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阳市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设计与实现

2021-05-24鞠金玲李颖慧徐文辉刘宏楠

关键词:沈阳市病历医疗

从 闯,周 强,鞠金玲,李颖慧,刘 爽,徐文辉,刘宏楠

(1.沈阳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0;2.沈阳智享大健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0;3.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校,辽宁 沈阳 110000)

1 项目建设背景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7 号)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卫规划发〔2017〕6 号)提出,要推动实施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充分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和统一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拓展完善现有设施资源,全面建成互通共享的国家、省、市、县四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强化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应用信息系统数据采集、集成共享和业务协同。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全民健康信息化与健康医疗大数据领导小组关于2017 年底前要实现国家、省、地市、县四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的要求,以及《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工作的通知》(国卫办规划函〔2017〕851号)文件精神,沈阳市规划立项建设沈阳市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

沈阳市有13 个区县,超800 万常住人口,共有医院276 个,乡镇卫生院116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5 个。2019 年沈阳地区总诊疗4 464 万人次,出院173 万人,地级市直属单位总诊疗751.7 万人次,出院39.3万人。沈阳市建立的区域人口健康平台将覆盖全市13个区县,为全市800万人口提供从负一岁到终老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同时,基于区域人口健康平台的大数据分析,为科研和第三方产业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为医院、政府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2 平台建设方案

该平台采用成熟、先进的信息化技术,逐步实现区域卫生资源、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共享,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卫生管理、应急处置、急救保障、药品监管等多方业务协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和医疗保障服务,建立标准统一、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功能完备、系统安全的区域人口健康信息体系,平台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平台架构

2.1 专网建设

沈阳市医疗卫生平台的城域专网采用非复用专用网络建设方式,承载体不采用运营商电路或互联网宽带租用方式进行互联。专网可以保证医疗数据的安全性,同时规划铺设100 条专线,联通所有市属医疗机构和区县卫健局以及第三方机构,实现空间、地理、法人、医疗、医保、医药数据的互联互通。

2.2 云数据中心建设

为沈阳市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搭建动态、开放、可扩展、可管理的沈阳市卫生云基础设施数据中心。为沈阳市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相关信息数据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完整性、可用性,提供更高效的数据分析能力。

云基础设施服务主要包括计算资源系统、存储资源系统及网络资源系统,采用虚拟化技术,将集中的服务器系统与存储系统建立为统一的基础设施云,通过IaaS的服务模式为上层应用提供所需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云计算管理中心可以根据应用系统的需求,建立云主机和相应的存储磁盘空间。

2.3 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建设

目前,在医疗体系中已经有HIS、LIS、MIS、PACS等系统,不同的医院使用不同的软件,医院内部系统也未做到整合;在公共卫生体系中已经有传染病管理、慢性病、精神病管理、计划免疫、生命统计等内容应用了计算机,但是同样无法交换共享数据。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实现分布式信息服务系统不同部分之间的核心通讯接口,其目的是为不同的应用系统/程序提供安全可靠的、基于消息的通讯服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在卫生行业的各种应用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就像是一个交通枢纽,把各应用系统有机地整合起来,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架构

通过数据与交换共享平台和各级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对接,按照平台要求的内容和格式上传所有数据,平台经过数据的采集清洗、数据转换,最终将有效数据加载到平台的四大数据库中。

2.4 基于平台的应用系统建设

按照国家46312 顶层规划设计,沈阳市区域人口健康平台建设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和计划生育六大应用系统,总计43个子系统。

2.5 市区县两级平台对接

目前,铁西区和沈河区已经建立区县级人口健康平台,与沈阳市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完成对接,将区域内所有医院的诊疗数据、健康档案数据上传至沈阳市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对于尚未建立区域人口健康平台的区县,则与其区级医院、区域健康档案和区域HIS 进行对接,上传诊疗数据和健康档案数据,在全市范围内形成数据共享。

2.6 应用系统整合方案

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提供的接口向各医疗机构采集相关数据,形成统一的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社区向医院远程挂号、双向转诊、检验检查结果的共享,电子病历的共享,疾病数据的共享等。同时,还包括对电子健康档案的管理,如安全管理、存储管理、检索管理、认证管理、访问权限管理等,达到全市共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共享电子健康档案的效果,实现居民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与各级医院进行双向转诊的全程医疗服务模式。

