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今天开始,可不可以带现金出门?

2021-05-26

金秋 2021年3期
关键词:收款卖菜大妈

移动支付的广泛使用,对于大多数人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不过,也有不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人群会受到限制。

不知道你是否留意过这样一种现象,在街头,寒风中摆地摊、沿街叫卖蔬菜、粽子和烤红薯的老人?他们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收款,能出示的二维码一般都是子女的。你买他们的菜时,是直接扫码付还是给现金?过去的钱,老人真的就能为自己所用吗?一位卖菜老人表示:钱都成儿子的了,还是收取现金好!

对于很多卖菜老人来说,数着手里的钞票就是他们的最大满足。

但是随着二维码收付款的兴起,这些老人再也收不到自己的血汗钱了。

针对这些在智能时代辛苦做生意却拿不到现金的弱势老人,我们该怎么办?请看来自本刊编辑部和读者们的观点。

来自编辑部的声音:

李亚新:小区附近有位卖苹果的大妈,前两年买她苹果时,必须付现金。好在那会儿口袋里总装着零钞,给起来还算方便。随着手机支付越来越多,大妈还是要现金,在她摊上买苹果的人越来越少,几次路过她的苹果摊,看她一脸惆怅的样子,知道她不会用手机收款,还是用现金买了苹果。

某天又见她,忽然发现她的摊上贴了二维码,许多人买苹果都扫码支付了,大妈脸上也有了笑容。一问方知,儿子将自己的微信二维码贴在了大妈的苹果摊上。我问大妈,顾客扫码支付的钱,都到了儿子的账上,你辛苦一天,儿子会把钱转给你吗?大妈含糊不清地说着“都一样,都一样”……大妈既然这样说,我也不好再问什么了。又过了许久,再买苹果时,大妈兴奋地对我说,她已经学会了二维码收款,现在的二维码是自己的,扫吧扫吧!

大妈终于学会了手机支付,我为她高兴!想象着她一年四季,酷暑寒冬站在街头卖苹果,辛苦挣的钱都进了儿子的口袋,儿子给不给她不知道,但大妈恐怕是张不开口问儿子要钱的,否则,大妈为何终于学会了用自己的二维码收取苹果钱呢?

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老人,对网络和手机应用不屑一顾,先入为主地认为,那是年轻人的玩意儿,我不用也不想学。遇到问题,就拿着手机到处找年轻人帮忙,事情办完,依然故我。卖苹果的大妈,如果不是被逼无奈,她也不会主动去学习手机支付,正是严峻的现实,让她不得不学习,并且终于学会了。

大妈这件事说明,年纪大了学习新事物,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只要努力学习,就没有学不会的知识。中国有句俗话,靠谁也不如靠自己。老人要想在后半生有尊严地活着,就要不断地学习一切新事物新知识,不耻下问,动手动脑,积极实践,活到老学到老,努力跟上时代的节拍,做一名自强自立的新老人。

雷燕: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说的是一些卖水果、蔬菜等做小本生意的老人,因为自己没有收款的二维码,用子女的,收到的钱全进了子女的腰包,老人拿不到一分钱,甚至忙碌一整天,竟没有吃一顿饭的钱。随着二维码收付款的兴起,它以快捷、安全、方便等特点很快取代了现金交易。尤其是买菜这些需要零碎钱的生意,买卖双方更喜欢用二维码,不必为几分几毛找零,也不必为想要抹去零头多说话。社会发展,新兴事物的出现,并能很快得到人们的肯定和使用,定是有它存在和兴盛的原因。帖子中提到的现象,不是普遍问题。现在走进每一个大小菜市场,每个摊位前都有微信、支付宝的二维码,摊主是老年人的大有人在。既然每天都要做生意,收到的钱归自己还是子女或者其他人,我想,摊主都会事先搞清楚的。文中提到的现象,我觉得还是家庭问题。首先,父母和子女没有沟通好收入的归属问题;其次,如果是子女想啃老,把老人卖东西的收入归自己,那还是父母教育出现偏差。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很难。一是让子女或懂制作二维码的人给自己做一个收款码;二是和子女讲清楚,每天收款及时反馈给父母;三是如果都做不到,也可以不出摊。当然,可怜天下父母心,很多父母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愿意闲呆在家。

