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上海老旧防空洞的华丽变身

2021-05-08吴苑琪

生命与灾害 2021年3期
关键词:民防人防空间

吴苑琪

自1972年“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口号提出以来,全国各地以城市为中心展开了如火如荼的修防空壕、挖防空洞运动。这些在特殊背景下修建的人防工程,如今陆续年逾不惑。它们和少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解放战争甚至抗日战争期间修建的防空洞,共同形成了“老旧民防工程扎堆”现象——面积小、结构简单、基础薄弱、缺乏统一建设标准,且多分布在超大型城市中心城区。

一方面,随着周边地铁开挖等城市建设,以及时间流逝带来的结构变形、材料风化,老旧防空洞的安全隐患与日俱增。另一方面,把人防工程作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载体,更好地发挥地下资源潜力,这是全国人防会议提出的要求。这些在战争年代曾保护上海人民的防空洞,经过改造,在和平年代可以继续为人们的生活做贡献。

公益化改造,激发细胞活力

青少年需要活动空间,中老年需要社交空间,这些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但对于中心城区而言,保留居住用的“第一空间”和工作的“第二空间”已是捉襟见肘,想要新建活动室一类的“第三空间”,就得把眼光投向地下空间。

每到清晨和傍晚,上海市徐汇区小木桥路500号门前,人群熙攘、车排长龙。原来,这里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的民办学校之一——西南位育中学东校区,地处内环内,靠近地铁4号线、12号线,交通便利,但空间局促,学校连跑道都无处可修。所幸学校下方有一建于1979年,已年久失修、长期空置的民防工程。学校将其整体加固、更换设备、注浆堵漏,使它恢复了基本的使用功能,现已被改造为乒乓球活动室。同样建于1979年的黄浦区董二小学民防工程,采用钢筋水泥结构、水泥拉丝墙和白铁管道,在仿照原貌修缮后,也用于学校的教学、图片资料展示和仓储。

许多老式居民区公共活动空间有限,居民聚在一起唱歌跳舞难免打搅到邻居,许多老旧民防工程改造后成了社区活动室,如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的牛庄路760号民防工程、半淞园路街道的保屯路220号民防工程、长沙街道的新闸路272号民防工程等。这些民防工程冬暖夏凉、隔音效果佳,受到了附近居民的欢迎。

近几年,越来越多民防工程被改建用于公共宣传教育。如徐汇区民防教育培训基地,曾作为香蕉储存用房,因长期缺乏维护导致人防设施陈旧。徐汇区民防办在保持人防工程原有功能布局的基础上,将其建成了首座区级民防教育培训基地。目前在建的黄浦区青少年禁毒教育馆,是民防部门与教育、法律部门联合提供社会服务的一大尝试。

商业化改造,沉淀业态养分

到过上海的人,谁不知淮海路的繁华?自规模宏大的上海图书馆步行220米,穿过一个低调的白色门洞,沿走道一路向下,两旁以粗砺的灰色石料装饰,倏忽之间,一家风格现代又不失暖色的地下酒窖映入眼帘。原来,这是一处人防工程,建成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建筑面积达1 200多平方米,由于地处淮海中路,租赁需求非常旺盛。黄浦区民防办多方论证、修缮改造,认真筛选租赁对象,最终将该人防工程租给一位西班牙学成归来的红酒爱好者。与租赁方签订的合同中,明确规定该人防工程平时为酒类仓库,战时为人员掩蔽部,工程日常维护主要由使用方负责。

地下空间恒温恒时的环境适合酒类储存,上海的“防空洞酒窖”不止一家。坐落于徐汇区斜土路与瑞金南路交叉口的卢湾高级中学内,距离人头攒动的日月光广场、文艺人士聚集的田子坊不足千米,校门两侧各有一对称的拱门,内部便是装饰一新的人防走道,通向学校操场地下修建于1974年至1978年的4个民防工程,总面积为3 640平方米,这里是一家采取预约制的红酒俱乐部。

人防地下空间的商业化利用,必须充分考虑消防安全、治安管理、设备维护等,而红酒俱乐部这样的会员制、预约制场所,或是智能仓储,这类不会有大量人员聚集的企业,在防空洞改造利用中更为常见。“由第三方投资,成功进行老旧地下工程商业化改造,且保留地下空间再利用,是对‘深挖洞、广积粮’那段历史文脉的记忆和传承。”黄浦民防办工程建设管理负责人王世瑞总结。

功能化改造,跃动城市脉搏

肇嘉浜路中间绿化带,西起徐家汇,东至陕西南路,树木、灌木、鲜花、草坪错落有致。早高峰车来车往的喧嚣,与白色细碎石子中多肉植物叶尖的露珠在这一空间和谐共存。色彩鲜活的路面下方,一条全长3.5千米,建筑面积约11 490平方米的人防通道用灰色的墙面静静承托着数千个金属搁架,手臂粗细的缆线中,电力、网络信号无声地流动着,只有入口处的红绿信号灯随着城市脉搏而闪烁。

