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热血为生命搭一座桥

2021-05-07鲁班石

做人与处世 2021年3期
关键词:迎春武汉大学全血

鲁班石

“这就是我们今天课程的全部内容,现在还剩几分钟,请大家来看PPT。”话音未落,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潘迎春身后的投影仪上出现了无偿献血的宣传片,以及她的部分献血证。

潘迎春和无偿献血的缘分始于2004年8月4日。这天,36岁的潘迎春从武汉大学蹬了半个多小时自行车,汗流浃背地赶到中南商业大楼,在献血车里捐献了她人生的第一份200毫升全血。此前,潘迎春看到无偿献血的宣传后就打算参与,但工作太忙,就没有行动。之所以选择在8月献血,是她暑假的时间比较自由。后来,她又利用假期献了2次血。

此后,潘迎春了解到,成分献血的间隔周期只需要半個月,比起献全血需要的间隔期6个月的频率明显高许多。于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全面身体检测后,潘迎春决定把成分献血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一个习惯。之后,已经40岁的她就开始参与成分献血,并坚持每月至少捐献1次。

“献血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是潘迎春常说的话,可事实上,每一次成分献血对她来说都并非“举手之劳”。成分献血需要血液在分离机提取血小板之后,将抽取的红细胞与血浆等其他血液成分还输体内。献血时,大多数献血者是一只手臂采血,一个手臂还输,整个过程需要60~90分钟。潘迎春的血管条件不好,只有左臂的血管符合采血条件。因此,每次她只能用一只手臂采血和还血,加上她每次都会选择捐献2个治疗量的血小板,献血过程常常接近3个小时,要比一般人多花费1倍的时间。

为了保持每月献成分血持续不断,潘迎春为此还做了功课。从2008年开始,潘迎春不但一直保持有规律的良好生活习惯,在大学时期就是校田径队员的她还坚持锻炼身体,通过饮食和体育运动来调节身体机能。47岁时她开始坚持长跑训练,到现在已经完成了5次半程、2次全程马拉松,足迹遍布武汉、北京、重庆、南昌等城市的赛道。此外,她还加入武汉大学的跑团,在活动中向跑友们宣传无偿献血。不少人听闻她献血的故事后纷纷响应:“潘老师,您下次献血喊一声,我们也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作为长期献血者,潘迎春很快意识到,往日献血的主力军大学生不在武汉,血液库存必然紧张。然而,疫情期间想出入武大校园并不容易。她就先请血液中心开出通行证,打印后将证明交到社区,再由社区开具出入证后,就可以外出献血了。疫情期间的武汉街头虽然冷清,但潘迎春仍是保持每月献成分血的习惯,先后5次骑单车前往武汉血液中心江南分中心,成功献出8个治疗量的血小板。

2020年11月15日是星期日。这天上午,潘迎春再次走进武汉血液中心,完成又一次成分血捐献,成为武汉第37位献血次数超过200次的无偿献血者。自2004年8月以来,潘迎春献血量累计折合84900毫升,相当于17个成年人的血量总和,能帮助挽救350个人的生命。如今,在潘迎春的感召和带动下,她的许多同事和学生也加入到献血的队伍中。

16年坚持无偿献血,为人师表的潘迎春心怀善意,将献血视为“和吃饭喝水一样的生活习惯”。她说:“在我看来,献血可以说是平民的慈善事业,不过是举手之劳就能挽救他人生命,如果大家一起加入,那样就可以用热血为生命搭一座桥了。”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猜你喜欢

迎春武汉大学全血
武汉大学
迎春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何迎春
让我们携手迎春
应用快速全血凝集试验法诊断鸡白痢和鸡伤寒
新鲜抗凝全血对Sysmex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比对评价
迎春
隆重庆祝武汉大学建校120周年(189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