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G时代公共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多媒体化建设思考——以长宁区图书馆特藏文献资源建设为例

2021-05-24胡乐芸

卷宗 2021年12期
关键词:特藏馆藏受众

胡乐芸

(长宁区图书馆,上海 200335)

随着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四家运营商发放了5G商用牌照,我国正式进入了5G商用时代。因而2019年也被称为5G元年。5G的出现让网络速度在20年间提升了上百万倍,人类社会也因此加速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谁都不会想到,这个时代的到来,会对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造成巨大的冲击,它加速着传统的特色馆藏资源往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1 5G的定义

什么是5G?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指超高传输率、低延迟、支持大规模高密度高速度设备连接并具有高可靠性的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也即是目前正普及的主流4G 技术之后的下一代技术[1]。

与4G技术相比,5G的基站峰值速率能从4G时代的1Gbps直接跃升至20Gbps,用户体验速率将提升十几倍。5G的诞生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通信,它所要实现的是大宽带、海量设备接入、低延时及高可靠性的需求。5G将把人类社会与周遭环境连为一体,让人与物、物与物实现更高效的连接。

5G相比4G的断代需求指标表

2 图书馆特藏文献资源多媒体化的意义

多媒体资源,即通过多媒体互动或新兴媒体传播的方式进行传递的资源或教学知识传授活动中的基础资源,这些资源往往通过声音、图片、文本或视频等形式以幻灯片背景、网络网页、电子媒体、纸质出版物甚至是计算机软件等一系列硬件或软件为载体进行展现[2]。早在20多年前,公共图书馆就开始了馆藏资源的数字化转型之路。而随着图书馆智慧化程度越来越高,图书馆如何更好利用特色馆藏资源提供阅读服务、实现知识交流和文化保护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在这个课题中,特色馆藏资源多媒体化就显现出了它特有的优势,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 多媒体资源的特殊价值

多媒体资源的建设是当前以及未来数字图书馆最重要的发展领域之一,甚至有人认为多媒体资源是未来图书馆的生存之本[3]。多媒体资源作为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中的一员,有其独特的价值,主要表现为:

1)生动,渲染力强。多媒体资源的展示多以声音、影像为主,它能够刺激视觉与听觉,渲染情感与气氛,以此生动地表达所记载的信息与知识,增强受众的印象与体验。随着网络技术、移动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以视、听为主的多媒体体验正在逐步往交互式体验发展,这一发展将极大地提升受众对于多媒体资源本身及其所要传达的信息的兴趣与参与度。

2)丰富,信息量大。由于多媒体资源集合文本、图像、视频、动画及声效等多种媒体技术于一体,故而它所能承载的信息量远超单一媒体。如果文本媒体传递信息更注重理性层面,那么多媒体则是将理性与感性合二为一,并长于传递感性信息。它所传递的信息更有层次感,比单一媒体所能传递的内容更丰富,体验感更强烈。

3)直观,还原度高。如果你看一本传记,你需要通过文字的描述“脑补”那些画面,才能对人物或事件有一定的认识。而这些认识往往是存在局限性的。但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还原一本传记、或讲述一个故事、亦或是普及人类在某一发展阶段的知识信息,那种直观的感受是单一文本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在记录和还原人物或事件的背景、细节、原因以及真相等方面,多媒体资源无疑是独擅胜场。

4)多样,延展性宽。“以往图书馆与其他信息知识机构的区别,主要是依据工作对象(如文献、文物、档案、艺术品)的不同来划分的,而在数字图书馆里,这些多样性的工作对象全部转换成了多媒体数字资源形式,由此导致传统图书馆与博物馆、档案馆、艺术馆在虚拟空间中的边界逐步消失[4]。”边界的消失看似是一件坏事,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这种消失预示着图书馆的信息空间与社会职能在不断延展。通过多媒体,图书馆能从“孤岛”向“汪洋”不断拓展,并逐渐向文化馆、博物馆、档案馆、艺术馆乃至社会组织渗透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多媒体资源共同体。而这个共同体所能提供的信息一定更丰富、多样,能为受众所提供的服务也更广。

基于多媒体资源拥有诸多优点,将公共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多媒体化也就有了诸多的现实意义。如能将图书馆的特藏文献多媒体化,不但能充分利用特色馆藏资源,契合受众需求,更能使特藏文献资源建设新颖先进,别具一格。

2.2 图书馆多媒体资源的建设现状

公共图书馆的多媒体资源建设途径主要包括:1)采购公开发行的、具有国际或者国家音像出版物标准编号的音像制品;2)印刷型文献所附带的音像载体,如光盘、硬盘等;3)公共图书馆采购的商业多媒体资源数据库等;4)公共图书馆自建的各类多媒体数据库;5)自捐赠、采集或原生形成的各类多媒体资源等[5]。在搜索与图书馆多媒体资源采集及建设相关的研究文献时,笔者了解到,要对多媒体资源进行采集、登录、分类和主题标引、编目、组织和保管等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此外,与传统图书馆文献一样,多媒体资源也同样存在时效性,如何采购、保存和剔旧以及多媒体资源的版权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故而,关于公共图书馆多媒体资源建设这一方面,业界可提供的相关经验比较少,这一块可以说是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一块“短板”。

