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蜜’椪柑采后主要品质性状变化研究

2021-05-16常媛媛李先信郭玲霞卢晓鹏李菲菲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色差果皮可溶性

常媛媛,李先信,盛 玲,陈 鹏,,郭玲霞,卢晓鹏*,李菲菲,*

(1.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2.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农业部华中地区果树科学观测实验站,湖南长沙 410125)

【研究意义】椪柑是原产我国的主栽宽皮橘之一,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椪柑的95%以上[1]。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作为我国鄂西-湘西柑橘优势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椪柑栽培面积占本地区柑橘总面积的近80%[2]。‘早蜜’椪柑是湘西州柑橘科学研究所和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从‘辛女’椪柑变异单株中选育出的地方特色椪柑品种,该品种具有早熟、高糖和少核的优良性状[3-4],已经在湖南省椪柑产业结构优化、产业提质增效中起到了先锋作用。然而,目前该品种的研究多在采前栽培方面如延迟采收[5]、环剥处理[6]等,贮藏生理方面的研究很少,尚缺少该品种和其芽变亲本‘辛女’椪柑采后品质变化规律的系统研究和贮藏效果评价。因此,开展‘早蜜’椪柑采后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研究对加快湖南地方柑橘资源评价及完善配套的采后储运保鲜技术均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柑橘类属非呼吸跃变型果实,无明显后熟过程[7]。前人对‘早蜜’椪柑贮藏期间的好果率、失重率及可溶性固形物进行了分析,初步认为该品种的耐贮性比‘辛女’椪柑稍差。椪柑的腐烂率和失重率的高低与贮藏时间呈正相关;果实以蔗糖含量最高,柠檬酸在贮藏期间呈逐渐下降趋势[8];果汁中维生素的含量随着椪柑贮藏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9-11]。【本研究切入点】‘早蜜’椪柑作为湖南地方椪柑芽变的新种质,其采后是否适合贮藏,贮藏期间的果实颜色、光泽度等外观形态以及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等重要内在风味品质物质的变化规律等尚不清楚。【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以‘辛女’椪柑为对照,研究了‘早蜜’椪柑果实在常温贮藏期间,上述若干贮藏品质的变化规律,以期对2个品种间的采后生理及贮藏性进行评价,为完善该品种的栽培管理技术及种质资源的评价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早蜜’椪柑和‘辛女’椪柑。两品种定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泸溪县白沙镇同一生产果园,田间管理一致。果实均于12月10日采收后运至湖南省园艺研究所试验室。

1.2 试验方法

果实常温预贮2 d后,挑选大小、着色均匀,成熟度一致,且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早蜜’椪柑、‘辛女’椪柑各800个,分别用厚度为0.02 mm的聚乙烯薄膜保鲜袋单果包装后置于环境温度在5~15 ℃,相对湿度85%~95%的常温贮藏通风库内。每品种椪柑分成3份,第1份果实30个,每10个为一组重复,共3次重复,用作果皮色泽和失水率的统计;第2份共600个果实,每100个为一组重复,共6次重复,用于腐烂率的统计;其余果实用作动态监测果实内在品质指标的变化,每次随机取样果15个,每5个为一组重复,共3次重复。自12月20日起取样,以后每隔10 d取样1次,直至采后80 d时停止取样。

1.3 外在品质指标的测定

1.3.1 腐烂率的测定 果实贮藏过程中的腐烂率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1.3.2 失重率的测定 用BSA124S电子天平(德国Sartorius),采用称量法测定失水率。

于给药后7 d采用改良Garcia法[19]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包括自主运动(0~3分)、鼠笼攀援(1~3分)、前肢对称性(0~3分)、活动对称性(0~3分)、触摸触须反应(1~3分)、触摸双侧躯干反应(1~3分)等6项,总分为18分,分数越低表明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

2.2.2 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维生素C(Vc,即抗坏血酸)是果实的重要品质指标之一,同时也是果品贮藏过程中抗衰老和逆境的一个重要指标[16]。图4显示,‘早蜜’椪柑和‘辛女’椪柑Vc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均呈现先急剧下降再上升,然后又平稳变化的趋势;各贮藏时期果实的Vc含量均在采后10 d时达到最大值,在采后30 d内迅速下降,贮藏结束时Vc含量显著减少;‘早蜜’椪柑Vc的含量在整个贮藏期间均显著高于‘辛女’椪柑。

