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丛林》

2021-05-27胡学文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金枝文学奖丛林

《丛林》的写作老早了,在我写长篇小说《有生》之前便已完成,一直在电脑里放着。还想放一放的,因为不踏实,也许它就不露面了。宏兴主编催得紧,因为先前答应过,应了,觉得那就是一笔债,压在心里,沉甸甸的,给了他,还了债,轻松许多。只是更不踏实了,为什么呢?因为“隔”,还因为金枝这个人物。

这要从小说的写作缘起谈及。写小说是要有种子的,这种子或为人或为事,有时一句话也能触发写作的念头。上世纪90年代末,我闻听过许多传奇故事,令人瞠目。讲者描述得有鼻子有眼,这样的故事是不适合写小说的,因为太过传奇了,可是它们还是在脑里留下了影子。数年前我忍不住了,我说不清究竟故事的哪一点触发我写的,极其朦胧。另外,也想在写长篇之前备点余粮。我接触的人物多是小人物,腰缠万贯者的生活及其发家史,我并不熟悉。那是我未知的世界。对作家而言,想象和思想比经验更重要,况且小说写的并非生活本身,而是生活的可能。即便是经验也需要重新编码,站在更高处审视方能生出新的生命力。我当然明白。虚构是小说之翼,只是不知为何,在想象宋刚这个人物时,我总觉隔着,我和他中间就像竖了一堵墙。比如我要写他养什么狗,是哈士奇,还是藏獒,我斟酌许久。我与他终究不是一路的,怎么也亲近不起来,难以进入。若以他为中心,就笨拙了,于是我就想引一个人进来。这样,金枝出场了。她是个小人物,但在小说中她是主角。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审视这个人物,她身上的执拗又是我熟悉的。那么,她有无必要出现在小说中?是否给人以重合感?但又想,作为小说人物,她终究是有些许的不同。只是,还是不踏实,因而小说一直“睡”在电脑里。

现在金枝站在那里,任由观睹。她或许让人不舒服,但那就是她的生存之道。她的韧性也是我欣赏的。烟雾散,树木显。河水奔流,或急或缓,不乏漩涡,但始终向前。

胡学文,男,1967年9月生。中国作协会员,河北作协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有生》等五部,中篇小说集《麦子的盖头》《命案高悬》等十六部。曾获鲁迅文学奖,《小说选刊》全国优秀小说奖,《小说月报》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八届百花奖,《十月》文学奖,《钟山》文学奖,《花城》文学奖,《北京文学·中篇小說月报》奖,《中篇小说选刊》奖,《中国作家》首届“鄂尔多斯”奖,青年文学创作奖,孙犁文学奖,鲁彦周文学奖等。

猜你喜欢

金枝文学奖丛林
《芳草》文学奖(2021/2022)获奖篇目
今古传奇文学奖获奖名单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丛林之歌
母语的牵引与表现的奇效——论魏金枝小说的方言运用
丛林大作战
浮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