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治疗的临床价值

2021-05-09谢小金裴丽俊

当代医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胃底乙型肝炎胃镜

谢小金,裴丽俊

(1.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西 赣州341000;2.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医技科,江西 赣州341000)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其中10%~20%患者病情可进展为肝硬化,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s bleeding,EGVB)为肝硬化失代偿期严重并发症之一[1],发病后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该病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本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EGV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组织胶应用于经内镜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EGVB患者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今后临床针对此类病患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EGVB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研究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39~78岁,平均(52.09±0.21)岁;临床分型:Ⅰ型16例,Ⅱ型24例,Ⅲ型10例。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37~75岁,平均(52.07±0.22)岁;临床分型:Ⅰ型15例,Ⅱ型23例,Ⅲ型12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的诊断标准;②血管造影、胃镜等检查确诊发生EGVB;③患者或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精神系统疾病者;②全身严重感染者;③心、肾等机体重要器官严重器质性病变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⑤恶性肿瘤者;⑥非乙肝肝硬化所致门静脉高压者;⑦单一胃静脉曲张、单一食管静脉曲张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行单纯内镜下套扎术治疗,常规麻醉后利用胃镜对静脉曲张情况(程度、出血部位等)予以准确探查,之后将胃镜退出并安装套扎器,缓慢入镜后首先套扎可见活动性出血的胃底静脉,之后对曲张严重的胃底静脉实施套扎(每次套扎2~6环)。上述操作完成后再次经胃镜观察确认无活动性出血后于食管、胃底部交界处上缘1 cm处套扎(螺旋式,每次套扎2~6环),0.9%氯化钠溶液冲洗并退出胃镜。

1.2.2 研究组研究组行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常规麻醉后利用胃镜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及出血情况予以准确探查,于出血点附近予以聚桂醇注射液[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445]静脉注射,未见活动性出血则需于食管、胃部交界处上2.5 cm发生曲张的静脉内注射聚桂醇,注射角度与静脉走行夹角<30°,每点注射剂量3~5 mL(多点注射),聚桂醇总用量<30 mL,0.9%氯化钠溶液冲洗后确认未见活动性出血即实施内镜下套扎术,方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止血效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改善效果,其中成功止血即胃镜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呕血及便血等症状消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改善效果评价标准:①胃底,团状、结节状静脉变为条索状,静脉曲张较之前缩小幅度≥50%为显效;静脉曲张缩小但幅度<50%为有效;无效,静脉曲张较之前未缩小甚至增大;②食管:静脉曲张由重度转至轻度甚至消失为显效;静脉曲张由重度转为中度,或由中度转为轻度为有效;静脉曲张程度未见好转甚至恶化为无效。并以胃底、食管均为显效视为显效,单一显效或均为有效视为有效,任一无效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再出血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胸骨后疼痛、吞咽梗阻感、低热、食管溃疡、食管溃疡、局部黏膜坏死。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成功止血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3 两组随访再出血情况比较随访12个月,期间未出现中断、自愿退出、意外死亡(非乙型肝炎肝硬化EGVB所致)等异常情况,随访成功率均为100.00%。研究组再出血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随访再出血情况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follow-up rebleed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肝硬化是导致门静脉高压的主要原因之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该类患者常见临床表现[3],其中约30%可能发生破裂出血[4]。EGVB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多数患者成功止血后可在短时间内再次出血进而导致肝功能迅速衰竭[5],且患者身体机能差、对外科手术耐受性差,死亡风险较高,应引起相关医务人员高度重视。

内镜下套扎术是现阶段临床用于治疗乙肝肝硬化EGVB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此法仅可阻断食管胃底部较大曲张静脉血流,而较小侧支循环应用此法效果并不佳,因此,无法完全消除门静脉压力,疾病复发风险较高[6]。在内镜下套扎术基础上加用组织胶注射的作用在于使局部血管内皮损伤并迅速形成血栓,对应静脉因此阻塞[7],而组织胶注入静脉旁黏膜下层则能够使周围组织纤维化从而对局部静脉血管造成一定压迫作用,血管压力、血流速度随之下降,侧支循环消失,因而相较于单纯使用内镜下套扎术效果及预后均更优[8]。此外,组织胶通过内镜局部给药措施因而避免全身用药所致不良反应,有利于确保临床使用安全性[9]。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随访再出血率也明显更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倪猛等[10]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应用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EGVB有效性、安全性均较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胃底乙型肝炎胃镜
急诊内镜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分析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3D腹腔镜下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的临床应用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改良三明治法同步与序贯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
经腹腔镜Nissen与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GERD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