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涂片检查应用的方法及效果

2021-05-09廖学峰

当代医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涂片革兰符合率

廖学峰

(湘潭市中心医院,湖南 湘潭411413)

涂片检查是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方法,首先对标本实施细菌培养,然后进行涂片检查,并指导临床用药。但细菌培养对时间有一定要求,培养后实施涂片检查,通常会影响疾病的治疗,进而加重病情[1]。近年来,有研究显示,原始标本涂片检查在细菌培养及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应用效果明显,同时,也可引导细菌培养涂片检查[2]。本研究探究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涂片检查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随机抽取本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集的120例标本,其中检出微生物116例,包括痰液标本37例,脓液标本24例,尿液标本44例,胸腹水标本11例。

1.2 方法通过压片法制取标本,同时,做好涂片处理工作,采用无菌消毒棉签筛选原始标本,并将其放置于0.9%氯化钠溶液中,通过无菌针均匀混合标本与0.9%氯化钠溶液,酒精灯辅助加热稀释,涂片放置后自然风干,然后进行革兰染色与抗菌染色,同时,进行镜检,每张涂片能观察视野10个,准确记录相关结果[3]。然后于沙氏平板或者血平板中画线接种,培养温度调整为35℃,二氧化碳浓度调整为5%~10%,进行18~72 h温育,培养液包括GN增菌液、蛋白胶水、SC增菌液、复苏冻干菌种及肉汤溶解,培养环境温度调整为37℃,进行24~120 h共培养,直至菌种浑浊生长,出现菌膜[4]。通过Siemens MicroScan WalkAway系统分析仪鉴别标本中的致病菌、微生物和优势菌落等,微生物鉴别过程中,重点筛查涂片镜检中可观察到的病原菌。采用由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仪器和相应试剂;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微生物鉴定仪及配套的鉴定板条[5]。

1.3 观察指标分析微生物检出状况及不同类型合格标本涂片与培养阳性符合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2.1 微生物检出状况分析120例标本中,检出微生物116例,其中占比最高的是革兰阴性菌,占比为68.10%;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占比18.97%,最后是真菌,占比为12.93%,见表1。

表1 微生物检出状况分析

2.2 不同类型合格标本涂片与培养阳性符合率经涂片检查、细菌培养后发现,腹水、脓液、尿液及痰液阳性符合率分别为75.00%、90.91%、70.00%和76.92%,见表2。

表2 不同类型合格标本图片与培养阳性符合率分析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实施的涂片镜检是指将每种标本涂成薄片后实施革兰氏染色,联合显微镜对微生物形态直接观察,涂片镜检功能:鉴别诊断细菌;被视为选择的药物敏感性制片;标本合格判定;临床早期诊断;病原菌鉴别;细菌鉴定质量;对腹泻菌群是否失调进行检查等,具体分析如下:①鉴别细菌:通过该方法实施涂片检查,可准确鉴别细菌类型,然后以细菌类型为依据,判断疾病类型。如痰液标本,如果检出葡萄球菌,大部分是肺结核。脓肿、胸膜炎、泌尿系统感染等是因特殊形态细菌向机体入侵导致的感染。原始涂片检查在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可及早诊断。②标本合格判定:如果标本不合格,易造成微生物检查结果误差,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造成影响。原始标本涂片检查期间,有革兰染色步骤。该方法实施期间,相关人员能对鳞状上皮细胞数量进行观察。如果该细胞数量较多,且存在部分脓细胞,说明标本不合格,需重新提取材料。③细菌鉴别。通过原始标本涂片检查方法,进一步提高细菌鉴别准确性[6]。

本研究结果显示,120例标本中,总计检出116例微生物,微生物检出率为96.67%,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检出率分别为68.10%、18.97%和12.93%,不同类型的合格标本涂片与培养阳性符合率较高。表明,标本培养前涂片检查与培养结果密切相关,以上述结果为依据及早为临床提供报告,明确患者感染信息,以便及早治疗疾病,避免病情治疗被延误,在临床用药指导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因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存在一定特殊性,从采集标本至检验结果获取需2~3 d,且操作繁琐、复杂,具体包括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病原学诊断等。在此过程中,随着疾病的发展,很可能导致细微改变,因此,在标本送至实验室后,首先需实施染色镜检,以便在短时间内汇报镜检结果,为临床医生用药指导提供参考[7]。同时,将不合格标本排除,从不同方面促进致病菌检出率的提高,以便检验结果准确,尽可能的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减少住院时间和治疗经费。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涂片检查、细菌培养后发现,腹水、脓液、尿液及痰液阳性符合率分别为75.00%、90.91%、70.00%和76.92%。由此分析,涂片检查及细菌培养检查准确性较高,对于病情显著者,可利用该方法更好的判断疾病,并予以相应的治疗方法,以促进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细菌培养后进行涂片检查可对培养结果进行解释,细菌培养期间,通常伴有微生物不生长现象。以上问题的发生可能是因患者服用抗生素。此外,培养条件不理想也会导致以上问题的发生。通过细菌培养后涂片检查方法实施微生物检验,同时,在病原菌类型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8]。

但检查期间仍需加强对有关问题的关注。为提升涂片检查结果准确性,需加强对标本质量控制的重视。如血液标本采集穿刺点、采集时间、采集期间患者状态等,均会对标本质量造成影响。为保证良好的标本质量,一般情况下,在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标本。此外,穿刺点选择,尽量选择健康的上肢[9]。再如结合纤维支气管镜采集痰液标本,有助于标本合格率提高。但因有些医院未采用该器械,因此,需对口腔进行全面清洁,并对患者进行有效指导,从而促进标本质量的提高。尿液标本采集期间,尽量提取尿液中端。标本获取时,会阴、尿道口和肛门等位置,需保证各个部位干净,防止外部微生物浸入标本中,影响涂片检查结果[10]。

综上所述,细菌培养前,实施微生物标本涂片镜检,有助于送检标本质量提高,尽可能避免培养结果误差,从整体上促进标本培养阳性检出率提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涂片革兰符合率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低温高速离心沉淀集菌涂片法查分枝杆菌与直接涂片法查分枝杆菌的比较研究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
2011—2013年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