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义市汇川区2019年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发生情况的描述性分析

2021-05-26杨琴任云霞张琴

婚育与健康 2021年1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

杨琴 任云霞 张琴

【关键词】心脑血管;事件报告:描述性分析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严峻,人类疾病谱和死因构成发生了重大改变。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日益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包括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与其他疾病相比这类疾病具有更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如不及时进行救治会对患者的生命及预后带来严重威胁。本次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分析是通过医疗卫生机构收集心脑血管事件病例,建立心脑血管事件登记报告系统,掌握遵义市汇川区人群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水平、人群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本辖区心脑血管疾病防控对策、开展防控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遵义市汇川区各级医疗机构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一重点慢性病监测系统”收集录入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到本单位就医的心脑血管病例资料;全区人口数据来源于汇川区统计局。

1.2方法每年度由区疾控中心起草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实施方案,明确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病种(主要包括心源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脑实质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未分类的脑卒中),全区各医疗机构根据实施方案开展报告工作。在全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监测点,各监测点确定专门人员负责收集各相关科室的心脑血管事件,填写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审核无误后将报告卡录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一重点慢性病监测系统”。报告使用统一的报告卡登记,在开展报告登记工作前对所有参与报告登记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能参加报告工作。同时疾控中心事件报告工作人员在各医疗机构网报后,均要对登记报告的卡片进行审核,确定无漏项、错项、逻辑错误后方能进行审核通过。全区监测覆盖人口574601人,其中男性289701人,占50.4%,女性284900人,占49.6%,城区(六办)人口367370人,63.9%,农村(8镇)人口207231人,占36.1%。

1.3统计分析数据录入后,通过数据的整理、逻辑检错、垃圾数据处理等手段,把数据变为可供分析的数据库,采用SPSS19.0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

2结果

2.1发病报告基本情况2019年登记报告脑血管事件总数为2864件,其中男性1543件,女性1321件,全区登记报告覆盖总人口574601人,报告发生率498.4/10万。病例报告中,心脑血管病例主要患病病例为脑梗死,占总数的48.7%;其次为急性心肌梗死,占总数的30.0%。

2.2发病病种分布2019年,遵义市汇川区心脑血管病例主要患病病例为脑梗死,占总数的48.7%;其次为急性心肌梗死,占总数的30.0%。见图1。

2.3地区分布2019年,心脑血管病例主要分布在农村,农村总计1570件,占总数的54.8%,发病报告率为757.6/10万;城区.总计1294例,占总数的45.2%,发病报告率为352.2/10万。对比城乡都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高,发病报告病例数增加的现象。详见表1和表2。

2.4性别年龄分布2019年登记的2864件心脑血管事件中男性1543件,女性1321件;男女患者年龄都主要集中在65岁以上年龄,均为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的比例越来越多,见表3。

3讨论

3.1通过本次对2019年遵义市汇川区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报告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到:遵义市汇川区2019年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病例中主要患病病例为脑梗死,占总数的48.7%;其次为急性心肌梗死,占总数的30.0%。脑梗死是最易引起脑卒中病变,导致猝死,就算幸存,患者也会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或者重残,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应引起足够重视。

3.2通过本次对2019年遵义市汇川区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报告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到:从发病的性别及年龄分布来看,2019年登记的2864件心脑血管事件中男性1543件,占53.9%,女性1321件,占46.1%;不管性别男女患者年龄都主要集中在65岁以上年龄,都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的比例越来越多。由此可见中老年人群仍然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发病人群。

3.3通过本次对2019年遵义市汇川区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报告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到:对比城市和农村,病例发生报告率农村高于城市,对比城市和农村,都是随着年龄的增加,病例发病数量越多。

3.4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重点防治目标人群和重点干预方向

3.4.1加大知识普及力度,提高居民防控意识针对我区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病情况,着力做好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宣传的质量,特别针对中老年人和低文化层次群体,做到通俗易懂,简约明了,让居民在生活中提高心脑血管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以期降低发病率。

3.4.2依托公共卫生服务,建立社区预防和控制机制通过健康档案建立、日常诊疗、单位职工和社区居民的定期体检、社区调查等途径发现早期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以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4.3倡导病人关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生存率加大对心脑血管患者特别是致残患者的关怀力度,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减少不良反应,预防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3.4.4建立健全慢病自我管理机制,提倡患者自我管理在社区组织建立心脑血管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加强患者之间的联系,互相协作和交流,同時社区医生定期加以辅导,形成患者与患者之间,患者与医生之间的长期交流和学习模式。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
药品带量采购政策下某院心脑血管类药物的采购情况分析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对策及效果观察
心脑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
吸烟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致澳大利亚平均每天17人死亡
2015年东台市心脑血管事件监测综合分析报告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急诊救治的临床体会
不同剂量叶酸联合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患者靶器官的保护作用
暴饮暴食伤害心脑血管吗?
活血化瘀中药配合红曲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