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教育的践行者
——记江苏常武地区农工党创始人刘焯

2021-05-22

前进 2021年5期
关键词:武进农工党教师

邵 帆

刘焯(1904—1964),字朴斋,又名齐家, 1904年生于武进区南宅孟家头村普通农民家庭。刘焯先生早年热衷乡村教育事业,1927年刘焯就读于江苏省立吴江乡村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刘焯由教师毛啸岑介绍,加入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农工党的前身),是农工党常武地区的创始人。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兴起了旨在从教育农民着手,从而改进乡村生活和推进乡村建设的社会运动,提出了“复兴农村”“建设农村”“乡村教育”等口号。在此背景下,1930年暑假,刘焯配合南宅小学教师邀集了本乡在外工作和读书的青年,搬掉街东土山庵的菩萨,将10间房屋改作南宅小学校舍。1934年1月,中华乡村教育社成立,刘焯成为中华乡村教育社400多名社员之一。中华乡村教育社开展义务教育试验区,在各乡镇设立义务小学,开设识字班,办理乡村教育刊物等。就在这一年,刘焯任南宅小学校长后,着手整顿师资,先后聘请了杨源时(刘焯在吴江乡村师范学校的校友,后任浙江省委文教部副部长)、严辰(后任《诗刊》主编)、陈树英(抗战前夕到南洋,后来曾任泰国共产党驻中国代表)等多名进步教师来校执教。他毅然摒弃办学老框,倡导学习陶行知的做人,赞赏和推崇陶行知先生“平民教育”“生活教育”的理念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的奉献精神,以及“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中人”等价值取向。他谆谆教导学生,刻苦学习是为了将来更好地为民众、为社会、为国家作贡献;将来要永远生活于人民之中,而绝非生活在人民之上。他提倡把“先生”称呼改为“老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就会有所拉近,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团结友爱。同时,他宣布废除体罚。在教学中,以文见长的刘焯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从读书入手。他提倡夜读,要求学生放学后晚上一定安排时间朗读书本。他对于教师自身进修同样重视,规定每位教师要订两种以上杂志,全校共订阅了20多种杂志,其中不乏邹韬奋主编的《大众生活》《永生》等思想类进步书刊,还有《良友丛书》等文学方面刊物,大大提高了教师乃至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他注重与社会联系,在教务行政上增设一个“社会部”,专门负责社会教育:一是办壁报,二是发动教师义务办民众夜校,积极为乡村民众扫盲。他提倡“小先生”制,组织学生到校外扫盲。南宅小学原为“初小”,学生念完4年级后若继续上学,只能去漕桥小学当寄宿生,且费用不菲,很多家长负担不起,只能让孩子失学。针对这一情况,他在南宅小学创办“高级班”,自筹资金建造校舍。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上海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八一宣言”影响下,组织建立全国性抗日救亡团体——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这个时期,刘焯与“救国会”关系密切,时有进步书刊及文件来往。1936年2月,刘焯应武进知名人士杨木者聘请,赴任武进前黄小学校长。但他仍为家乡小学操心操劳,不断奔走于前黄、南宅之间,直到南宅小学5间校舍全部竣工,心才踏实。11月3日,刘焯以前在南宅小学秘密任用一名共产党员余怀英之事不慎暴露,特务抓走包括那名党员在内的4位教师,再速往前黄小学查抄。刘焯获知消息,心急如焚,翌日只身赶往城里营救,却也身陷囹圄。1937年初,递解到镇江高等法院看守所,后经家乡友人管逸园、马希援、孙树声等奔走营救下,于当年6月26日保释出狱。

