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钢琴学派对我国钢琴家的影响研究

2021-05-10史玉

艺术评鉴 2021年6期
关键词:影响

史玉

摘要:20世纪,俄罗斯钢琴学派迅速形成并且跻身于世界前列。到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有一批直接师承于俄罗斯学派的钢琴家,而后成为我国钢琴艺术发展的中坚力量。本文探讨俄罗斯钢琴学派对我国钢琴家产生的影响以及他们在演奏、教学、创作方面的关系,分析中国钢琴家的艺术理念的成因。

关键词:中国钢琴家  俄罗斯学派  影响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6-0013-03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长久以来被束缚的思想得到了解放,艺术环境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56年,毛泽东同志根据当时中国的具体情况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双百”方针——“艺术方面的百花齐放,学术方面的百家争鸣”,这对我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从此以后,我国在设施建设、人才培养、艺术生产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同时,在一系列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中苏两国在经济和文化领域展开更广泛的交流和深度的合作,新中国的音乐事业像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1954年—1960年,苏联派出多名音乐家来中国讲学,有阿克萨科夫、普里贝特科娃、马尔戈林斯基、拉扎列夫、科斯塔维奇、萨哈罗娃、列维京娜等。其中,俄罗斯音乐专家谢洛夫(师从奥柏林)、塔图良(师从戈登维泽)、克拉夫琴科(师从奥柏林)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在此期间,他们对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为我国专业钢琴演奏,教育的起步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些俄罗斯专家班上的学生有:赵屏国、陈比钢、李名强、周广仁、顾圣婴、李瑞星、史大正、王羽、叶惠芳等。

同时,我国政府派出70多人留学苏联学习艺术,其中学习钢琴专业的有倪洪进、殷承宗、刘诗昆等人,这些钢琴家成了新中国钢琴艺术发展的中坚力量,不仅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重要奖项,而且迅速投入到培养人才的队伍中,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储备了力量,同时也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钢琴作品。

俄罗斯钢琴学派的产生远迟于西欧各派。当西欧已进入钢琴表演艺术的黄金时代时,俄罗斯钢琴学派才刚刚起步。然而,俄国钢琴音乐家在积极学习、消化西欧优秀钢琴艺术的基础上,勤学苦练,不断创新,培养出霍洛维兹,肖斯塔科维奇等世界级的音乐家,向世界展示了大量的俄罗斯钢琴名作,使俄罗斯钢琴学派迅速崛起并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钢琴家们接受了其系统专业的钢琴体系,在学习中不断地吸收俄罗斯钢琴艺术的养分。因此中国钢琴家们从钢琴演奏、教学、创作等多方面都流露出俄罗斯钢琴艺术对他们的影响,同时也逐渐形成独特的演奏风格。

一、表演方面

俄罗斯钢琴学派非常注重基本功的培养,他们认为演奏技术是一切技术的基石。每个钢琴家都是在严格的手指训练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他们重视整体的构思以及每一个细节的表达,强调技巧的全面性、稳定性。以讲解和示范演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用科学的训练方法使演奏技术调整和提高。经过学习,中国钢琴家们对于弹奏方法、声音的概念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來的片面强调手指演奏变为科学的“重量演奏法”。在俄罗斯音乐家们的专业指导下,中国音乐家们的演奏技巧很快有了很大的提升,演奏曲目的难度上了一个台阶。

其次,俄罗斯钢琴学派非常强调音乐的歌唱性,他们坚持追求使琴声去接近人声,要求层次分明,使音乐富有表现力。他们注重从本民族的音乐作品中汲取营养,遵循本民族的审美要求和审美习惯,把优美如歌的旋律和技巧完美结合起来。为了使中国音乐家们更好地学习和体会音色的重要性,教师让他们接触并深入学习了大量俄罗斯的钢琴作品。在对作品的不断打磨中,中国钢琴家们无论是音色的呈现,还是对音乐的理解和审美方面都有所提高。同时,接触曲目的数量也积少成多,涵盖了从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到印象派等不同时期的作品,让他们在演奏中把握并感受不同时期的风格和特征。

俄罗斯的音乐院校非常注重课程的设置,既有理论性亦有实践性,室内乐合奏课可以激发大家的演奏热情,积累更多的曲目,并与乐队合作,这样既提高了团队的合作能力,也增强了舞台驾驭能力。

指法的规范,力度的把握,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与诠释等,俄罗斯钢琴家们对中国钢琴家们无私传授,不仅对中国钢琴家们的演奏进行全方位的指导,而且鼓励他们多参加比赛。1950年-1990年期间,中国选手在国际钢琴比赛中屡获佳绩,中国的钢琴演奏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中国钢琴家们成为一支强有力的新生力量。浸润在俄罗斯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里,使得中国钢琴家们开阔了视野,拓宽了钢琴演奏风格和创作思路,提高了音乐素养,对音乐的理解亦有了更深的体会,增加了对国外钢琴艺术的关注与其成果的学习和研究,受益匪浅。

二、教学方面

俄罗斯钢琴学派对构建中国钢琴教学体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沿袭了俄罗斯钢琴学派系统的教学体系,由此建立了附中、附小这种“一贯式”培养模式以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在音乐学院细分了教研室,制定并完善教学大纲,引进了许多国外钢琴教材与文献,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生的考试方式、学习进度等方面做了系统的工作。