1.4 内在品质指标的测定

2.1.3 ‘早蜜’椪柑和‘辛女’椪柑采后果实色泽的变化 由表1可以看出,在室温贮藏期间,‘早蜜’椪柑果皮色差的L*值显著下降,即果皮亮度降低,而对照‘辛女’椪柑在贮藏各时期果皮的L*值均无显著差异;品种间果皮亮度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趋于一致。‘早蜜’椪柑和‘辛女’椪柑在贮藏期间果皮色差的a*值均逐渐增大,即果皮的绿色减少红色增加;在贮藏前后,‘辛女’椪柑果皮色差a*值的增幅明显大于‘早蜜’椪柑,且色差a*值在贮藏40 d和80 d时均显著高于‘早蜜’椪柑。‘早蜜’椪柑在贮藏各时期果皮色差的b*值变化平稳,而‘辛女’椪柑在贮藏40 d时果皮b*值略有上升;品种间的果皮色差b*值在贮藏前后均无显著差异。‘早蜜’椪柑果皮色差指数CCI值在贮藏10 d时显著高于对照‘辛女’椪柑;随贮藏时间的延长,2个椪柑品种果皮的CCI值逐渐上升;贮藏80 d后,‘辛女’椪柑果皮的CCI值高于‘早蜜’椪柑。综上,2个椪柑品种采后果皮色泽的差异主要体现在a*和CCI值上,随着采后贮藏时间的延长椪柑果皮色泽逐渐由橘黄色向橘红色过渡,果实的外观色泽变优。

1.4.2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采用2,6-二氯靛酚法测定[13]。

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微课作为互联网背景下的一种教学载体,已经在教学中进行了应用。在农村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资源的不均衡,微课成为了很好的教学模式,并且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1.5 数据处理

用SigmaPlot 10.0软件处理数据和作图,用SAS 8.0软件邓肯新复极差法进行方差分析。

第一,中国应主动承担大国责任,彰显中国OFDI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贡献。许多西方国家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外扩张”和“资源掠夺”的手段。但根据回归结果,除了用于改善东道国基础设施的中国OFDI之外,无论东道国制度质量如何,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其他直接投资活动都给双方经济增长带来了正向促进作用,其他的中国投资活动并没有受到东道国制度的“门槛效应”影响。对此,中国应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活动,参与全球化经济治理,在国际舞台上担负起发展中大国的责任,加大对“一带一路”国家的直接投资力度,更要借助于“一带一路”倡议,宣传互利共赢的理念,充分体现全球化体制下中国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早蜜’椪柑和‘辛女’椪柑采后果实外在品质的变化

2.1.1 果实腐烂率的变化 由图1可知,在未经任何防腐保鲜剂处理的条件下,2个椪柑品种的腐烂率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特别是‘早蜜’椪柑的腐烂率在整个贮藏期均显著高于对照;在贮藏结束时该品种的腐烂率高达15.2%,而‘辛女’椪柑则维持在5%左右。

Vc是评价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果实中Vc含量的变化因品种或采收期而异。本研究中的2个椪柑品种果实的Vc含量均在贮藏30 d内急剧下降,之后上下波动,贮藏前后Vc显著降低,与前人关于采后柑橘果实Vc的变化趋势相似,但变化曲线略有不同。不同采收期的南丰蜜橘在贮藏期间Vc均呈现先上升达到高峰后再急剧下降,然后进入平稳的下降趋势[15];11月2日采收的‘新余蜜桔’的Vc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而同一品种11月26日采收果实的Vc在贮藏前期略有增高,之后逐渐下降[18]。研究中‘早蜜’椪柑和‘辛女’椪柑果实的Vc含量在贮藏期间显著减少,但‘早蜜’椪柑的Vc一直显著高于‘辛女’椪柑,表明其营养成分保存优于‘辛女’椪柑。

图1 ‘早蜜’椪柑和‘辛女’椪柑果实贮藏期间腐烂率的变化Fig.1 Changes of rotting rate of‘Zaomi’and‘Xinnü’Ponkan during storage

