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浮力》教学实录与评析

2021-05-27朱亚凤张新景

科教导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学实录浮力评析

朱亚凤 张新景

摘  要  朱亚凤在教学中为让三年级的学生学好《浮力》这一课,先是用动画人物螺丝钉小西介绍石块、泡沫与水之间的浮力;然后介绍土豆与水之间的浮力;最后提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浮力的例子。张新景在评论提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在体验中学习科学,注重寓教于乐与活学活用。

关键词  浮力  教学实录  评析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1.02.019

Teaching Record and Analysis of

“Buoyancy”

ZHU Yafeng[1], ZHANG Xinjing[2]

([1]Yangcun Central School Beiyan Primary School, Boye, Hebei;

[2]Education and Sports Bureau, Boye, Hebei 071300)

Abstract: In order to teach the students of Grade Three to learn buoyancy, Zhu Yafeng first introduced the buoyancy between stones and foam and water with the help of cartoon character screws. Then he introduced the buoyancy between potatoes and water, and finally mentioned the examples of buoyancy in our daily life. In his comments, Zhang Xinjing mentioned that knowledge comes from life, learning science through experience,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education through entertainment and flexible learning.

Keywords: buoyancy; teaching records; analysis

教学分析

《浮力》这一课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本课改版后,更加注重科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生活。本课以实验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了一系列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应用与拓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本课让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自然、珍爱生命的品质,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课堂设计的一系列小实验,可以引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他们从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想办法验证假设的能力,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之间配合默契,团结友爱。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完善,理解能力欠缺,但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善表现,情绪不稳定,需要教师的带领和引导。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开展一些带有模仿性、表演性的练习,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同时实现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合作探究。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所有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

过程与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会用弹簧测力计去测量物体所受的力。

情感態度与价值观: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增强动手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及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设计情境,设疑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螺丝钉小西,让它给大家打个招呼吧。

(播放课件:螺丝钉小西的自我介绍。)

师:小西知道很多事情哦,而且很爱提问题。今天,小西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小实验,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把石块和泡沫块放入水中,你会看到什么现象呢?

生:都会沉下去。

生:我认为石块会沉入水底,泡沫块会浮在水面。

师:为什么你会这样认为?

生:我在平时玩水时发现的。

师: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播放课件:小西揭示答案,石块会沉入水底,泡沫块会浮在水面。)

师:看到这个小实验,老师有两个小问题想考考大家。泡沫板为什么会浮在水面?

生:因为泡沫板受到了水的浮力。

生:因为泡沫板比石块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

师:回答得真准确,那老师还有一个疑问,浮在水面的泡沫板受到了水的浮力,沉入水底的石块有没有受到水的浮力呢?

生:我认为石块可能会受到浮力。

生:我认为石块不会受到浮力,因为它沉入水底了。

师:看来同学们想法不同,那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做实验,寻求到答案吧。下面我们以组为单位,来探究浮力的问题。

评析:本环节一开始就引入了一个动画人物——螺丝钉小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接下来以这一动画人物贯穿了整堂课。设计以问题为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又能引发他们深层次的思考。

探究活动一:石块在水中是否受浮力

师:我们怎样设计实验来探究石块在水中是否受浮力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生:先把石块放入盛满水的杯子里,用托盘接住溢出的水,再用量筒测出溢出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浮力。

师:办法很不错,真棒。可是我们今天要使用弹簧测力计来完成实验。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西是怎样设计的。

(播放课件。)

师:小西还给我们指出了实验的注意事项,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看实验注意事项,并说一说自己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师:同学们看得真仔细,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些,现在各小组开始实验吧。

(学生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完毕,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生:我们小组在空气中测量的是0.5牛,在水中测量的是0.3牛。

生:我们小组在空气中测量的是0.6牛,在水中测量的是0.3牛。

师:那你们得到什么结论?

生:石块在水中变得轻了。

师:是什么使石块在水中变得轻了呢?

生:是浮力吧。

师:是的,浸没在水中的石块会受到水的浮力。石块虽然受到了水的浮力,但是由于它太重了,重力大于浮力,所以石块沉入了水底。下面,大家可以感受一下浮力,用手托起石块,让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石块浸没在水中时的示数相同,手托石块的力与测力计的示数有关系吗?

生:(异口同声)有关系。

师:有什么关系呢?

生:我感觉用手托起石块的力就是石块在水里所受的浮力。

生:手用的力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一边演示一边问)我的手在用力,但是我的手没有接触到石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变化吗?

生:没有变化。

师:我们手用的力必须直接施加在石块上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会变小,所以我们也可以说浮力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评析:教师先让学生说说怎样设计实验,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再出示完整的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更加熟悉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起到提示作用,也确保了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亲密合作,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

探究活动二:怎样让土豆浮起来

师:在我们的实验材料里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还有半块土豆(也就是1号土豆),用手掂一掂土豆的重量,它比石头还要重,将土豆放入水中,它会浮在水面还是会下沉。

生:土豆会下沉。

师:请同学们把半块土豆(也就是1号土豆)放入水中试一试会怎样?

