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柱定位调适平衡法配合针刀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2021-05-27韩文良张国龙韩琳林虹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根型针刀活动度

韩文良 张国龙 韩琳 林虹

颈椎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神经根型颈椎病在各型颈椎病中的发病率最高,占颈椎病的60%~70%[1]。临床上多以非手术方法治疗为主。为了探讨脊柱定位调适平衡法配合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笔者将11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中心软伤专科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收治11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其中飞行人员42例,伏案工作者38例,司机12例,家政服务者24人),均为住院患者,按照就诊顺序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8例,男22例,女36例,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44.02±7.54)岁;对照组58例,男24例,女34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3.97±7.5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结合X线、CT或MRI检查确诊。纳入标准:参照《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18)》[2],与颈椎病变节段相一致的疼痛和麻木的根性症状及体征;压颈试验或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相一致。排除标准:伴其他类型颈椎病以及颈椎骨折、脱位、肿瘤、结核和严重骨质疏松症;合并严重高血压、冠心病或其他系统及脏器严重疾病,如精神心理障碍、凝血功能障碍等;妊娠期妇女;晕针或对药物过敏者。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脊柱定位调适平衡法[3-4]首先,以按、摩、揉等手法松解颈背部肌肉组织达到脊柱外平衡;其次,用牵、扳、旋等手法调整颈椎小关节位移达到脊柱内平衡;最后调整相关组织的整体性脊柱平衡。隔日1次。

1.2.2 针刀治疗[5]术前向患者详细介绍颈部针刀治疗的原理及其并发症,患者同意进行颈部针刀治疗并签署针刀知情同意书。患者俯卧,胸部垫枕,颈部前屈位,常规消毒后,于颈部痛点、患椎关节突关节囊每进针部位行0.5%利多卡因1 mL行局部浸润麻醉,刀口线与颈椎纵轴平行,刀体与皮肤垂直,快速刺入皮肤,匀速推进,直达痛点及颈椎关节突关节骨面,横行剥离,纵行疏通,刀下有松动感后出刀。术毕用无菌纱布覆盖,嘱患者患处3 d勿洗浴。未好转者可于10 d后行第2次针刀治疗。

1.2.3 中频治疗 选用天津市博达电子设备有限公司,中频治疗仪H-308型治疗。选择疼痛模式,将吸水棉垫浸温水后挤干(不滴水为宜)放入吸附电极中,将吸附电极放置于颈背部压痛最明显处,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设定治疗时间15 min,根据病情选择1次/d。10次为1个疗程。

上述两组治疗方法均辅以药物治疗:急性期给予甘露醇脱水治疗,慢性期外敷活血化瘀膏药治疗。身心调理[6]:使患者正确认识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因、病理、转归及预后,纠正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逐渐增强颈背部肌肉力量。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椎疼痛程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颈椎活动度。①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7]评定颈部疼痛程度。评分卡上有10 cm的刻度,最左边表示无痛(0分),最右边表示剧痛(10分),中间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的程度所对应的位置即为VAS评分值。分数越高代表疼痛的程度越高。②NDI[8]是由患者填写的评价颈椎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量表,包括患者的颈部疼痛强度、生活情况、集中注意力、提物、阅读、头疼、开车、工作、睡眠、娱乐10个项目。每个项目最低0分,最高5分,NDI指数=总分/(完成的项目数×5)×100%,NDI指数越高表示颈部功能障碍程度越严重。③颈椎活动度积分: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0 d后,应用角度测量仪测定患者的前屈、后伸、侧屈、旋转方向的颈椎活动度。颈椎前屈、后伸、侧屈角度>40°,旋转角度>70°时记0分,颈椎前屈、后伸、侧屈角度20°~40°,旋转角度45°~70°记1分;颈椎前屈、后伸、侧屈角度10°~19°,旋转角度10°~44°记2分;颈椎角度<10°记3分。总分共6分,得分越高代表颈椎活动度越小。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Graphpad Prism 6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及NDI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N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及NDI指数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见表1~2)。经过进一步比较,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NDI指数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 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颈椎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颈椎活动度都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见表3)。经过进一步比较,两组治疗后的颈椎活动度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 单位:分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DI指数比较(±s) 单位:%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DI指数比较(±s) 单位:%

?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积分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积分比较(±s) 单位:分

?

3 讨论

颈椎病指颈椎及其之间的关节、关节囊、韧带、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所致邻近组织(神经根、椎动脉、脊髓、交感神经等)受累而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伴有上肢的疼痛或麻木,常波及至手指,还可有上肢发冷、发热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飞行人员的高G负荷,伏案工作者和司机的疲劳状态,家政服务者的过度劳累,加速了颈部软组织劳损和椎间盘的退变。其中椎间盘退变是颈椎病最基本的病理改变。孙钦然等[9]、张丽瑾等[10]研究表明:针刀治疗颈周腧穴不仅可以调控椎间盘细胞外基质胶原系统,抑制Ⅰ型、Ⅱ型胶原的转换,而且可以通过调控MMP-1、MMP-3及T IMP-1的基因表达,影响椎间盘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合成,延缓椎间盘的退变。刘福水等[11]研究表明针刀治疗可以调节Bax、Bcl-2/Baxcaspase3m RNA的表达,降低颈后伸肌细胞的凋亡进程,从而修复劳损颈部肌肉组织。中频治疗具有镇痛作用,即能促进颈部血液循环,利于炎症代谢产物的吸收,又能调节自主神经,使神经组织恢复生物电活动[12]。本研究通过观察应用两种不同干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更能明显改善VAS评分、NDI指数及颈椎活动度,临床疗效显著。

脊柱定位调适平衡法和针刀治疗是“四维疗法”的核心技术[13]。脊柱定位调适平衡三步手法,外平衡手法松解颈背部肌肉软组织,内平衡手法调整颈椎小关节位移,整体平衡手法消除无菌性炎症,恢复颈椎的内外平衡,为针刀松解提供基础支持。脊柱定位调适内平衡手法纠正棘突、椎体、横突的移位,常因颈部肌肉紧张、痉挛,颈部伸屈、旋转功能障碍而难以操作。针刀是中西医结合产物,既符合中医疏经通络理论,又符合西医微创治疗理论[14-15]。针刀具备中医针刺和西医手术刀的性能和作用,可以对颈部肌肉紧张痉挛和关节囊韧带及神经根周围组织粘连进行疏通剥离,消除软组织异常高应力,缓解颈椎间盘周围的压力,降低椎管内的压力,解除神经根的卡压,改善颈肩部位的微循环,增进局部代谢,促使炎症的消除,达到解痉止痛的作用。针刀松解可以促进并巩固手法调整脊柱位移的矫正。两种治疗方法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同时配合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功能锻炼,对增加患者依从性和巩固疗效具有重大的意义。

综上所述,脊柱定位调适平衡法配合针刀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猜你喜欢

根型针刀活动度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超微针刀治疗上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运用效果观察
肩关节针刀闭合松解麻醉推拿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针刀镇痛的原理和针刀治疗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