图2 ‘早蜜’椪柑和‘辛女’椪柑果实贮藏期间失重率的变化Fig.2 Changes of weight loss rate of‘Zaomi’and‘Xinnü’Ponkan during storage

1.4.1 可溶性固形物 采用手持测糖仪(日本ATAGO)测定。

表1 ‘早蜜’椪柑和‘辛女’椪柑果实贮藏期间果皮色泽指标的变化Tab.1 Changes of peel color indexes of‘Zaomi’and‘Xinnü’Ponkan during storage

2.2 ‘早蜜’椪柑和‘辛女’椪柑采后内在品质的变化

2.2.1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早蜜’椪柑采后贮藏期间的可溶性固形物在整体上显著高于‘辛女’椪柑。由图3可知,‘早蜜’椪柑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趋势相对平稳,除采后贮藏20 d和70 d时的可溶性固形物显著高于贮藏60 d的外,其余各贮藏期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辛女’椪柑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贮藏30 d时显著增高并达到峰值,此后迅速下降;贮藏前后2个椪柑品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变化不显著(图3)。

图3 ‘早蜜’椪柑和‘辛女’椪柑果实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Fig.3 Changes of soluble solid in‘Zaomi’and‘Xinnü’Ponkan during storage

图4 ‘早蜜’椪柑和‘辛女’椪柑果实贮藏期间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Fig.4 Changes of vitamin C content in‘Zaomi’and‘Xinnü’Ponkan during storage

1.3.3 果皮色泽测定 采用CR-400型色差计(日本MINOLTA),CIELAB色差系统测定L*(L*值越大,果皮越亮)、a*(正值表示红色,负值表示绿色)、b*(正值表示黄色,负值表示蓝色)。参照Zhang等[12]方法计算柑橘色差指数CCI(Citrus Color Index)。测定前先以白色标准色校准后,沿每个果实的赤道面对称测定4个点[12]。CCI的计算公式如下。

2.2.3 贮藏期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果实中可溶性糖及酸的种类和含量是决定水果甜酸风味的关键因素,并与果品的贮藏性密切相关[17]。由图5可知,贮藏期间‘早蜜’椪柑和‘辛女’椪柑果肉中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等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但各糖类组分含量的峰值时间不尽相同。其中,蔗糖在贮藏30 d含量最高,葡萄糖、果糖和总糖含量在贮藏50 d时达到最大值。‘早蜜’椪柑各糖组分含量整体上高于‘辛女’椪柑,其中以蔗糖含量的差异最为明显。

1.4.3 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LC-20A,日本Shimadzu)。每重复各取新鲜果实横切一半后,分离果肉后用榨汁机打成匀浆;称取3.0 g匀浆,加10.0 mL超纯水70 ℃水浴30 min,4 000 r∕min离心10 min(5804R,德国Eppendorf),取上清液至25.0 mL容量瓶中,重复上述步骤1次后用超纯水定容至25.0 mL,即为待测液。具体测定步骤和参数参照李菲菲等[14]的方法。

2.2.4 贮藏期果实有机酸含量的变化 由图6可知,‘早蜜’椪柑‘和辛女’椪柑果实的有机酸以柠檬酸为主,其含量分别占总酸(柠檬酸和苹果酸的总和)的78.2%~88.5%和82.1%~90.8%;2个椪柑品种在采后贮藏过程中的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早蜜’椪柑苹果酸的含量略高于‘辛女’椪柑,2种酸在贮藏40 d内下降趋势明显,贮藏40~80 d有机酸含量呈上下波动。

图5 ‘早蜜’椪柑和‘辛女’椪柑果实贮藏期间蔗糖(A)、果糖(C)、葡萄糖(B)及总糖(D)的变化Fig.5 Changes of sucrose(A),glucose(B),fructose(C)and total sugar(D)in‘Zaomi’and‘Xinnü’Ponkan during storage

图6 ‘早蜜’椪柑和‘辛女’椪柑果实贮藏期间柠檬酸(A)和苹果酸(B)的变化Fig.6 Changes of citric acid(A)and malic acid(B)in‘Zaomi’and‘Xinnü’Ponkan during storage

