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糖尿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2021-05-17梁锦云范颖陈尧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胆固醇血糖实验组

梁锦云,范颖,陈尧

福建省级机关医院,福建福州350001

糖尿病在我国临床中,属于较为多发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最新发布的数据表明[1],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超1.14亿人次,即每13个人中就有1个患糖尿病。常见发病原因主要有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以及遗传因素等的影响。糖尿病易引起胰岛功能障碍、胰岛素分泌缺陷与代谢紊乱情况,此外还会导致患者的大血管及微血管、神经等发生病变,这将对患者的生活品质产生不良影响。近些年来,糖尿病发病群体不断扩大,在该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上成为临床高度关注的问题。患者需长时间服药,但因其对疾病重视程度不足,用药依从性差,导致治疗有效性不高。以此,在糖尿病治疗中采取行之有效护理对策,对于改善病人的遵医嘱行为等有重要作用。有临床报告指出[2],将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糖尿病病患的临床护理中,收效较为满意。有利于提高病人的护理配合度,促进血糖水平降低。在该次实验中,对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235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开展对比和研究,旨在研讨差异性护理方案对于降低血糖值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糖尿病病患共235例展开对比讨论,通过双育法分组标准将入选对象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n=120)与对照组(n=115),对照组中患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女性53例,男性62例;年龄范围53~76岁,平均(64.46±6.78)岁;病程7~8年,平均(7.38±0.38)年;实验组中患者通过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女性54例,男性66例;年龄范围52~75岁,平均(64.52±6.57)岁;病程7~8年,平均(7.40±0.40)年。研究项目均按相关流程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下进行操作,糖尿病患者或其家属签署了诊疗知情同意书。对两组基线资料应用统计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3]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②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面;③患者均接受规范的胰岛素与降糖药物治疗;④患者均无意识障碍,生命体征稳定,且具备基础沟通能力;⑤患者均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临床信息资料不全面者;②严重药物过敏史者;③思维逻辑异常者;④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以及不配合患者;⑤未签署同意书者。

1.2 方法

对照组(115例,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医护人员需为患者普及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与健康知识,并通过广播、微信、电话等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正确认识。

实验组(120例,通过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主要护理内容如下:

(1)入院后,护理人员需为患者介绍住院制度,护理人员基本情况、院区环境、指导患者进行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同时向患者介绍检查结果。①病房分配好后,集合患者召开糖尿病相关知识讲座,告知患者糖尿病的相关情况,包括该病的病理病机、临床用药和护理对策等情况。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给予心理指导。定期走访患者,与患者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②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用药指导,讲解常用降糖药物相关知识,详细地嘱咐用药剂量与方法,用药前需向患者介绍注射胰岛素或者降糖药物的物理作用、适应证和禁忌证等方面。③指导并监督其按量与按时使用药物,对患者进行运动指导。结合患者的兴趣爱好为其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同时避免因运动过度出现低血糖。

(2)治疗中期,护理人员需重视患者的生活观念转变,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血糖仪进行血糖测量,正确记录血糖、体重变化。叮嘱患者保持作息规律和睡眠时间充足。计算出患者每日所需热卡,并通过食物等价交换份的方法指导其正确地饮食,可以在热卡规定范围内嘱咐患者多食用蔬菜、水果,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尽可能减少高油脂、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禁止饮酒,避免患者出现血糖大幅度波动情况。

(3)出院前,护理人员指导地再次进行全身检查,确定无异常情况后帮助其办理出院手续,叮嘱其定期回医院复查。出院后对地进行定期电话随访,了解病人的康复情况和生理状态,根据地的康复情况制订相应的护理方案,指导其自行进行护理。详细健康教育时间、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见表1。

表1 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

1.3 观察指标

通过3个月后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观察评价。采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HLC-723G8及配套试剂,用于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采用AEROSE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水平(2 hPG)。通过统计病患3个月后的遵医嘱行为、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评分等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评价。通过统计患者护理前后的BMI与总胆固醇水平(TC)等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评价。使用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评价项目包括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与身体疼痛等方面,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代表其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知识掌握情况、血糖控制情况、BMI水平、遵医嘱行为、总胆固醇水平、满意度与SF-36评分为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水平

经过对两组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改善情况进行研究对比,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后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s)

组别 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实验组(n=120)对照组(n=115)t值P值7.53±1.42 8.79±1.51 6.592 0.001 9.54±1.57 10.91±1.69 6.442 0.001 7.42±1.36 8.84±1.49 7.636 0.001

