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钟伟彭 教育需要陪伴,也需要唤醒

2021-05-26陈大庆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1年4期
关键词:办学生命课程

陈大庆

GOOD TEACHER

钟伟彭

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佛山市优秀教师,佛山市顺德区数学学科带头人。

钟伟彭拥有30多年教学阅历,1988年至2001年间,他在初中任教,2002年1月调往小学任校长。多年来,他致力于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丰富的教育教学阅历造就了他独特的教育见解。在他看来,小学的教育着重陪伴,这包括家长的陪伴和老师的陪伴,让学生在长期的坚持中养成好的习惯,为未来打牢基础。而初中教育则重在唤醒,用榜样的力量唤醒每一个青春的少年,向阳生长。

活力

钟伟彭每天早上5点起床,随后阅读半小时,接着出门运动半小时。6点多回家洗漱,吃早饭,再到学校上班,成为每天第一个到校的人。

从1988年走上讲台,这是钟伟彭第33个工作的年头了。他回忆,以前当班主任的时候,每天都要起早床带学生跑操,这也成了现在的生活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不仅使得他的身体保持活力,精神状态也始终饱满充沛。

“运动使人身心愉悦,只要心态好了,做起事情来就肯定差不了。”钟伟彭笑着说,最开始在南江中学(现成美中学)参加工作那几年,自己常年带毕业班,同时还主管全校的德育工作,这个任务繁重的阶段恰恰也是成长最快的时候。

如何多线程处理好各项工作,他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教学方面,他将知识点烂熟于胸,做到“心中有结构”。不仅如此,根据近六年的考点,他总结出每个知识点的考试频率,考题类型,筛选出其中的重难点,进而回归课堂,改进教学。

梳理目标知识点,熟悉考试题型,完善教学方式。这一套目标和流程清晰之后,难点就在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让他们都能良好吸收每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我需要用多大的力,怎么去用力,才能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这需要每个老师去摸索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钟伟彭说,教师要获得成长,不仅需要埋头拉车的韧劲,更需要找对努力的方向,否则就是南辕北辙的徒劳。

在做好教育教学的同时,他还需要管理好全校的德育工作,这是对钟伟彭管理能力的一次考验。“首先,团队里的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关注,其次是要以任务为驱动,促使老师多读书,多交流。最后,在实践总结中不断成长。”钟伟彭以自己为例,当年校长将学校德育工作分派给他时,为了节约更多时间花在工作上,他甚至将家搬到了学校,“愿意去拼,愿意花时间去做,我需要对得起这份信任”。所以,他将这份信任传递到每一个伙伴身上,齐心协力,朝着一个目标努力。

在他的总结中,要想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就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成员的作用。同时,团队要成长,必须要在解决一个又一个具体问题中实现提升。在逢沙小学担任校长期间,钟伟彭成立了一个教师工作坊,挑选了有激情、有干劲、想做事的教师组成团队。

“这个团队首先从发现学校的问题开始,你们觉得学校当前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你觉得原因是什么?又如何去解决?”钟伟彭说,工作坊第一次会议便梳理出了学校当下需要解决的20个问题。以问题为研究任务,团队的25人分为5组,每组认领4个研究任务,每个任务以一个月为周期。

安排任务、实践反馈、汇总分析、公开论证,每个任务按四步分解到4周的工作安排之中。第一周,提出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讨论意见形成文本。第二周,大家根据预先准备的方案进行实践,根据实际效果进行记录总结。第三周,小组对之前的实践进行汇总分析,调整方案,优化实践。第四周,小组总结整个问题的解决实施过程,上“逢沙大讲堂”向全校作报告,公开论证其中的工作经验。

“在汇报总结的时候,其余小组的成员可以进行提问,类似于课题答辩,如果无法通过答辩,那这个任务被视为未完成,下个月将继续研究。”钟伟彭介绍,每个小组每个月都有任务安排,如果该月任务没有完成,那将和下个月的任务累积同步实施,直到顺利“答辩结题”。

怎么做、怎么總结、怎么表达,这是环环相扣的过程。在钟伟彭看来,只有将任务分解成清晰的操作环节,才能驱动教师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专业提升,也才能调动老师多读书,多思考。

同时,学校购买了许多专业书籍供老师使用,但这些书都限时外借一个星期。“‘书非借不能读也,这种方式加快了图书的流通速度,促使老师看书就得抓紧时间。”钟伟彭说,很多教师在这种模式下实现了快速成长,在各类比赛中勇夺一等奖,也涌现出了“全国生命教育优秀班主任”陈静曜、“全国生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徐志成等突出代表。

转变

从老师到校长,钟伟彭花了十四年。

2001年,钟伟彭刚出差回到学校就被通知第二天去参加校长选拔的考试,此时的他一头雾水,自己并没有报名什么考试。原来,在南江中学工作的这几年,钟伟彭成长迅速,校长有意将他推向更高的平台,便替他报了名。

