普遍消费形式,但遇到支付安全问题、信息被盗问题时仍然得不到较好的处理方式。归根结底,是网络消费支付安全保护相关法律还不完善。因此,为改善网络消费支付安全,国家层面完全可以将各个部门调动起来,协同制定相关法律,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尤其在大学生网络消费支付安全保障中,为进一步打击违法犯罪。在法律相关制定上,针对大学生网络消费应出具具体的法律法规,明确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网络消费支付安全保护的态度,在政策和法律层面上为大学生网络消费支付安全提供基础。

5.科学技术层面打造安全网络支付环境

教育兴邦,科技强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标准,是大学生网络支付安全的前提。在黑客、病毒、木马可以很容易改写他人电脑程序的今天,通过科学技术构建防火墙是打造安全網络支付环境的前提。网络支付,不同于线下现金支付。网络消费支付中,我们需要通过支付程序将支付密码输入,确认支付来完成线上交易。也就是说,网络消费支付中,金钱的安全保证在于密码。虽然在智能时代的今天,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指纹等确保本人操作,但密码支付仍然是较为便利的支付方式,也是人们比较常用的支付方式。由此可见,在大学生网络消费支付安全中,确保密码安全至关重要。众所周知,网络消费支付主要由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完成。因此,为保证大学生网络消费支付安全,第三方支付平台就要在技术上打造安全网络支付环境。从技术层面,加强防盗保护,比如上文我们提到的构建防火墙。或者针对不同的群体构建不同支付程序,尤其在大学生网络消费支付中,构建分级保护,从支付中各个环节确保大学生网络消费支付安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网络消费安全支付的问题及解决路径”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是一个具有时代标志性的重要课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以在大学生网络消费安全支付问题探究中,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为大学生网络消费支付安全提供强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利.网络支付便利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消费取向分析与对策研究[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8(001):254.

[2]杨鸿宇,杨燕辉,张欣茹,等.在移动支付背景下大学生的网络消费状况研究[J].智富时代,2019(006):P.1-1.

[3]周利星,陈亮亮.探析网络信贷消费在大学生中的发展现状与建议——基于“蚂蚁花呗”的调查[J].经济学,2019,2(6).

[4]王思铭,杨静,乔苒洁,等.基于“蚂蚁花呗”等网络信贷支付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J].科技经济市场,2019(5):125-127.

[5]赵真.移动支付对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影响研究[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8,32(02):95-99.

[6]王新月,陈宪琳,陈燕,等.移动支付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J].山西农经,2019,256(16):146-147.

[7]王晓玲,牛佳丽,王瑜平,等.河西学院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及其心理调查分析[J].山东青年,2018(009):94-95.

[8]程丽雯.第三方支付平台信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以合肥市,蚌埠市部分高校为例[J].管理观察,2019(026):106-108.

猜你喜欢

网络消费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谈女性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特点与营销策略
浅谈网络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
电商背景下网络经济发展创新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网络消费对蚌埠实体店的影响及实体店的应对策略
大学生网络消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