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地区春大棚小型西瓜基质栽培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2021-05-26马超曾剑波朱莉陈艳利李婷张莹攸学松

园艺与种苗 2021年4期
关键词:主蔓整枝水肥

马超,曾剑波,朱莉,陈艳利,李婷,张莹,攸学松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100029)

西瓜作为北京市传统的优势农作物,产业优势明显。近年来,随着北京农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对西瓜产业的标准化、均衡化的生产,品牌化、差异化的运营,生态化、高效化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产业升级发展指明了方向。

北京地区常规设施西瓜种植主要以土壤栽培为主,存在着土地资源利用率低、水肥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枯萎病及线虫等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等问题,此外种植以经验种植为主,标准化现代化程度不高。无土栽培是解决设施西瓜连作障碍的有效方法,由于营养液配方固定,水肥灌溉自动化,可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且产品质量稳定,利于西瓜产业绿色安全高效化的发展[1-5]。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于2015年开展小型无土栽培技术的试验与示范,2019年在昌平、大兴、房山、顺义和延庆等区县建立示范点5个,示范面积3.33 hm2。与常规栽培模式比较,示范点的产量能达到62 689.5 kg/hm2,产值267 900元/hm2,较常规生产增加29.7%和20.5%。目前已引进筛选出西瓜品种7个,确定了西瓜基质栽培模式下的适宜整枝方式、定植密度、种植模式和需水规律,研发了专用栽培基质和专用配方肥,制定出一套适宜西瓜基质栽培的营养液配方。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1 栽培槽与栽培基质处理方法

1.1 栽培槽的构建

采用PPE黑色硬塑料栽培槽,栽培槽规格为宽30~35 cm,深度为25~30 cm。栽培时,槽内先铺设一层塑料薄膜隔离土壤,薄膜上层铺设一层加厚防虫网,基质置于防虫网上。

1.2 基质选择

栽培基质配方为草炭∶珍珠岩∶蛭石=7∶3∶4(w/w),基质混合时,每667 m2加入2 m3鸡粪,将配制好的栽培基质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消毒,混匀后填于栽培槽中。基质理化性质如下:总有机质含量>40%,总氮含量>1.07%,磷含量>1.4%,钾含量>1.4%,总养分含量>4%,pH=5.8,EC值=0.8 mS/cm,水分>30%。

1.3 水肥系统

每个栽培槽内平行铺上2条滴灌带,滴灌带直径为15 mm,出水口间隔30 cm。首部应用精量施肥系统,使每条滴灌带出水口出水均匀,并安装过滤装置,以防止出水口堵塞。

1.4 肥料的选择。

应用西瓜专用配方A、B肥;A为硝酸钾∶四水硝酸钙=7∶4(w/w);B为磷酸二氢铵∶7水硫酸镁=1∶1(w/w)。2种肥料中均加入微量元素,pH 5.5~5.8。

2 栽培关键技术点

2.1 品种选择

由于基质栽培过程中水肥灌溉频率较多,在相同品种的情况下瓤质要比土壤栽培酥软,适宜选用肉质硬脆的小型西瓜。目前红肉脆肉类型品种有超越梦想、京颖、苏梦5号和苏梦6号等,还有硬肉类型的橙黄肉和彩虹瓤西瓜,主要有京彩、锦霞八号和苏梦4号等。基质栽培不建议种植不耐裂的黄肉品种,因为肉质酥软容易倒瓤和裂瓜。主要品种特性如下:

2.1.1 超越梦想。极早熟小型西瓜,全生育期80 d,成熟期26~28 d,低温生长性好,果实椭圆形,条带细,外观美丽有光泽,易坐果,果实整齐度好,单瓜重2.0~2.5 kg,果肉大红色,肉质酥脆,皮薄且韧,不裂瓜,中心含糖量在14%左右,风味极佳。

2.1.2 京颖。极早熟小型西瓜,全生育期85 d,成熟期28 d,分枝力强,低温生长性好,适应春秋冬三季栽培,果实近圆形,外观美丽有光泽,易坐果,果实整齐度好,单瓜重1.5~2.0 kg,果肉红色,爽口多汁,中心含糖量在13%以上,风味极佳。

2.1.2 苏梦5号。小果型早熟杂交一代种。果实椭圆形,果皮绿色,覆墨绿色齿状条带,皮厚0.70 cm,韧性好,耐贮运。果肉红色,肉质酥脆,中心折光糖含量11.7%。平均单果质量2.0~3.0 kg。早春栽培全生育期105 d,果实发育期30 d。产量37 500 kg/hm2。适于江苏春季保护地栽培。

2.1.3 苏梦6号。小果型早熟杂交一代种。果实高圆形,果皮绿色,覆墨绿色齿状条带,皮厚0.44 cm,果皮较脆。果肉红色,肉质酥脆,中心折光糖含量12.5%。平均单果质量1.5~2.0 kg。早春栽培全生育期105 d,果实发育期32 d。产量34 500~48 000 kg/hm2。适于江苏、北京春季保护地栽培。

