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安市建成区古树资源调查及保护研究

2021-05-24程涌泉朱旺生陈雨路胡娟娟黄成林

皖西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六安市建成区树龄

程涌泉,朱旺生,陈雨路,胡娟娟,黄成林

(1.皖西学院 环境与旅游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2.安徽农业大学 林学与园林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城市中的古树资源是一个地区自然历史变迁的佐证,承载着区域文化,是城市中不可多得的自然资产,在科研和生产服务方面也有独特的价值[1]。《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中对古树定义和分级做出明确规定,即古树是指树龄100年以上的树木,其中树龄在500年以上为一级古树,树龄介于300年至500年之间为二级古树,树龄介于100年至300年之间为三级古树,未对后备古树树龄做出明确界定,因此后备古树树龄参照《国家园林城市系列标准》,为树龄超过50年(含)以上,不满100年的树木[2-3]。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开展了三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各地区也都建立了自己的古树名木调查数据档案。随着调查工作的逐步开展,适合古树名木生长的立地条件、威胁古树名木健康的关键因素、古树衰老的生理变化、病虫害防治以及养护复壮等方面的研究也层出不穷[4-6]。国外每个国家对于古树的定义有区别,比如美国、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在树木年龄达到50年时,开始进行相应的管护工作[7]。此外,国外一些国家在本土的古树资源保护中都具有独到的保护方法,如发展古树管护新技术、建立树木监测系统、培养树木医职业等[8-10]。

六安别称“皋城”,建置历史悠久,古树资源对于当地城市历史底蕴的挖掘、园林事业的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与人居环境的倡导等有着重大的意义。另外,六安市建成区三级以上古树资源数量少,后备古树资源处于无人管制的状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古树资源的生长环境会面临严重的挑战,随着时间推移,不加以管护,破坏会进一步加重。因此,摸清六安市建成区古树资源的数量、分布、年龄结构、管护情况及存在问题,对下一步城市古树资源保护,乃至城市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关键。

1 研究区概况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的西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位于14.6 ℃~15.6 ℃,雨热条件较好,无霜期较长,达到211~228 d;位于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为该地地带性植被;六安市建成区内水系发达,主要有淠河干渠、淠东干渠、大雁河及七里桥河等水系以及城市中的部分水塘等。

六安市建成区范围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北侧毗邻城北乡、新安镇,西南与城南镇相邻,东部抵达三十铺镇。

2 古树资源普查工作

2.1 普查时间

普查从2020年6月开始,至2020年12月结束。

2.2 普查范围

对六安市建成区古树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包括树龄在100年(含)以上的三级以上古树,以及树龄在50年(含)至100年范围内的后备古树。

2.3 普查内容

包括每株古树资源的经纬度坐标值、所在位置、名称、编号、科属、树龄、树高、胸径、冠幅、管护单位或个人、生长环境条件、病虫害状况、养护复壮措施、整株、局部细节和周边环境照片等。

2.4 普查数据处理

对于普查获得的每株古树资源数据分类处理,利用空间属性数据分析古树生长分布特点,利用非空间基础属性数据掌握古树种类及数量特征,利用非空间动态属性数据掌握古树年龄分布结构、生存环境、管护情况等内容。古树资源数据类型见表1。

表1 古树资源数据类型

3 结果分析

3.1 古树资源种类及数量

根据六安市建成区古树资源的实地调查,共统计古树872株,其中三级古树10株,后备古树862株。三级古树全部以单株形式存在,后备古树中单株157株,群落68个705株。

3.1.1 树种特征

按照树木学分类标准,872株古树资源共有43个树种,隶属于28科37属(含裸子植物共有5科6属7种;被子植物共有23科31属36种)(表2和表3)。

表2 六安市建成区三级古树科、属、种统计

表3 六安市建成区古树后备资源科、属、种统计

续表

3.1.2 种类分析

依据调查数据分析,六安市建成区古树资源树种分布不均匀,水杉为优势树种,龙柏、枫杨数量位居水杉之后,其他各类树种的数量明显较少。古树资源的种类较为丰富,优势种类十分突出。

