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圆齿野鸦椿优树自由授粉家系苗期生长性状分析

2021-05-19陈宏毅

福建林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家系苗高性状

陈宏毅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福建 福州350012)

圆齿野鸦椿(Euscaphis konishii Hayata) 为省沽油科(Staphyleaceae) 野鸦椿属(Euscaphis) 灌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地[1]。圆齿野鸦椿树干通直,树形优美,果实成熟后鲜红色的内果皮外翻呈两瓣蝴蝶翅状,在园林上常作为观赏树种[2]。其种子油可制肥皂,树皮可提烤胶,根及干果入药用于祛风湿[3],因此也是集药用、材用、观赏为一体的优良乡土树种。近年来,圆齿野鸦椿人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仅福建地区种植面积就达300 hm2以上[4]。目前,生产上圆齿野鸦椿主要采用播种繁殖[5],但苗木性状参差不齐,需进行良种选育,以适应市场需求。本文对29 个圆齿野鸦椿优树自由授粉家系的苗高、地径等性状进行观测与分析,了解不同家系内的遗传变异程度,以期为该树种遗传改良早期选择提供依据。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邵武将石保护区苗圃,地理坐标为东经117°09′、北纬27°02′,海拔345 m。试验点属中亚热带东南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7 ℃,极端最低气温-7.9 ℃,年无霜期290 d,年均降水量1846.6 mm,年均蒸发量1347.6 mm,年均相对湿度80%。土壤为砂壤土,肥力中等,灌排良好。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014 年11 月收集邵武、顺昌两地圆齿野鸦椿优树自由授粉家系种子,共收集了29 个家系种子。其中邵武17 个家系(编号:SW1 ~SW17),顺昌12 个家系(编号:SC1 ~SC11),限于篇幅,家系的母株(优树)的性状及生境情况省略。2015 年1 月将种子室内混沙贮藏。2016 年3 月将贮藏的种子采用条状撒播的方式播种育苗,行距15 ~20 cm,苗期除草、施肥、灌溉及病虫害防治等按常规管理。

2.2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分区播种育苗,每个家系播种3 个小区(即3 次重复),每个小区播种3 行,5 月中旬间苗,2017 年1 月调查苗高、地径。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家系表型变异分析

由表1 可见,29 个圆齿野鸦椿家系的苗高和地径性状均有较大差异。其中,苗高变异系为1.00% ~13.58%,地径变异系数变幅为1.77%~15.74%。在29 个家系中,SW9、SW5、SW13 等16 个家系苗高大于群体平均值(43.4 cm),苗高生长速度最快的家系是SW9,年生长量达56.2 cm,比群体平均值大29.61%;SC8、SC3、SC11 等16 个家系地径年生长速度大于群体均值(5.83 mm),地径生长速度最快的家系是SC8,年生长量8.14 mm,超过群体均值的39.62%。

表1 圆齿野鸦椿家系苗木生长性状及家系综合评价排序

3.2 家系遗传变异分析

29 个家系的生长性状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从表2 可知,圆齿野鸦椿家系的苗高和地径性状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圆齿野鸦椿在苗期不同家系间遗传变异较为丰富。

表2 方差分析

由表3 可见,圆齿野鸦椿各家系的苗高最大值56.2 cm,最小值24.7 cm,变幅达31.5 cm,地径生长量最大值8.14 mm,最小值4.67 mm,变幅3.47 mm,说明家系选择的潜力较大。从表3 还可看出,圆齿野鸦椿家系的苗高和地径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力,且苗高的遗传力(97.69%) 远大于地径的遗传力(55.48%),表明苗高和地径性状受遗传控制较强,受环境影响较弱,而且苗高比地径更受遗传控制。

表3 苗高与地径遗传参数

3.3 优良家系苗期选择

以苗木生长性状为指标,采用加权系数法对圆齿野鸦椿苗高、地径性状评定的I 均值为3.651(表1)。以加权系数法综合评定与标准差(σ) 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圆齿野鸦椿优良家系早期选择,入选的家系平均遗传增益见表4。由表4 可见,入选的家系数量不同,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增益也不相同,随着入选率的增大,选择差变小,其遗传增益也相应变小;不同入选家系数苗高的遗传增益均大于地径,说明圆齿野鸦椿苗木生长性状遗传增益主要来自苗高。

表4 遗传增益估算

表5 推广应用家系生长指标及遗传增益

根据综合选择结果,可将29 个家系分为4 类:①I 类(优):N ≥I+1σ,包含SW9、SC8、SW13、SC3、SW2、SW5 等6 个优良家系,苗高均值53.3 cm,地径均值6.49 mm,占20.69%,该类型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具体见表5;②II 类(良):I + 1σ <N ≥I +1/2σ, 包 含SW1、 SW14、 SW16、 SW15、SW6、SW4 等6 个家系,苗高值50.9 cm,地径均值5.80 mm,占20.69%,该类型可作为生产备用材料;③III 类(中):I+1/2σ <N ≥I,包含SW11、SW12、SC9、SW7 等4 个家系,苗高均值46.6 cm,地径均值5.73 mm,占13.79%,该类型可参与家系测定,以便进一步选择;选择标准值小于综合指数均值的余下13 个家系,平均苗高35.2 cm,平均地径5.67 mm,占44.83%,归为第IV 类,为较差类型,该类型可用作基因库材料保存。因此,综合早期选择结果,初步筛选出SW9、SC8、SW13、SC3、SW2、SW5 等6 个圆齿野鸦椿优良家系,其平均苗高和地径分别为53.3 cm 和6.49 mm(表4)。

4 小结

圆齿野鸦椿的苗高和地径是反映其苗木质量的直观指标。于志民等[5]对盆栽的30 个圆齿野鸦椿半同胞家系1 年生苗木生长性状的研究表明,不同圆齿野鸦椿家系间的苗高、生物量等存在极显著差异。本研究中,29 个圆齿野鸦椿的苗高、地径在家系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家系水平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遗传力是林木数量遗传学中家系评价选择的重要指标,表示各性状的遗传能力[9,10],不同圆齿野鸦椿家系的苗高和地径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其中苗高的遗传力(97.69%) 大于地径的遗传力(55.48%),说明苗高比地径更受遗传控制。采用加权系数法和多元回归法进行圆齿野鸦椿优良家系早期选择,初步选出SW9、SW13、SC8、SC3、SW2、SW5 等6 个家系生长表现较优,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由于本试验的早期选择是对圆齿野鸦椿当年生的苗木生长数据进行判别,其苗期优良家系选择的可靠性尚需后续建立试验林加以论证。

猜你喜欢

家系苗高性状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织锦巴非蛤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红花香椿不同家系测定及优良家系选择
鉴定对照种“菁松×皓月”的茧丝质性状稳定性分析
微生物菌肥对芳樟苗高生长的促生效果分析
烤烟井窖式移栽不同苗高对烟株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河南省刺槐优良无性系引种筛选试验
长白落叶松生长变异及优良家系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