在教学理念方面,中国钢琴家们承袭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启发性教学,因材施教,主张音乐与技术训练相结合,在教学中特别把民族民间音乐融入其中。俄罗斯钢琴学派的这种把民族元素放在重要位置上的教学理念深深的影响了中国钢琴家们,此后培养出“中国式”的钢琴教育人才成为中国钢琴家们的目标,大大推动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教学方法方面,中国钢琴家们都感受到了俄罗斯钢琴家们的无私奉献,讲座、大师班、录制并出版钢琴教学示范片等。克拉夫琴柯留下了宝贵的教案和录像,她提出,教学时要讲解作曲家和创作的时代背景,按具体的小节数框定细节讲解的范畴,平时练习中注意加强薄弱环节的训练,各个部分都要进行详细讲解,特别是那些与演奏密切相关的问题,并将个人对音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渗入其中。

事实上,俄罗斯钢琴学派专家们对我国钢琴家们的教学帮助具有切实的价值和深远的前瞻性,他们在教学中细致严密、注重个性、目标明确的教学优势值得我们学习。

他们作为当代我国钢琴艺术发展的主要力量,为我国培养出了一批年轻的音乐家,继而建设起专业的艺术院校以及强大的钢琴教育师资队伍,使得专业钢琴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钢琴水平得以快速提高。

三、创作方面

俄罗斯的钢琴作品富有民族性和通俗性,有着很深的群众基础,并且注重良好的传承。俄罗斯的钢琴音乐家们将民族性的表达视为一种责任,他们带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去挖掘和表现俄罗斯优秀的民族文化,并创作出让人民听得懂,深受人民喜爱的作品。中国钢琴家们耳濡目染,切实感受并学习到音乐创作民族化的经验,其中倪洪进、刘诗昆、殷承宗等人应政府号召开始探索中国钢琴民族化的问题,开拓我国民族音乐在钢琴上的新领域,并在钢琴的各种体裁上都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

创作民族化作品的特点表现如下:

第一,作曲技术方面。写作技巧有了较大的进步,作品充满丰富的曲式、调式、转换手法与和声语汇,扩大了调式音列等。题材多样,选材比较广泛,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发掘和整理,在作品中渗透民族元素并加强再创作,使两者能够得到很好的融合,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第二,融入民族元素。在民歌的基础上,进行钢琴化的处理和改编,如《黄河》中的第一乐章旋律曲调就选自《黄河船夫曲》,并且使用了民族化的和声,展现了民族音乐的魅力。在作品的内容上更贴近人们的生活,风格真挚淳朴,充满了健康积极的时代气息。

第三,传统乐器音色的模仿。在创作中引入中国传统乐器的音色,如《黄河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借用了弹拨乐器筝和琵琶的多样演奏手法,模仿其音色,使乐曲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

第四,戏曲唱腔的运用。倪洪进创作的《京剧曲牌钢琴练习曲四首》和《幻想曲四首》直接使用了京剧的曲牌音调,别具匠心地将复杂多变的戏剧性在短短的篇幅里表现出来,在追求民族音调素材的运用与和声语言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殷承宗创作的《红灯记》,将京剧的曲调和钢琴技法相结合,可以说是钢琴音乐与戏曲的完美结合。

还有刘诗昆创作的《青年钢琴协奏曲》,其独特之处是将民族乐器按照西方交响乐队来编制作为协奏部分,将钢琴与民族管弦乐队融合,在音乐表现手法上,更多地吸收了民间音乐的结构特点。

这一时期创作出的很多钢琴作品都带有浓厚的民族气息,具有“中国风格”,他们以钢琴家的身份参与音乐创作,使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更加专业化,钢琴化,这对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提高。陈铭志说:“无论是传统手法或是现代技巧,单纯的模仿是毫无意义的,即使作曲者把它运用的非常地道,非常完整,但充其量只是一次练习而己。唯有当技巧为艺术构思服务时,它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国钢琴界由此步入独立发展的新时期。中国钢琴家们在吸收了俄罗斯钢琴学派精华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使钢琴这种“舶来”艺术在中国顺利的生根,并逐渐发展起来,启发和引导着中国钢琴艺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钢琴演奏、教学和创作方面,我们取得的成绩无不和俄罗斯钢琴学派有着直接的联系。俄罗斯钢琴学派的确为中国钢琴事业的腾飞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俄友好的交流和学习仍在继续,年轻的中国钢琴家们紧跟着前辈的步伐,不断为中国钢琴艺术注入新鲜的血液。其中有许斐平(师从范继森、格罗德尼茨基),韦丹文(师从李其芳,霍洛维兹),潘淳(1987年赴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多伦斯基),卞萌(1990年赴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穆丽娜)等。他们为我们树立了优秀的榜样,引领着中国钢琴艺术进入新的发展期。

四、结语

现今,许多钢琴演奏新星以及强大的师资队伍使我国钢琴水平持续提升,可以看出俄罗斯钢琴学派对中国钢琴家的影响是重大的,对中国钢琴发展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钢琴艺术在中国取得的成果,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中国钢琴显现出磅礴的发展态势,钢琴界人才辈出,钢琴教育已经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钢琴创作更是百花齐放,中国钢琴艺术也面临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在更深入、透彻的了解过去的同时是为了更明智的把握当下和面对未来。他们用自己的一生实践了“钢琴艺术”这一崇高的理念,凝聚在他们身上的那种爱国主义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一个强大的钢琴学派,总是植根于民族文化创作出的大量音乐作品的养育下成长起来的,钢琴家们要在传承中不忘初心,继往開来,用钢琴这种外在的形式去展现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与文化。

参考文献:

[1]王洁慧.20世纪50年代中国留苏钢琴家群体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2]刘小龙.中国钢琴艺术发展60年[J].钢琴艺术,2009(05):28-31.

[3]梁茂春.百年琴韵-中国钢琴创作的第四次高潮(二)[J].钢琴艺术,2019(10):8-16.

[4]周为民.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谈钢琴学派的融合与发展[J].中国音乐,2015(04):130-133.

猜你喜欢

影响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民法典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一张图告诉你:2014年,中央如何影响你生活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你喜欢什么样的床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