就树种来看,水杉、龙柏、枫杨大量存在,究其原因,主要与六安市的气候条件有很大关系,气候温暖湿润,气温和降雨非常适合水杉、龙柏、枫杨等树种的生长。在六安市建成区43种古树资源中,以乡土树种为主,也存在少量广玉兰等外来树种。无论是乡土树种,还是部分外来树种,它们都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是六安市重要的景观资源。

常绿树种有10种,分别为雪松、侧柏、圆柏、龙柏、罗汉松、香樟、枸骨、大别山冬青、红果冬青、桂花,其余33种为落叶树种。

3.2 古树资源分布特征

3.2.1 区域分布

依据调查数据分析,古树资源在六安市建成区的分布也有较大的差异。其中,金安区三级古树8株,后备古树599株;裕安区三级古树2株,后备古树263株。具体区域分布见表4和表5。

表4 六安市金安区古树区域分布统计

表5 六安市裕安区古树区域分布统计

3.2.2 土地类型分布

依据建成区内古树资源生长位置,可以将古树资源概括为如下六种土地类型:公园绿地、学校、企事业单位、居住区、街道广场、纪念场地。其中,分布在公园绿地中的古树资源最多,为419株,占48.05%,其次是学校258株,占29.59%。六安市建成区内九墩塘公园后备古树数量庞大是公园绿地位居榜首的原因,皖西学院校内古树后备资源数量多,所以学校总体古树数量排在第二(表6)。

表6 六安市建成区古树资源分布表

公园绿地中的古树资源数量最多,大多集中在九墩塘公园,三级古树1株、后备古树351株,占总数的 40.25%,大部分集中于水杉、龙柏两种后备古树,分别为136株、104株,占68.38%。整体景观效果好,如果进行长久的合理保护,可以作为“古树公园”发展。

学校和一般的古树生长场所不同,具备教育学习和知识普及的功能,学校内部的古树资源既是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一部分,又是农林专业很好的自然标本、教育载体。

企事业单位内的古树101株,但随着场地性质的调整变化,古树名木的现存条件差别各异。比如政府机构、医院内部古树资源都有内部工作人员或者委托的物业部门进行管护,生长势较好;而一些废弃厂区内的古树,保护措施不到位,古树生长空间也面临压力,久而久之,古树资源的生长环境将造成更大的损害。

居住区用地的古树资源数量较少,多集中在六州首府、干休所等开发时间较久远的居住小区。古树的绿化景观效果和生态价值得到很好的发挥,并且都有专门的物业人员管护。

街道广场主要是指城市中的道路和商业街区等开放型空间,城市建设中对这些场所影响较大,尽管街区广场空间内的古树资源数量较小,但考虑到管护难度大,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纪念场所的古树主要集中在皋陶墓,仅有3株,但是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管理,长势良好,成为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3.3 古树资源年龄分布结构

此次调查中,10株三级古树依据记录、走访,最终按照探伤仪测定树龄,探伤仪是广泛应用于无损检测古树名木树龄的常用仪器,根据树干内部的应力波,仪器自动绘制年轮峰谷图,结合树木的生长特性,一峰一谷为一个年轮,从而测算出树木的树龄。862株后备古树采用历史记载查询、走访的方式确定树龄。

六安市建成区调查的古树资源共有872株。其中50~59年193株,占总数的22.13%;60~69年629株,占总数的72.13%;70~79年30株,占总数的3.44%;80~89年3株,占总数的0.34%;90~99年7株,占总数的0.80%;100年(含100年)以上10株,占总数的1.15%(图1)。

50~59年35个树种,占总数的81.39%;60~69年39个树种,占总数的90.69%;70~79年18个树种,占总数的41.86%;80~89年2个树种,占总数的4.65%;90~99年5个树种,占总数的11.62%;100年(含100年)以上8个树种,占总数的18.60%(图2)。

图1 树龄与树木株数关系图

图2 树龄与树木种类关系图

根据测算,六安市建成区树龄最老的朴树约为清朝时期所植,其余10株三级古树均为清末、民国年间所植。后备古树多为1919年至新中国成立后20年所植。由此可见,建成区古树资源种植年代跨度巨大。后备古树中,数量最多的是60~69年,629株,占总数的72.13%,是这个城市后备古树的中坚力量。