3 平台实施与成效

3.1 平台推进实施

沈阳市区域人口健康平台于2015 年10 月立项,于2017 年8 月21 日开工,历时一年完成建设,并于2018 年11 月30 日通过第三方专业评审机构全面验收,在2019 年1 月11 日通过相关政府部门的联合验收。现在,平台实现了网络互联互通、数据采集、存储、协同交换等各项应用功能,全面进入运行阶段。

按照国家46312 顶层规划设计建设,建设四大数据库、六大应用系统,平台通过1G 带宽医疗专线联通了43家医疗机构和区县卫健局。

四大数据库包括人口信息库、健康档案库、电子病历库和基础资源数据库;六大应用系统包括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疾病预防控制、血液管理、卫生监督等)、医疗服务(健康管理跟踪、远程会诊、双休转诊、区域影像等)、医疗保障、药品管理(药瓶零库存、药品监管等)、计划生育和综合管理(人事管理、绩效考核、固定资产管理、健康门户、区域大数据分析等),总计43个子系统。

目前,健康档案数据库有280 万条居民健康档案数据,电子病历数据库中有33 万条住院电子病历数据和500万条门诊电子病历数据。

3.2 平台成效

3.2.1 数据共享

患者在任意一家医院看病的就诊信息、医疗数据、检查和检验结果、影像数据均上传至平台进行存储,形成电子病历。患者到其他医院就诊时可以通过平台调阅其电子病历、检查和检验结果、居民健康档案,避免患者病情自述不清,遗漏历史病情,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诊断,同时可以避免部分重复检查、检验,为患者节省费用。

平台的电子病历数据非常全面,有病案首页、入院记录、生命体征、首程记录、遗嘱记录、手术记录、麻醉记录、输血记录、检查记录、检验记录、出院 记录、24 h出入院记录、死亡记录等,如图3所示。

图3 电子病历

同时,平台每周进行电子病历完整性校验,对于某个医院上传的不完整的电子病历信息,例如缺少体温单、缺少入院记录等,可以要求医院进行补传,起到规范医院日常电子病历书写的作用。

3.2.2 政府管理与决策

1)合理用药监测

通过该平台可以监管各级医疗机构药品使用情况,如抗生素使用比例是否符合要求,基药比例是否符合要求,为管理者提供分析与决策依据。药品监测系统如图4所示。

图4 合理用药监测

2)医疗费用统计

图5 为医疗费用统计界面,通过费用统计可以发现各个医院费用情况,并判断其是否存在不合理收费的情况,例如四院门诊费用49元/次,而五院的门诊费用是431 元/次,差距如此大,是不是五院存在乱收费的现象。其实,五院是肿瘤医院,每次门诊的药品费用和检查费用都比较高;而四院是眼科医院,每次的就诊费用相对会低一些。所以,这种情况是正常的。

图5 医疗费用统计

3)重点疾病的监测监管

图6 为重点疾病的监测监管界面,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对重点疾病(脑血管病、心血管病,以及乙肝、肺结核等传染病)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对未来发病趋势的预测。例如,这个月的糖尿病人比上个月增长了10%,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原因,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

图6 重点疾病的监测监管

4 结语

为了进一步加强沈阳市区域人口健康管理平台的利用率,首先,应完善四大数据库的数据质量。平台数据是所有应用的基础,只有完整、完善的数据才能提高其利用率,在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信息处的领导下,数据统计中心和平台建设单位分成3个小组,分别包干20家单位,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协调解决。在前阶段密切配合的基础上,各单位指派专人,对本单位上传的信息自行检查、核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其次,应加强基于数据的应用系统利用率,数据统计中心组织相关人员调研各单位的实际需求,并要求建设单位按照需求逐渐完善各应用系统功能,尽可能提高各应用系统的使用率。

猜你喜欢

沈阳市病历医疗
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
强迫症病历簿
“大数的认识”的诊断病历
爱是逐梦的翅膀
为何要公开全部病历?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村医未写病历,谁之过?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