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苗接种启动物流迎来“世纪级”大考

2021-05-22喜崇彬

物流技术与应用 2021年3期
关键词:冷链运输疫苗

文/本刊记者 喜崇彬

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国家已开启新冠疫苗的大规模接种工作。作为新冠疫苗分发和接种的重要保障,新冠疫苗物流运作体系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对其使用安全和使用效果存在直接影响。本文将分析目前新冠疫苗物流运作过程中存在的挑战与市场情况,以供业内参考。

目前,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在世界范围内,根据已知可统计的数据,截止到2021年2月22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突破1.1亿人,现有确诊人数达2460余万。尽管我国疫情控制情况良好,但是由于新冠病毒存在变异的情况,不久前还发生过单点区域爆发的疫情,使得我国必须持续保持一定强度的防控措施,疫情防控压力依然较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多款新冠新苗的上市,使得人们看到一丝战胜这场世纪疫情的曙光,及时且广泛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将是人类最终战胜新冠疫情的关键一环。

为了应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若干国家的巨大投入的情况下,新冠疫苗从研发到上市达到了火箭般的速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国外已经有辉瑞、莫德纳的两款新冠疫苗获紧急使用授权,国内也已有三款新冠疫苗获批上市,分别是中国国药集团和科兴中维的两款灭活疫苗,以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团队领衔与康希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腺体病毒载体),其中康希诺的疫苗为单针疫苗。

在疫苗研发取得突破进展的同时,为了应对巨大的需求量,相关厂家同时紧急扩大生产产能。如科兴已经将2021年生产能力提升至10亿剂,加上国药的10亿剂以上的产能,仅此两家的新冠疫苗年产能就达到20亿剂。不过,短期内仍难以满足全球的需求。据国信证券的研报预测,未来两年全球疫苗需求超过100亿剂,中国疫苗需求超过20亿剂,由此估算出全球和中国的新冠疫苗冷链运输贡献的增量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60亿元和10亿元。

新冠疫苗物流运作复杂程度空前

如何将新冠病毒疫苗安全、高效地配送分发到位成为重大考验

尽管有了疫苗,但是如何将新冠病毒疫苗安全、高效地配送分发到位,成为物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和必须承担的重要使命。疫苗所属的医药行业,本身具有相较于其他领域更复杂的供应链,参与者除医药产品制造商、原材料供应商、物流商、分销商、医疗服务提供部门(如医院和诊所)外,还包括政府、保险机构、药品采购组织等。此次,新冠疫苗分发的数量和涉及的范围都是空前的,因此其运作环节和流程也必然更加复杂。

冷链运输是疫苗配送的重要手段,而疫苗冷链运输过程是一个复杂且综合的过程。疫苗冷链运输过程主要由收货、验收、储存、分拣、运输等环节构成。不同环节又包括不同工作内容,如收货环节需进行进货计划制定、温度检验、运输交换单保存、全程温度记录查看等;验收过程需做好储运温度数据检查、批签发证明检查等工作。新冠疫苗物流对提供相关物流服务企业的服务网络、运力资源、资质等方面都有较高要求,需要运输企业有完善的仓储与配送网络、质量控制能力、信息化系统服务能力,能够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除了运输环节,新冠疫苗的物流运作在仓储和配送方面同样面临考验。由于疫苗的生产技术不同,储存条件也不同。如,中国的几款疫苗储藏和运输保存的环境都是要求在2℃~8℃,但美国的莫德纳和辉瑞研发的新冠疫苗需要进行深度冷藏,前者要求的储存温度为-20℃;后者的疫苗在-70℃超低温冷冻箱中可以保存6个月,在加有干冰的特制保温运输箱中可以保存15天,在医院的2℃~8℃冰箱中只能保存5天。

曾有物流专家警告说,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缺乏适合储存新冠疫苗的冷藏设施。据美国媒体报道,目前只有25或30个国家拥有超冷基础设施。在美国,普通诊所或者药店也只有常规的冷藏柜,并没有深度冷链的设备。一旦冷链设施不足,有效的疫苗接种计划将无法实施。当前大部分备选新冠疫苗都要求注射2次,中间需相隔3到4周,这让冷链储存疫苗和配送调度的困难程度进一步加重。难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疗运营管理学教授戴廷判断说,“新冠肺炎疫苗的供应链,将是有史以来最复杂的(医药物流)供应链之一。”新冠疫苗若要实现大规模接种,势必面临一场物流运作的“世纪大考”。

航空物流承担新冠疫苗国际物流调度重任

由于新冠疫苗的研发生产集中在中、美、欧、俄等少数国家,因此新冠疫苗全球范围内的、跨国的运输分发主要依靠航空物流,这给航空货运和物流企业甚至是航空制造业、机场、仓储等行业带来巨大挑战。

