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体感觉训练结合CPM机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疗效分析

2021-05-27王彦方薛艳马月然李换青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活动度患肢本体

王彦方 薛艳 马月然 李换青

膝关节周围骨折是骨科最为常见的疾病,常损伤关节面,并伴随肌腱、韧带、半月板损伤,进而造成膝关节周围组织肿胀、充血[1]。目前治疗该疾病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术后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休息,造成韧带和膝关节肌腱退化,诱发肌肉萎缩、膝关节功能障碍等。持续性被动运动(CPM)是减低患处肿胀,提高膝关节屈曲度,但不利于膝关节本体感觉输入;本体感觉训练是以锻炼关节稳定度为主[2]。本文旨在分析二者联合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8年7月至2019年11

月期间97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6.01±5.40)岁;观察组49例,男26例,女23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7.03±5.07)岁。纳入标准:患者均为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知情。排除标准:合并原发性骨科疾病、代谢系统疾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CPM机训练。采用常州亚菲医疗康复器械有限公司的CPM机,术后3~6 d配合CPM机训练,将机器放置于膝关节正确位置,根据患者耐受程度每30 min调整一次度数,初始范围0°~30°,之后每天增加10°,1 h/次,2次/d。当膝关节屈曲度到达110°~130°,伸直0°时,停用CPM机,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股四头肌、胫前肌收缩,踝关节背伸、背曲等持续性被动训练,10~15 min/次,3次/d。

观察组增加本体感觉训练。①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训练:患者于仰卧位,患肢采用D2模式等张组合训练,以及D1、D2拮抗肌反转训练,指导患者在俯卧下行屈肌维持放松训练,20~30 min/次,1次/d,5~6次/周。②Thera-band平衡垫锻炼:将平衡垫放置于地面,指导患者站立于平衡垫上且背靠墙,在身体和墙体之间放瑞士球,上肢曲肘环抱于胸前,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行下蹲训练,每次保持10~15 s,20~25次/d,6次/周。③智能运动训练:患者于坐位,选取Moto-med下肢模式,依据患者忍受耐力调节适宜阻力,进行反向、正向训练,30 min/次,6次/周。两组患者均持续训练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优为膝关节可自主性伸直,膝关节屈曲角度>110°;良为膝关节可自行伸直,屈曲角度80°~110°;可为膝关节自行伸直,屈曲角度为50°~79°;差为膝关节无法进行主动运动,膝关节屈曲角度小于50°。②膝关节功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0~10分,得分越高提示疼痛越剧烈。膝关节功能评分(HSS)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膝关节功能越好。③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量表(WHOQOL-BREF)评估,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④骨折愈合时间:观察并记录骨折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训练后观察组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WHOQOL-BREF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膝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时间比较(±s)

表2 膝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时间比较(±s)

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与训练前比较,a P<0.05。

组别 HSS/分 VAS/分 骨折愈合时间/周例数 膝关节活动度/(°)训练前 训练后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观察组 36.18±8.10 87.35±10.27a 8.17±2.02 3.45±1.12a 10.57±1.15对照组 36.24±8.19 60.36±10.21a 8.21±2.05 5.96±1.03a 15.18±1.69 t值 0.036 3 12.978 4 0.096 8 11.482 2 15.675 2 P值 0.971 1 0.000 1 0.923 1 0.000 1 0.000 1 49 55.28±14.33 116.29±20.67a 48 55.31±14.38 90.22±15.12a 0.010 3 7.100 0 0.991 8 0.000 1

表3 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生活质量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生活质量比较(±s) 单位:分

注:与训练前比较,b P<0.05。

组别 生理领域 社会领域例数 心理领域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观察组 38.67±9.67 65.24±10.38b 45.76±10.11 69.33±11.45b对照组 38.75±9.69 50.33±10.41b 45.80±10.16 55.24±11.40b t值 0.040 7 7.063 0 0.019 4 6.072 6 P值 0.967 6 0.000 1 0.984 5 0.000 1 49 41.79±10.20 77.32±12.52b 48 41.84±10.25 59.74±11.44b 0.024 1 7.215 2 0.980 8 0.000 1例数 总体感觉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70.38±9.74b 49.37±10.29 72.44±12.65b 52.66±9.70b 49.41±10.31 60.34±12.53b 8.976 8 0.019 1 4.732 2 0.000 1 0.984 8 0.000 1组别 环境领域训练前观察组 40.19±9.57对照组 40.21±9.59 t值 0.010 3 P值 0.991 8 49 48

3 讨论

CPM机是以模拟人体正常活动辅助肢体实施被动训练。通过被动运动训练,可提高患者的膝关节周围软骨代谢活动,使周围软组织和关节软骨得到修复,并激活双重分化的细胞转变为软骨,患肢血液循环得以改善,腿部肌力水平提高,促进手术切口愈合及消肿,进而提高膝关节活动度[3-5]。通过物理训练方式,可保持肌腱活性和功能,防止韧带挛缩、关节囊粘连以及肌肉萎缩,增大了关节活动范围,避免关节僵硬,进而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6]。对照组采用CPM机训练,可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但对生活质量改善效果不显著。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WHOQOL-BREF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提示经本体感觉训练联合CPM机训练,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膝关节功能,缩短骨折康复时间,提升生活质量。本体感觉训练通过对患肢进行等张组合和拮抗肌反转训练,可刺激高尔基小体、环层小体等膝关节本体感受器,对神经中枢可形成适当反馈,进而改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使膝关节反应速度提高,促进关节稳定性恢复。Thera-band平衡垫训练可增大患肢不稳定性,促进前庭觉恢复,使膝关节逐渐适应各种情况发生,进而提高患肢动态稳定度和运动协调性[7]。Moto-med模式训练利用阻力和运动方向训练,可使动态肌张力上升情况得到抑制,促进膝关节及周围组织协调性、稳定性,加强本体感觉输入,并激活中枢神经对关节感受器传导,进而强化膝关节周围感觉,提高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疼痛是由股四头肌肌蛋白降解速度加快而造成的,通过本体感觉训练,降低了肌蛋白降解速度,阻滞肌肉萎缩,进而降低膝关节周围组织疼痛程度[8]。观察组通过CPM机和本体感觉训练,激活膝关节本体感受器,促进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进而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9-10]。

综上所述,本体感觉训练结合CPM机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干预,可降低疼痛程度,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提升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活动度患肢本体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继齐韵往昔,以今声开来——思考自五音戏主奏乐器的演变、本体及延伸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眼睛是“本体”
乳腺癌术后护理干预对患肢功能锻炼康复的影响
乳腺癌术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观察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下肢体位对患肢康复的影响
脑梗死偏瘫患者患肢与健肢体温、血压差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