袁林:生活中有太多的老人为了补贴家用而出门摆摊,他们起早贪黑却没有一分钱的收入,电子支付的直接受益者是他们的子女。面对如今的大环境,老人们十分无奈,他们没有智能手机,也不会操作,只能借用子女的二维码。而老年人不会使用二维码,归根结底是生活经历的惯性使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智能产品迅速席卷了整个中国,它昭示着中国的进步,却不可避免地对老年人这个群体造成了伤害。但时代的发展不应该抛下老年人。首先老年人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才能够实现长远目标。其次智能手机并不难用。如今的老年人,绝大多数都具备小学毕业以上文化水准,小学所学的常用汉字和汉语拼音,一般来说足够玩转智能手机。手机在手,要勤于摆弄,不懂的地方可以问儿孙,请他们教会了,然后自己照猫画虎多复习几遍,很多操作程序都会迎刃而解。最后还要给老年人解除一下使用智能手机之前出现的心理障碍。所谓智能手机,说明它很聪明,可以帮你做很多事情,省心又省事。明白了这些,智能手机就会成为你的朋友,用个二维码收费自然不成问题。

李海鸿:卖菜老人因为没有自己的电子化支付平台,差点连饭钱都没有着落的现实尴尬,让“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让普通个体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高效、便捷、安全的全方位服务,不仅是对个体生活质量的提升,更是一个时代包容、进步的体现。在智能化服务日益影响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现实情况下,我们“不能让一个人掉队”,尤其是老年人。老年人固然会因为年龄、知识水平、视力听力下降、反应相对迟钝等原因接受新生事物比较缓慢,但子女、社会乃至国家,都有责任拉他们一把,合力打造满足老年人需要的、操作相对简单易行的智能化服务“关怀模式”“长辈模式”,让老年人真正融入数字化时代的大潮,顺畅、开心、得心应手地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生活便利,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陈磊:新的支付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而作为生意人,当然要根据客户的喜好来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卖菜的老人确实可怜,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却到不了自己手里。但作为消费者,肯定是越便捷越好。在新的移动支付的浪潮下,消费者不可能因为个别老人的境遇而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新生事物的发展是潮流和趋势,人们的生活方式自然会跟着不断地改变。有句名言说: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在时代的浪潮下,别无他法,只有与时俱进。现在的无现金支付,既方便又快捷,而且每一笔收入支付软件都记录得清清楚楚,流程越来越简约。老人只是记忆力差些罢了,理解能力还是可以的,年轻人可以花点时间帮老人学习手机支付。涉及线上支付、绑定银行卡等繁杂操作时,一定要耐心地、按步骤教老人使用。

来自社会各界的声音:

中国人口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与政策系陈友华教授:“不可否认,二维码等科技进步给大多数人带来方便,但有些群体被选择性忽视了,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就是代表。”这是科技进步带来的一种全球普遍现象,但中国老年人面对的问题比较突出。据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数量达9.04亿人(包括8.97亿手机网民),60岁及以上网民仅占6.7%,约0.61亿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约18.1%,我国约有2.53亿老年人。按此粗略估算,中国有近1.9亿老人无法使用网络。老年人作为特殊人群,不该因时代的发展而被迫收缩生存空间,我们应该等一等,帮一帮,给老人多些包容,别让二维码成为老人生活的绊脚石和心头之痛。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委老干部局张淳艺:从单纯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讲,呼吁公众随身携带少量现金,或是请旁边的摊主代为扫码,然后将现金给老人,不失为一些变通的办法。但这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老人不适应信息化的症结。应该看到,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发展是大势所趋,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只能被信息快车越抛越远,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现在,手机APP的主要目标受众是年轻人,对于老年人并不友好。一些APP内容繁杂,花里胡哨,看似功能很丰富,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很多功能并不需要,想用的功能反而找不到。另外,很多APP在字体大小、语音阅读、临时弹窗、文字输入提示等方面,也没有顾及老年人视力听力下降、反应相对迟钝的实际情况,导致老年人使用体验很差。对此,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专门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求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鼓励企业提供相关应用的“关怀模式”“长辈模式”。对于微信、支付宝来说,不妨将收付款功能独立出来,形成一个简洁版的APP,让老年人可以一键收款,轻松到账。