按照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此前测算的数据,要为全球78亿人实现人均运送一支疫苗,就需要耗费8000架波音747货机的运力,远远超出全球航空货运现阶段的运力承载力。目前航空货运行业运力严重不足。大量客运航线的暂停是运力缺失的主要原因,全球通过空运的货物中,有超过一半都是使用客机腹舱完成的,尤其是长距离的跨国和跨洲际货运,由于大型货机的数量远远少于远程宽体客机,因此疫情造成的长航线萎缩对货运业务影响尤为明显。

DHL启动新冠疫苗国际配送 ,将疫苗装载至制冷集装箱

新冠疫苗供应链中的冷链物流要求与潜在瓶颈 (来源:DHL、麦肯锡)

此外,新冠疫苗航空运输还面临诸多技术难题。比如辉瑞制药的新冠疫苗需要在-70℃的条件下运输,必须使用具有温控功能的航空货运集装箱全程保持温度稳定在规定的范围内。瑞典冷链集装箱供应商Envirotainer的首席运营官Niklas Adamsson不久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公司每年要运输15万个托盘的医药产品,在-70℃运输药品也并不少见,“但对医疗冷链运输行业来说,在这种温度标准下运输这么大的货量是前所未有的。”

需要解决的诸多技术性问题,最首要的问题就是低温温控问题。在通常的药品冷链运输情况下,保持深层冷冻需要使用干冰。但干冰由于在运输过程中会出现升华现象,以气体的形态释出二氧化碳,因此干冰在航空运输领域被认为属于危险品,需要特殊的许可证才能放行。干冰的运输量取决于多种因素,比如机型、货舱环境控制系统、环境温度、包装类型甚至是业载其他货物的类型和数量等因素,这些都能影响到干冰的升华速度。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理事长兼CEO亚历山大·德·朱尼亚克将新冠疫苗的运输称为“世纪使命”。在他看来,全球航空货运业必须扛起确保疫苗安全运输的大旗。通过航空将疫苗运输到地球各个国家,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如何通过合理、安全的分发配送,让需要的人顺利拿到疫苗,也是一项技术活。

我国政府与企业为国内新冠疫苗物流做好准备

在国内方面,新冠疫苗冷链运输以“公路为主,航空为辅”。疫苗对运输网络下沉深度要求很高,需要具备送达三四线城市甚至村镇级网络覆盖的能力。新冠疫苗运输保障需要生产企业、运输企业、疾控机构、接种点供应链全链条紧密协作,保证全链条通畅,安全、及时、有效为群众运输疫苗。

2021年1月,工作人员在科兴中维新冠疫苗冷库内核对货品清单

2021年1月26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了《新冠病毒疫苗货物道路运输技术指南》,对新冠疫苗道路运输发货人(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和承运人的前期准备工作、运输环节以及应急响应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同时还公布了首批28家具备新冠疫苗货运能力的物流企业。

作为入选物流企业之一,九州通物流公司总经理张青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到:新冠疫苗在物流配送中,存在着配送距离长、覆盖范围广、多点配送等特点。当前全国各地的疾控中心需求量大,但新冠疫苗前期产能有限,因此导致运输分散。具体来说,医药物流企业在运力配置上往往是一台车辆配送多个省份,单车单趟行程有时超过8000公里。加上当前正值东北和西北地区天气寒冷,低温地区达到-40℃,会有路面结冰等情况,也增加了疫苗配送难度。

为了保证新冠疫苗配送安全,医药物流企业纷纷总结经验,提出保障措施:

一是包装升级。目前,我国研发的新冠疫苗为灭活疫苗,主要在2℃~8℃的温度下进行存储和运输,我国绝大多数医药物流运输设备都可满足此温度,温控更好实现。同时,新冠疫苗在包装上选用了特种玻璃,保证疫苗在运输中发生颠簸、撞击等也不会破碎,降低新冠疫苗可能出现的损耗。

二是冷藏车技术升级。医药物流企业原有的冷藏车已经可以满足新冠疫苗运输和配送条件,但为进一步保证疫苗的安全性,不少企业都对冷藏车进行了升级换代。比如,九州通目前已购买60余台干支线车辆专门用于疫苗的配送,并根据厂家的要求,配置了相应易流、多协、众向设备,使疫苗运输全程冷链实现“可视、可追溯、可监管”。

三是扩大温区、提前筹备。目前,国产新冠疫苗要求运输温度为2℃~8℃,但为了筹备进口新冠疫苗物流服务,相关物流企业也做好了相应预案。据国药物流总经理顾一民介绍,在面对未来可能运输进口新冠疫苗所要求的-70℃温控要求方面,国药物流将采用“冷藏车+冷藏箱+干冰”的方式,以保证进口疫苗的安全运输。

