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忘那________

2021-05-17胡传亮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21年34期
关键词:豆浆机保温杯灶台

胡传亮

文题亮相

世界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处在花季年华的中学生,内心更要充满阳光,积极主动地用自己善于发现的双眼,用善于感受的心灵,去发现自然美、生活美、人情美,去体味亲人、友人甚至陌生人凝聚在一言一行、一蹙一笑间的淳朴挚爱。

请以“难忘那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病文在线

难忘那一幕①

我喜欢喝豆浆,尤其喜欢喝爸爸为我磨制的那杯热豆浆。

小时候,每天上学,爸爸都会给我带上一杯热腾腾的豆浆。课间喝了,那种舒服,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②

爸爸送我去上学,我问爸爸:“这豆浆哪里来的啊?”他看着我,笑笑,却不回答。

难道是从外面买的?可是,外边的豆浆大多是勾兑的,不会有这么香浓的味道啊。

一天凌晨,厨房里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我连忙走过去,拉开门……③

灯光明亮,小小的厨房里看的清清楚楚。中间是灶台,上面安装着一台抽油烟机,右边是洗菜盆,左边是切菜板。④爸爸站在灶台前,正在清洗一盆浸泡的黄豆。那黄豆,个个金黄,饱满,好像鼓起肚子的小蝌蚪。只见爸爸从柜子里拿出豆浆机,熟练地将黄豆倒在里面,然后在豆浆机里加水,接着插上电源,按下开始键,那豆浆机就嗡嗡地响起来。⑤这时,他也不闲着,拿起毛巾,用水沾湿,快速地擦洗灶台。一下,两下,三下……不一会儿,原先脏兮兮的灶台就变得锃光瓦亮了。⑥

老爸真能干啊!我内心赞叹着。接着,他又将我的保温杯拿来,放到水龙头下清洗,一遍一遍又一遍,仿佛担心不卫生,对我的身体不好似的。

“嘀——嘀——”,豆浆熟了。爸爸打开豆浆机,倒出乳白的豆浆,用纱网过滤一下,就倒进我的保温杯里,盖上盖子,拧紧,晃了两晃,看看漏不漏水。见保温杯密封性能极好,他才露出满意的笑容。⑦

早上,像往常一样,一上车,爸爸就将保温杯递给我。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喝一小口,真香啊。

后来,因为工作原因,爸爸去外地了。我五点起床去上学,再也没有喝过爸爸磨制的豆浆。⑧

①题目应准确、简洁、新颖。根据内容,可改为“难忘那一杯豆浆”,想必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舒服”在何处?应用三言两语点明原因,进一步制造悬念,为下文蓄势。

③为何不睡觉?这里,“我”发现爸爸秘密的缘由没有交代清楚。

④介绍厨房摆设,与中心无关,应删除。

⑤洗豆、磨豆的过程很能体现父爱,但要通过细节描写,写出爸爸的内在情感。

⑥此处属赘述,应删除。

⑦滤浆是能体现父爱的一大细节,应写得具体一点。

⑧结尾过于平淡,应扣题怀念爸爸磨制的那杯豆浆。

病情分析

1.中心不明确。原文题不够具体,无法围绕“那杯豆浆”展开叙述,出现了描写厨房陈设、爸爸擦洗灶台、表现爸爸能干等游离中心的内容,暴露出中学生常见的写作内容不明确、写作思路不清晰、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等毛病。

2.重点不突出。本次写作训练的重点,就是通过常见的生活琐事,通过人物的言行细节,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出人物的优秀品质。但病文依然逗留在選豆、磨豆、滤浆、倒浆等环节的常规叙述上,没有抓住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等细节细致、传神地进行刻画,字里行间无法展现人物内心深沉的情感。

3.渲染不到位。多方渲染是突出主题的重要途径。而病文在交代前因后果时,运用简洁的议论、抒情句来渲染作者情感。虽然方法没错,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缺少首尾呼应、篇末点题的意识,导致结尾过于平淡,无法升华主题。

化蝶之作

难忘那杯热豆浆

◎陈姜梅

记忆深处,曾有那么一缕芳香,幸福了我的岁月,温暖了我的时光。

小时候,每天上学,爸爸总喜欢给我带上一杯热豆浆。课间休息,打开盖子,放上几分钟再喝,味道美极了。豆浆,顺着喉咙流到胃里,很滑,很甜,喝完,唇齿间还留着一股股豆香。

这美味的豆浆从何而来?我忍不住问爸爸。他啊,却总是用疲惫的双目看着我,笑了笑,却一言不发。

外面买的和爸爸给的,就不是一个味儿啊!许多疑惑,像豆浆冒出的水雾一样,让我想不清,看不明。

一天清晨,我被尿憋醒,披上外套打算向厕所行进。这时,“叮当,叮当”,厨房里传来清脆的声音。天哪,难道有小偷?我吓了一跳,忙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拉开门……

厨房里,灯光通明。灶台前,爸爸拿出一盆浸泡好的黄豆,放在水龙头下,小心翼翼地清洗着。只见他弯下腰扒拉着,似乎要挑出每颗霉豆。

下一步是磨豆子。爸爸从柜子里拿出豆浆机,熟练地将黄豆倒进去,加水,按键,目不转睛地盯着它飞速旋转,手里也不闲着,将我的保温杯放到水龙头下,用钢丝球里里外外地清洗了一遍又一遍,似乎要刷掉每一处污迹,不让它损害我的身体。

“嘀,嘀……”豆浆熟了。爸爸飞快地打开豆浆机,在大茶缸上蒙上白白的过滤纱布,慢慢地倒出乳白的豆浆,晾一晾,再将茶缸中的豆浆慢慢地倒进我的保温杯里。盖盖,拧紧,晃了两晃,看到不露浆后,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我忙退回房内,眼泪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那天清早,像往常一样,一上车,爸爸就将杯子递给我。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喝一小口,豆浆热热的,香香的,充满了滚烫的父爱。

后来,为了全家生计,爸爸去几千里外打工了。但是,爸爸磨制的那杯热豆浆,却始终在我心中流淌,散发着迷人的缕缕芬芳,让我难以忘怀……

(海南临高县思源实验学校)

升格点评

1.内容明确具体。修改后的习作,以“难忘那杯热豆浆”为题,将题材集中到一杯小小的“豆浆”上,通过写爸爸早起为女儿准备热豆浆的故事,生动地塑造了一个白天忙于工作、早起为女儿做豆浆的父亲形象,体现了深沉的父爱。

2.描写细腻生动。小作者紧紧抓住爸爸制作豆浆、洗刷茶杯、过滤灌注等各个环节的动作、神情细节,用饱含情感的词语进行生动的刻画,用人物自身的一言一行去表现他对女儿的慈爱之心,自然打动人心。

3.善于铺垫渲染。习作开篇写豆浆香甜,爸爸笑而不答;中间写爸爸精心煮浆、滤浆、洗杯,“我”热泪盈眶;尤其是结尾,用或抒情或议论的语言,呼应题目、开头,再次强忘那杯热豆浆中父爱的缕缕芬芳,使习作流淌着对父亲的无限感恩,令人感同身受。

猜你喜欢

豆浆机保温杯灶台
时光的灶台
设计保温杯
老灶台
保温杯里,该不该泡枸杞
老灶台
保温杯托贴
数据在线
磨豆浆
“物理”家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