西北政法大学教师欣欣:中国的父母都具有特别伟大的奉献精神,养完儿子养孙子,奉献了自己的身体、情感、还有金钱。但是这种一味的付出,并不一定能换来应得的回报,反而让孩子觉得一切都理所应当。与其苦等孩子把应属于自己的卖菜钱给自己,不如自己花钱买个智能手机,哪怕买个便宜的二手机也行,然后让别人帮助自己安装APP,自己收款,这是最简单最快捷的解决方法,也是最实际的解决方法。我们的社会也应该多替老年人考虑,比如生产厂家能否设计一些针对老人的产品,比如老人智能手机,功能实用,操作简单的那种。其次社区、村委会能否定期举办一些活动,向他们传递一些新信息,教授一些新技能,让他们不至于与社会脱节。从法律角度而言,孩子收到的钱属于不当得利,应当返还。

新世界出版社编辑黄倩:有句老话叫“子不教,父之过”。孩子的言行,与做父母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如果父母教育孩子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孩子怎么会不把二维码收到的钱给父母?一个家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不简单是一个二维码收款的问题,面对一个对父母没有孝心的孩子,老人应该及时止损,及时和孩子进行经济剥离。如果不想把二维码收到的钱给孩子,可以申请自己的二维码或直接收现金。

《党风与廉政》杂志社原总编纪大海:看到做小本生意的老人用孩子的二维码收款,得不到自己的血汗钱的新闻心里不免有些遗憾。为解决这个问题,让老人尽快学会应用二维码,研究生产便于老人使用的智能手机,似乎都是很好的方法,但说到底都没有说到问题的实质,因为问题的关键还是子女对父母有没有孝心的问题。这个思想深处的问题解决不好,即使生产出易于老人掌握的手机,眼前的问题解决了,长远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所以我觉得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加强对老人的孝心、在感恩的传统文化上下功夫,这才是治本之策,这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金钥匙”。

特约评论员郭元鹏:在街头有不少“卖菜的大妈”“卖菜的大爷”。由于老人不会使用二维码,自己也没有智能手机,更不可能有属于自己的“二维码支付账号”。前几天,笔者到街头买菜,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一位卖菜的大爷,在结账时虽然拿出支付二维码,但明显可以看出“脸上的不情愿”。问了一声,老人说:二维码收到的钱会打到儿子手机上,自己不好意思张口要,有时候儿子也不主动给。“用儿子的二维码收钱”,卖菜老人的无奈谁能读懂?

在手机智能化时代的今天,年轻人拿着一部手机即可走天下。但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因为手机不智能或不会用智能手机,他们就要吃很多“闭门羹”。这就是我们说的“数字鸿沟”。让人欣慰的是,“数字鸿沟”已经引起国家层面的注意,日前“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的政策”已经出台,一系列措施将会给老人带来利好。眼下是一个互联网时代,生活中是离不开智能手机的。我们确实需要呼吁不能让数字时代“淹没老人”,在实现智能化生活的今天,也要考虑老人的感受,有了“新方式”也需要保留“老方式”,比如对做生意的老人付现金。对于老人而言,需要勇敢接受新生事物,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情怀。“70岁都可以学开车了”,咱们也别“才60岁就不会玩手机”。除了需要跨过“数字鸿沟”之外,还需要跨过“亲情鸿沟”。这就要说说老人的子女们了。作为儿女们,应该主动把“老人的钱”及时“还给老人”,这毕竟是老人的血汗钱,不管是“忘记了”还是“故意留”都是不妥的。

主持人结语:

近年来,二维码这种“黑白小方块”已成为通向智能时代的一把“钥匙”,便利了生活,扫码支付也一度被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可这对老年人来说,却是冰火两重天:会用的,可以通过二维码满足衣食住行一切需求;不会用或没有智能手机的,反而遭遇了更多困难。一个小小的二维码,一部智能手机,难住了许多生活里手足无措、茫然无助的老年人。好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就进一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作出部署。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频事项,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相结合、普遍适用与分类推进相结合、线上服务与线下渠道相结合、解决突出问题与形成长效机制相结合,做实做细为老年人服务的各项工作,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我们从今天开始,也可以善意地带些现金,特别是买老人的新鲜菜时,尽量付现金,少些扫码支付,多帮助帮助那些步伐已经慢下来的老年人。

猜你喜欢

收款卖菜大妈
小猪卖菜
No.8 3月1日后,个人收款码可继续使用
“收款码禁止商用”系误读
大妈
个人收款码将不能用于经营收款
大妈一枝花
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大妈?
买 菜
收款像打针
“锤不破”和“锤得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