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模型建构 发展模型认知

2021-05-11邹国华童文昭杨梓生

化学教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模型认知比较研究模型

邹国华 童文昭 杨梓生

摘要: 新课程以发展核心素养为理念,“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之一。研究高中新旧必修教材中模型的类型、功能及表征,统计、分析其共性与差异,为新课程的教学提供建议。

关键词: 教材; 模型; 模型认知; 比较研究

文章编号: 1005-6629(2021)03-0024-05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化学课程要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要构建全面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对于教材的编写,新课标提出了“依据化学课程标准,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等五个方面的编写原则[1]。教材编写围绕核心概念,建构认识模型,外显思维过程和方法,有利于彰显核心知识的素养化发展价值,促进知识向能力和素养的转化[2]。新课标将“模型认知”确定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但教育界对模型的概念还众说纷纭,其核心要素为: 模型是人们为了达到对目标对象进行解释、认识或研究等特定目的,对目标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直观的、定性的或定量的、文字的或图形的描述[3]。目前,我省包括龙岩在内的五地市(约占全省50%人口)使用鲁科版化学教材,以下将围绕鲁科版高中化学新旧必修教材中的模型展开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意义

研究选取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必修教科书(鲁科版,必修1、必修2)[4,5]与2019年版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鲁科版,必修第一册、必修第二册)[6,7]为文本,以四本教材正文、各栏目(课后习题和附录均非课堂主要教学内容,因此研究对象不含“练习与活动”“本章自我评价”中的习题与“附录”内容)中的模型为研究对象,统计两版教材中各类模型数量、功能及表征情况,并进行增减、替换等比较研究,分析研究结果,为新课程实施提供参考。本研究对模型的分类、功能及表征的概念界定如下。

1.1  模型的分类

模型有多种分类方式[8~13],目前尚未形成一致的认识。刘豫东经文献研究,综合前人的分类后,提出以显现形式将模型分为物质模型、符号模型和思想模型[14],此分类方法能将教材中绝大多数模型纳入研究范围,本研究借鉴此分类法,并继续细化为三类九组(见表1)。

1.2  模型的功能

周赟[15]梳理已有研究成果,认为模型具有描述、解释、预测、系统化功能,本研究亦将从此四方面分析教材中模型的功能,其具体涵义为:

描述功能,是利用模型对物质的结构、变化过程进行简单化、可视化的表征,如晶胞模型、元素符号等都具有描述功能;解释功能,是利用模型解释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将观点、证据和结论建立起关联,形成具有科学逻辑的说明,如离子方程式能解释反应现象;预测功能,是利用模型对物质性质、变化进行预测,以帮助人们认识物质,如杂化轨道理论模型可以预测陌生分子的空间结构;系统化功能,是利用模型将零散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以形成有序认识思路,建立起系统性思维,如“价-类”二维模型,有助于整理元素化合物知识。

1.3  模型的表征

教材中模型的表征形式有文字、符号、图像和多重表征四种类型。文字表征,指模型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符号表征,指模型以元素符号、方程式、数学公式等形式呈现;图像表征,指模型以实物图、示意图等形式呈现;多重表征,指模型以文字、符号、图像中的两种及以上形式呈现。

2  研究的思路与过程

2.1  研究思路框架

教材中涉及的模型种类是否多样、有何教学功能、如何呈现,研究这些问题,将有利于教师深度理解教材中的模型,体会教材编写意图,借助模型促进教学。为有序开展模型的类型、功能及表征的研究,借鉴乔羽娇的研究经验[16],将教材的“章”作为分析单位,结合表1,逐页确定所含模型,并在模型处划“○”。教材中整章内容所含模型确定后,以图1顺序(A1→A2→B1→……→描述功能→……→多重表征)开展研究。新旧必修教材内容相同(相似)的章节先研究,不同部分(旧版必修1第4章)最后研究。

2.2  研究过程与方法

选择的3名研究员具有丰富教研经验,且熟悉教材。研究前,共同学习本研究的模型分类、功能及表    征,为研究的开展做好准备。为方便统计、分析并做到可追溯检查,设计表2辅助研究(同一模型出现n次,计为n个)。2名研究员先独立研究,完成每章的一项统计(如A1)后,研究员对比分析结果,存在分歧处进行追溯检查,若两人无法达成共识,由3名研究员共同讨论,确定统计结果。完成两版必修教材各章的模型统计和分析后,进行数据汇总,得出表3~6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 此处研究的是表1包含的教材中的模型,其他模型(如概念模型)不在本研究范围;模型的功能分析时,一个模型可能具有多重功能,如化学方程式,可具有描述、解释功能,需结合情境分析,若确实兼有此两项功能时,将在两处各计一次,因此功能分析的统计数量会稍多于模型总数;模型的表征分析时,由于某个多重表征的模型可能包含多个符号模型、物质模型,所以此时统计的数量会少于模型总数。