2.1.4 京彩。早熟,果实发育期28 d,全生育期86 d左右。耐低温弱光;易座果、优质。果实椭圆形,底色绿,锯齿条,外形周正美观,抗裂耐储运。平均单果重量2.0 kg左右,果肉橙黄,糖度高,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的可达13%以上。

2.1.5 锦霞8号。椭圆形花皮彩瓤西瓜,生长稳健,耐低温,易坐瓜,坐瓜整齐,糖度可达14%,皮薄而极韧,不易空心,不易厚皮,很少发现倒瓤和裂瓜现象。

2.1.6 苏梦4号。小果型早熟杂交一代种。果实近圆形,果皮深绿色,覆墨绿色齿状条带,皮厚0.73 cm,韧性好,耐贮运。果肉橙黄色,风味好,中心折光糖含量12.0%。平均单果质量2.0~3.0 kg。早春栽培全生育期105 d,果实发育期30 d。产量33 000~39 000 kg/hm2。适于江苏春季保护地栽培。

2.2 茬口安排

北京地区西瓜主要设施类型有温室、大棚、拱棚3种类型,主要种植茬口有早春、秋延后和长季节3个茬口,以早春日光温室和春大棚2个茬口为主。由于基质栽培的缓冲性较差,保温性也弱于土壤,因此定植期可晚于土壤栽培。具体茬口安排时间见表1。

表1 北京地区西瓜主要种植茬口及上市时间

2.3 育苗

催芽温度:接穗浸种时间3~4 h,温度保持在28℃~32℃,催芽时间24 h左右;砧木浸种6~8 h,温度保持在25℃~28℃,催芽时间2~3 d。播种到出苗期白天保持20℃~25℃,夜间15℃左右。适当降温控制下胚轴伸长。采用贴接法进行嫁接。嫁接期间温度白天控制在25℃~30℃,夜间18℃~20℃。成活后温度白天20℃~28℃,夜间不低于15℃。定植前15 d和7 d分别倒苗1次,以保证幼苗整齐性;定植前1周炼苗,将温度控制在白天20℃左右,夜间10℃~12℃。

2.4 定植前准备

定植前1个月扣好棚膜,围覆双层棚膜以利保温。同时将栽培基质填入栽培槽内,每个栽培槽内平行铺上2条滴灌带,定植前2周将栽培基质浇透。

春季种植在3月中上旬,棚内地温达15℃以上时,瓜苗3叶1心时定植。定植后,滴灌浇水10 min,搭建小拱棚保温,以提高移栽成活率;秋季种植应在7月下旬或8月初定植,赶在中秋、国庆两节上市。

2.5 合理密植

春季建议单行种植,株距25~28 cm,行距1.1~1.2 m,密度控制在30 000~34 500株/hm2之间;秋季建议单行种植,一半株距30~35 cm,行距1.2 m,密度控制在22 500~2 400株/hm2。

2.6 田间管理

2.6.1 温度管理。缓苗期白天气温宜为30℃~35℃、夜温宜为15℃~18℃;伸蔓期白天气温宜为28℃~32℃、夜温宜为15℃~18℃;结果期白天气温宜为28℃~35℃、夜温宜为18℃~20℃。

2.6.2 湿度管理。缓苗期应保持基质含水量/基质最大持水量为65%,伸蔓期为70%,坐果期为75%。

2.6.3 水肥管理。明确不同生育期营养液灌溉策略,确定了pH和EC值控制范围:整个生育期EC值均控制在1.5~2.5 mS/cm之间,期中苗期EC值在1.5~1.8 mS/cm之间,伸蔓期EC值在1.8~2.0 mS/cm之间,坐果期EC值在2.0~2.5 mS/cm之间;整个生育期pH均控制在5.5~6.0之间,其中苗期pH在5.5~5.8,伸蔓期pH在5.8~6.0之间,坐果期pH在5.8~6.0之间。

水肥灌溉中的灌溉量要充足,晴天必须每天灌溉以防治萎蔫。要使用符合作物需肥规律的无土栽培配方营养液,而不是通用的水溶肥或冲施肥。春季栽培在授粉前浇水宜少不宜多,如阴天在基质水分含量够的情况下可以不浇。春季定植前一周应将基质浇透,定植时有点水即可,以防沤根。为保证植株长势,可按照100 mg/L的浓度施用生根剂(腐殖酸≥30 g/L,有效活菌数≥5亿/mL,N+P+K≥200 g/L),在缓苗期根施2次、伸蔓期根施1次、膨瓜期根施1次,根施时间为10 min。

表2 无土栽培条件下小型西瓜不同生育时期灌溉策略

2.6.4 植株调整。春季种植可选用单蔓或者双蔓整枝,单蔓整枝是指只保留主蔓,双蔓整枝是指保留1主蔓1侧蔓,即头茬瓜只主蔓结瓜,侧蔓供养,1棵秧留1个瓜。秋季种植可选择双蔓或三蔓整枝,三蔓整枝即保留1主蔓2侧蔓。