生:(操作)沉入水底。

师:果不其然,土豆沉入了水底,我们有什么办法让土豆浮在水面呢?

生:把土豆切成片放在水中会浮起来。

生:把土豆切成条放在水中会浮起来。

生:把土豆切成小块放在水中会浮起来。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办法,但是这些办法到底行不行呢?请同学们用你们想到的方法,用1号土豆进行实验,看看我们刚才想到的方法可以让土豆浮起来吗?

(学生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完毕,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生:我们小组把土豆切成了薄片放入水中,它沉入水底了。

生:我们小组把土豆切成了长丝、长条放入水中,它沉入水底了。

生:我们小组把土豆切成了小长方体、正方体放入水中,它沉入水底了。

師:看来我们的好办法都行不通,再动动我们聪明的小脑瓜,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土豆浮起来吗?(学生思考)看来这个问题把同学们难住了,下面我给同学们播放一个小视频,通过它,你会想到些什么?

(播放视频:小西想要过河去外婆家,他应该选择哪种交通工具呢?学生们肯定会说坐船。)

师:如果我们把土豆也做成船的形状,土豆是不是就可以浮在水面上了呢?

生:小组讨论交流。

生:有的说会浮在水面上,有的说会沉入水底。

师: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把2号土豆做成“土豆船”,并在“土豆船”中加入硬币,比一比,哪一组的“土豆船”承载的“货物”最重。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完毕,获胜的小组展示并给予奖励。)

评析: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试一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最后找到成功让土豆浮在水面的方法,既让学生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又培养了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小组间进行比赛,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斗志,学生会更加认真地进行实验、不断改进,通过小组成员集思广益,一次次修改自己的“土豆船”,不断优化自己的方案,最终获得成功,他们的荣誉感油然而生,同时培养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品质。

应用与拓展

师: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里应用到了浮力呢?

生:游泳时的救生圈。

生:我们坐大船。

生:我们出去旅游时走过的浮桥。

生:妈妈做饭时用水淘米。

师:老师想知道用水淘米哪里用了浮力?

生:我觉得可能是米和米糠的重量不同吧。

师:米和米糠这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有差别,米下沉,米糠漂浮着。看来你们都是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孩子,找到了这么多例子。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片(出示热气球的图片),同学们认识这是什么吗?

生:热气球。

师:你们知道热气球为什么可以飘浮在空中吗?

(学生沉默不语。)

师:看来我们遇到了难题。我们接下来听听小西的介绍,然后再回答我的问题。

(学生认真倾听。)

生:学生它受到了浮力。

生:热气球里面的空气比外面的空气轻。

师:热气球主要通过自带的机载加热器来调整气囊中空气的温度,从而达到控制热气球升降的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放入水中的物体,无论是沉入水底还是浮在水面都会受到水的浮力。

评析:最后一个环节是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生活。时时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认真观察生活,明白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總评

《浮力》这一课要让学生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所有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让学生学会用弹簧测力计去测量物体所受的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以及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节课设计实验导入新课,并且从中提出了疑问。从问题入手直接导入到第二个环节,设计实验研究石块在水中是否受浮力,过渡自然,问题由浅入深、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探个究竟。

1.注重感受体验

体验性学习强调直观感性,学生通过注重体验、享受乐趣,能够更加深入、积极的体验学习中获得内心感悟和情感体验。

教学中设计了两处体验性学习,即用手托起石块,让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石块浸没在水中时的示数相同,以及用手掂一掂土豆的重量比石头还要重,我们试试放入水中,土豆会浮在水面还是会下沉。学生通过体验,获得了与比平时说教更真实的感受,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体现了“玩中学”的教学理念。

小学科学课堂更加注重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科学,享受学习科学的乐趣,绽放科学课堂应有的魅力,使科学课堂变成学生的乐园,趣味盎然。

2.注重寓教于乐

在教学中,设计了“土豆船”载物,小组比赛活动。这个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课堂氛围异常活跃。各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个精神抖擞的团队。学生在“玩中”交流各自的建议,及时调整方案,体现了团队的精神面貌。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实验操作,使原本枯燥的探究实验变得兴趣盎然,体现了“玩中探究”的教学理念。

3.注重活学活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具有丰富内容和学习乐趣的科学课程。应用与拓展环节学生列举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他们以实践为基础,把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学到了知识又巩固了知识,真正体现了活学活用,激发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更爱科学、学好科学。

(本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科学故事教学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的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92012。)

猜你喜欢

教学实录浮力评析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评析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与反思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数字编码》教学实录及反思
《绿苇儿童诗》教学实录
第十章浮力
探秘浮力
神奇的浮力
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种解法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