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重大传染病的省级精密智控密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2021-05-09蔡俨薇江涛

现代信息科技 2021年20期

蔡俨薇 江涛

摘  要:高效管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是阻断重大传染病传播的有效方法之一。传统管理通过纸质函件、电话等方式完成密切接触者的管控,不但耗时费力,效率低下,而且存在信息安全隐患。通过信息化手段管理密切接触者,所有信息均在系统内流转,保证了信息安全性、使用便捷性、流转顺畅性,提高了对重大传染病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效率。后续将提供移动端服务,为密接管理提供移动便利。

关键词:密接管理系统;精密智控;重大传染病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706(2021)20-0109-06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Provincial Precisi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Close Contact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Major Infectious Diseases

CAI Yanwei, JIANG Tao

(Zhejiang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angzhou  310057, China)

Abstract: Efficient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close contact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thods to block the spread of major infectious diseases. Traditional management completes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close contacts by means of paper letters and telephone and so on, which is not only time-consuming and inefficient, but also has hidden danger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Close contacts are managed through informatization means, and all information is transferred within the system, ensuring information security, ease of use, and smooth circulation, and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of close contacts of major infectious diseases. Mobile terminal services will be provided in the future to provide mobile convenience for close contact management.

Keywords: close contact management system; precision intelligent control; major infectious disease

0  引  言

2003年非典过后,公共卫生的信息化工作便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国内法定传染病报告的信息化建设已经逐步落地并完善,慢病、职业病危害因素等相关信息系统也相继在试点或者全国范围内推广。但作为阻断传染病传播重要手段的传染病密切接触者(以下简称密接)管理仍停留在传统模式,缺乏信息化管理手段。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剧,传统的密接管理方式不但使工作量加剧,还引发了低效、出错和信息泄漏等问题。而突發重大传染病疫情是特别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之一,近20年来,全球经历了非典、H1N1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寨卡等若干次重大传染病疫情。卫健委在2021年发布的通告也说明传染病目前仍然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借助信息化手段高效、准确、安全地实现密接人群的管理,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降低财产损失的重要手段。本文作者所在单位是浙江省公共卫生信息化的建设单位,自2003年起,多次参与国家级公共卫生信息化试点工作,同时还开发建设了面向传染病、慢病、结核病、职业病等的省级信息平台,无论是理论支撑方面还是技术支持方面都能给予极大的助力。经过十几年的全省工作试点和推广,全省范围内医疗单位的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都达到了领先水平。因此本文对重大传染病密接管理从信息化角度出发,流程再造,从而助力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作者作为团队的骨干成员,在系统的需求调研、设计方案制定以及项目管理中均起到了关键作用。

1  系统建设

1.1  建设目的

密接管理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是简化密接管理的流程,实现闭环管理,完成密接管理的流程再造。系统的建设目的主要包括:(1)在保证系统流转符合传统工作内容的前提下,实现数字化改造,完成密接管理流程再造;(2)解决现有流程中信息容易暴露的问题,确保密接信息安全,注重隐私信息的保护和隔离;(3)针对系统录入数据,实现数据库表关联,实现简单的报表统计功能。

1.2  业务描述

如图1所示,在发现确诊病例后,通过密接调查确定密切接触者,再通过次密接调查确定次密接人群。根据属地化管理,确认这些人群是否在本地。如果人在本地,确认是否已经完成管控,如果已经完成管控,那么管理期结束完成密接管理,或者转化成病例。如果人不在本地,则需要向其所在地密接管理人员发送密接协查函,请求对该人员进行管控。所在地密接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发送反馈函给请求发起地。如果密接人员已经被管控,则密接管控结束。如果密接人员已经离开所在地,需继续向新地址发起协查函,直至完成密接人员管控,密接管理结束。

