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
——基于江苏省的实证研究

2021-05-21高姗姗

北方经贸 2021年4期
关键词:就业结构差距产业结构

高姗姗

(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南京211815)

一、引言

2017 年10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人口最多的国家,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大挑战。从全国而言,我国基尼系数从2001 年起就已经超越国际警戒线,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不断攀升,2007 年全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为3.33:1,随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小幅度缩窄趋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旧较高。就江苏省而言,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2009 年为2.51:1,2017 年为2.28:1,城乡收入差距与全国整体趋势一致,收入差距依然相当严峻。

江苏省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带,有着明显的地理优势,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尤其是第三产业占比不断提高,2015 年起第三产业产值达到3.4 万亿元,占比超过第二产业,随之产业格局发生变化,江苏省产业结构由“二三一”结构转变为“三二一”结构。江苏省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也深刻地影响着就业结构,改革开放初期,江苏省大部分劳动力从事农业工作,从而第一产业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随着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第二、三产业对劳动力需求逐渐提高,大量劳动力开始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018 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例下降到16%,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例为43%,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为41%。虽然第一产业还存在剩余劳动力尚未完全转移,但是就业结构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一二三”的传统就业模式发展成“二三一”结构。深入研究产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对于我国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对于其内在影响因素的研究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种代表性的观点,即经济增长、政府政策与体制原因。其中经济增长因素包括金融发展、教育水平、城镇化等,刘贯春(2017)研究表明金融结构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路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李俊青、韩其恒(2011)和陈斌开等(2010)认为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存在差异是导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陆铭、陈钊(2004)认为城乡收入差距很大程度上受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影响。一些学者从政府政策的角度去研究城乡收入差距,陈斌开、林毅夫(2013)认为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村地区的劳动力需求下降,进而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肖育才、姜晓萍(2017)分析发现具有区域差异大和结构不合理特点的财政支出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不利影响。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城乡收入差距受到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特别是户籍制度的影响。姚先国、赖普清(2004)认为正是因为户籍歧视的存在,城乡地区工人的劳动报酬存在巨大差异。

考察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文献,目前的研究者对于产业结构升级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影响问题存在不同的观点,毕先萍、简新华(2002)与张文、郭苑(2012)认为产业结构升级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刘叔申、吕凯波(2011)等人证实产业结构升级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高霞(2011)通过研究发现中国的产业结构变动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一些学者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存在密切的关联蔡昉、都阳(2010),韩胜娟(2013)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劳动力结构是滞后于产业结构的,但是两者变动的时间差在不断缩小。就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同样息息相关,张文等(2016)认为就业结构优化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相互关系并且有着持久的正向影响。

梳理过往文献,学者们近年来从产业结构视角研究城乡收入差距的文献有一定成果,这也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但是,少有文献从中介效应的角度去分析产业机构、就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在已有的基础上,将就业结构作为中介变量,对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进行深入探讨。

三、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机理分析

产业结构优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路径众多,一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会直接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二是产业结构通过影响就业结构从而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研究将就其影响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假说。

(一)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影响机制

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理论表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决定了劳动的价值即工资收入。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劳动者边际产品提高,技术创新发展程度高和生产率高的产业具有利润高、工资高的竞争优势,可以拉大产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同产业对于技术水平的吸收存在差异,第二、三产业对技术进步的吸收速度较快,且聚集在城镇地区,第一产业生产率低,聚集在农村,产业之间的技术和区域差异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一方面,第一产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生产率不断提高,追赶第二三产业,收入不断提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工业产业部门的技术溢出也会影响农业部门的技术进步,从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工资和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基于以上影响机制,提出假说1:产业结构升级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直接效应。

(二)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就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间接影响机制

在建国初期,中国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大量社会资源和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聚集,形成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市的重工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不能有效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生产要素有趋利性流动的特征,必然会导致劳动力这种生产要素向工资高的行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资更高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由此就业结构随之调整。而就业结构的优化则从两个方面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一方面,城乡劳动力在产业的自由流动导致城乡要素报酬逐渐均等化,城镇非农产业劳动力供给的增加,使得非农产业工资水平下降,农民的务工收入相对增加;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流向农村,使得从事第一产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效率和资源占有率提升,尤其是一些大规模的农业承包,这些都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收入。另一方面,农村人口在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劳动力素质和技能,为农民在未来增收提供了可能,并且部分资金流回农村,提高了农民可支配收入,城乡收入差距得以缩小。

基于以上的影响机制,提出假说2: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影响就业结构,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间接效应。

四、实证模型与数据

(一)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

由于泰尔指数既考虑到收入因素,又考虑到了城乡人口占比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测量更加合理真实。因此,研究借鉴孙永强、巫和懋(2012)泰尔指数计算城乡收入差距(IG)。