2.3 图书馆多媒体资源的应用现状

虽然多媒体资源建设还有待研究和探索,但多媒体资源在公共图书馆业务中的应用已成规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及无障碍阅览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多媒体阅览室已经得到大规模应用,基本覆盖了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地市级图书馆[6]。通过多媒体阅览室,可以简化读者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使受众能更便捷、快速、高效地浏览、获取信息,查阅所需文献资料。而随着多媒体阅览室的普及,各大公共图书馆开始着眼于无障碍阅览室的建设,利用多媒体技术,为特殊群体,尤其是视障读者打造一个无障碍的阅读天地。

2)读者服务与阅读推广。利用多媒体资源可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颖的服务,例如观看3D多媒体影像资料、大数据分析研究型受众隐性知识需求、利用web 3.0制定用户个性化服务等。这是多媒体基于当前网络技术发展之下为读者服务的趋势所向[7]。在阅读推广方面,影视作品、有声读物、VR体验等基于多媒体设备与资源的阅读推广模式正日趋成熟。受众可以跳脱时间与地域的限制,体验到更为丰富得阅读推广服务。

3)助推特色馆藏资源数据库建设。目前,公共图书馆特色多媒体资源主要来源于公共图书馆自建或联合共建的特色资源多媒体数据库,包括综合类数据库中多媒体资源栏目,以及独立的多媒体资源数据库。这其中,全国副省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特色多媒体资源库的主题主要包括以下7大类分别为:遗产文化、历史文献、口述历史资料、民族文化、地方艺术、人物专题、公共讲座[5]。以长宁区图书馆特藏文献服务部馆藏资源为例,其馆藏资源主要以古籍典藏、书画篆印以及各类外宣品为主。其相关馆藏多媒体资源主要涉及遗产文化、民族文化、地方艺术及人物专题。目前,古籍室、书画室及外文室的特色馆藏基本都还基于纸媒,如能进一步将这些资源多媒体化,必能满足更多受众的需求。

3 5G时代特色馆藏资源多媒体化的发展趋势

图书馆历来以文献资源为其收藏和服务的主体,数字化之后也还是以文本信息为主,这也是它与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等同类机构的主要区别。5G时代人们已习惯于直接使用音频、视频进行通信交流,甚至扩展到3D以及360°高清视频,当带宽十分充裕且成本低廉时,多媒体数据传播一定会成为主要的传播方式,人们学习和交流知识也会更多地借助于多媒体方式[1]。故而5G时代的到来必将使促使特色馆藏资源往更多媒体形式、更多方向发展。

3.1 实体馆藏逐步网络化

以往的实体馆藏都需要读者到图书馆阅览室才能阅读,而5G时代,人们更希望足不出户就能直接享受在图书馆才能见到的资源。这种体验不会因为网络的不畅而受到影响,阅读起来也更为高效和便捷。甚至,人们还可以通过声、像等多媒体资源,了解到所读图书的内容、创作者的风格,或通过旁白的形式在阅读的同时,体验到语音讲解。将实体书搬上网络,并配以音频甚至视频导读将会成为新发展趋势。

3.2 资源类型逐步移动化

移动速度是5G有别4G的质的飞越,故而对于特藏文献资源而言,“静止”将会被时代所淘汰。未来的多媒体馆藏资源,一定会具有超高的移动性,它会随着载体的改变不断移动,不断流通。这就需要多媒体资源具有更多属性,能适应不同的设备,这里的设备绝不简单的指电脑、手机,它更有可能是投屏、是移动机器人、是VR、是网络。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只有多媒体化的资源才能在更多平台发挥出作用,才能跟上5G的速度,跟上时代的步伐。

3.3 体验方式逐步交互化

人机交互体验、沉浸式体验,这些新兴的事物都紧随着5G闯入人类的生活。而这些体验背后所需要的资源,一定是多媒体化的,它有声,有像,能触碰,有回应。例如将清明上河图投屏,甚至将来,可以让人们“身临其境”走在“宋朝”的大街上,与画中人一同体验生活,感受宋朝街市的繁华与宋朝文化的魅力。将这一想法应用于图书馆的特色馆藏,也将会有不一样的化学反应。用图像和声音描绘画作、还原古籍中的历史场景,营造书画中的仙境氛围,让读者通过这些多媒体化的资源,去“阅读”,去感知,会成为未来图书馆交互体验的发展趋势之一。这也是特藏文献多媒体化的发展趋势与现实 意义。

4 总结

综上所述,正在到来的5G时代将会是无所不在的智慧时代,而随着它的到来,原来被深藏于图书馆深处的特色馆藏资源也将逐渐被搬上时代的荧屏,并发挥出其更好的价值。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特色馆藏资源逐渐多媒体化,而5G将加速馆藏资源多媒体化的进程脚步。我们期待着未来,特色馆藏多媒体化后,这些资源能更好地被开发和利用,且能为读者提供更多形式和内容的阅读服务和交互体验。

猜你喜欢

特藏馆藏受众
馆藏
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探析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工作探微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特藏发展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