抗战初期,刘焯艰难跋涉来到武汉。武汉沦陷后又颠沛流离到浙江,先后在温州、丽水、平阳等地经历长达6年的教书生涯。“朔风凛冽冷难支,雪洒扁舟欲暮时。从此天涯漂泊去,艰难险阻有谁知。”“中原失地数千里,山水含羞草木悲。一路哭声听不得,万家骨肉怅分离。”这是刘焯写的《漂泊》诗二首,应该是抗战流亡时期刘焯沉重心境的真实写照。1944年9月,温州第三次沦陷,时任永嘉县立瓯江小学(现为浙江省省级重点小学——温州广场路小学)校长的刘焯率师生避难郭溪东坑一带,继续流亡办学。沦陷期间,校舍遭日寇破坏,沦为一片瓦砾。刘焯所在学校向三希小学校董租借大同巷两座民房作为临时校舍。由于当时的县长对复建学校不积极,刘焯又和师生四处奔走呼号,募集资金重建校园,至1948年学校基本恢复旧观。1946年8月,刘焯加入仇岳希领导成立的“民盟永嘉五人小组”,系浙江省内最早的民盟组织之一,小组召集人是董辛名,叶显文负责组织工作,刘焯、周渭夫负责宣传工作,游止水任秘书。

1947年刘焯回到常州,任农工党武进城区临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当年夏天,刘焯与管仲伟(历任农工党无锡市委会主委,农工党江苏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常务副主委,农工党中央顾问)在乐善中心学校(今常州觅渡桥小学)重逢,管仲伟被聘为教师。不久,他们在农工党华东局负责人虞键的指导下,一起筹建农工党常州城区工作委员会。1948年7月,身为农工党武进城区负责人的刘焯,配合地下党成功策划了全市教师要求增加工资的请愿活动,他以县参议员身份与政府周旋,在参议会上力陈教师为了生活请愿的合法性,阻止政府派武警部队镇压。教育局长以乐善中心学校校长人事安排为筹码,找刘焯谈话,威逼利诱他解聘参加请愿的教师代表,交出书写标语的教师名单,刘焯严辞拒绝:“教师代表是大家推荐的,我没有理由不续聘,我当不当校长无所谓,当了,就一定会聘请的!”教育局长听后无计可施,拖延一段时间后,仍宣布他为乐善中心学校校长。刘焯在乐善中心小学期间,创办了《武进儿童》报刊,因宣传反内战等进步思想,引起国民党特务的注意。1948年12月9日,藏在学校厕所破墙内的宣传品被发现,国民党“京沪杭警备司令部”以“匪嫌”罪名将刘焯与管仲伟逮捕,关押在常州城防司令部。后经刘焯夫人潘素伟等人营救,于1949年1月28日除夕这天出狱。1962年12月10日,刘焯特赋诗并致函管仲伟:“仲伟贤弟:昨天是我俩在十四年前被国民党伪京沪警备总部逮捕的日子,偶成七绝二首,兹抄给你看看,并请转各位同志指教:‘两度南冠吾未死,神州毕竟见光明。妖氛扫荡豺狼灭,回首犹多腾跃情。’‘人民胜利建新园,地覆天翻十四年。报国有心多病日,有为期汝着鞭先。’另一首为当时素伟同志奔走于南京、上海之间,进行营救而写:‘当日死生悬一发,敌人垂死太猖狂。一心营救劳奔走,风雪长途苦备尝。’附当日狱中诗二首:‘万民争取和平日,重作楚囚恨不消。一夜西风寒彻骨,咬牙挨过这残宵。’‘天宁寺里钟声咽,狐鼠横行天地昏。重雾开时天欲晓,舣舟亭外看朝暾。’”其中“报国有心多病日”一句,透露出刘焯当时身体已多病,两年后的1964年11月,刘焯因患肺气肿病逝于南京鼓楼医院,享年61岁,后安葬于南京望江矶山。

纵观刘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革命经历,他不但是常武地区农工党的创始人,也是乡村教育的践行者。他历任武进南宅小学、武进前黄小学、永嘉瓯江小学、常州乐善中心学校校长,在热心办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农工党革命斗争。刘焯为了他所投身的教育事业和农工党革命事业呕心沥血奋斗终生。

猜你喜欢

武进农工党教师
农工党中央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开展第二次集体学习
新春祝福
Listing Tables:a Strategy of Problem Solving in Maths from Image Thinking to Logical Reasoning
立足武进 侨连海外
最美教师
农工党自治区委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专题学习会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武进甲先生飞澳洲,是夜雨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