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棚番茄一年两种两收种植新技术

2021-05-27邵红梅

西北园艺·果树 2021年2期
关键词:壮苗温度控制蚜虫

邵红梅

山东省夏津县宋楼镇时庙村是大棚番茄种植专业村,去年以来,该村的100户菜农在笔者帮助和指导下,采取了“春提前茬”和“秋延迟茬”一年两种两收栽培新模式,种植大棚番茄20 hm2。该模式技术比较简单,省工省力,环节紧凑,且结果期避开了酷夏炎热多雨和严冬低温灰霾等恶劣气,两茬每亩产优质番茄1.5万kg,实现经济效益6万多元。他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1   栽培设施

应用“大棚番茄一年两种两收栽培新技术”,农民朋友可以直接用自己的原有普通大棚或建设新棚即可,但一定要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源、远离工业区和公路铁路干线的地方建棚。

2   茬口安排

应用“大棚番茄一年两种两收栽培新技术”,大棚番茄栽培要分春提前茬和秋延迟茬等两茬栽培模式。大棚番茄春提前茬要在12月底培育壮苗,3月上旬及时定植,4月底开始收获;大棚番茄秋延迟茬在6月中旬培育壮苗,7月中旬及时定植,10月上中旬开始收获。

3   品种选择

大棚番茄栽培要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市场需求,选择抗病、抗病毒、耐寒、耐热、商品性好、早熟的一代杂交良种,如春提前茬选用耐低温弱光、对病害多抗的品种;秋延迟茬选择高抗病毒病、耐热的品种。

4   培育壮苗

4.1   穴盘准备   春提前茬选用尺寸为54 cm×28 cm的72穴塑料穴盘。秋延迟茬选用尺寸为54 cm×28 cm的200穴塑料穴盘。将配好的基质装入穴盘中,紧密有序地码放在苗床上。苗床用福尔马林30~50 mL/m2,加水3 L,喷洒床土,用塑料薄膜闷盖3天后揭膜,待气体散尽后播种。

4.2   苗床准备   采用育苗盘基质育苗。基质要有良好的保水力和透气性,通常配比为草炭土∶蛭石∶珍珠岩=3 ∶ 1 ∶ 1(尽量不要随意改变基质配方,以保证高产稳产)。将基质装入育苗盘密排于育苗床上,浇透水,待水渗后,将种子播入,每穴1粒,覆土0.8 cm左右。每亩用种量40~50 g。

4.3   苗床管理   育苗大棚要选用新的防雾无滴膜进行覆盖,棚内后墙张挂反光膜,每天光照时间要达到8小时左右,连阴天要用LED补光灯进行补光。在种子出苗前,大棚白天温度控制在30 ℃左右,夜间温度控制在23 ℃左右;在种子出苗后,要及时通风降温排湿,白天温度控制在25 ℃左右,夜间温度控制在17 ℃左右,以防产生徒长苗、高脚苗和发生病虫害,降低壮苗质量。注意苗床内水分不宜过大,以免苗子沤根,诱发根腐病发生。

5   适期定植

5.1   定植时期   春提前茬番茄育苗从播种到定植需60~70天,3月上中旬定植;秋延迟茬番茄育苗从播种到定植需25~35天,7月中旬定植。

5.2   整地施肥   在定植前1个月深翻耕土地30 cm以上,每亩施入腐熟畜禽粪肥5 000 kg、硫酸钾20 kg、过磷酸钙30 kg,耙平整细以备定植。

5.3   及时定植   当番茄壮苗长到5~6叶,苗高15~20 cm,茎粗壮,叶片肥厚,根系发达时及时定植,每亩定植3 000株左右。

6   田间管理

在此介绍春提前茬番茄的田间管理,秋延迟茬可参照。

6.1   定植后至缓苗阶段   定植时温度低,浇水量要少。经常清扫薄膜上的碎草和尘土,保持棚膜的整洁,增强透光性。定植后3~5天不放风,促其早缓苗,白天保持棚温28~30 ℃,夜间18~22 ℃;缓苗后正常生长期间,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 ℃,夜间15~20 ℃,白天温度高于30 ℃时要及时放风。

6.2   结果前期   结果前期白天保持在20~25 ℃,夜间10~12 ℃,并浇水中耕蹲苗。如温度过高,可覆盖遮阳网降温。第一穗果坐住后第1次追肥,结合浇水每亩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0 kg。

6.3   盛果期管理   要保持土壤湿润,5~6天浇1次水,避免忽干忽湿。最好在晴上午浇水,以避免地温降低幅度太大,浇水后及时通风,空气湿度控制在55%左右。盛果期要加强肥水管理,结合浇水每亩追施优质复合肥20 kg或沼肥500 kg,后期每亩再追施优质复合肥20 kg或沼肥500 kg。

6.4   植株调整   番茄定植后,当植株基部开始大量萌发分枝时采用吊蔓措施,使枝叶固定并分布均匀,吊蔓所用的线绳缠绕方向呈逆时针方向。当所留果穗数达到要求后,在最后一穗果上方留2片叶打头平顶,防止营养生长旺盛影响生殖生长。

6.5   人工授粉   实施人工授粉,晴天用电动授粉棒振动花穗进行自然授粉。通过摇动或震动架材来带动植株,以促进花粉授精,也可以通过人工作业走动来带动植株,还可以采用防落素处理或放熊蜂授粉。

7   防治病虫

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7.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抗病毒品种;结合田间管理将发病叶片、果实或植株带出田外无害化处理,降低病虫基数;减少浇水次数,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合理密植;与非茄科作物轮作等。

7.2   物理防治   懸挂黄色粘虫板、蓝色粘虫板诱杀蚜虫、飞虱,具体悬挂数量根据虫害发生情况确定。放风口设置防虫网。安装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太阳能多功能扇吸式捕虫器诱杀成虫,铺设银灰膜或银灰拉网、挂条驱避害虫;铺设镀铝聚酯反光膜增温、降湿,控制病害发生。

7.3   生物防治   设置天敌昆虫栖息地、缓冲带等。保护利用天敌。蚜虫、白粉虱发生初期,可释放丽蚜小蜂防治,一般每棚(1 000 m2)释放2~3箱。

7.4   化学防治   优先选择生物农药和植物源、矿物源农药;化学合成农药优先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不同农药品种之间应交替使用。番茄早疫病可用喷洒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治。番茄病毒病重在预防,要做好蚜虫的灭除。蚜虫可用喷洒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白粉虱可用喷洒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

8   及时收获

大棚番茄从开花到果实成熟的时间因品种和栽培条件而异,一般早熟品种40~50天,晚熟品种50~60天。果实成熟时要及时采收,收获后去除病果、残果后,分级包装上市销售。

猜你喜欢

壮苗温度控制蚜虫
蚜虫婆婆
出生就怀孕的蚜虫
出生就怀孕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基于PLC的智能加热座椅系统
电饭锅为什么不会把饭做糊?
温室辣椒高效嫁接及培育壮苗
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温度控制
培育核桃优质壮苗的关键技术
速生高抗雄性杨的组织培养与快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