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期刊编辑的语言文字素养与规范

2021-05-17陈祎婧

全国新书目 2021年3期
关键词:规范化

陈祎婧

摘要:编辑加工是编辑活动中的一項基础性工作,而语言文字的编辑加工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需要在语言文字方面对稿件进行修改润色,使之符合出版要求,所以,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素养,加强对语言加工基本功的自我训练是成为一名好编辑的必要条件之一。本文从笔者的期刊工作实践出发,阐述期刊语言文字加工的特殊性及期刊中容易出现的语言文字问题,进而深入分析期刊编辑应如何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字素养。

关键词:期刊编辑;语言文字素养;规范化

任何职业都有其自身特有的工作重心。作为作者,工作重心是创作,撰写富有新意、有自我行文特点和语言风格的作品;而出版社的编辑,工作的重心应是编辑信息,对收到的文稿进行鉴别、筛选,同时对稿件中的语言进行加工,使稿件“申其未申之旨,达其未达之词”,“传其未传之神,足其未足之气”,最终符合出版要求。所以说,编辑与语言文字的关系极为密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编辑来讲,掌握语言文字知识非常重要,缺乏语言文字素养的人,是不能成为合格编辑的。

一、期刊语言文字加工的特殊性

期刊作为出版物的一种,与图书不同的是,任何一本期刊的作者都是一个群体,由许许多多个作者组成。这些作者个体,由于他们的年龄、性别、民族、地域、职业、观念等不同,撰稿的风格也有所不同。他们各自都有着自己的思维定势和语言表达习惯,写起文章来必然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1.期刊选题的广泛性决定了文稿语言风格的多样性

任何一本期刊都要围绕着自己的办刊宗旨、办刊方向、刊物性质来选择题材。每种选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即特定的专业语言、概念和术语。不同的选题必然反映出不同的语言风格。比如,《红领巾·探索》是一本面向7-14岁青少年的少儿科普刊物,从读者群体来说,年龄跨度较大,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所以,在栏目设置和文稿选取时,编辑需要综合考虑选题的趣味性和专业性,文稿的长短以及语言简单生动与繁复华丽的结合。

例如,《恐龙博物馆》栏目里涉及恐龙的专有名词很多,如异特龙、兽脚类恐龙、似鸟龙、中华鸟龙等,作者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在坚持使用专有名词的同时,为了让文章阅读起来更简单易懂,满足低年级学生的阅读需求,在某一篇文章里对描述性词语的用法作了简单化处理,如在描述恐龙灭绝时,用“没有”来代替“灭绝”,但这样的用法削弱了语言的表达力度,所以在编辑过程中,编辑还是坚持改用“灭绝”这个词,使文章风格保持了一致性。

再如,《七彩植物园》栏目里有一篇《我的花儿排队开》,以科普童话的形式讲述了萍蓬草这类植物的生长特点。在初稿中,作者描述萍蓬草的花儿是挨个开放的,用了“鳞次栉比地开放”这句话来形容,且不说“鳞次栉比”从词汇使用上来说存在误用的问题(这个词多是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很密、很整齐的),这个词的使用情境也不符合科普童话这一体裁形式,所以,笔者在编辑时,把“鳞次栉比”改为了简单的“排队”,这样既符合描述的科学特征,也契合了科普童话的语言风格。

2.期刊文章体裁的多样性决定了文稿语言风格的多样性

文章体裁,即文章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形式。它包括文章的表现手法、内容、结构、语言、形态,以及时代、民族、阶级风格、场合等因素。不同体裁的文章有着相互区别的表现手法、结构及语言风格,是谓“书论宜理,诗赋欲丽”。每一种文章体裁都是为适应表达一定的内容而产生,为一定的内容服务,且有自己的行文方式和语言特点。比如,同时刊登在《红领巾·探索》的《科迷大本营》栏目里的文章,包括小读者写的实验报告和科学畅想类文章,编辑对其中语言文字的处理方式也会不一样。实验报告的用语更严谨,描述实验现象的语言应清晰准确;而科学畅想类文章则要求语言活泼生动,可多用描述性、修饰性语言以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二、期刊中容易出现的语言文字问题

