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格律诗吟诵的优势局限和《诗经》吟诵的未来

2021-05-19周晶

科技资讯 2021年4期
关键词:吟诵平仄诗经

周晶

摘  要:诗歌,因为格律的介入,在其发展上分化成古体诗和近体诗,有严格格律要求的是格律诗,所以近体诗又叫格律诗。徐健顺、陈琴老师的“亲近母语”活动,掀起了中国内地一股吟誦热。格律诗吟诵是目前诗歌吟诵的主要方式,以平长仄短为特征。我们虽然有格律诗吟诵的文化土壤,但格律诗吟诵因为四声在现代汉语的断裂和古代汉语方言的式微,让格律诗吟诵在诗歌推广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窄。而以《诗经》为范本的吟诵,无疑打开了吟诵的开窗,看到了吟诵更广阔的未来。

关键词:格律诗  吟诵  平仄  四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2(a)-0254-03

An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Recitation of Metrical Poems and the Recitation of The Book of Songs

ZHOU Jing

(Shenzhen Longhua District Foreign Language School,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518000 China)

Abstract: Poetry, due to the intervention of metrical poems, has differentiated into archaic poems and modern poems in its development. It is metrical poems that have strict metric requirements, so modern-style poems are also called metrical poems. Xu Jianshun and Chen Qin's "Get Close to Mother Tongue" activity has set off a chanting craze in mainland China. Metrical poetry recitation is the main method of poetry recitation at present,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flatness, longness and shortness. Although we have the cultural soil for the recitation of metric poetry, because of the break of the four tones in modern Chinese and the decline of ancient Chinese dialects, metrical poetry recitation has become narrower and narrower in the promotion and teaching of poetry. And the recitation with The Book of Songs as a template undoubtedly opened the window of recitation and saw a broader future for recitation.

Key Words: Metric poem; Recite; Flat; Four tones

1  格律诗吟诵的土壤

1.1 格律诗的民间传承

格律诗吟诵在当今时代兴起并非偶然。它距离当代虽然久远,但我们对之并不陌生。这要源于唐诗的卓越成就和民间传承。自古至今,唐诗不仅仅被历代文人传诵模仿,在乡间村落也广泛流传,我们在语言上的启蒙,也都首选《唐诗三百首》,我们的学业也在唐诗中穿梭来去。这种深厚的民间传承,给吟诵以丰厚的土壤支持。

1.2 统一标准的力量汇聚

严格规定的格律也利于创作统一的标准和符号去标识吟诵,去学习去掌握,从而能汇聚形成一定的气候,不至于各立门户难成腔调。因此,现时代选择绝句律诗作为吟诵的篇目,是有深厚的文化氛围、文化土壤和现实情境的。

2  格律诗吟诵的“高阁”

这股吟诵热在内地教育领域此起彼伏,但离普及却还有很大一段距离。究其原因,一是格律诗平仄和四声在现代语言学里的断裂,二是方言的式微。

2.1 格律诗平仄和四声在现代语言学里的断裂

格律诗吟诵不能推广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平仄的平台筑于四声的垒土上。平仄和四声是吟诵初学者的死穴,其根子,就源于古现代语言学在普通话上的断裂。平上去入容易说,但遭遇了普通话问斩入声而留下的“阴平阳平上升去声”,给平仄留下了巨大的茫然。现行的格律诗吟诵恰恰把吟诵道路安放在平仄上,通过貌似简易的平长仄短来引导广大教师教学。但因为入声字并没有消失,而是分成细流汇入了平上去声中,特别是由入声变平声,真是让初学者望而生畏,成为辨别平仄的铁杆障碍。

2.2 方言的式微

徐健顺、陈琴老师等吟诵专家借助于其扎实的古典基础,借助于出生方言中入声字的保留,攻破了这个平仄堡垒,但其他的初学者们,就没有这个幸运了。我们很少人把方言敝帚自珍,更多的会把方言作为普通话不纯正的佐证,对方言予以古汉语延续的研究和相关巨著就更少之又少。因此,即使我们或多或少会一些方言,但没有标准、没有指导去把这些方言中的四声结合普通话去辨识、确认方言中的入声字,让我们依靠方言去识别入声字,我们也不敢贻笑大方,更不敢误人子弟。

