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说“书外功”

2021-05-25周梦旭

老年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于右任内功书家

□ 周梦旭

中国历代书法理论家有很多论述都涉及“书外功”。如唐张怀瓘《书议》:“论人才能,先文而后墨。”明王绂《书画传习录》:“要得腹中有百十卷书,俾落笔免尘俗耳。”清杨守敬《学书迩言》:“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古之大家,莫不备此。”简经纶《书法漫谈》:“盖字本为文人之末技,而书字之本,在能书外求之,乃称上乘。”

综观历代书法名家,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元代赵孟、鲜于枢,明代文征明、董其昌,清代傅山、康有为,近代于右任、沈尹默等,哪一个不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文人、学者?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寒食诗帖》,哪一篇不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事实证明,书法家的文化素养决定着他的书法品位,决定其书法艺术能否获得较高的成就。

我们常用“笔歌墨舞”来形容书法艺术。对此,蒙园人有一段精辟的阐释:“笔歌者,以文字内容而取舍风骚也;墨舞者,以书法点线而龙飞凤舞也。有笔歌而无墨舞,那是铅椠诗文;有墨舞而无笔歌,则是书伍生计。唯笔歌墨舞方称书家本色。”当然,对于书法家而言,掌握书写技巧和强化书法功力是十分重要的。故苏轼说:“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又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这些看似相互矛盾的话,实则道出了书法艺术“书内功”与“书外功”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现在很多书法家只注重“书内功”而忽视“书外功”,只追求书法形式而忽视书法内容。这是未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导致作品内容浅薄,品位低下,既跟不上时代发展,也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长此以往,路就会越走越窄。这种情况下,书家应着力练好“书外功”,唯有这样书法艺术才会更有前途。

《烟凝积水龙蛇蛰 露湿空山星汉明》于右任

猜你喜欢

于右任内功书家
音乐评论家的“内功”修炼——论八项追求
《宋稗类钞》的书法史料价值
什么叫做真正的太极内功
论二王对宋尚意书风的影响
湖北近现代书家、印家群体的掩名现象
于右任维权
于右任维权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于右任
绝世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