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对胸腰椎段骨折患者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水平的影响

2021-05-18周辉肖永海周超徐文学

关键词:椎弓入路螺钉

周辉,肖永海,周超,徐文学

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对胸腰椎段骨折患者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水平的影响

周辉,肖永海,周超,徐文学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骨科,贵州 遵义 564300)

研究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对胸腰椎段骨折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头侧端椎上缘垂线与尾侧端椎下缘垂线交角(Cobb角)水平的影响。选取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0例胸腰椎段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行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试验组患者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浆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腰背部疼痛评分、伤椎前缘高度以及Cobb角;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血浆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评分、Cobb角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均显著升高,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段骨折患者,可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血浆引流量,还可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同时伤椎前缘高度丢失较少,Cobb角变小,改善脊柱功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胸腰椎段骨折;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脊柱功能

胸腰椎段骨折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是指由于外力的作用患者的胸腰椎骨质被连续性破坏,通常情况下由车祸和高处跌落所致。如果患者在早期处理不当,容易引起驼背畸形伴腰背部顽固性疼痛[1]。在临床治疗中,应用传统的入路方式需要广泛剥离与长时间牵拉椎旁肌,术后容易引发顽固性腰背部疼痛、椎旁肌损伤等情况。而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段骨折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保护患者神经功能,同时降低邻近节段退变的风险,减少术后创伤[2]。本文旨在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对胸腰椎段骨折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头侧端椎上缘的垂线与尾侧端椎下缘的垂线的交角(Cobb角)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0例胸腰椎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21~67岁,平均(45.34±4.19)岁。试验组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22~66岁,平均(45.73±4.4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且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纳入标准:符合《实用骨科学》[3]中有关胸腰椎段骨折的诊断标准者;无手术禁忌证者;Cobb角>20°者等。排除标准:先天性脊柱畸形者;有明显骨质疏松者;患有精神疾病者等。

1.2 方法 试验组患者实施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的治疗方式:将试验组患者的身体摆放为俯卧位,全身麻醉实施成功后,在X线机辅助下,观察损伤椎体具体情况,并在皮肤相应部位标出损伤椎体与相邻椎体;在进行消毒与铺巾后,作一条10 cm左右的纵行切口,于最长肌间隙与双侧的多裂肌间隙将胸腰筋膜准确切开,把肌间隙有效分开,将关节突充分暴露后,于伤椎和邻近上下椎实施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将其恢复至正常生理解剖关系,最后清洗伤口,逐层缝合切口;手术结束后,予以镇痛泵镇痛处理,维持48 h,并予以预防感染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的方式治疗,以伤椎为中心作11 cm纵切口,切开腰背筋膜与皮肤,在棘突两侧骨膜下,用电刀直接剥除椎旁肌至椎板后、小关节及横突。牵拉两侧椎旁肌,显露伤椎上、下椎体关节突;确定螺钉入口点后,打开隧道,置钉安装固定和关闭切口等处理方法同试验组,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和血栓形成。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浆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②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腰背部疼痛评分、伤椎前缘高度以及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的检测方法:利用X线取得患者的腰椎前后位和侧位的图片,然后将近片侧涂钡后,分别摄取其前位和侧位X线片,致密线与淡影线间的距离为椎体的高度;Cobb角的检测方法:首先确定患者侧弯的端椎,其中上、下端椎是指患者侧弯中向脊柱侧弯凹侧倾斜度最大的椎体,然后在患者的上端椎椎体上缘画一条横线,在下端椎椎体下缘画一条横线,对比两条横线并各作一垂直线,其中两条垂直线的交角就是Cobb角(对于较大的侧弯,上述两条横线的直接交角也等于Cobb角);腰背部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4]进行测评,满分1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疼痛越明显。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腰背部板滞、切口感染、医源性腰背疼痛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 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血浆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

2.2 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 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均显著升高,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Cobb角、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2。

2.3 并发症 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例数腰背部板滞切口感染医源性腰背疼痛总发生 对照组202(10.00)1(5.00)3(15.00)6(30.00) 试验组20 1(5.00)0(0.00) 0(0.00) 1(5.00) χ2值 2.771 P值 >0.05

3 讨论

胸腰椎段骨折患者出现顽固性腰背部疼痛与广泛肌肉剥离密切相关,主要是由于患者的椎旁肌失去神经支配后,引起其肌肉逐渐萎缩,最终引起疼痛的现象[5]。采用传统的入路方式对胸腰椎段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后,患者在术后容易发生顽固性腰背部疼痛,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6]。

在手术过程中,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不需要暴露过多有血管界面的肌间隙,因此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血浆引流量,并缩短手术时间。对胸腰椎段骨折患者使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的方式进行治疗后,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7]。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血浆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段骨折患者,可有效改善手术相关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性良好。除此之外,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的治疗方式操作简单,可以有效促进患者伤椎高度快速复位,避免损伤伤椎。同时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主要是在患者的肌间隙内完成,不会对患者的椎旁肌起止点造成较大的破坏,因此在手术后患者的肌间产生的瘢痕较少,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其多裂肌深面的支配神经,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神经损伤现象的发生,避免对患者的腰背部肌肉功能造成较大的影响,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的概率[8]。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VAS评分、Cobb角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伤椎前缘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段骨折患者,可减少患者疼痛,改善脊柱功能。

表2 两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VAS评分比较(±s)

注:与术前比,*<0.05。VAS:视觉模拟疼痛量表;Cobb角:头侧端椎上缘的垂线与尾侧端椎下缘的垂线的交角。

综上,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段骨折患者,可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血浆引流量,还可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同时伤椎前缘高度丢失较少,Cobb角变小,改善脊柱功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大力推广。

[1] 刘俊, 郭锦明, 严宏生, 等. 传统入路与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 创伤外科杂志, 2018, 20(7): 533-536.

[2] 李代君, 蔡小军, 董革辉, 等.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J]. 辽宁医学杂志, 2018, 32(3): 24-27.

[3] 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 等. 实用骨科学[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 88.

[4] 孙兵, 车晓明.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2, 28(6): 645.

[5] 胡铮, 林勇彬, 林可新, 等. 3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J]. 临床骨科杂志, 2018, 21(2): 136-140.

[6] 吴继彬, 郭开今, 袁锋, 等. 经椎旁肌入路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6, 24(8): 697-701.

[7] 张庆普, 夏文卫. 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对椎体结构的影响[J]. 现代医药卫生, 2018, 34(10): 1560-1561.

[8] 陈泽钦.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探究[J]. 中国伤残医学, 2018, 26(4): 24-25.

R687.3

A

2096-3718.2021.07.0135.03

周辉,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骨科疾病的诊疗。

猜你喜欢

椎弓入路螺钉
经皮椎体强化术单侧穿刺方法研究进展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改良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AO B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不同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正中入路手术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壮族人群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比较性研究
一种螺钉自动供给与攻入装置设计
3~6岁儿童寰枢椎椎弓根在3D打印技术下的测量研究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