3 讨论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素有‘中国椪柑之乡’的美称,该地区目前主栽椪柑品种为‘辛女’椪柑(8306、8304)、‘吉品’椪柑及‘早蜜’椪柑等,采收期一般集中在11月至12月。果品采后的品质劣变和生理衰老是果实贮藏保鲜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探明品种间果品采后品质变化规律对于开发配套的贮运保鲜技术尤为重要。

公共服务提供凭空想象,认为是做好事,并非当做本职工作和责任,这难以让民众信服。公共服务如何得民心、惟民众是,需要有科学、合理,以民众为导向的公共服务种类,政府在担当公共服务提供者的同时需要全盘考虑、精心研究,需要专门的智库,智库提出的策略势必起到明显效果,因此政府组建专门公共服务创新智库势在必行,在为其提供充足经费,使其拥有话语权的同时,时刻监督智库进展,此时的智库定能为政府提供最具时效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的创新政策,最大限度地造福人民,同时政府也要鼓励支持民间智库和相关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使其也能为政府、为国家、为人民提供创新政策。

果实的腐烂率与品种自身的品质基础和保鲜剂处理有关。在南丰蜜橘[15]、‘新余蜜桔’[18]和‘德庆贡柑’[19]上的研究均表明,可溶性固形物和糖含量较高且酸含量较低、成熟度略高或采收过早的果实,在贮藏期间的腐烂率明显增高。7成熟与9成熟的衢州椪柑在5个月的贮藏期内腐烂率无显著差异,与采前防腐剂的使用密切相关[20]。研究中在同一栽培管理及贮藏条件下,未使用防腐保鲜剂处理的‘早蜜’椪柑在常温贮藏80 d时的腐烂率是同期‘辛女’椪柑的3倍,推测可能与其可溶性固形物较高、成熟度高有较大关系;同时,该腐烂情况与前人关于‘早蜜’椪柑和‘辛女’椪柑在贮藏90 d期间好果率差异不显著的报道明显不同[5],推测可能与采摘前后防腐保鲜剂的使用有关。综上,12月10日采收的‘早蜜’椪柑适宜采后尽快销售而不宜长期室温贮藏。

柑橘果皮的色泽变化不仅可以直观地反映果实的成熟度,同时也能反映其采后衰老进程。前人的研究认为果皮亮度会随着果实的衰老逐渐变暗,且贮藏中色差亮度值L*的降幅与贮藏时间呈正相关[18];也有研究表明贮藏期间的脐橙、锦橙和温州蜜柑果皮的亮度不断下降,而椪柑果皮的亮度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21]。研究中‘早蜜’椪柑在贮藏期间果皮亮度L*值逐渐下降而‘辛女’椪柑保持不变,其原因可能与品种间果皮的组织结构[22]、呼吸强度及生理代谢速率[23-24]有关。采后贮藏期间‘早蜜’椪柑和‘辛女’椪柑果皮色泽指标a*值和CCI值在贮藏期间均逐渐升高,特别是在贮藏中期前后,与‘新余蜜桔’的变化趋势相似[18]。研究中从着色指标上看,果皮色泽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均逐步加深,在贮藏结束时‘辛女’椪柑果皮色泽明显优于‘早蜜’椪柑。

2.1.2 ‘早蜜’椪柑和‘辛女’椪柑采后果实失重率的变化 果品采后呼吸与蒸腾的生理变化是引起果实失重主要原因[15]。由图2可知,‘早蜜’椪柑和‘辛女’椪柑果实的失重率变化趋势相同;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其失重率逐渐增加,但在整个贮藏期间两品种均控制在4%以下;品种间果实的失重率在贮藏期间差异不显著。

水事违法案件查处的根本目的是减少甚至杜绝违法案件的发生。在案件查处的同时,太湖流域管理局注重加强对《太湖流域管理条例》等水法规的宣传,特别是面向地方政府、部门、行政管理与执法相对人的宣传,采取多种方式,创新宣传形式,寓宣传于执法,主动送法上门。“五五”“六五”普法期间,太湖流域管理局执法部门多次受到全国普法办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表彰。

