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拒绝“景点涂鸦”注重文明出行

2021-05-27方楠

青春期健康 2021年8期
关键词:乱画涂鸦景点

文/方楠

每逢节假日,各地景点都会迎来旅游高峰。随着出游热潮的到来,“景点涂鸦”等不文明的现象也随之而来。因此,提升公民的环保意识,加强文明出行等方面的教育,已刻不容缓。

2019年9月18日,有网友微博爆料称,在山东省泰山景区岱顶的瞻鲁台附近的石壁上有用黑笔写的20多个字,那是密密麻麻的6个人名,还有祝福语和落款日期。后来,接到相关部门反映后,泰山景区分局岱顶派出所高度重视,立即展开调查,后查明是一个8岁孩子所为,其在与家人爬山过程中,随手拿出携带的画笔,在石刻上写下了家人名字及祝福语。孩子父亲称当时觉得孩子“一片孝心”并没有过多阻止,意识到错误行为后,其父主动写道歉信向泰山风景名胜区和公众道歉。

随着全民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文明被人时时提及,而其中让人反感的陋习莫过于“景点涂鸦”。近年来,“景点涂鸦”现象屡禁不绝,范围遍布国内各大景点,并屡次在各种报端“昂首挺胸”,甚至在有些地方还愈演愈烈,大有触底反弹之势。为何严禁之下仍收效甚微,值得各地景区的管理者深思。

“景点涂鸦”原因追溯

周遭环境的不良影响。青少年心智不够成熟,个人行为很容易受到身边亲人或朋友的影响。青少年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弱,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周遭人的不文明行为会被青少年模仿,甚至发扬,产生恶性循环。

“自我炫耀”心态作祟。青少年在景点留字,反映出一种自我炫耀的、得意的心态。其目的在于告诉他人“我来过这里”。同时,景点留字也是凸显自我存在感的一种方式,在某个地方留下了自己的字迹,有一种“我刻故我在”的意味。

部分景区管理存在漏洞。部分规定只限制在景区的建筑、文物等,并未涉及山石等,易让不文明的游客发现盲区,“见缝插针”。同时,景区管理也缺乏主动性,不能积极应对“景点涂鸦”等不文明行为,只堵不疏。

违规违法成本偏低。现行的法律法规对破坏景区的行为处罚力度相对较轻,且多以引导、教育为主,乱写乱画等行为的违法成本普遍偏低。不文明游客受到的教训不够深刻,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此类不文明行为的屡禁不止。

此外,面对破坏景区的行为,多数人会选择默默无语、擦身而过,甚至有的还充当了“拍客”,这种隔岸观火的态度纵容了不文明行为持续发酵。

多方合力共建文明旅游环境

修身养性,环保有道。作为青少年,一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自身素质,严于律己,文明旅游。二要培养文明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自我管理,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三是要发散自身“光和热”,纠正身边人的不文明行为。

家校共育,文明旅游。家庭方面:一是家长要以身作则,文明出行,给孩子树立榜样。二是要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三是面对孩子的不文明行为要做好教育和引导,及时纠正其不当行为。学校方面:一要注重思想道德教育,转变学生认知错误。从根本上抓好素质教育工作,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要落实全方位育人的校规校纪,约束学生的言行、提高他们的素质。

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对于景区管理,一方面要有“用户思维”,“涂鸦”被游客所喜爱,不妨主动设置“电子涂鸦墙”等,既可满足游客需求,又可避免乱刻乱画;另一方面,要有“创新思维”。“涂鸦”也是一种文化,只要创意得当,也可以变俗为雅。同时,景区可以因地制宜对“涂鸦景区”进行艺术性补救,对无法补救的“涂鸦景区”也可开辟成文明旅游教育区,以案说法,警示游客。景区可根据实际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们的出行陋习。此外,景区文物的保护措施应更加到位,对破坏景区环境的行为严防死守,不给不文明游客留下机会及空间,从源头实现对景区环境的保护升级。

法律“长牙”,执法有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均对景区乱刻乱画现象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仍然以引导性为主,惩罚性为辅,处罚的力度并不高。因此,对于景区环境的保护,法律上仍需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景区环境保护条款,以及对环境破坏行为的追究制度。

多方有关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积极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广大游客树立保护文物光荣、破坏文物可耻的意识,让保护文物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猜你喜欢

乱画涂鸦景点
创意涂鸦
爱祖国 爱国旗
创意涂鸦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
怎么不早点儿问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
景点个股表现
乱写乱画
涂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