3  研究数据与结果讨论

新教材对旧教材中的碳、铜、铝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高分子等内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删减,这势必引起教材中模型的删减,经分析,模型删减主要由此原因引起,以下不再讨论。另外,研究发现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分子式、化学式在教材中数量大,重复率高,此类模型(B1)增减、替換的对比研究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只进行了数量统计。

3.1  模型类型研究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新旧教材中模型类型的统计、分析,整理出表3、 4数据。

符号模型在两版教材中数量多,占比大,并主要以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分子式、化学方程式出现。符号模型占比大的原因: 一是化学知识的学习主要以物质的组成、结构与转化关系呈现,并用简洁、确切的化学符号进行表达;二是教材中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分子式、化学式等重复出现。两版教材思想模型占比均高于物质模型的原因是: 高一阶段的学生对研究物质的方法、探究问题的思路需要思想模型的引导,故思想模型数量较多;必修阶段涉及的物质结构方面的知识较少,教材中出现的物质模型总体数量不多,故占比较小。

各类模型中,新教材思想模型占比由旧教材的4.98%升至7.74%,是旧教材的1.55倍,其中方法模型增加24个;分子结构特征模型、表示物质间转化的模型,分别增加18、 15个;替换(修改)最多的是方法模型,共17处,分析发现,修改后的模型思维、方法外显,引导性更强,如“要选定一类物质,预测它可能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然后选出各类物质的代表物,探究它们之间能否发生反应”[17]修改为“1.选择某类物质的代表物;2.选取可能与该物质发生反应的物质类别的代表物;3.预测反应产物及现象;4.设计实验装置及操作步骤,进行实验”[18],修改后更具有引导性和实操性。因此,新教材更加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引导,关注从微观上认识和表征物质的结构。

3.2  模型功能研究结果与讨论

对模型功能(见表5)统计分析发现,不同功能的模型数量差距较大。两版教材中,描述功能的模型占绝大多数,解释功能的模型排第二,可见两版教材均重视运用符号模型、物质模型等描述和解释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关注学生对微观结构的理解与表达,注重“宏观-微观-符号-图像”多重表征能力的提升;预测功能的模型数量偏少,教材中较少设计引导学生预测物质性质与变化规律的模型,这类功能的模型有待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新教材新增和替换数量最多的是系统化功能的模型,经分析,替换之处主要为“概括·整合”栏目: 新教材将原来以问题、填空呈现之处替换为具有引导整理归纳功能的模型,以培养学生及时归纳的习惯,是实现知识结构化的重要途径。如必修1第2章第2节“概括·整合”栏目中,旧教材的4个问题[19]被替换为分析溶液体系的思路模型[20],该模型有助于学生将本节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并形成结构化的认识思路。

3.3  模型表征研究结果与讨论

从模型表征统计结果(见表6)来看,符号是两版教材中模型的主要呈现形式,这与化学学科的本身特点有关。化学符号作为化学特有语言,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等特点,是表征化学物质及其转化、物理量间关系的重要工具。两版教材以图像表征、多重表征的模型多于文字表征的模型,图像表征具有简洁、直观等优点,多重表征通过符号、图像、文字等混合形式呈现,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模型的内涵,模型以图像或混合形式表征有利于学生对模型的准确理解,因此新教材以图像和多重表征的模型数量增加较多。分析发现,两版教材同一模型未发现表征形式替换的现象,但新教材为了清晰准确传递模型,有将文字、图像等同类形式替换的现象,如“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体积大小的示意图”[21]替换为“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体积与足球体积大小的比较的示意图”[22]。新教材多个模型在旧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表征类型,如苯等有机分子由原来的文字、符号、填充模型三重表征,增加了球棍模型表征;新教材“萃取与分离”将旧教材文字表征[23]替换成了文字、图像多重表征[24]。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通过上述比较、讨论,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从模型类型角度看,两版教材都关注符号模型基础,注重提升多重表征的自觉性与规范性。必修教材使用对象为高一全体学生,从以往教学来看,高一新生化学式、方程式等符号表征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必修教材注重初、高中衔接,关注学生符号模型基础,教材中物质及转化尽可能用简约、规范的符号模型进行表征,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化学语言”环境,促进学生使用符号模型的自觉性与规范性。新教材在过程模型和方法模型上都增加较多,即新教材更关注模型建构,外显思维过程与方法,高一阶段的学生在研究物质的方法、探究问题的思路上有待引导,因此思想模型,特别是方法模型增加,有益于启发学生进行化学问题的探究。

