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决战于无形
——记我军电子战第一人王诤将军

2021-05-16陆汉伟

世纪风采 2021年5期
关键词:电子战我军雷达

陆汉伟

1964 年,在外交部组织的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有一位外国记者带着非常疑惑的表情问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美国的U-2侦察机飞得那么高,你们的飞机飞得那么低,请问你们是用什么秘密武器把U-2 侦察机打下来的。陈毅外长幽默地说:我们是用竹竿把它捅下来的。竹竿当然捅不下飞机,这是传奇将军王诤创造的一个奇迹——神秘的电子对抗。

王诤(1909-1978)

王诤,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戴溪桥人,原名吴人鉴。黄埔军校六期毕业,1930 年12 月参加红军,1955 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江苏唯一开国中将。他是我军无线电通讯事业的创建者、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开拓者和卓越领导人。

时间回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抗美援朝战场。1951 年冬,抗美援朝进入了激烈的相持阶段,美军为了挽回不利的战场态势,利用其海、空军的优势,派遣大批飞机,装载无线电干扰机,每天晚上八九点钟,从日本起飞,对我援朝运输线狂轰滥炸。据王诤的老部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原总设计师张履谦介绍,美国人的飞机装上干扰机以后,我们的防空警戒雷达和空军指挥雷达就受到严重干扰。敌机来了,我们的雷达不能发现目标,空军指挥雷达就不能测高,无法引导飞机升空作战,只能被动挨打。彭德怀当时急电军委,点名调王诤入朝。破解难题的任务很快就交到王诤的手中。王诤和部下挤上了一辆开往中朝边境的火车,车上座位都没有,一路站到前线,直接进入空军部队的雷达站研究对策。王诤指示,要守候在雷达站,不看到干扰不回去,不找到对付的办法不回去。

王诤带领专家团队10 多天时间都在前线,亲自和雷达操作员一起研究、试验,共同摸索出了4 条雷达反干扰措施:

一、改变雷达站发射机频率

二、微调接收机本振

三、降低雷达接收机增益

四、将最强的干扰方位角上报,由指挥部根据多部雷达受干扰方位进行几何定位

这是我军电子对抗最早的条令,虽然看似简单,但前线部队采用之后,立竿见影,全军立即推广。

而王诤科学的决策,是建立在他对当时电子工业的宏观把控,人才队伍的悉心培养的基础上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王诤率部全面接管邮电、电子工业,首先是恢复抢建全国的干线通讯网,其次是千方百计留住人才。1950 年,有100 多名通讯专家滞留南京、上海,无人接收,王诤知道后,把他们当宝贝,全面接收,很快组建了军事通讯科学院。

1952 年底,清华大学组建无线电工业系,首任系主任孟昭英教授首先拜访王诤。正是王诤力排众议,全力支持,清华的无线电系才顺利组建。也正是这样的远见卓识,为我军当时的现代化战争、为后来的电子对抗,储备了足够的人才。

电子战,无线电干扰,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军事的格局,也为战争罩上了一层波谲云诡的神秘色彩。作为我军无线电事业的创始人,王诤深感责任重大。为了尽快跟上时代步伐,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1955 年,台湾蒋介石集团一直叫嚣要反攻大陆,海峡前线形势紧张,空军大批飞机要转场进入福建机场,为避免被美蒋雷达侦测,必须实施电子对抗手段。为此王诤亲自点将,让当时只有20 多岁的张履谦带一个小分队过去,在福建海岸进行电子侦察。侦察组共花三个月时间,详细绘制了一份美蒋在台湾的各种雷达部署图,他们有几部警戒雷达、炮瞄雷达、对海雷达,都是清清楚楚,而且还绘制了一份敌方雷达在前线的雷达盲区图。任务过程中,王诤每天都要电话过问,每一个细节、每一次欺骗与反欺骗、干扰与反干扰,都和专家一起精心设计。

就这样,大批战机神不知鬼不觉潜伏到了前线机场,为后来空战的胜利赢得了先机。海军航空兵的海空雄鹰团悄悄降落福建某机场后,当天就击落了一架蒋军的飞机。随后,经过几个月的空战,人民解放军彻底掌握了台海制空权,为后来浙江沿海诸岛的解放,创造了条件。

考虑到电子战在未来战场上举足轻重的作用,王诤建议军委在1957 年春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科学研究院,亲任院长。随后爆发的一场激烈的超高空之战,更证明了王诤独特的战略眼光。

中共七大期间在延安裴庄,从右至左:杨尚昆、廖承志、李克农、王诤

上世纪60 年代初,美国企图轰炸我战略武器试验基地,派U-2高空侦察机深入内地,频频侦察我战略要地。当时美军的U-2飞机能飞到1 万2 千米左右的高空,而我们的战斗机,最高只能到1 万米,没法和人家打,所以U-2飞机如入无人之境,最后空军想到一招,用从苏联引进的地空导弹对付它。

1962 年9 月9 日,一架美制U-2 飞机像往常一样,大摇大摆飞到江西南昌上空,被地空导弹部队一举击落,在飞机残骸上,发现了一套残缺不全的电子侦察装备。据原四机部干部李书训回忆,王诤当时亲自赶到现场,和大家一起研究画出电路图,分析制造工艺,进行仿制。这个装备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等于不花钱敌人就送来了。

首战告捷,地空部队非常振奋。但随后在1963 年3 月28 日、1963 年9 月25 日的战斗中,地空导弹制导站每次开机,敌机都能准确改变方向,避开打击。王诤和空军的同志分析,敌机上面,很可能已经安装了反导弹的电子装置,我们的导弹一瞄准,敌机就知道,就可以避开。怎么办呢?只能靠近战突袭。