经过几轮笔试、面试,2002年,他被选拔为桂畔小学的校长。这不仅仅是从老师到校长的一个身份转变,更是从初中到小学一个学段的跨度,这种变化是巨大的。

“小学的孩子和中学的孩子所处的身心发育阶段不一样,两者是有很大的区别的。”钟伟彭介绍,初中生的心智逐渐成熟,开始对世界有了自己的认知和判断,所以需要激发他们内在的驱动力,引导他们去学习。其中,榜样的力量是至关重要的。

“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特别喜欢的老师或者学科,那我们就可以以此为目标,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钟伟彭说,一个优秀的老师必然是学生心中“偶像”一般的存在,那就可以列举老师知识储备、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优点,引导学生向榜样看齐。

不同于中学生,小学生的心智尚未形成,相对而言,这个阶段的学生更需要的是陪伴和夸奖,“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并且,相比学到多少“硬知识”,更重要的是“软能力”的培养,这其中就包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以上的重复,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钟伟彭介绍,学校以“主题活动月”的形式将习惯的养成纳入课程,以“孝”文化为例,首先,学生通过与父母的交流或者查阅资料,从概念上明白什么叫“孝”。然后,班级分小组讨论,大家彼此交流对“孝”的认识,丰富对“孝”定义的理解。再次,根据大家的讨论,回家做一件自己认为符合“孝”的事情。最后,大家根据自己的所思所做所想,将对“孝”的认知写下来或者视频录制下来,形成一个丰富的认知。

“一天一成长,月成好品质。每一个主题月完成之后,并不意味着这项主题的相关内容我们就不做了,只是后续以一种常态化的方式继续做。”钟伟彭说,当时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学生性格比较“野”,个个精力充沛,如何充分发挥学生身上的这股劲儿,他基于佛山当地的传统文化找到了好点子——成立醒狮表演队。

从醒狮表演到威风锣鼓,学生的兴趣爱好被不断开发,二胡、琵琶、手风琴、唢呐、葫芦丝、笙……后来,每个学生至少学会了一门乐器,学校还成立了一支由学生组成的管民乐队,当地各种大型活动都能见到桂畔学子的身影。同时,学校每学期都会举办一次艺术节,为学生搭建表演的舞台,这不仅让“活蹦乱跳”的学生精力有了发挥的地方,还为学校的发展打造了一张“虎虎生威”的名片。

学校名片

“对学校来说,个性名片是学校的一面旗帜,统领了高效的学校管理,也是向社会、家长、学生做出的质量承諾和保证。”钟伟彭说,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创造生成的,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

从桂畔小学到聚贤小学、逢沙小学,钟伟彭都十分注重学校的文化名片建设。在聚贤小学任校长时期,他秉承“聚合智慧,修身贤达”的办学理念,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与现代科学文化、岭南文化与聚贤小学文化理念相融合,形成了聚贤小学独特的文化特质。

“办学理念需要通过课程才能作用在学生的身上,外显出学生行为特征,因此,学校课程是学校办学价值的最直接表现。”钟伟彭回忆,聚贤小学坚持“学校育文化,处处有课程”的课程观,将校园的每一处景观变成一个课程,打造课程化的校园环境,并且,开设《四季课程》《家乡传统节日课程》的活动课程,以及《英语趣配音》《语文绘本课程》《体育+课程》《音乐+课程》《创造力课程》《课外阅读课程》等拓展课程,有机地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地实施,打造了学校独具特色的课程名片。

而逢沙小学地处城乡接合处,生源主要来源于外来务工的子弟,由于家庭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这些孩子并没有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孩子们的陋习多,习惯差,各种意识比较薄弱,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因此,为了提升生命质量,获得更高的生命价值,钟伟彭把“生命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的突破口,从办学理念与办学行为上不断构建学校“生命教育”的办学特色。

“我们坚持‘人人成长,个个成功的办学方向,以‘生命+实践教育特色促进学生的主动健康成长;立足课堂,关注生活,想方设法让每个孩子成长得更好。纳美逢德,润沙成珠,让逢沙小学的每一个生命都绽放光彩。”钟伟彭介绍,学校创建了完整的课程体系,开发了专项的生命教育系列教材,构建了小学生命教育专项课的教学模式,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逢沙小学在生命教育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2018年11月,学校被评为“顺德区生命教育办学特色学校”。2019年1月,学校的生命教育在广东省第二届特色学校评比中荣获二等奖。2019年,学校再度荣获“2019年度全国生命教育先进单位”。

校长对话

本刊记者:作为从业三十余年的教育工作者,您有着什么样的教育理想?

钟伟彭:我自己做了这么多年的教育工作,拥有的更多是教育实践,所以我希望自己的这些实践能对身边的行政干部起到一个参考作用,帮助他们完成一个飞跃的进步。其次,我希望能够为老师不断搭建更大的平台,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去获得提升和发展。教育是一门需要方法,需要兴趣,与人相处的艺术,所以我希望未来与全国的同行进行更广范围的交流,共同为基础教育事业出一份力。

猜你喜欢

办学生命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