物流巨头企业抢跑相关市场

新冠疫苗物流运作要求高、市场需求大,这使得领先的物流企业有能力、有动力去争取相关项目。据了解,相关物流企业已有所动作,市场竞争正在展开。

在国际市场上,2020年12月,德国邮政敦豪集团旗下DHL快递和DHL全球货运两个业务单元,携手将DHL承运的首批疫苗配送至以色列。自2020年圣诞节起,DHL快递已通过50余架次航班,将多批新冠疫苗运抵奥地利、希腊、意大利和瑞典等欧洲国家。其中,意大利、立陶宛、挪威和罗马尼亚等国已接收多批由DHL快递承运的疫苗。截至目前,DHL快递已将疫苗运至巴林、智利、新加坡、墨西哥和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作为服务全世界的物流企业,DHL物流网络覆盖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专机机队规模超过260架,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众多航空公司合作伙伴。此外,DHL旗下拥有丰富的物流项目和能力,各业务单元可以彼此协作,提供快递、空运、海运、公路运输等多元化的物流运输方式。这些优势使得该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具备优势。

在国内,入围新冠疫苗物流配送企业包括国药、上药、华润、九州通等医药物流龙头,以及顺丰、中外运等快递和物流巨头。

2020年12月初,国药物流就启动了关于新冠疫苗配送的全国物流演练工作。据国药物流总经理顾一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演练涉及应急救援方案及全链条演练流程,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40余家省、地市级公司参加,涉及质量、信息、客服、仓储、运输等关键操作环节,包括干线运输和落地配送至各区县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POV(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场景。国药物流的新冠疫苗配送区域已覆盖除西藏外的各省市,同时也做好了向海外运输疫苗的准备。”

2020年12月,国药物流启动关于新冠疫苗配送的全国物流演练工作

顺丰医药物流也已经从多方面开展新冠疫苗物流服务,并利用运输网络及自营航司等优势,从物流成本及服务保障两方面双管齐下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近日,顺丰集团党委书记刘晓利还透露,在国内,顺丰医药将新增80辆医药GSP冷藏车,启用苏州、长沙、长春、南昌等7个医药仓,为接下来的冷链药品存储配送需求做准备;在国际业务上,顺丰已联合顺丰航空、顺丰国际组建了新冠疫苗专项工作组,为新冠疫苗出口制定客制化的物流解决方案,提供“门到门、港到港、门到港”等国际物流服务。

此外,作为科兴疫苗物流服务商的九州通物流,也计划在未来半年内再投入50~100台冷藏车用于疫苗物流配送服务。

在新冠疫苗面前,机遇与挑战并存。可以预见,全球医药物流市场的竞争空间将继续扩大,未来该市场有可能成为我国物流企业的下一个增长点。在谈到新冠疫苗对于行业的影响时,九州通物流公司总经理张青松认为,“会进一步扩大全国性医药物流企业优势,加速整个医药冷链行业整合。”

疫苗普惠仍任重道远

虽然新冠疫苗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几个拥有完备的现代化物流设施的国家,但是下游配送不能局限于这些地区。基于大国的担当和责任,中国已经明确承诺努力让疫苗成为普惠可及的全球公共产品。在2月3日我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汪文斌介绍到:中国已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并同世卫组织等发起方保持密切沟通,为把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实现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而共同努力。应世卫组织方面的请求,中方决定向实施计划提供1000万剂疫苗,主要用于发展中国家急需。

由于新冠疫苗物流配送条件严格,那些缺乏冷链物流基础设的地区将成为疫苗分发的困难区域。由于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疫苗的分发还将涉及不同国情的差异,这让其复杂程度又成倍上涨。如非洲、南美洲和亚洲地区的欠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接收新冠疫苗的能力仍严重缺失。为了能覆盖全球人口,必须增加和扩大相关地区的物流承载能力。我国研发生产的灭活新冠疫苗其保质温度区间为2℃~8℃,在缺乏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区域配送更具有可行性。新冠疫苗全球配送,可谓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配送工作之一,因此不能用不可持续的方式进行运输。

我们坚信,新冠疫情大流行将会在人类的共同努力下被终结,成为遥远的过去式。只是,人类未来面临的各种疫情挑战不会就此消失。建立起一套更优秀、更高效的物流保障体系,应是此次新冠疫情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这也是物流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猜你喜欢

冷链运输疫苗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新型冷链物流用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过冷度影响因素
HPV疫苗,打不打,怎么打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