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的精神是艺术创新的动力
——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主题阐释

2021-05-14范迪安

人文天下 2021年1期
关键词:双年展当代艺术人类

■ 范迪安

展览的主题是展览的文化立场和文化理念的体现,也是遴选艺术家及其作品与结构展览的准则。放眼全球,各类双年展在主题设置上无不兼涉艺术的发展态势与本土的文化根脉,从而彰显双年展作为当代文化表征的意义。

孕发于山东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作为儒家文化核心理念的“和”包含了中和、和睦、和谐、和合等内质,体现了社会成员的个体品格与共同意识的统一,成为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和”的文化精神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展现出新的生命力和弥足珍贵的现实价值。

根据当下人类共同经历的全球挑战与文化交流的需求,本届双年展希望以“和”为破局之动力,邀请来自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艺术家从自身主体经验出发,探讨“和”的文化内涵与当代艺术创新的关系,构建一种和而不同而又和谐相处的视觉图景。

作为一种文化立场与精神属性,一般而言,“和”的意涵主要呈现为以下三个层面:

一是人与社会的和谐。古往今来,人类始终在探索如何在社会生活与文化交往中形成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进而构成人与社会“和”的情境、“和”的氛围。《论语》中讲的“君子和而不同”,便是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谋求更多作为共同理念的“和”,在“独善其身”的个人操守与“兼济天下”的社会情怀之间建立起自觉的联系。所以,“和”的内涵可以转化为今天艺术创造中所需要的精神,而展览更是将单一、独白式的作品集合为相互对话与映照的视觉景象。

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标识

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古今中外人类共同思考的命题,中国自远古哲学、艺术学乃至整个社会学理论都讲求“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华民族不断谋求与自然世界的和谐。人类在对自然的敬畏、探索与改造中延展了对于“和”的共识界域,从而避免陷入二律背反的涸辙。对天、地、人也即对宇宙、自然、自身的观照,使艺术家们得以用艺术思维体察世间万物,从而获得心灵的自由与天性的解放。尤其当下新冠疫情全球肆虐、亟须精神还乡,更能够引发对人与自然这一命题的深省与对话。在生态文明建设、公共环境空间文化营造被普遍重视的当下,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成为当代艺术表达的重要维度。

三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和合。“和”的精神气度可以将不同文化之间的博弈、碰撞转化为文明之间的互鉴与共融。当代艺术的发展植根于全球语境的快速更迭,在合作与冲突、容纳与排斥、极化与兼蓄的复杂情势下,更需要以“和”为共同理想,以内在的和谐支撑外放的力量,使艺术能够弥合文化的分歧,为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文化的基础。正所谓“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我们身处在一个纷繁的图像时代,真实与虚拟的分野变得越发模糊,各种艺术形态与样式交缠融合,科技进步与媒介更新为艺术创造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这些都使我们更加关注重塑传统与现实的艺术创造,也希望本届双年展达成一种面向当下、祈望未来的模式。

以“和动力”为主题的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正旨在以创新性的文化观念与学术修辞,跨文化、跨媒介的艺术表达方式,在传统文化与当代创造之间建立新的关系,揭示当代艺术观念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关联性,发掘中国本土思想对当代世界的普适价值与文化贡献力,推动中国艺术更好地根植本土,立足时代,照鉴未来。

猜你喜欢

双年展当代艺术人类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陈文令当代艺术作品选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第22届悉尼双年展:边缘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首届华光摄影双年展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