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的______

2021-05-17胡传亮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21年40期
关键词:病文孙女面条

胡传亮

文题亮相

幸福在哪里?“它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艰苦的劳动里……”除此之外,幸福还在哪里呢?生活中的哪些人、哪些事、哪些瞬间,让你感受到了幸福,领悟了人生哲理?

请以“幸福的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补充完整题目,使中心明确;(2)内容真实,情感真挚;(3)描写生动,详略得当;(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就医作文幸福的面条①

幸福是什么?不同人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说是吃肯德基,有人说是吃火锅,还有人说是春节爸爸妈妈给的一个大大的红包……而在我的记忆深处,我的幸福就是爷爷的那碗面。②

上周末,爸爸妈妈不在家,让我回爷爷家。想不到,接到电话后爷爷还挺高兴,让我抓紧时间去,说到时候给我做好吃的。③

临近中午,天热起来了。抬头看看,街上一个人也没有,邻居家的那只黑狗此时正无精打采地躺在树荫下,吐着舌头,哈达哈达地喘着粗气。天哪,我宁可饿死,也不想跑那么远!④

我带着疑惑,不情愿地走进那扇门。外边的阳光很强烈,白花花的,照得我的眼睛都睁不开了,而爷爷的小厨房却漆黑漆黑的,只有爷爷身穿白衬衫的背影在黑暗中发光。他似乎发现了什么,猛地回头,看到了我,高兴极了,冲出厨房,招呼我去正房,然后,又跑到那间又小又黑的厨房里。⑤

不知过了多久,爷爷出来了,端着一个大海碗,小步小步地走在铺满碎石子的路上。他的眼睛盯着我,盯着路,又不得不低头盯着那碗面,好像在拿着一个贵重的物品似的。碗里的面汤不停地翻滚着,像汹涌的海浪。⑥“砰”地一声,惊醒了我,爷爷将那大碗放在桌子上,催我快趁热吃。我忍不住看了爷爷一眼,内心充满了不解,这就是你做的好吃的?⑦

爷爷笑眯眯地说:“吃吧,吃吧。等到明年,爷爷老了,你就吃不上了。”

我连忙接过来,慢慢地品尝。原来,这就是幸福的味道啊!⑧

①题目不贴切,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应改为“幸福的味道”或“幸福的午餐”。

②开头过于程式化,宜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③直接叙述,显得很平淡,可改为人物个性化语言,推动情节发展。

④景物描写太多,应节省笔墨服务写作重点。

⑤叙述冗长,重点不应放在过程上,而应为突出“幸福”而进行渲染、铺垫。

⑥描写面汤翻滚的样子不符合生活实际。

⑦应对面条进行生动的描写,体现爷爷做面的精心,为点题进一步蓄势。

⑧缺少点睛句。

病情分析

1.扣题不紧密。写作文,首先要学会围绕中心选材、描写,设计好每一处细节。但病文有不少地方缺乏中心意识,自由散漫,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比如题目不规范,开头的漫谈,无效的景物描写,结尾没有画龙点睛等问题就表现得比较明显。

2.详略不合理。记叙文要求过程完整,但重点却在细致、生动、传神的描写上。病文整体上偏重于平淡叙述整个故事,没有将宝贵的笔墨集中在爷爷和那碗普通而又富有意义的面条上,尤其是缺少动作、对话、心理、神态等描写,无法有力地突出人物形象。

3.渲染不充分。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碗普通的面条,如何才能更有意义?这需要不断地制造悬念,让情节波澜起伏。病文开头就点明这碗令人感到幸福的面条,对过程平铺直叙,缺少对爷爷进行准备的描写,前后无法形成强烈的反差,难以突出一碗普通面条背后深沉的爱。

化蝶之作

幸福的味道

王桂慧

在我心中,幸福就是爷爷做的那碗特别有味道的面……

上周末,爸爸妈妈不在家,让我回西关爷爷家。电话里,爷爷很高兴,大声说:“来吧,来吧,我给你做好吃的!”

爷爷已经80岁了,家里除了一成不变的米饭青菜外,还能有什么好吃的啊?难道……

临近中午,热浪滚滚,街上几乎一个人也没有。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我还是没能抵挡住诱惑,骑车十几分钟,到了爷爷家。

阳光很强烈,白花花的,照得我眼睛都睁不开,小厨房里却漆黑漆黑的,又瘦又小的爷爷佝偻着腰,正在灶台前忙碌着,白衬衫都湿透了,贴在身上,露出干枯的脊背。他似乎发现了什么,猛地回头,一脸汗珠,一脸惊喜,又一脸嫌弃:“小丫头,到厨房来干什么?这里热!快到客廳去,开电扇,凉快凉快,等我给你做好吃的!”

啪啪啪,当当当……我坐在客厅都能听见爷爷做饭的声响,厨房方向不住地飘来清香。难道……

“来了——”一声吆喝,爷爷端着一只大海碗,小心翼翼地走在曲曲折折的碎石路上。

“砰——”,爷爷将那只大碗放在桌子上,催我道:“快吃吧,你小时候最喜欢吃的,我浇了香油,一定很香!”

天哪,细细的肉丝,绿绿的香葱,滑滑的面条,上面卧着两个白嫩嫩的鸡蛋,一股香味随着热气袅袅地升腾而上……一向只会蒸米饭、炒青菜的爷爷,何时学了这一手艺啊?这放在以前,可是奶奶的绝活啊!

“吃吧,吃吧。这是你儿时最爱吃的。你奶奶走了很多年了,哪一天,爷老了,你就再也吃不上了……”爷爷微笑着招呼我,又带着一丝伤感。

我连忙坐下来,慢慢地吃,慢慢地尝,慢慢地品,眼睛和心灵都渐渐湿润了……

这就是亲情的味道,这就是幸福的味道。

(海南临高县思源实验学校)

升格点评

习作需要反复修改,正如诗中所言:“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修改后的习作获得了质的提升,具体表现如下:

1.中心突出深刻。修改后的习作重点表现了年过古稀、一向只会蒸米饭炒青菜的爷爷,居然悄悄地学做鸡蛋肉丝面,以满足孙女口腹之欲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爷爷对孙女的无比疼爱,使孙女对爷爷、奶奶等亲人的感恩和自己获得的浓浓的幸福显得更真实感人。

2.详略安排得当。小作者大胆舍弃无效的景物描写与平淡的叙述过程,集中描写爷爷为了“做好吃的”而表现出来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典型细节,塑造了一个不顾年老、偷学技艺、为孙女做拿手好菜的爷爷形象,从而突出了这碗面条蕴含的亲情,点明了习作主题。

3.渲染运用巧妙。习作经过修改,题目、开头避免了直白之嫌;内部反复出现“做好吃的”“难道他……”等词,形成线索,设置悬念,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并与那碗普通的面条形成强烈的对比,启发读者:幸福的味道不是食物,而是其中饱含的浓浓亲情。

猜你喜欢

病文孙女面条
吴健雄孙女眼中的“东方居里夫人”
情感不真实
新时代背景下的应用文写作创新研究
晒面条
加盐的面条和不加盐的菜
病文升格重语言
孙女送我生日礼物
擀面条
为谁吃饭
煮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