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倾听,感知音乐

2021-05-25黎肓青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倾听习惯

黎肓青

【摘要】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应该从音乐听觉的培养开始。听觉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学生学习唱歌和欣赏离不开良好的听觉。音乐听觉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通过系统的听觉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和艺术素养。

【关键词】听觉能力  倾听习惯  感受音乐  学习音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依赖于听觉。如果我们具备一定的音乐听觉能力,就能在听觉中较为准确地感知、认识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就能准确地唱出歌曲的音准和节奏。可见,要领会音乐作品的真谛,在音乐世界中漫游,具有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喜欢音乐,喜欢音乐课,喜欢音乐活动,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并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一、培养学生听觉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教育是学习音乐的初级阶段,学生学习音乐应在培养学生听觉感受的基础上进行。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一种建立在以倾听为主的声音艺术,可见音乐听觉在学习音乐活动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记得初从事音乐教学时,总是花很多时间教学歌曲中简谱和解决学生比较难掌握的节奏,如:带休止符后半拍起的节奏、附点音符的节奏等。上完课自己累,学生也很累,老师郁闷,学生没兴趣,学生的积极性被消耗掉,歌曲也没能唱好……经过这些年音乐教学的实践、探索和过反思,改变了音乐课堂教学的理念,音乐课堂教学尤其是歌曲教学我们应该多让学生倾听,这样不但很快掌握好歌曲的节奏、音准等,同时还有时间引导学生演唱出歌曲的情感和延伸课外的知识等。所以,我认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不仅仅关注学生音乐知识的学习与音乐技能的训练,在课堂上更应该多让学生去倾听音乐,去感受音乐,从而感知音乐的表现力和内涵。在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敏锐的节奏感,做到有节奏地歌唱,要培养学生的较好的音准,要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我们就要加强学生的听觉训练,多听音乐作品,让学生在倾听中感悟。

二、在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总有部分学生很容易产生一种误解,认为上音乐课就是上唱歌课,认为每到欣赏音乐环节就是让他们休息;有些学生喜欢听自己熟悉的音乐,不熟悉的便没有兴趣听;有的学生在听音乐中容易注意力分散。上述种种现象的形成,一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二是教师本身对学生听觉的培养还不够重视。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音乐课中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能让学生更好的接受美的教育,也是我们音乐教师上好一堂音乐课所必要的前提条件。我们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要严格要求,要持之以恒,决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前功尽弃。

(一)加强课堂常规管理,提高学生倾听音乐的意识

听觉艺术是音乐的一部分,音乐课堂上很多指令都可以用音乐表现。在音乐教学中,每一个课堂常规我均通过向学生发出固定的音乐指令,学生听到音乐指令要按要求做好,经一阶段的训练,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密切留意教师的音乐指令,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参与到课堂中,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提高倾听指令的意识,逐渐养成倾听指令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如我与学生课堂问好都有固定的音乐指令,上行音阶表示起立,下行音阶表示坐下。又如要求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安静时,在钢琴上发出与学生约定的音乐指令,学生就会迅速安静下来,而且做到“快”“静”“齐”。

(二)在歌曲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倾听,感受音乐

教学歌曲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学生要学好歌曲是建立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认真倾听音乐的习惯不是一两节课或一两天就能形成,学生的听觉训练是没有速成的,是一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训练过程。如:在教学歌曲时,要指导学生听出歌曲的拍子和情绪,而且要引导学生在倾听感受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在面部或肢体动作表现出所听到的情绪表达。还有在指导学生听歌曲时,学生要做到听音乐默唱或跟着伴奏轻唱,要听出自己的音准与伴奏是否同步。又如: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开始接触或参与合唱,合唱中多声部节奏的训练对学生听觉能力的要求就提高了很多,同时从多声部节奏训练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多声部听觉能力。

(三)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和能力

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听觉是十分有效的,所以我很注重欣赏教学。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学生相对难以静心地欣赏音乐。所以,教师必须要认真备课,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堂更好地欣赏音乐。而且在欣赏教学中,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欣赏音乐和聆听音乐的方法,逐渐养成倾听音乐的好习惯。我要求学生上欣赏课要做到五点:

一是用心静听。要求学生听第一遍音乐时闭眼静听,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带着问题走进音乐中,如让学生带着 “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场景?”“乐曲要传达或表达怎么样的情绪”等问题倾听乐曲,学生只有认真投入到倾听乐曲中才能有所感受。

二是抓住要点听。乐曲都是由节奏、旋律、力度、音色、速度等要素组成,各个要素有乐曲中有不同的意义。每一首乐曲由于重点要素的不同而表达的特点也不同,教师要抓住乐曲的重点要素,引导学生认真倾听音乐,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逐渐走进音乐中,领会乐曲的表达和呈现。

三是有对比地听。每一首乐曲都有不同的音乐节奏和风格,对乐曲中不同的音色、节奏和风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对比地听辩,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从而愉悦、轻松地进行音乐学习和感知音乐,学生渐渐地就会喜欢倾听音乐、感知音乐。

四是有重点地听。欣赏一首乐曲,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学生不可能完全面面俱到。教师要有目的、有重点的引导学生倾听音乐,这样学生便會听之有物、听有所想、听有所悟,就会主动的倾听音乐,感受音乐。

五是合作表现音乐中听。新课程强调课堂中人的互动和交流,所以学生在课堂表现音乐中也不乏“找朋友”“结对子”“玩游戏”等小组合作形式。合作表现音乐会容易造成课堂会乱而无序,这对学生倾听音乐的要求便进一步提高,而且是建立在多人或小组共同感受和表现音乐的氛围中。在合作表现音乐的过程中,学生要做到既分工又合作,要学会倾听音乐,让音乐引领自己进入角色,完成合作。

总之,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建立在培养学生有敏锐音乐听觉的基础上。所以,我们要多花一些时间去研究教材,走近学生,让学生知道倾听音乐习惯的重要性,自觉提高听觉能力。只有让学生养成倾听音乐的习惯,不断提高听觉能力,学生才能在音乐课堂中感受音乐的美,从而喜欢音乐,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学生今后学习音乐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艾伦·科普兰.丁少良译.《怎样欣赏音乐》,人民出版社,1984

[4] 金亚文.《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倾听习惯
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语言活动中幼儿倾听习惯养成的措施
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注重倾听感受音乐
小学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幼儿倾听能力与倾听习惯的培养
用心唤醒孩子的耳朵
小学语文课堂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