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术后产褥期感染产妇生殖道病原体感染因素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

2021-05-08罗晶朱伟英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产褥期胎膜病原体

罗晶,朱伟英

产褥期感染是指产妇在分娩或产褥期因病原体感染生殖道引发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应。因产妇在分娩期间,机体防御功能受损,抵抗力下降,剖宫产手术会对产妇造成一定程度的创伤,切口消毒、术中无菌操作不当及术后缝合等过程均会造成细菌的入侵和繁殖,从而增加产妇感染的概率。同时,相较于自然分娩,剖宫产术后恢复期长,产褥期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掌握剖宫产产妇产褥期感染的影响因素,同时明确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产褥期感染的关联性,对于产褥期感染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1-2]。本研究通过对比剖宫产术后产褥期感染产妇与未感染产妇的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状况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 2018 年 6 月至2020 年6 月浙江省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接诊的80 例剖宫产产妇。本研究病例选取标准及评判标准均根据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3]进行。纳入标准:(l)足月妊娠产妇;(2)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妊娠期有宫内感染;(2)有精神类疾病;(3)配合度不高或不愿参加。按照产后是否发生产褥期感染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年龄 22 ~ 38 岁,平均(28.3±4.3)岁;孕周 37 ~ 41 周,平均(39.7±2.2)周。观察组年龄 23 ~ 39 岁,平均(27.9±4.2)岁;孕周 38 ~ 42 周,平均(38.2±2.1)周。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产妇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在剖宫产后6 h 内抽取静脉血5 ml,利用离心机以3 000 r/min 的转速离心处理10 min 后获取上层清液,并置于-20℃冰箱中保存。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产妇血清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产妇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 )水平,具体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产妇妊娠期合并疾病、产前血红蛋白<110 g/L、产前白蛋白<35 g/L、产后出血、胎膜早破、瘢痕子宫、第二产程剖宫产情况、WBC、PCT、hs-CRP、IL-6、IL-8 及 TNF-水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前情况比较 观察组妊娠期合并疾病、产前血红蛋白<110 g/L及产前白蛋白<35 g/L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 P < 0.05),见表 1。

2.2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及胎膜早破等比较 观察组产后出血、胎膜早破、瘢痕子宫、第二产程剖宫产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 P < 0.05),见表 2。

2.3 影响因素分析 产后出血、妊娠期合并疾病、胎盘早破、瘢痕子宫、产前血红蛋白、产前白蛋白及剖宫产时机均是剖宫产产后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 0.05),见表 3。

2.4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观察组WBC、PCT、hs-CRP、IL-6、IL-8 及 T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0.05),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增强及剖宫产数量持续增多,产褥期感染的发生率仍然居高不下。剖宫产分娩后,产妇自身免疫力低下的同时,受角色转换、心理变化及切口创伤导致的生理疼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给予高质量的产后护理干预十分必要[4-5]。有研究表明,造成产妇产褥期感染的影响因素繁多,其中,剖宫产时机的选择、妊娠期合并疾病情况、胎膜早破、产期生殖道感染、产后出血、过度劳累、疤痕子宫情况、产前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等因素均与产褥期感染关系密切[6]。

已有研究证明,产妇在产后体质虚弱及抵抗力下降,原有的微生态遭到破坏,当面临产程过长、器械侵入性操作不当及产后出血等外来因素影响时,对病原体的免疫防御机制不足,易使病原体侵入生殖系统,从而使产褥期感染的发生率升高[7]。早期血清 WBC、CRP、PCT、TNF- 和IL-6 等炎症因子均与产褥期感染关系密切,可应用于产褥期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8]。临床研究表明,产妇产褥期中度感染时,WBC 水平升高,重度感染时,WBC 水平则会显著升高;CRP可通过增强吞噬作用将病原体清除,因此,当产妇受到感染时,CRP水平会呈现明显升高;作为降钙素的前体,PCT水平会在感染发生时迅速升高;在炎症反应中,TNF- 会率先被激活,起到消除细菌毒素和募集中性粒细胞的作用,IL-6 则发挥着催化和放大的作用,均与炎症反应程度呈正相关[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感染产妇妊娠期合并疾病、产前血红蛋白<110 g/L、产前白蛋白<35 g/L、产后出血、胎膜早破、瘢痕子宫及第二产程剖宫产比例均高于未感染产妇(均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产后出血、妊娠期合并疾病、胎盘早破、瘢痕子宫、产前血红蛋白、产前白蛋白、剖宫产时机均是剖宫产产后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 <0.05)。且感染产妇WBC、PCT、hs-CRP、IL-6、IL-8、TNF- 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未感染产妇(均P <0.05)。

综上所述,剖宫产术后产褥期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应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以降低产妇产褥期感染的发生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可作为产褥感染的辅助指标,有利于产妇感染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表1 两组产妇产前情况比较 例(%)

表2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及胎膜早破等比较 例(%)

表3 产褥期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表4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猜你喜欢

产褥期胎膜病原体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与行为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35例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
足月胎膜早破256例妊娠结局临床分析
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探讨胎膜早破患者临床治疗方法
产后护理延伸在产褥期产妇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