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榆林市:走进乡村,真切感受脱贫攻坚新成就

2021-05-26武国轴李瑨

金秋 2021年3期
关键词:老同志贫困户攻坚

※文/武国轴 李瑨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决战之年,为了让老同志亲身感受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新成就,榆林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市扶贫办联合组织不同行业、不同级别的老同志深入脱贫攻坚第一线,走进乡镇村、田间地头、村民院落、农户家中,走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零距离感受脱贫攻坚新成就。

眼见为实

走进乡村,老同志最直观的印象是农村产业多起来,“上班”的农民也能时不时遇到。子洲县整合各方面扶贫资金扶持特色产业,全县中药材保存面积20万亩,并认证黄芪等农特产品20余种为扶贫产品,形成了消费扶贫“子洲模式”。米脂县主抓小米、光伏扶贫等助贫产业,“农光互补”扶贫项目合理设置光伏支架高度和桩间距,发电、种植、养殖几不误,实现光伏+农业双收益。佳县“扶贫农场”通过整合村集体资源和产业扶贫资金,与专业公司合作,建成集红枣加工——生产废料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循环产业链,走出一条红枣产业带动脱贫致富的新路子。退休干部任怀业动情地说:“产业扶贫效果非常明显,贫困户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学会了科学种养殖技术和方法,头脑也富了起来。”据统计,在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93.2%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

条件改善,生活好起来。走在调研的路上,老同志最大的感受是乡村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以前的泥土路基本都变成清洁的水泥路,通村道路很多都安装上了太阳能路灯。清涧县投资3.06亿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18.54公里,实现通村硬化道路全覆盖。定边县新安边镇实施坡改梯项目,改造村民院落,建了新水窖,村民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退休干部惠永明说:“基础设施的完善,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了乡村的发展。”部分老同志深入农户家中,看到家里都用上了清洁的自来水,看上了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农民朋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治理有效,乡村美起来。调研组所到之处,各村大都新建有文化广场、休闲长廊等,村民道德水平也得到极大提升。靖边县通过表彰新民风建设先进典型模范、开展新民风道德讲堂等,打造新民风建设示范村12个。府谷县墙头村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了黄河入陕第一湾、文化浮雕长廊等乡村景点,形成了独特的田园风、中国风的美丽乡村新图景。横山区杜羊圈村新建了村史馆,展示出该村脱贫、发展取得的新成就和经验。退休干部加建新的感受是多个“新”:农村有了新变化,民风有了新气象。村民的房前屋后更整洁了,乡村环境变得更美了,民风也更淳朴了。

神木市坚持大扶贫格局,全力实施“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恒源集团农丰公司在中鸡镇纳林采当村实施“项目带动、产业拉动、资金扶动”整村推进的扶贫行动,流转土地建设集种植、养殖、加工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带动村民稳定增收致富。榆阳区赵家峁村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流转农民土地经营权、发展集体经济为突破口,进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成为远近闻名的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吴堡县高家塄村手工挂面在央视《舌尖上的中国2》播出后,推行“党支部+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发展壮大手工空心挂面加工产业,现在被誉为“天下第一挂面村”,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16000元。“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改革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不失为乡村振兴的好路子。”退休干部戴福元坚定地说。

感慨不已

榆林市老干部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满信心,对目前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充分肯定,对如今的农村发生的巨变和取得的一系列瞩目成就感慨不已。

老同志们指出,榆林市贫困地区发生巨大变化,脱贫攻坚成效明显,主要体现在:“两不愁三保障”总体解决,“县摘帽村出列”如期完成,“户脱贫人销号”整体兑现,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如绥德县105个贫困村,贫困人口26448户67329人,目前,剩余在册贫困人口1301户1603人,贫困发生率降为0.6%。对全市精准脱贫取得的成绩,老同志们认为,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得益于党中央的顶层设计,得益于省委的正确指导,也得益于全市坚持党建引领,“四级书记”抓扶贫责任体系落实。