1.3  系统架构

系统采用分层体系結构,如图2所示,按照自顶向下依次为:展示层、应用层、服务层、数据层和基础设施层。每一层中的组件应保持内聚性,层间保持松散耦合。

展示层包括Web移动端、智能终端和智能大屏等,主要用于系统接入和展示功能。应用层负责处理展示层的相关逻辑业务,分发信息流等应用。服务层架构于政务云服务,通过对已有组件的联合,实现组件的复用。数据层主要用于数据定义、数据存储等,分业务流,以面向对象的方式,完成数据层的隔离。基础设施层主要从业务隔离的角度,完成与系统外其他业务系统的对接,包括数据中心、中心机房等。

1.4  功能模块

系统采用分模块设计,如图3所示,具体分为:病例/初始密接管理模块、密接/次密接管理模块、协查函/反馈函管理模块、流转记录查询模块四大模块。每个模块之间功能独立,又根据业务需求存在必要联系。

1.4.1  病例/初始密接管理

病例和初始密接是密接管理系统的元数据,所有密接必须有病例或者初始密接人员才能创立。病例和初始密接人员的来源很多,包括流调系统导入数据、外省协查函创建、密接纳入病例管理等多种方式。病例创建后,可以根据姓名、证件号、人员类型、状态、来函单位等基本信息进行查询。对于具体的某个病人或初始密接人员,可以查看其具体信息,包括姓名、人员类型、管控状态、来函单位等基本信息。另外,还可以查看病例的关联密接/次密接信息。

1.4.2  密接/次密接管理

对密接/次密接的管理是系统建设的主要目的。包括创建密接/次密接人员,提供手工录入和导入模式。对于已经录入到系统的密接/次密接人员提供多维度的查询功能,具体的信息可以通过查看详情获取。同时,密接/次密接人员还可以纳入病例/初始密接管理,以减少系统重复录入。

1.4.3  协查函/反馈函管理

协查函/反馈函用于与外省省级单位的沟通。因为目前系统只能应用于省内各单位,无法实现跨省对接,因此与外省的交流还只能依赖于传真等传统方式。系统简化了收发函操作,开发了扫描录入、模板回复等相关功能。同时,对于函件中多个密接人员需要管理的,也能标记有多少人已完成闭环管理,避免遗漏。

1.4.4  流转记录查询

密接人员被管控前属地如有变化,密接管理将产生流转信息。按省内外流转可分为四类:省内外市流转、本市外区流转、本省病例外省密接和外省病例本省密接四种基本流转流程。不同流转涉及省市县三级权限管理,以及是否需要发函、回函,是整个密接系统中最为复杂的部分。在实际流转中,还存在多个不同基本流程叠加的情况。所有流转都需将最终结果反馈给发起单位,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系统目前流转按照病例、密接所处地的不同,主要分为四类流转:

(1)省内外市流转。如图4所示,省内外市流转是指初始病例/密接和相关密接都在本省,密接人员属地有变更,且属于不同地级市,不涉及收发函功能。首先由省级账号录入初始病例或密接,分发到对应区县。区县发现密接人员不在本地,流转到本市,由市级转发到外市市级账号。外市市级账号收到流转后分配到本市的区县处理。完成处理后再根据外市、本市、本区县的顺序完成反馈。

(2)本市外区流转。如图5所示,本市外区流转是指初始病例/密接和相关密接都在本省,密接人员属地有变更,且都在同一地级市,不涉及收发函功能。流转过程类似于省内外市流转,但不涉及外市,所有流转都在同一地级市完成。

(3)本省病例外省密接。如图6所示,本省病例外省密接是指初始病例/密接都在本省,对应密接人员目前已经不在本省,需要由初始病例/密接管控地发起协查函,按照县、市、省逐级转发,最终通知外省省级单位,涉及发送协查函和接受反馈函功能。涉及外省部分,需要通过传真电话等方式在系统外操作,其他省内流转过程类似,不赘述。

(4)外省病例本省密接。如图7所示,外省病例本省密接是指初始病例/密接在外省,对应密接人员目前在本省,由省级单位接收外省协查函后发起省内流转,完成后将管控信息以复函的形势传真给外省。省内流转不做赘述。

