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艺术家的“不老”之谜

2021-05-19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1年5期
关键词:肺癌癌症基因

癌症是当今社会中健康的头号“杀手”,现代人的不良生活习惯已经成为导致癌症发生的首要诱因。在20多年的时间里,演员陶玉玲先后三次罹患癌症,却都凭借着自己乐观的心态、坚定的意志,在医生的治疗下成功康复。

但是,有个问题却一直困扰着陶玉玲,作息良好、无不良嗜好的自己,为何会三番两次地成为癌症的“攻击目标”呢?难道癌症真的防不胜防吗?对此,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杨跃主任为我们进行了科学的解答……

日常生活中的“致癌”习惯

随着社会发展,医疗科学水平和人们的健康保养意识都在与日俱增。但在这种背景下,癌症的患病率却依然居高不下,很多注重健康的人也都成了癌症的迫害对象。于是,人们便会产生这样的疑惑:那些生活习惯不好的人得了癌症或许可以理解,但有些不抽烟不喝酒,注意饮食习惯,也没有特殊不良嗜好的人,为什么也会患上癌症呢?

杨主任告诉我们,日常生活的许多细节之中,其实就潜藏着可能的“致癌”因素。比如,中国家庭中普遍提倡吃东西要“趁热”,我们的饮食习惯导致大多数人喜欢吃热气腾腾甚至有点烫的东西,这种行为看似无害,但却可能带来食管的癌症。有些生活习惯虽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不良习惯”,但客观上却会为身体带来损伤,“一次两次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时间长了就可能带来身体的变化,比如对器官造成一定程度的侵蚀”。杨主任表示,这些不良习惯对人体器官造成侵蚀,便会导致我们常说的“五大疾病”,癌症便是其中之一。

基因——影响患癌概率的重要因素

对于部分人群而言,即便在日常生活处处留心注意,还是有很高的概率可能罹患癌症,这是每个人基因特性的差异。杨主任解释,每个人的基因都不相同,如果自身基因对外界刺激较为脆弱与敏感,那么一些轻微、细小的刺激都可能导致癌症。以肺癌为例,对于携带敏感基因的人群而言,放在房间里的植物;家用的熏香;乃至工作中无意吸入的粉笔灰,都有可能在日积月累中成为肺癌的诱因。

基因对于癌症患病率的影响远比大多数人想象得更为可怕。同样以肺癌为例,虽然在国际卫生组织的划分标准中,60岁以上的人群是肺癌高危人群,但随着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发展,美容品、类激素保健品的使用增多,目前女性的肺癌发病率已然高于男性。就肺癌而言,往往女性的基因更为敏感脆弱,一点点小刺激都可能成为肺癌的诱因。

有数据显示,亚洲女性的肺部肿瘤有50%是由基因导致的。这说明了即便是生活中看似无足轻重的小细节,在个人基因的影响下,都可能与癌症产生联系。因此,存在潜在致病基因的人群,一旦免疫力低下或者受到不良生活习惯的刺激,就会诱发癌症,必须在生活细节中多加注意,防患于未然。

而另一方面,基因对癌症的重要影响,也为相关的医学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杨主任提到,以前对于癌症病情的确诊,都要从病理学角度,将疑似患癌的部分切下一点进行病理化验,分析其中的细胞是否正常,再判断患癌与否。但现在通过对人类基因水平的研究,医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分子病理”的程度,即分析一种病是否和家族基因有关系,是否存在一种致病基因链。如果一个人的基因链有问题,那么他身体各个器官的患癌概率就可能更大,就会成为恶性肿瘤的易感人群。

所以,未来医学的发展,很可能将根据个人的基因链来进行癌症的预防与诊断。“未来就不是按器官治病了,是按基因治病。”杨主任告诉我们,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有目的地针对基因进行治疗,甚至将致癌基因改掉,从基因的角度进行癌症的预防。

警惕癌症的早期表现

陶玉玲老师在分享自己确诊肺癌的经历时说,肺癌的发现完全来自一次定期体检,医生从她的X光照片中发现了肺部的一个小阴影,进一步检查后才发现是肺癌,在此之前她本人并没有察觉到丝毫的异常。杨主任表示,在大多数病例中,能够从症状中发现早期癌症的只占20%,“大多数女性患者,发现得早的都是来体检的,很多都没有任何症状”。