扶贫政策精准有力。老同志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惠民利民扶贫政策全面精准,暖心的政策、倾情的扶持,令广大贫困户通过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退休干部曹丕宏表示,在疫情影响下,党中央对脱贫攻坚毫不放松,标准不降,要求更严。榆林市也牢牢把握精准要义,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突出产业就业扶贫,实行分类施策,做到一户一法、一人一策、靶向治疗。聚焦“六个精准”精准实施“八个一批”,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到户到人,提升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能力,贫困群众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逐年上升,脱贫质量很高、成色也足。

老同志们认为,榆林市各地始终坚持聚焦减贫任务,紧盯贫困户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完成;聚焦脱贫成果巩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聚焦各类问题整改,持续落实整改责任;聚焦能力提升,不断提升业务指导能力。按照精准扶贫工作“一户一法”的要求,方案制定到户,调研问计到人,针对不同致贫根源和贫困户特长,科学谋划脱贫路子,使扶贫攻坚工作落实落地,贫困户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老同志们指出,他们看到的是各单位都选派精锐力量扎根在村,特别是第一书记,这些领头人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市委组织部派驻绥德县西直沟村第一书记刘江,在介绍本村羊子养殖、粉条加工、香菇种植产业发展中,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既像一个地道的农民,又像一个种养殖专家。目前该村43户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每户收益8000多元。像刘江这样的第一书记有很多,他们扎根乡村,为众多贫困户带来希望和力量,同时也拉近了党员干部与群众间的距离,感情变浓了,关系密切了,党员干部的新形象得到重塑,党的威望空前提升。

扶志扶智

老同志们反映,还有少量贫困户脱贫信心不足,对如何致富没门道,还存在等靠要思想。老同志提出,要注重扶志、扶智、扶技相结合,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如开展“我脱贫、我光荣”评选活动等,树立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鲜明导向,激励带动贫困户自主发展增收。如采取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探索一些新的培训方式,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技术咨询指导、技能培训、产业帮扶,确保农民会种植、会养殖,形成提高贫困农户造血功能、自我发展能力的长效扶贫机制。

老同志们指出,消费扶贫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好办法,但要管长远,还需转变思路。他们认为,要注重打通农产品销售链,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关键作用,大力推进农超对接,鼓励本地超市、企业优先采购本地农产品,这样一来,城区居民既能吃上绿色农产品,贫困村民也能更好增收。他们还提出,要积极推广使用网络+电商,包装大众喜爱的网红农产品,使榆林农产品走向更远的地方。

老同志们认为,产业扶贫基础不够牢固,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带贫益贫机制还不够完善、效果还不够明显。要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常抓不懈,持续做好“一村一品”特色优势产业。要善于借鉴“三变”等改革方式,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鼓励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带贫机制,不断提高贫困群众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参与度和受益度。

老同志们表示,当前农村面貌虽然发生了极大变化,村民也逐步富起来,但文化建设还存在不少短板,下一步乡村振兴,不但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他们建议,要注重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鼓励建设村文化长廊、村史馆、文化书屋等,传承和发扬乡村优秀文化,多开发创作一些农民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让文化的种子在乡村大地生根发芽。

“这次专题调研,累计走访39个乡镇、50个村集体,老同志对脱贫攻坚有了更全面、更深刻、更具体的认识。”榆林市委老干部局局长张军德说。老同志在感受脱贫成果带来喜悦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的满腔热情,纷纷表示将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宣传脱贫攻坚成果,讲好脱贫攻坚的榆林故事,营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猜你喜欢

老同志贫困户攻坚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欢声笑语迎国庆丹枫迎秋度重阳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喜迎重阳节,展现“银龄”风采
脱贫记 贫困户陈福田和何麦换的故事
惠水县组织离退休老同志开展庆“八一”活动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老同志书画摄影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