2.2 知识掌握情况、遵医嘱行为与满意度评分

经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的知识掌握情况、遵医嘱行为与满意度评分进行观察比较,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后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遵医嘱行为与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护理效果对比[(±s),分]

表3 两组的护理效果对比[(±s),分]

组别 知识掌握情况 遵医嘱行为 满意度评分实验组(n=120)对照组(n=115)t值P值92.51±9.64 76.47±7.71 14.049 0.001 95.46±9.52 81.58±8.24 11.929 0.001 96.15±9.63 84.84±8.58 9.492 0.001

2.3 BMI水平与总胆固醇水平

经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糖尿病患者护理前后的BMI水平与总胆固醇水平进行观察比较,两组糖尿病患者护理前BMI水平与总胆固醇水平差异小,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对照组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的总胆固醇水平和BMI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BMI水平与总胆固醇水平对比(±s)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BMI水平与总胆固醇水平对比(±s)

组别BMI水平(kg/m2)护理前 护理后总胆固醇水平(mmol/L)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n=120)对照组(n=115)t值P值24.48±2.39 24.46±2.36 0.065 0.949 22.19±2.23 23.92±2.25 5.919 0.001 6.57±1.54 6.55±1.51 0.101 0.920 4.25±1.12 5.59±1.15 9.049 0.001

2.4 生活质量

经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与身体疼痛评分进行观察比较,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糖尿病患者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与身体疼痛等SF-36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比较[(±s),分]

表5 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比较[(±s),分]

组别 社会功能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 身体疼痛实验组(n=120)对照组(n=115)t值P值94.48±9.57 83.67±8.52 9.132 0.001 91.56±9.71 82.52±8.65 7.524 0.001 89.32±8.45 80.27±8.19 8.332 0.001 93.58±9.35 84.21±8.45 8.049 0.001

3 讨论

随着我国总人口的增加以及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糖尿病患者也逐渐增多[4]。当前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大约有1.75亿人,预计2025年糖尿病患者将上升到3亿人,具有血糖指标高和病程绵长等鲜明特征。通常情况下,糖尿病由多病因引起,作为一种终身性代谢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主要体现为慢性高血糖。糖尿病作为临床较为多发的代谢性非传染疾病,易引起胰岛功能障碍、胰岛素分泌缺陷与代谢紊乱情况[5]。糖尿病的治疗难度较大,同时对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具有较大的考验,患者一般只能靠长期控制饮食和用药来维持血糖,且容易发生反复发作等情况,已经严重危害到患者的身心健康[6]。

糖尿病由于机体体内胰岛素分泌缺陷或生物作用受损等,导致高血糖的出现。注射胰岛素与服用降糖药物对于控制血糖有重要作用,降糖效果有持续性和稳定性。但细致周到的护理也是糖尿病得以良好控制的重要环节[7]。同时由于注射胰岛素与降糖药物治疗需要较长的服药时间,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易失去治疗信心,不能积极遵医嘱配合治疗,所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医学界倡导在用药过程中,给予相应护理干预,改善血糖水平,进而提升治疗效果[8]。传统健康教育主要通过为患者普及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与健康知识,通过微信、电话等形式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存在跟踪不到位、评价不及时等缺陷,该护理方式随机性较强,实施效果尚不理想[9-10]。

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作为个体化的糖尿病护理方式,其主要通过组建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结合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个体化的临床护理路径计划,入院后第一天为患者介绍医院基本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各项检查,第二天召开糖尿病相关知识讲座,第三天进行心理干预,第四天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第五天对患者进行运动指导,入院后期重视患者的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转变,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通过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及随访等方面措施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11]。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具有较强的计划性、预见性和目的性,体现在从患者入院至出院的不同阶段,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效率[12]。在该文研究中,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后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更低,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效果更佳,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后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遵医嘱行为与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提示患者对用药、疾病、饮食等方面有了更多的认识,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进而使血糖水平明显降低。且在护理中与患者建立了较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对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更为满意。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后的总胆固醇水平和BMI水平更低,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与身体疼痛等SF-36评分更高,提示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更佳,有利于提高病人的护理配合度,促进总胆固醇水平、血糖水平降低,以达到长期控制血糖的目的,进而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对于降低患者的血糖值,提高其对糖尿病的认知等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普及与推广。

猜你喜欢

胆固醇血糖实验组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谈谈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胆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药吗等7题…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