1963 年11 月1 日,一架U-2侦察机在江西上饶附近,被地空部队采取近战战术,出其不意地击落。王诤赶到现场,发现他那个飞机上,果然有了一个警告器。警告器一响,飞行员就知道有危险,就开着飞机跑了。王诤代表军委领导主管此事,奋战75 天,拿出了电子对抗的办法。1964 年7 月7 日,一架U-2 飞机在福建漳州被改装的制导站引导发射的三发导弹击落,证明我电子战战术是有效的。但是紧接着,新的问题又来了,我变敌变,1964 年11 月26日,敌U-2 侦察机直飞我西北核试验基地上空,我导弹部队屡击不中,说明敌机上又安装了新的电子干扰机。

王诤第二次奉命到雷达厂解决问题,指导专家研制出了新的反干扰系统,连续打下敌机,最终赢得了此次高空电子战的胜利。美军的U-2 飞机,一共被击落6架,5 架是我军打下的。李书训回忆说:为什么在当时我们技术条件落后的情况下,能在电子战中战胜美军,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王部长水平高、懂技术、作风实、高瞻远瞩,大家齐心协力、密切配合。

但实事求是讲,在当时我军高级指挥员中间,很多人还不熟悉电子战理论。有一位高级将领曾经开玩笑地说,电子对抗,这玩意到底是方的还是圆的?而上世纪60 年代开始的三次中东战争,一一证实了电子对抗技术将左右战争的结局:1967 年6 月,以色列对埃及军队的无线电通信实施全面电子战,埃及军队遭受重大损失;1969 年以色列空袭埃及,使用美式电子干扰装备,有效干扰了埃及的苏制防空导弹,夺取了制空权;1970 年,埃及使用的苏联导弹加强了反干扰措施,使得以色列战机遭到毁灭性打击。

1972 年春,王诤刚刚“解放”,尚未恢复工作,他提出的第一件事就是抓电子对抗,到中越边境各雷达站了解被美军干扰的情况,进行实地考察。每到一个雷达站,王诤都和干部、战士研讨敌人干扰的规律、特点和对抗办法,还找飞行员了解机载雷达受干扰情况,对当时条件下,部分飞机、舰艇变成“瞎子”“聋子”的状况忧心如焚。

面对世界军事走向,中国怎么办?当时海空军电子设备很不配套,王诤在充分的基层调研基础上,专门向主持军委工作的叶剑英副主席汇报,要求优先研制211 项电子战装备,立即成立电子对抗领导小组,立即组织一次全军的电子对抗演习。1974 年6 月17 日,叶剑英主持召开中央军委办公会议,专门讨论王诤起草的《电子对抗三结合座谈会报告》。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张春桥阴阳怪气,看到王诤读报告时,他背靠沙发,半仰着头,不屑一顾地说:我们都有眼睛,都识字,你念什么?他既不看材料,也不认真听汇报,在研究成立管理机构时,他突然表态:我保留意见,你们无非是要编制、要人、要钱、要房子,还要富丽堂皇的。张春桥的这番发言,无疑是行使了“否决权”。电子对抗事业再次陷入丧失发展机遇的危险。王诤一方面在职权范围内,扎扎实实抓电子对抗装备的生产和研究,另一方面,到处奔走呼吁。时任炮兵副司令员的孔从洲是毛主席的儿女亲家,对王诤在电子对抗问题上的超前意识、危机意识和顽强不屈的精神,深为敬佩。1975 年5 月21 日,他专门赶到王诤家里,商量此事。孔从洲说:“我这个人浑身毛病,但是有一点自认为是千金难买,那就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不走后门。可是,狗急了跳墙,人急了要造反,我孔从洲为了我军的电子对抗事业,今天准备不择手段了。”

一个月后,孔从洲的信件就送到了毛泽东手中,他以大量战例说明电子对抗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和我军存在的严重问题,毛泽东极为重视,立即批示:

送小平、剑英、成武同志阅。请剑英同志找二炮孔从洲商谈几次,为盼。

有了毛泽东批示,王诤立即行动,就电子对抗的战略目标、组织领导、部队建设、人才培养等问题,详细向叶剑英作了汇报。国务院、中央军委迅速通过了《关于加强我军电子对抗工作的报告》。

1977 年4 月,叶剑英在陆海空三军高级干部会议上宣布:“根据主席亲笔批示,军委决定在总参谋部组建第四部,分管电子对抗和雷达工作,各大军区同时设立对口机构和组建相应的电子对抗部队。经军委研究提名并报请主席批准,决定第四机械工业部部长王诤任副总参谋长兼总参谋部四部部长。”

1977 年11 月,王诤病情已经很重(离去世只有几个月时间),他不顾医务人员的劝阻,吸着氧气,指挥了我军第一次大规模电子对抗演习。自此,我军的电子对抗,终于走上正轨。曾任我军某雷达电子部部长的兰文长将军深有感触地说:“真正颇具远见地看到电子对抗在今后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并呕心沥血、兢兢业业、克服各种阻力为之奋斗的,是王诤同志;更确切地说,他是这一事业的奠基人。”

叶剑英在王诤1978 年重病期间,曾请画家李苦禅先生为其画了一幅《雄鹰图》,并亲笔题诗鼓励:英雄老去心犹壮,独立苍茫有所思!李先念更是称赞王诤是“半部电台起家,一身征战为民”。

王诤将军虽然已经远去,但他为我军开创的电子对抗事业,正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世界领先水平!一支现代化的人民军队,守卫着共和国的安宁,维护着世界和平!

猜你喜欢

电子战我军雷达
从近几次局部冲突看俄军电子战能力的发展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突破口》,道出我军制胜密码
隐形飞机哪里躲
俄军电子战能力让西方震惊
班上的“小雷达”
能分身的雷达
一段往事
蒙住雷达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