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影壶”的造型艺术和人文韵味

2021-05-24顾云峰

山东陶瓷 2021年2期
关键词:金蟾竹器竹节

顾云峰

图1 如影壶

当我们回顾紫砂历史的时候,可以发现紫砂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欢和青睐,除了紫砂良好的透气性之外,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寄托也是关键之处。最开始,紫砂承担的实用功能要多一些,作品之中的匠人之气也就比较多,随着紫砂壶进入文人阶层,在书法、绘画、篆刻等等艺术手法的加持之下,紫砂的艺术气息和人文韵味渐渐的凸显出来,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宜兴的紫砂艺人兼收并蓄,很好的接纳了从全国范围内而来的艺术家们,不断学习,通力合作,共同进步,让紫砂造型和装饰艺术成为了紫砂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元素。特别是在紫砂艺人巧夺天工的双手演绎之下,大自然之中许多的形态被抽象的融合其中,让我们在感受到紫砂艺术魅力的同时,更加能够体会到浓郁的人文韵味。

图1“如影壶”把传统的竹器和金蟾的形态结合起来,既突出了江南的风情和特点,又非常接地气的把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呈现给大家。此壶壶身采用了竹子的形态,鼓鼓的竹节线条流畅,圆润饱满,壶底置圈足,特别的端庄稳重,壶身中间的一条竹节纹理凸起,细节的处理颇见功力。壶身还装饰着一枝竹叶,风吹竹摇,如影随形,带给我们诗情画意的感觉。壶嘴弯流,小巧可爱,出水非常爽利,也是竹节的设计,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圈卷自然,竹节设计使得端握更加的舒适。壶盖压合壶口,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上面点缀着一只小小的金蟾,采用了黄颜色区分,令人观之啧啧称赞,充满了把玩性和趣味性。而且金蟾的细节神态都捏塑的非常到位,和整体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充满了设计感和天然趣味。从整体上来看“如影壶”,一方面,在器型的设计方面保持了高度的新鲜感,在竹器的传统造型基础上,更加圆润饱满,非常实用,给人一种古拙的感觉;另一方面,把清风竹影的感觉注入其中,非常符合大众的艺术审美和文人雅士的情感寄托。用此壶来品茗喝茶,宛如穿行在竹林掩映的茶园之中,袅袅清香令人心旷神怡,充分感受到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江南的人文地理风情。

竹子,是江南最为常见的植物之一,也是宜兴紫砂艺人非常喜爱的景观植物,在人们的庭前屋后、工作室中,可以看到它靓丽的身影。宜兴南部丘陵地带,天目山余脉,绵延千里的竹海成为了江浙皖三省自然的分界线,也是人们夏天纳凉的好去处。当我们沉浸在竹海的郁郁葱葱和苍翠欲滴的环境之中的时候,紫砂艺人们都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抽象的设计,把具象的竹子演化成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作品。人们爱竹,爱它的“任尔东西南北风”,向往和古人一样在竹林饮酒,然后酩酊大醉一场,醒来对竹吟诗,还能名留青史。这些想象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无法呈现出来,但是在紫砂竹器之中可以蕴含。通过对竹子的设计,许多紫砂作品具有了一种“艺术感”,使得在今天飞速发展的历史潮流之中,还能够体会到古人爱竹、品竹、悟竹的那种精神和追求。“如影壶”就是希望在紫砂艺术的创作过程之中,能够感受到如影随形、如沐春风的感觉。对于我们来说,喝茶在今天除了解渴之外,更多的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休闲品味。于是,紫砂壶在其中的作用更加的提升,玩壶赏壶几乎成为了主角,所以,能够体会其中的艺术审美和文化内涵就是我们广大壶友的必修之课。

综上所述,在紫砂艺术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之中,宜兴的紫砂艺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紫砂这门手工艺在漫长岁月和历史的变迁之中,丰富和发展了它的内涵和外延。在2005 年,紫砂陶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紫砂大师们的示范引领之下,紫砂艺术体系基本建立,紫砂技艺规范基本完善,呈现出新时代蓬勃发展的大好态势。

猜你喜欢

金蟾竹器竹节
金蟾送宝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学做“竹节人”
藏于井底的美丽——读廖小琴的《金蟾》
金蟾
金蟾
“竹节人”中说“趣味”
竹器街
南山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