糖酸是果品重要的风味组成,研究中‘早蜜’椪柑和‘辛女’椪柑的果糖、葡萄糖和总糖的变化趋势相同,即在贮藏前期1个月左右基本保持稳定,中期迅速上升并在贮藏后近2个月时达到最高,后期明显下降,蔗糖在采后1个月内缓慢增加,之后呈下降趋势,与采后‘衢州椪柑’的变化相同[8]。椪柑果实在采后贮藏过程中酸的含量比糖下降的趋势明显[25-36],‘早蜜’椪柑和‘辛女’椪柑果实柠檬酸的含量在贮藏前期迅速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图6),与前人的报道一致[9]。已有文献中关于椪柑采后TSS在贮藏中的变化趋势的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如有研究表明在贮藏前期呈先升高,之后随贮藏期延长呈下降趋势[25]或前期升高后期无显著变化[27],也有认为贮藏前期降低而后逐渐增高[28],以及采后呈平稳趋势[29]。研究中同一采收期的‘早蜜’椪柑和‘辛女’椪柑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在贮藏期间虽略有波动,但在贮藏前后变化相对平稳且‘早蜜’椪柑的可溶性固形物显著高于‘辛女’椪柑。综上,‘早蜜’椪柑在贮藏期间依然保持着该品种高糖以及高可溶性固形物的品质性状。

综上所述,对‘早蜜’椪柑及其芽变亲本‘辛女’椪柑采后主要品质性状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相同的贮藏条件下‘早蜜’椪柑在采后短期贮藏期间易腐烂,品种间失水率差异不显著,椪柑采后果皮的着色指数CCI显著升高且‘辛女’椪柑优于早蜜’椪柑。‘早蜜’椪柑贮藏期果实的Vc以及可溶性固形物、蔗糖、果糖、葡萄糖的含量均显著优于同期的‘辛女’椪柑;品种间上述内在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相似。生产上建议12月10日采收的‘早蜜’椪柑应尽快鲜果销售,如需短期贮运还尚需进行一定的防腐保鲜处理。

4 结论

(1)在未经任何防腐保鲜剂处理的情况下,‘早蜜’椪柑和‘辛女’椪柑采后腐烂率差异显著;特别是在采后30 d时,‘早蜜’椪柑的腐烂率迅速增至9.6%,而‘辛女’椪柑仅2.7%,暗示12月10日采收的‘早蜜’椪柑需采取必要的防腐保鲜处理技术以减少短期贮运损失。

③多渠道树立医院良好社会形象。围绕医院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抓住发生的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典型人物进行亮点跟踪报道。创刊每月一期《院报》并免费按时派发至全市各相关单位,逐步完善院内外网站,及时维护更新内容。利用QQ、微信、院内醒目位置的固定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展架等保证宣传效果。

考虑到酒店行业自身的高资金投入、劳动密集型、高敏感度、高竞争度、高文化性(邹益民,周亚庆,2004)的特点以及无形性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深刻影响,笔者将酒店企业文化定义为:酒店企业文化是在酒店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并被企业员工普遍接受的企业价值观、目标愿景、行为方式等因素的总和,它反映酒店在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中的意识形态,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早蜜’椪柑的可溶性固形物在贮藏期间显著高于同期的‘辛女’椪柑(30 d和60 d除外)。

(3)‘早蜜’椪柑和‘辛女’椪柑采后果实中的蔗糖、果糖和葡萄糖等可溶性糖的含量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柠檬酸和苹果酸在采后贮藏40 d内下降趋势明显,之后呈现上下波动趋势。

(4)与‘辛女’椪柑相比,‘早蜜’椪柑采后表现出高维生素C和高可固、高糖的贮藏品质特征。

猜你喜欢

色差果皮可溶性
CIEDE2000色差公式在彩涂板色差检测上的应用研究
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可溶性碳淋溶的影响
气溶胶铁可溶性特征及影响因素获揭示
基于机器视觉的布匹色差在线检测系统
别乱丢果皮
不乱扔果皮
汽车车身与外饰件色差控制
涂装色差控制工艺分析
0.8%的硼素用量对甜瓜最有利
削皮器也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