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量因素在无抽搐电休克中对患者定向恢复时间及基本生命体征影响的研究

2021-05-10江兆云李佳张学明李宝宜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6期
关键词:生命体征麻醉

江兆云 李佳 张学明 李宝宜

【关键词】麻醉、无抽搐电休克、生命体征、恢复时间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6-0038-02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大约20%~30%的患者对常规的一线药物治疗无效[1]。先前的研究表明,抗精神病药的电抽搐治疗(MECT)增强对耐药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或需要快速反应的患者非常有效[1]。MECT一般需要使用麻醉和肌松作用,来降低患者的副作用发生。基于磁休克(MST)的研究表明,和MECT相比,MST的恢复时间较短[2],考虑到MST也是利用变化的磁场在颅内产生变化的电流从而诱发抽搐,但是电场模拟试验表明,MST诱发的电量少于MECT[8]。这使我们猜测,在MECT中降低电量会不会带来更加平稳的术后体征变化。由于本团队目前进行的一项对混合策略ECT(HECT)的随机对照试验中,在HECT组,患者的前4次治疗是常规的MECT,在后续治疗中是将电量设置为正常电量的低电量电刺激疗法(LCE),除了电量的差异外,患者的麻醉方案、其他药物方案均保持一致,故,本研究通过对该随机对照试验的HECT臂的术后恢复时间和麻醉后体征监测数据进行进一步事后分析(Posthocanalysis),以期望检测如下假设:在MECT中,降低电量可以带来更加平稳的麻醉术后生命体征变化短[3]。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30共有30名患者纳入研究,随机15名分配至MECT组,其中男性6名、女性9名,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34.51±9.42)岁。另外15例患者HECT组,男性10名、女性5名,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30.51±7.42)岁岁两组资料无差异(P>0.05)。纳入和排除标准:18~60岁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对一线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至少一个月反应差或需要快速缓解;排除条件为:以往ECT治疗疗效不佳的患者、在过去六个月中接受过ECT或经颅磁刺激治疗的患者、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和/或严重抑郁发作、具有癫痫病史或患有严重或不稳定的严重疾病、存在其他合并症的严重精神障碍、哺乳期或在临床研究期间已怀孕或打算怀孕、使用与ECT不兼容的药物(例如锂,苯二氮杂,抗癫痫药等)。

1.2方法 MECT组:所有治疗均为常规MECT,每周两次使用spECTRUM5000QECT仪器(MECTACorporation,OR,USA)进行。根据MECT治疗指南进行,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依托咪酯麻醉,琥珀酰胆碱用于肌肉松弛剂,阿托品用于抑制腺体分泌,在每次治疗期间均提供纯氧。HECT组:前4次治疗和MECT组一致,均为普通MECT,后续治疗为LCE,治疗方案和仪器同MECT一致,仅仅将电量设置为常规MECT的1/2。

1.3观察指标 如下几个时间点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体温被记录:麻醉前、麻醉结束后120s、240s、480s。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所得结果纳入SPSS22.0软件中进行分析,使用t表示计数资料,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1.5统计分析方案 因为仅有HECT组的患者在前后治疗的电量不同,故仅HECT组的患者的数据被纳入分析。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所有的统计在SPSS22.0中进行,显著性水平设置为0.05(双尾)。

2结果

共有30名患者纳入研究,15名分配至HECT组,我们没有观察到MECT阶段和LCE阶段患者在麻醉后的体温、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差异。在血压上,收缩压和舒张压在基线比较上没有差异(P>0.05),但是LCE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在麻醉后较ECT组显著升高(P<0.05)。详见表1。

3讨论

本研究是第一项探讨在MECT中电量因素是否会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和基本生命体征影响的研究。通过对一项设计完善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进行事后分析,我們得出结论:我们没有观察到MECT中电量的改变对患者的体温和心率的影响,但是在血压上,低电量组的被试的麻醉后2~4min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在反而较ECT组升高这与我们预计的结果相反短[4-5]。考虑到患者的麻醉方案在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只能推测是电量的不同造成的影响。不过本研究并没有进行相关的影响血压的因素,如血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水平的前后变化进行检测,我们无法在本研究中探索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期望能够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着重探索这个现象短[6-7]。

本研究存在如下几点不足。首先,在理想状况下,应当设置多个不同的梯度电量,以观察潜在的剂量-反应效应,但是考虑到研究的复杂性,我们准备在下一步研究中进行类似的研究。其次,尽管本研究未能发现体温和心率在统计学上显著差异,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认为电量与患者的恢复时间麻醉后这些体征的平稳程度无关,为了检验上述现象,需要进行一个专门设计的非劣性随机对照试验。再次,由于研究经费的限制和其他原因,本研究未设置随访期。我们希望延长随访期,以便观察电量和麻醉恢复时间的长期交互作用。

考虑到在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在MECT和LCE阶段的差异不显著,但是血压的差异在麻醉后阶段差异显著。本研究的结果并不支持在MECT中降低电量可以带来更加平稳的术麻醉后生命体征变化的假设。

猜你喜欢

生命体征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关于麻醉你了解多少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
浅谈有氧能力与运动医学
手术室护理中精细化护理干预实施的效果评价
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对雾化治疗的哮喘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的影响
研究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时疼痛和生命体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