这里就是建于1971年的713工程。作为平战结合的典型,该工程在20世纪80年代曾被作为餐厅和车间使用,年营业额6.4万元,年利润3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4个。在人防工程内喝喝咖啡、尝尝西点,成了老上海人的独特回忆。2018年,为配合实施架空线入地及合杆整治工程,徐汇区相关部门翻阅大量历史资料,利用物探技术在绿化带下方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工程入口。徐汇民防工程科负责人李钢回忆整修前的勘探:“经验丰富的潜水员都感到‘吓丝丝’!”工程内部积水深约1.5米,淤泥下的隔离门锈迹斑斑,局部拱顶有铁锈胀裂、粉刷层脱落、伸缩缝胀裂等损坏,部分旁通道断裂,局部主通道墙及拱顶有裂缝等现象,淤泥中还埋藏着陶瓷餐具。

经检测,713工程整体结构相对完好。抽水排淤后清理出的人防工程分为两段:东段(东安路至大木桥路)长度约768米,西段(天平路至东安路)长度约810米。该工程为上海首个将架空线入地和地下管廊建设合二为一的试点项目,也是中心城区唯一一条综合管廊。通过充分利用老旧人防工程,因地制宜地统筹道路、绿化、管廊、合杆等项目,加快了肇嘉浜路架空线入地工程的推进速度,避免和降低了道路开挖对于城市交通运行和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

徐家汇公园人防工程也是一个典型例子。该人防工程总面积约3 660平方米,2003年重建,平时作为地下车库使用,拥有99个停车位,目前已经成为徐家汇商业圈内一处重要停车场所。近几年,该车库还逐步完成了停车库收费系统智能化和监控设备高清化的改造,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同时提升服务质量,创造了安全、整洁、便利的停车环境。该人防停车库通过改造、开发、再利用,在担负社会责任解决停车难的同时,也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一体化改造,接续文化脉络

如果说梧桐遮阴的老马路藏着上海的情调,那么沿江一带、繁华地段代表的则是上海的热闹。摩肩接踵、人山人海,当属人民广场。不过即便在如此热闹的地段,亦有蓦然回首的静谧之处,那就是西藏中路九江路口的百年天主教堂沐恩堂。这座哥特式建筑由邬达克设计,能容纳1 000人。大堂的长方形柱子、楼座的栏杆,以及讲经台都用斩假石饰面,室内露出水泥幔尖拱顶,钟楼顶装有一座5米高的霓虹灯十字架。

斑驳的红砖、传统的扶壁支撑、大面积的花窗是沐恩堂建筑的魅力所在。而其地下室因年代久远,则需要修缮,这就带来了挑战。因当时建设标准不高,现今地下室已完全丧失战时防护功能,并且多处渗水,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在黄浦区整治计划中,这样的历史保护建筑附建地下室还有很多。黄浦民防以“不动结构,安全利用”为原则,按照“一洞一策”、因地制宜地制订解决方案,采取引流到集水井再定时抽吸的方式来维持干燥。为避免空调外机破坏建筑外观,施工中一并翻新。目前沐恩堂地下室作为空调机房使用,在夏日为信众们带来清凉。

“打个比方,如果请外滩老街道明年新增固定停车位,不进行改建的话,连10个都提供不出来”,王世瑞这样形容中心城区的空间窘境。坐落于老西门地区的上海文庙,是上海中心城区唯一一座祭祀中国杰出思想家、儒学文化创始人孔子的“庙学合一”古建筑群,是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圣地。随着文化产业发展,曾经的“淘书人圣地”更是聚集了动漫街、小吃摊、玩具城等诸多文旅业态,使得周围一到节假日就堵得水泄不通,游客停放车辆更是无从谈起。

这样的混乱即将成为历史。为提升文物资源的保护水平,挖掘、传承黄浦区历史人文底蕴,传承老城厢文化优秀历史遗产,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有机结合,黄浦区将实施文庙改扩建工程。目前,文庙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完成审批,项目设计方案完成公示,改扩建施工建设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启动。其中800平方米的人防地下停车场备受瞩目。据悉,与文庙地面建筑一体化修建的地下工程将为该地区增加百余个车位,可大大缓解附近“停车难”问题,帮助文庙实现学术研究、展览展示、文化教育、对外交流、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功能。

老旧民防空间改造怎样做到精品频出、让群众满意

徐汇民防工程负责人李钢从沟通协调、设计施工两方面谈了几年来老旧民防空间改造的心得:“公益化改造要充分了解市民、社区和后续管理单位的需求,才能够根据工程实际现状确定是否合适;商业化改造则是根据工程开发使用要求和实际现状,以及对周边居民实际情况进行确认,如果工程在小区内,要充分了解是否扰民;当老旧工程有机会融合到市政建设,要配合相关部门梳理手中的资源,确认是不是有合适可用的民防工程。公益化改造和商业化改造都是要在恢复战时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考虑后期使用效果,兼顾美观和实用。市政功能改造需要契合城市规划功能要求,以后续使用要求为准。”

“关键在于知责有为”,王世瑞认为,早期人防空间的改造要关注社会需求,关注许多老旧工程已落后于国家规范标准,更要关心主责主业,推动全面整改。他强调:“对我们而言,或许不去开、不去整治这些老旧工程,会更轻松、风险更低,但作为民防人,必须主动提升工程的展示防护效能,做到应建必建,协调各方力量,在人口稠密的中心城区同样储备好战时资源。”

猜你喜欢

民防人防空间
建筑设计中的人防工程设计
基于北斗三号的人防警报控制系统及应用
人防结构设计疏漏的思考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民防在我身边(十)
民防在我身边(十二)
民防在我身边(三)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