3.4 古树资源生长状况及管护情况分析

古树也具有生命特征,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出现自然衰退的迹象,人为破坏也会对古树的生长造成影响[11]。目前10株三级古树中,除朴树、国槐濒危外,其余8株三级古树正常,也进行了地上保护。所有古树后备资源未纳入古树管护,由于树龄、当地对环境的重视等诸多因素,除滨河公园1株红果冬青,皖西学院3株刺槐、1株构树伤残,整体生长情况正常。除齿轮厂2株水杉,救助中心1株悬铃木生长环境差,根部周边堆砌有生活废弃物等,其余生长环境良好。

4 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4.1 存在问题

4.1.1 未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建成区内古树资源科属分布范围广、种类丰富、数量多,且区域分布较分散,后备古树年龄跨度大等一系列现实原因,给古树的管护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另外,现阶段古树资源以单机版电子档形式存在,使用人群受到一定限制,在管理技术流程上也未形成统一的规范。

4.1.2 后备古树养护不到位

后备古树并未纳入到古树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中,无人养护。在普查过程中,存在人为干扰、城市发展等对后备古树生长环境造成影响的情况,随着时间推移,不加以养护,破坏会进一步加重,影响古树储备力量的增长。另外,对于本次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树种缺少相应的养护复壮措施。

4.1.3 公众参与少,古树信息共享性差

六安市建成区古树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都是自上而下地进行,政府是古树管理的主导部门,普及宣传的力度不足,市民对于古树资源的认知程度不够,导致公众在古树管理中没有发挥作用的情况。

4.2 对策建议

4.2.1 定期开展普查工作,及时更新数据

对建成区内古树资源应该1~2年内进行一次全面普查,了解现存古树的生长状况,对于发生变动的古树资源数据及时做出调整,第一时间进行更新,为科学养护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来源。树龄在60~69年的古树数量达到629株,是建成区未来三级古树增长的关键时间点,在普查中需要引起重视。

4.2.2 规范古树资源管理,形成分级管理机制

后备古树应和三级古树一起建立管护档案,同时建议落实古树生长所在地责任人、责任单位、园林绿化管理处三级管理体系,更加有效地落实管护、权属等问题,形成统一的管理技术流程。同时,积极研建古树资源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管理效率[12]。

4.2.3 提高科学养护水平,加强技术手段处理

对濒危的2株三级古树、生长势较差的5株后备古树要进行树体喷肥和注液、建立支架、疏剪过多的无用枝、深耕松土等复壮措施,并且加强后期的水肥管理[13];对3株生长环境较差的古树要清除根部垃圾,改善立地条件;对所有的古树资源要密切关注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土壤肥力变化、树木病虫害、雷击等问题,制定具体的防治措施和处理预案。

4.2.4 重视古树保护科普宣传,形成良好的古树保护氛围

古树管护部门应该积极宣传古树保护的社会意义、重要性以及古树所发挥的生态价值、科研和观赏价值,提高市民对于古树资源的关注度,形成自下而上的良好的古树保护氛围,切实有效地加强古树资源的保护。

5 结语

笔者全面调査了六安市建成区古树资源的基本情况,同时分析了六安市建成区古树资源的树种特征、分布规律、树龄结构、生长状况及管护情况,有助于古树保护工作人员在古树的具体保护中进行更加科学、精准的养护和管理。此外,对于六安市建成区后备古树资源的调查保护,是改变当地三级以上古树匮乏现状的有效措施,为未来六安市建成区城市文化底蕴的建设提供了支持。

猜你喜欢

六安市建成区树龄
六安六面
多源数据协同下的城市建成区边界提取进展
POI和植被修正的夜间灯光城市指数提取建成区的研究
2013—2018年金普新区建成区空间形态扩张规律
干旱荒漠区2个‘早酥’梨品种光合特性与树龄的相关性研究
不同树龄赤霞珠葡萄果实性状及品质的差异分析
艺术天地
《晨曦》
长沙市望城区建成区公园绿地现状结构分析与评价
六安市金安区构建环保法治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