由于一本期刊往往涵盖多个选题,又由多种文章体裁表现,再加上当下网络文化、快餐文化对作者的影响,所以,期刊中常常出现语言文字错误。这些错误,有的表现在词语的误用、滥用等方面;有的表现在语法方面,其中包括句子结构的残缺、句子结构和意义上的不搭配、语序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些则表现在语言的逻辑错误上。其中,尤以词汇的误用、滥用情况最为突出。

如有些期刊中出现了直接使用网络流行语的现象。名词,如“蚁族”“脑残族”等;形容词,如“命运很悲催”“XX很有爱”等;副词,如“小开心”“小幸运”等。还有一些文章中引用网络语法或句式。网络被动句,如“我们想要被懂”;名词动词化,如“认真自我”“理想了生活”等。这些网络流行语在表达上实际是态度大过于意义的,所以,将这些“错位”的不够规范的表达用于正式的出版物,严格上来讲,就是一定程度的语言滥用,会对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语言文字观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语法错误也是期刊中常见的一类问题,特别是句子成分的残缺,很容易被编辑忽视。如“除了认真地描述课本内容外,还要很好地点评分析。”这类句子不但无主语,而且第二个分句还缺少了谓语中心语,应该在“还要”后面加上动词“有”。这样整个句子的表达才完整、正确。如果编辑想要在审读中准确快速地发现语法、词汇或者逻辑问题,那么,平时对于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就不能松懈。

三、如何提高期刊编辑的语言文字素养

1.正确认识语言文字规范化,加强对语言文字素养重要性的认识

所谓语言文字规范化,就是要在语言文字发展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语言文字能够按照自身发展的规律更迅速地向前发展,从而促进文化的发展。语言文字是人们交际的重要工具。语言文字的使用是发展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重要条件。语言文字的使用是否规范、标准,是衡量作者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编辑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期刊编辑每天要面对很多来稿,如何筛选、如何审读、如何加工,每个环节都与编辑自身的语言文字素养息息相关。作为期刊编辑,不能因为文章的理论观点有突破、有见地,内容有新意,就放弃了对语言文字的把关,更不能以“只要能看懂”作为审读、编辑的标准,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语言文字规范化对内容表达的重要性,从行动上对语言文字严格把关。

2.关注社会和语言文字的发展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必然要求语言(特别是词汇)不断丰富和充实,否则就不能满足社会交际日益发展的需要。期刊编辑对随时出现的富有时代特点的语言现象要多关注,准确鉴别文稿中的新词语,为读者提供规范、丰富和有效的信息。

3.协调语言文字加工风格与文稿语言风格

就文章作品而言,编辑的语言文字加工是一种隐性的、内在的劳动,它是通过作者的风格体现出来的,是读者体察不到的。而期刊编辑作为具有自身语言风格的个体,在加工语言文字时又难免会出现认知偏差和语言个性的凸显,因此,要做到语言文字加工风格与文稿语言风格协调统一,期刊编辑对自己的语言习惯的纠正就显得尤为重要。

4. 加强对语言文字加工基本功的自我训练

编辑必须掌握好语法、修辞、逻辑论证的基本功,这是对文稿进行语言文字加工的前提。基本功扎实,才可能把握好文稿的语言风格,才可能帮助作者传递出正确的写作意图。当然,期刊编辑还要了解不同文章体裁的表达方式,揣摩作者的语言特点,浏览不同题材的文章,熟悉不同学科的专业概念和术语。

作为一名少儿期刊编辑,在平时工作中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分析儿童语言特点,熟悉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语言发育情况,改还是不改,删还是不删,都要以儿童阅读体验为本位,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用语观念和规则,帮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用语习惯。

参考文献

[1][清]龚炜.巢林笔谈·续编 卷下

[2]郝荣斋.编辑语言学论略[J].澳门语言学刊,2003(24).

[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4]邵益文.20世纪中国的编辑学研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猜你喜欢

规范化
药物临床试验中常见方案偏离及改进措施
质量规范化管理在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高血压患者中开展规范化管理的应用效果
重症疾病患者抢救中应用规范化急救护理的价值
分析规范化介入护理配合在TAVR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规范化产科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畸形的诊断价值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规范化和标准化变形式主义,您怎么看?
考试管理的规范化研究
浅议规范档案管理对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