2.6.5 保花保果。春季从第2雌花开始授粉,留2~3节雌花坐瓜以防止后期瓜秧徒长。头茬瓜一般选取主蔓第2、3朵雌花进行授粉,由于早春气温低、坐瓜难,在人工授粉外,可适当喷施“顶好”牌坐果灵以提高坐瓜率,如棚内温度适宜也可选用蜜蜂授粉;秋季可从第3雌花开始授粉,选用蜜蜂授粉适宜;为保证产量,每株植株保留的功能叶片数应不少于30片。当西瓜坐果后,选留主蔓上果形周正,刚毛分布均匀的西瓜,及时摘除畸形果,以减少养分消耗,头茬瓜每棵瓜秧选留1个瓜。

2.6.6 病虫害防治。春大棚小型西瓜病虫害的防治需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到勤观察、早预防。苗期主要病害有立枯病、猝倒病和枯萎病等;后期主要病害有蔓枯病、枯萎病和白粉病等;主要虫害有红蜘蛛、蚜虫和蓟马等。立枯病可选用恶霉灵和咯菌酯防治;猝倒病可用霜霉威和哈茨木霉菌防治;枯萎病可用咪鲜胺和恶霉灵防治;蔓枯病可用氟吡菌酰胺和苯醚甲环唑防治;白粉病可用氟硅唑、醚菌酯和氟菌唑防治。红蜘蛛可用联苯肼酯防治;蚜虫和蓟马可用吡虫啉和噻虫嗪防治。

2.6.7 及时采收。头茬瓜授粉后约35~40 d成熟,5月中下旬集中上市,二茬瓜授粉后约30 d左右成熟,一般在6月中下旬成熟,二茬瓜皮薄、易裂,一般在80%~90%成熟时即可采收。采收时应根据授粉标记分期分批采收。采收后及时分级,包装上市。

3 基质栽培技术优势、问题以及注意事项

3.1 优势

3.1.1 种植者的角度。采用基质栽培可以预防枯萎病、根结线虫等病虫害。采用基质栽培可实现西瓜自根苗种植,但对种植者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在上市时间方面,采用基质栽培生育期一般较常规栽培能提前5 d以上;在水肥利用率方面,用水量在1 800 m3/hm2以内,用肥量在1 200 kg/hm2以内。水肥利用率较常规生产提高25%左右。

3.1.2 园区和合作社的角度。采用基质栽培配合水肥一体化技术,降低了劳动强度、便于省力化栽培和规模化种植的同时,也能保证西瓜品质的稳定,实现标准化生产,促进产业升级。

3.1.3 消费者的角度。棚室环境洁净,提升采摘体验。

3.2 存在问题

3.2.1 技术要求高。要求瓜农具备一定的西瓜种植水平。在缓期苗和伸蔓期容易出现沤根和烂根,坐果期容易出现生理性萎蔫等情况,这主要是由于与土壤栽培相比,基质的缓冲性较差,以及水肥施用不当造成的。

3.2.2 投入成本较高。如使用椰糠或混合基质等,使用量375~450 m3/hm2,成本在15万元/hm2以上;此外栽培槽的成本也在30元/m左右。

3.2.3 果实品质方面。如种植不当容易出现糖度低、空心离瓤和裂瓜等问题,主要是由于生长后期EC值偏低、水肥灌溉频率过大、棚内温度过高等原因造成的。

3.3 注意事项

3.3.1 品种选择。适宜选用肉质偏硬的红肉及彩虹瓤类型小型西瓜,不建议种植黄瓤类型。

3.3.2 种植密度和整枝方式。春季建议单行种植,密度控制在30 000~34 500株/hm2;秋季建议单行种植,密度控制在22 500~24 000株/hm2左右。整枝方式春季选用单主蔓或“1主蔓1侧蔓”整枝;秋季选用“1主蔓1侧蔓”和“1主蔓2侧蔓”整枝,主蔓坐瓜。

3.3.3 水肥管理。基质栽培的灌溉量要充足,晴天必须每天灌溉以防治萎蔫。春季栽培在授粉前浇水宜少不宜多,春季定植前一周应将基质浇透,定植时有点水即可,以防止沤根。

4 示范应用效果

2019年在昌平、大兴、房山、顺义和延庆等区县建立示范点5个,示范面积3.33 hm2。与常规栽培模式比较,示范点的产量能达到62 689.5 kg/hm2,产值267 900元/hm2,较常规生产增加29.7%和20.5%;用水量1 680 m3/hm2和用工量274.5人/hm2,较常规生产降低29.6%和42.6%。VC含量7.62 mg/100 g,较常规生产提高8.9%;中心糖含量13.2%,较常规生产提高0.7%。3年来北京地区累计应用面积15 hm2,示范应用效果突出。

猜你喜欢

主蔓整枝水肥
番茄整枝注意事项
智能水肥灌溉
“水肥一体”新系统 助力增收有一手
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研究
庭院葡萄树形的培养及主蔓衰弱更新复壮技术
玉米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与推广
蜜光、宝光葡萄在河北滦南县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葡萄定植当年冬季修剪技术
整枝方式对甜瓜开花习性的影响
设施番茄整枝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