从模型功能角度看,两版教材都注重模型的描述和解释功能,但预测、系统化功能比例较少。预测、系统化功能的模型总数在新、旧教材中占比仅为4.17%、 2.97%,比例有待提高,但相比之下,新教材在编写时增加了预测、系统化功能模型的数量,说明新教材更加注重知识迁移能力、整理归纳能力的培养,教材中通过设置相应的模型,为学生提供思路和方法的引导,以提升预测未知物质性质、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

从模型的表征来看,两版教材模型均呈现出以符号形式为主的多样化表征,在四种表征形式中以文字形式显性表征的数量最少。两版教材中模型的表征形式多样,但主要以符号形式表征,这与学科特征有关;图像和多重表征,相比于文字而言,可将微观模型可视化处理,新教材增加了图像表征、多重表征模型的数量,希望简洁、直观、准确传递模型,促进学生对抽象知识、规律的理解。

4.2  新课程教学建议

新教材在编写上更加关注认识模型的建构,多角度地诠释了“模型认知”素养,为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模型价值,促进学生“模型认知”素养发展,建议新课程教学关注以下几点。

充分发挥教材中模型的功能。从上述分析可知,新教材中模型数量大、种类多,功能和表征形式多样化,这些模型打通了从知識到能力到素养的通道。教学中要分析各类模型的特征,充分发挥模型的教学功能: 以方法模型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以过程模型、理论模型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本质,以符号模型引导学生科学表征物质及其变化。

丰富教材中物质模型的形式和类型。多种形式表征抽象知识,形成对化学知识的多重编码,有利于深刻理解知识[25],教材中物质模型的数量不多,且教材的材质、篇幅影响了模型的呈现,而现实的教学却能打破这些限制,可根据需要增加物质模型的形式和类型,如在教材模型图的基础上,可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动手搭建结构模型、运用多媒体技术立体呈现微观结构,弥补教材模型的不足,突破教学难点,提升教学效果。

自主建构促进教学的思想模型。教材中思想模型的占比小,高一学生所掌握的学科思维、方法还有待提升,完成各种探究活动需要思维和方法的引导,因此教师可根据需要自主建构方法模型、过程模型,促进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若想获得纯净氯气,对该装置还需要进行哪些改进?”[26]的探究活动,可建构气体除杂的方法模型: 分析混合气体的成分→分析除杂试剂→确定除杂顺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索除杂方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1, 2~4, 82.

[2]王磊, 陈光巨, 曹居东. 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教师用书(必修第一册)[M]. 济南: 山东科技出版社, 2019: 2.

[3][8]单旭峰. 对“模型认知”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与思考[J]. 化学教学, 2019, (3): 8~13.

[4][17][19][21][23]王磊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M]. 济南: 山东科技出版社, 2007: 10, 23, 34, 46, 100.

[5]王磊主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M]. 济南: 山东科技出版社, 2007.

[6][18][22][26]王磊主编. 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M]. 济南: 山东科技出版社, 2019: 11, 24, 44, 55, 60, 69.

[7][20][24]王磊主编. 普通高中教科書·化学必修(第二册)[M]. 济南: 山东科技出版社, 2019: 31, 41, 78.

[9]陆军. 化学教学中引领学生模型认知的思考与探索[J]. 化学教学, 2017, (9): 19~25.

[10]张发新. 利用模型构建促进学生化学学习[J]. 化学教学, 2017, (5): 24~29.

[11][14]刘豫东. 中学化学教学中模型方法的研究[D].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 6~11.

[12]肖翔. 高中化学模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8: 6~8.

[13]郭静. 中学化学模型教学现状的研究[D].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8: 11~13.

[15]周赟. 中美高中化学教材中模型的比较研究[D]. 烟台: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9: 35~59.

[16]乔羽娇. 普通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模型比较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5: 35~39.

[25]邹国华, 童文昭. 对“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维度核心素养培育的思考与探索[J]. 化学教学, 2020, (3): 24~28.

猜你喜欢

模型认知比较研究模型
自制空间站模型
化学教学中引领学生模型认知的思考与探索
电解水微观过程示意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认知”素养的妙用
化学核心素养之“模型认知”能力的测评研究
模型小览(二)
圆周运动与解题模型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