其中TLi,t表示i 地区在t 时期的泰尔指数,j=1表示城镇,j=2 表示农村,Pij,t表示在i 地区在t 时期城镇(j=1)或农村(j=2)的居民总收入,Pi,t表示i 地区在t 时期居民总收入,zij,t表示在i 地区在t 时期城镇(j=1)或农村(j=2)的人口数,zi,t表示i 地区在t时期总人口数。泰尔指数越大,表示城乡收入差距越大;泰尔指数越小,表示城乡收入差距越小。

2.解释变量

产业结构升级(indu)用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综合衡量,首先,产业结构合理化用钱纳里标准来衡量,其中钱纳里标准用第三产业产值对第二产业产值的比率表示,产业结构高度化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对工业总产值的比率表示,最后将两个指标赋予相同的权重使其成为产业结构优化指标,该指标越大,表示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

3.中介变量

就业结构(empl)指标使用夹角余弦法,利用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向量与对应坐标轴的夹角会随着产业就业人数比例的变化而增大或缩小来构造就业结构指标。

首先利用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构造向量X0=(X1,0,X2,0,X3,0),然后分别计算X0与产业由低到高的向量(1,0,0),(0,1,0),(0,0,1)之间的夹角,为θ1、θ2、θ3:

然后我们定义就业结构升级的指标为TS,则

TS 越大代表就业结构升级程度越高。

4.控制变量

为了防止遗漏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变量导致内生性问题,研究选择以下控制变量:城镇化,记作city,是地区城镇人口与地区总人口之比;财政支农,记作supp,是政府涉农支出与地方财政支出之比;外商直接投资,记作FDI,用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来衡量;金融发展,记作fina,是地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

(二)模型构建

研究数据来源为《江苏省统计年鉴》、CEIC 中国经济数据库等,采用数据为2006-2017 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数据,使用中介效应模型构建以下方程组进行实证分析。

其中,ig 为城乡收入差距,indu 为产业结构升级,empl 为就业结构,v 为一系列的控制变量,fi 为个体效应,t 表示时间,i 为各市级城市,将所有的变量取ln 值是为了一定程度下克服异方差问题。

上述方程中,(1)式是基准回归方程,用来检验产业结构升级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因果关系;计量方程(2)是中介变量(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进行回归;计量方程(3)是控制中介变量(就业结构)后,产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变化。在上述方程组中,若产业结构升级本身可以显著影响城乡收入差距,而且产业结构升级又能显著影响就业结构的变化,在控制就业结构后,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有所减小,那么就可以认为就业结构是一个合理的中介变量。

五、计量结果与实证分析

为了详细探讨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和路径,主要用中介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此外,通过Hausman 检验来选择该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经检验,研究适合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产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基本回归结果

表1 中,第一列为方程(1)的实证结果,第二列为方程(2)的实证结果,第三列为方程(3)的实证结果。第1 列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负向影响,且结果在1%水平上显著,即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第2 列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优化指标与就业结构指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即产业结构升级程度变高,就业结构升级程度也会随之提高。这是因为,产业结构优化,生产要素趋利性流动,劳动力向利润更高的第二、三产业流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就业人数与就业规模在三次产业中发生变动,从而导致就业结构优化升级。第3 列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就业结构变量后,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变小,表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影响就业结构,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就业结构作为中介变量是合理的。

根据控制变量的实证结果显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这是因为在长期过程中,城镇化的提高使得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使得农村地区的人均资源拥有率得到提高,人均收入提高,城乡收入差距减小;财政支农与城乡收入差距有负向显著的影响,国家财政支出被更多地用于农业、农村和农民,会更快地提高农村人均可支配水平,从而削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水平起反向作用,因为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金融调节手段,而城市相对来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使得城市居民的收入提升速度高于农村居民,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研究利用江苏省2006—2017 年13 个市级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分析了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有着显著的直接效应,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此外,产业结构升级还可以通过影响就业结构,导致劳动力在各部门的转移进而影响城乡收入差距。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进一步表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显著地缩小了江苏省城乡收入差距,财政支农力度地提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金融发展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起反向作用。

(二)政策建议

为准确处理好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实现有效缩小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城乡收入差距的目的,提出以下相关政策建议。

中国农村产业转型最大的问题是农村依靠传统的第一产业发展,农村产业“大而不强”,这对于解决城乡收入问题造成了极大的挑战,应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传统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型;同时,加强农村地区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鼓励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同时鼓励部分企业去农村地区发展,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提高农业产业的技术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率,进而提高农村劳动力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政府应该实施合理的财政支农政策,通过支农惠农强农政策降低农民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城镇化有序发展,不断打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城市偏向政策等阻碍城镇化的制度障碍,让转移进城的农民能享受与市民同等待遇,推动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通过乡镇基层金融组织发挥农村地方金融机构的作用,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投资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猜你喜欢

就业结构差距产业结构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多去“扳手腕”——实际是跟差距较劲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青岛市就业人口素质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研究
马鞍山市产业、就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
课桌和电脑的差距好大
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对就业问题的启示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基于“两基准”理论新解释的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