1.5  角色定义

系统角色按照三级管理的架构,设立省市县三级账号,每级账号享有不同权限。表1是针对系统中主要功能三级账户的不同权限说明。

2  应用效果

省级精密智控密接管理系统最突出的优点是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实现了以数字化手段管理全省范围内密接信息的功能,将传统的纸质函流转+即时通信工具/电话通知的方式,改造成在全省范围内实现数字化管理,既保证了管理及时有序不遗漏,又保证了隐私数据的安全,同时还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流程再造后,省内单位的收发函复函流程被简化为系统中的一条流转记录,统计管理等功能也可以自动生成查看。流调人员可以专注于流调工作,无须过多关注其他工作。

系统自2020年10月上线以来,主要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调工作。截至2021年9月下旬,实现对病例/初始密接三千余人、密接/次密接两万余人的管理,完成流转记录万余条,收发函近四千次。按照传统模式,每条流转记录至少产生两条收发函,本系统减少了两万余次的函件收发工作。本系统使流调人员从大量的收发函和查收通知等与流调无关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使流调人员能够专注于流调工作本身。数字化手段的加入,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数字化助力业务的根本目的。系统运行界面如图8所示。

3  结  论

相比传统密接管理工作,密接管理系统的设计侧重于流程易用性、数据安全性。传统流调流程使工作人员在流转流程上耗费大量精力,而本文系统优化了省内流转流程,规避了人工管理容易出现疏漏的问题,基本实现了省级层面内密接人员管理的数字化,对应对突发重大传染病的密接人员管理,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结合目前密接系统出现的问题,立足于公共卫生事业的下一步发展,系统建设还需从以下五个方面予以优化:(1)系统对接其他系统,如国家大疫情系统、流调系统等,自动获取相关信息,减轻工作人员的重复性录入工作;(2)实现移动端系统的开发和部署,方便基层工作人员随时随地完成流调工作;(3)继续深化应用,吸收更先进的技术及方法,优化工作流程,包括语音输入、区块链技术等;(4)继续深化系统应用,努力扩大系统的使用范围,实现全流程的数字化改造,实现数字化技术助力工作;(5)目前,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只能实现省内的流转,跨省域的流转暂时还无法实现,后续是否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标准,形成全国一张大网,将全国的流调工作实现一张网内畅通无阻的流转,非常值得我们期待。

参考文献:

[1]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2015年版)[R/OL].[2021-09-02].http://www.chinacdc.cn/jkzt/crb/xcrxjb/201810/t20181017_195160.html.

[2] 姜素椿.传染病与抗菌药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C]//传染病与抗菌药治疗中的几个问题.北京:解放军302医院,2004:48-50.

[3] 宋萍.探讨管理传染病密切接触者的必要性 [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17):3595.

[4]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七号)——城乡人口和流動人口情况 [J].中国统计,2021(5):13.

[5] 储节旺.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数据管理实践及其思考——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 [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0,43(5):1-8.

[6]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2020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J].中国病毒病杂志,2021(2):111.

[7] KANKANHALLI A,TEO H H,TAN BCY, et al. An integrative study of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effectivenes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he Journal for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2003,23(2):139-154.

[8] GU X D,LIU S D,GUO X M,et al.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analysis of mycoplasma in patients with genital manifestations [J].Journal of Clinical Laboratory Analysis,2021,34(4):23118.

[9] 张贝贝,李成伟,肖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方舱医院息系统设计 [J].中国数字医学,2020,15(5):11-13+57.

[10] 安健,陈飞飞,赵文.基于信息集成平台的互联网医院信息系统探索 [J].中国医院管理,2020,40(10):85-87.

[11] 王青兰,王喆,曲强.新型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系统韧性的思考 [J].改革,2020(4):17-27.

[12] 夏天,夏寒,张诚.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的技术架构研究 [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9,16(5):521-525.

作者简介:蔡俨薇(1986.05—),女,汉族,福建漳州人,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

江涛(1979.12—),男,汉族,安徽阜阳人,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卫生大数据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