因此,要时刻警惕癌症早期可能产生的蛛丝马迹。还是以肺癌为例,早期肺癌生理上可能表现为长期干咳、胸部固定位置长期疼痛、痰中有细微血丝这三种的症状。如果有类似症状,尽快到医院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同時,杨主任告诫我们,随着年龄增长,即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生病,或没有明显的患病症状,也应该时刻警惕自身是否处在一种生理的亚健康状态。杨主任认为,癌症往往潜伏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习惯之中,并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呈现出一些亚健康的状态,“比如我们常说的带状疱疹,它就代表着身体免疫力的下降;又比如一段时间内无理由的消瘦,没有食欲、乏力,这些可能都是早期癌症的表现”。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有充分的自我防范意识,身体有任何亚健康状态的苗头,都应该赶快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如何进行癌症防治

对于癌症的预防与治疗,杨主任从以下三个角度提出了建议。

1.定期体检,早发现早诊治

陶玉玲老师向我们分享了自己发现基底细胞癌的过程。一天她在镜子前注意到自己脸上多了一颗以前没有的痣,防范意识较强的她马上到医院进行检查,最后确诊为基底细胞癌,由于发现及时,癌细胞尚处在早期,经医生手术处理后方无大碍。

结合陶老师的经历,杨主任建议我们一定要定期检查自己的身体状况,无论是肺癌还是基底细胞癌,都是陶老師在医院体检或居家自查的过程中发现的端倪,因此定期体检非常重要。同时,还要将平时体检的结果保存下来,“就像我们会把钱存到银行里一样,这些(体检报告)是身体健康的黄金,一定要存在家里”,通过对体检报告中不同之处的对比,发现可能存在的潜在病症,做到早发现早诊治。

2.摆正心态,三分治疗七分养

陶玉玲老师曾三次罹患癌症,第一次便是在20年前,她的口腔中长了一个恶性肿瘤。陶老师说,当时手术后自己之所以恢复良好,是积极向上的抗病心态帮了大忙,“就尽量使生活充实起来,转移注意力,不要老去想这个癌症,给自己找点事做,比如打打太极拳、写写毛笔字”。对此,杨主任高度认同地表示,健康的心态可以让身体的机能与内分泌系统高效地工作,医生在手术台上只完成了三分的工作,剩下的七分要靠患者自己的调养恢复,像写毛笔字就有助于气顺,气顺了身体机能就能更好运行,还是老祖宗说的那句话,三分治疗七分养。

3.多吃防癌食品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食材能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杨主任特地为大家分享了较为典型的四种食物。

苹果:苹果里含有一种磺酸,可以抗氧化与促进正常细胞的修复,对器官组织有保护作用。苹果的吃法也有讲究,所谓“早吃是金,午吃是银,晚吃是铜”,早上吃苹果效果最好

胡萝卜:胡萝卜素对于器官也有保护作用。营养专家认为,每天摄入九种带颜色的蔬菜谷物类食品,对于人体的生理平衡非常有好处,橘黄色的胡萝卜便是其中之一。

白菜:白菜曾经是抗癌蔬菜的第一位。此外还有卷心菜、西蓝花等,这种十字科类的蔬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被人体吸收后效果较好,对于肺肿瘤的预防作用显著。

菠萝:水果类食品能平衡身体的整体免疫功能,实现代谢的均衡化,并补充身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菠萝除了日常食用,它自身还具有防癌特性,将菠萝切开后放置,能显著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对健康大有裨益。

(编辑   车    翀)

受访专家

杨跃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大外科副主任,胸外二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目前学术兼职包括: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营养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肺癌学组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外科专科医师分会理事、首都医科大学胸外科学系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北京大学肺癌外科治疗协作组常务副组长。作为国内肺癌治疗的规范化手术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手术风格细腻、稳健,在较为复杂的大型手术方面经验丰富,专长于气管及支气管袖状成形手术、肺血管成形手术以及隆突癌切除重建手术,食管癌根治及消化道重建手术,纵隔巨大肿瘤切除术及血管成形术,以及胸壁肿瘤切除及成形术。

受访嘉宾

陶玉玲

演员、军艺工作者,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终身成就奖、第16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代表作品: 《柳堡的故事》《江山多娇》《霓虹灯下的哨兵》等。

猜你喜欢

肺癌癌症基因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中国每年78万人确诊肺癌医生忠告,预防肺癌,晚上请坚持四不要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近亲得肺癌自己早预防
放疗
中国癌症分布图
基因事件
北京新发恶性肿瘤 肺癌约占两成
主动出击:将癌症消灭在萌芽状态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