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创新型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以徐州技师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

2021-05-18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创新型课程标准校企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江苏·徐州 221000)

近年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具体实施,我国社会经济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酒店业服务创新在后疫情时代成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制胜的法宝。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型课程开发是适应酒店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探索创新型课程开发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本文将从实践角度总结课程开发的经验,以期对今后的课程开发工作提供较为规范的路径指引。

1 开发思路

1.1 明确开发方向

课程开发是指根据需求分析,制定课程标准、学习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方式、教学评价等的工作过程。从职业院校课程开发、设计和实施角度来分析,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开发成果,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学材资料等;二是课程设计与实施,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

徐州技师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紧紧把握区域酒店业发展趋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课程改革为内驱力,邀请合作酒店、技术专家预测酒店业发展对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及期望,对酒店管理专业所需知识能力素质分解,设定指标内涵,与酒店管理专业服务的领域及就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相匹配,以此确定创新型课程开发的具体实施方向。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得出目前毕业生薄弱而企业希望加强的某种能力或素养,通过创新型课程开发,使其真正能够为企业为学生服务。

1.2 形成创新型课程开发的实施机制

校企合作创新型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首先,应建立起课程开发的管理机构,负责课程开发的监督和协调。其次,对于课程开发的主体即教师要充分地赋权,通过激励评价机制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创新型课程开发。同时,课程开发要在充分满足企业利益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企业参与机制,使创新型课程真正为企业服务。最后,校企双方在良性互动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开发的深度合作,达成校企双方的合作共赢。

此外尝试建立“双导师”制,创新型课程开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品质、服务意识、综合技能、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与落脚点,由学校导师与酒店专家协同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发展储蓄专业人才和后备干部。通过引入高素质、高技能酒店行业导师,有组织、有计划地实行“导师制”教学,全程介入学生培养过程,通过创建校企合作校内外生产性实习实训示范基地,以“学生主体,任务趋动”工学项目派遣实训为模式加强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与酒店企业需求的契合度,最终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形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完整系列的课程资源,建成共享型校本课程教学资源库。

1.3 创新型课程开发的具体流程、路径

具体流程、路径如下:

图1:创新型课程开发的流程、路径

2 实践探索

2.1 重技能、轻素养

目前校内酒店管理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三大块:基础理论型、技能型、素养型。目前课程体系下大多为技能主体课程,如餐厅服务、客房服务、前厅服务等,其中涉及服务意识、综合素养的内容偏少;纯素养类课程只有酒店服务心理,而酒店服务心理的课程内容单一、脱离实际,已经难以适应酒店业的实际需要。服务意识与综合素养课程的开发,本身就是课程体系内容的创新。

2.2 重理论、轻案例

有特色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资源库应形成来自酒店一线的大量实际案例,而我们现有的前厅管理、餐饮管理、客房管理的案例大多来自书本而且更新速度较慢,有的案例早已被淘汰。课程教学的主旨是教学做合一,针对学生的案例也应该来源于实际,为此我们在创新型课程开发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借助合作酒店的力量,搜集与其相关的典型案例,形成专门的“服务意识与综合素养”教学案例资源库。

2.3 重分支、轻体系

课程体系应遵循着循序渐进原则,前后课程有所衔接,将关联性知识融会贯通,最终达到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而目前的课程体系割裂现象较为明显,缺乏相关的训练来达到核心课程的提炼、核心课程与基本课程的融会。“服务意识与综合素养”的创新型开发,正是基于此弥补短板。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创新型课程开发应该定位于双创新,不仅仅是在开发流程、开发路径上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开发理念和内容上的创新。为弥补以往课程教学体系所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开发特色:

第一,进一步完善创新型课程开发流程和路径。引入“双导师”制,成熟的校企合作平台孕育出优秀的“双导师”教学团队,企业专家根据自身职业特长,与学校导师“一对一”或“多对一”进行组队,协同课程开发和教学实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接受信息反馈,调整方案,革新技巧,逐步完善课程资源,特别体现在双导师“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以及为此而孕育的具体工作方法。

第二,以“服务意识和综合素养”为创新型课程开发的目标课程,编制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在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

第三,提取、提炼来自实际工作情境的典型案例。以任务驱动法为教学模式,在模拟工作场景中通过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完成工作任务,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和综合素养。

第四,“服务意识和综合素养”教学案例采用中英文形式。课业评价中将英文会话水平作为本课程的评价指标之一,以外部驱动迫使学生迫切提高自身酒店口语会话能力。

第五,突出过程考核,构建校企多元评价体系。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下,校内分阶段分模块考核应当作为主体考核形式,同时企业现场实战考核作为课程答辩性考核,主要考验学生对本课程的总体把握和灵活运用能力。服务意识和综合素养因创新型课程的特殊性,考试结果不以分数计算,而是将分数转化为“星级评定”,为学生颁发相应的等级证书,此证书可作为今后校内实习招聘的重要认定依据,以此来鼓励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在为企业开展“服务意识”培训中也可以采用这种认定方式,在校企合作酒店进行推广,作为企业评选“星级员工”的依据,使创新型素养类课程培训尽快得到行业内的认可。

第六,校企双方共同开发教材,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库。根据笔者调查,素养类课程在教材资源方面一直是空白,开发“服务意识与综合素养”教材是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目前我们与合作酒店共整理了50个案例,涉及礼宾服务、前厅接待、客房预订、客房服务、客史档案、公关营销、前厅销售、客人投诉、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共10个模块、25项任务。通过对这些模块、任务、案例进行再加工,能够反映酒店一线的实际工作场景,形成服务意识与综合素养的核心教材。

3 实践反思

3.1 课程开发技术的专业性

创新型课程开发的企业需求调研、课程标准编制、课程结构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学习项目设计、教材开发等都是专门化的技术性工作。由于水平所限,离开发技术的专门化还有一定距离,还需专家的指导才能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3.2 课程开发产品质量的优化

调研问卷、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任务方案、教材资源等是课程开发应有的产品。这些产品已有相对稳定的格式和内容,目前创新型课程开发所出产品在科学性、逻辑性、广度、深度上还有待提高。这些产品还需再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去优化、不断去创新,形成精品、创出品牌。

3.3 校企合作数据化平台的建立

在校企合作创新型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诸如经费不足、参与意愿不强、工作时间冲突等问题,这些暴露的依然是校企合作中的顽固问题。

笔者认为要更好地进行课程开发,使校企合作落到实处、产生实效,需要建设一个校企合作的数据化平台,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进行经费和人员管理,有专门的项目业绩考核的校企合作平台。同时,数据化平台还能更好地分享校企双方的教学资源。“互联网+”时代,构建在线课程,可以有效解决校企双方时间冲突的问题,增加学生课程学习的新鲜感与参与意识。条件成熟时也可同时开放为校企合作单位的员工在线培训,一定程度上节约了酒店的人力资源成本。

猜你喜欢

创新型课程标准校企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