困于此,我们的吟诵按照预设走在听录音、一首一首记平仄的路上。这种吟诵把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凭借于一种符号,严格限制在格律和韵脚上,为诗歌学习画地而牢。

3  吟誦的方向——回到格律诗以前

其实,格律诗也好,四声也好,并不是古汉语一发端就伴随生长的。唐代格律诗滥觞以前,是没有四声和平仄概念的。而古代就起于《诗经》的吟诵,什么都可以用来吟诵,散文也可以吟诵,而且随便拿一篇都应该能够吟诵,这才是真正会吟诵,才是真正能够“旧时谢家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理应成为吟诵推广和诗歌学习的一个重要思路。

因此,我们要开拓更多的道路,突围出格律诗的困境,用更容易参与、更容易普及的方式去吟诵,让吟诵走近每一个人。

4  《诗经》——吟诵的开阔范本

4.1 《诗经》的艺术魅力

《诗经》其独有的文学价值艺术魅力——《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让其冠居文学史和学术界而经久不衰。而在我们身处的当代,不说《诗经》中的名篇《蒹葭》《关雎》《木瓜》《黍离》《采葛》,单是那些带给人美得极致的体验感动的句子,竟然很多都来自《诗经》——“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淇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硕人》;“‘死生挈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击鼓》”;“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柏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这些美得让人窒息的句子,让我们不自主就打开了《诗经》,发现了《诗经》里另一个五彩纷呈的诗意世界。

4.2 《诗经》的文化传承

《诗经》不仅是因为它身为《唐诗》的源头和它的历史地位,还因为它本身艺术价值的文化传承。据统计,出自《诗经》原文和《诗经》诗句经过简化形成的成语就有150条以上,平均每2首诗就有1条成语,留下了许多今天仍然鲜活的语言形式及其承载的文化内涵。例如《周南·关雎》的“窈窕淑女”“求之不得”“辗转反侧”,《邶风·击鼓》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王风·采葛》的“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等。这些富有活力和凝聚深厚文化内涵,至今仍丰富、充实中华文化的血脉和语言库。这在中国诗歌史上是仅有的,即便《全唐诗》或精选本《唐诗三百首》,也无法超越这样的典范水平。

4.3 《诗经》主题的当代价值

4.3.1 这里有美人、令德、湛艺

《简兮》那个“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龠,右手秉翟”的硕人舞师,《淇奥》那个“充耳琇莹,快弁如星”的有匪君子,《硕人》那个“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美人,《齐风猗嗟》中“舞则选兮,射则贯兮”的射艺高超的少年,《陈风宛丘》“坎击其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的美妙舞姿……当然,也有《君子偕老》美貌却不淑的妇人,让百姓痛恨的《硕鼠》《相鼠有皮》……

4.3.2 这里有暗恋、有情思、有约会、有恨嫁、有愁怨、有琴瑟相和……

《蒹葭》《关雎》在水一方在河之洲可望不可即的爱慕,不予我言兮使我不能餐兮的《狡童》,爱却心里恼怒的《终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渗透纸笔的思念,《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的欢愉;相约不见的《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关怀备至的《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鸡鸣》“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的款款深情。

4.3.3 这里有工事劳苦

为政者苦,《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出征者亦苦,《击鼓》“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采薇》“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鸿雁》“之子于征,劬劳于野”,更有不公,《扬之水》“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4.3.4 这里有珍惜生活、有悠然劳作,还有隐居

珍惜生活及时行乐:《山有枢》“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车邻》“今者不乐,逝者其亡”,《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有悠然劳作:《芣苢》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撷之;有放牛桃林的悠然,《考槃》“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白驹》“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4.3.5 王族士子们作为《诗经》雅颂的代言人,自然少不了公族王族的宴饮、祝祷、祭祀祈福

宴饮:《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南有嘉鱼》“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祝祷:《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樛木》“乐只君子,福履绥之”;祭祀祈福:《烈文》、《有駜》、《玄鸟》等,都是对上天、祖先特别是先贤的祭拜、称颂和祈求福佑。

4.3.6 这里有政事的讽喻和隐忧、有家国不能全的焦灼,也有个人命运的忧思

《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尽显对家国命运的迷茫;《墙有茨》和《青蝇》则是多角度对谗言的警惕与痛恨;《鸨羽》“王事靡盬,不能艺稻梁,父母何尝?”《四牡》“王事靡盬,不遑将母”则为家国难全的困苦;《兔爰》“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蜉蝣》“心之忧矣,于我归处?”内聚对个人命运的优柔……

爱恋、情思、工事、隐逸、生死悲欢、不平不甘与未来惶恐,个人命运与际遇如此缜密地与《诗经》在不同时空邂逅。不同人生历程,不同《诗经》感悟。《诗经》三百,总能翻到自己在某一生命历程的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穿越了时空,穿越了王侯将相平民百姓,最终伴随《诗经》独立存在。人生百年,于泱泱中华,眨眼浮尘,唯情感不灭。

4.4 《诗经》吟诵——古代吟诵的滥觞

4.4.1 作为吟诵范本的曾经

关于吟诵,中国的诗,从周朝开始,最早的《周礼·春官·大司乐》记载“以乐语教国子”,即用带着音乐性的语言教小孩子读诵,读的课本是《诗经》,用什么方法教呢?“兴道讽诵言语。”

4.4.2 四言体的契合

《诗经》以四言为主要体式,主要是4个字一句,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是我们语言的、语文的特色,所能够形成的最简单而有节奏的音节,也最合乎我们的口语表达。它不同于我们熟悉的唐诗宋词。真正的区别是格律的讲究,古体诗除用韵外,不讲究格律,近体诗除用韵外,还严格讲究格律,且在字数上只有五言七言,在篇幅上也有严格的规定(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4.4.3 格律上的自由

《诗经》“诗言志”以兴发感动为主,“以声节之”,只在韵上有讲究,在格律上不讲究,在格式上更自由,在情感上更真诚。吟诵以《诗经》为范本,避免了老师们讲授吟诵中难以把握的四声问题。平上去入,因为现代汉语和简化字等原因,一直是老师们走近吟诵的拦路虎。可是,这在吟诵《诗经》上完全不成问题,因为中国是在魏晋南北朝以后慢慢才开始注意声调的,开始只是节奏。

《诗经》正是以四言为主体的,所以《诗经》吟诵有两个先天优势,一是避免了声调问题,二是具有最简单而又节奏的音节。这两个先天优势,让《诗经》吟诵走进校园、走近儿童有了天赐良缘。

5  结语

综上所述,以《诗经》作为吟诵的范本,不仅便利传统文化的传播,还能在耳濡目染中实现艺术的熏陶。孔子品评《诗经》说——“无邪”,正是道出了《诗经》出自本心,纯真而丰富。它们接近初心。回归校园,走进童心,《诗经》有本真的优势,这也是它经历历朝历代而光芒不减的根本原因,理应在我们传统文化传播中同放异彩。

参考文獻

[1] 陈琴.中华国学经典素读范本[M].上海: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8.

[2] 徐健顺,陈琴.普通话吟诵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 李小朦.经典诵读在中学课堂中的实施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2):87.

[4] 曹招生.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中学经典诵读课程的开发[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9):38-40.

[5] 曾丽梅.高中古典诗词格律和词牌教学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6] 刘丽娜.吟诵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应用的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吟诵平仄诗经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靖江吟诵的采录以及初步研究
吟诵,拥抱经典
巧用《诗经》解难题
春天的马蹄声
韵兮境兮
“逾”与“愈”不同
律诗平仄格式的构成与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