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勇当开路先锋的长三角城市群

2021-05-07熊伟

中国信息化 2021年4期
关键词:远景纲要城市群

熊伟

绘制蓝图,加快发展,长三角城市群已经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全局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从今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可以解读出长三角城市群在“十四五”期间直至2035年,将承载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打造可持续生态环境等诸多功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和新发展格局里的发达地区样板。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在总论性质的第一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后,紧接着的第二篇即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其中规划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有三个,上海列于其中(另两个是北京和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四个,长三角占两个,分别是上海张江和安徽合肥(另两个是北京怀柔、大湾区)。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还提出,要瞄准国际先进科创能力和产业体系,加快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和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提高长三角地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和辐射带动全国发展能力。

关于长三角的科技创新优势,2019年12月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有更细致的说明。长三角科教资源丰富,拥有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还有全国约1/4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占到全国的1/3左右,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研发强度均超过3%。而且科创产业蓬勃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传统产业渗透融合,集成电路和软件信息服务产业规模分别约占全国1/2和1/3,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创新共同体和产业集群。

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延续了2013年中央提出的“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两横”:沿长江通道、陆桥通道;“三纵”:沿海通道、京哈京广通道、包昆通道。《纲要》列举了19个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哈长、辽中南、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呼包鄂榆、蘭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分布在“两横三纵”这张巨大的蓝图上。19个城市群按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又分为三类,要求“优化提升”前5个城市群,“发展壮大”之后的5个城市群(从山东半岛到北部湾),“培育发展”另9个城市群。

长三角是长江通道的巨龙龙头。从经济体量上看,长三角城市群也是各城市群的龙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4个省级行政区,面积约35.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7%,常住人口则为2.2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6.2%,人口密度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4.5倍。《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划定了2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区”,我们讨论长三角城市群时,一般指这27个城市,即上海市,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盐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

根据2020年GDP统计数据,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共有23个城市进入“万亿俱乐部”,年度GDP超过1万亿元,其中8个在长三角城市群内。排GDP前10名的城市,长三角有4个;排GDP前100名的城市,长三角城市群的27个城市,只有6个不在其列。我国目前有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长三角城市群占其中的8%,GDP前10名城市、“万亿俱乐部”城市和GDP前100名城市则分别占全国的40%、35%和21%,经济规模在19个城市群中高居首位。

实施区域重大战略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2017年发布)中,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7大战略之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发布)制订了“十四五”期间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到202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跨界区域、城市乡村等区域板块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在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4月10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着重阐述了为什么要形成城市群,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是客观经济规律,但城市单体规模不能无限扩张。我国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人以上的城市人口密度总体偏高,如北京、上海主城区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万人,比东京和纽约主城区每平方公里1.3万人高很多。因此,人口密集地区,要优化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合理控制大城市规模。具体途径则是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站在全球的高度对我国发达板块提出高要求:发挥创新要素集聚优势,加快在创新引领上实现突破,推动东部地区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引领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要素产出效率,率先实现产业升级。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打造对外开放新优势,率先建立全方位开放型经济体系。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打造可持续生态环境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做了具体安排,特别提出,要坚持源头防治、综合施策,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城市大气质量达标管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持续改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

长三角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的一部分,而我国“十四五”期间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要抓手之一。《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此表述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协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样板。持续推进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推动长江全流域按单元精细化分区管控,实施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业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尾矿库污染治理等工程。深入开展绿色发展示范,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实施长江十年禁渔。”

长三角城市群面朝大海。《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打造可持续海洋生态环境也做了部署:“探索建立沿海、流域、海域协同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严格围填海管控,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与滨海湿地保护。拓展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范围,保障入海河流断面水质。加快推进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构建流域-河口-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联动机制,推进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

总括而言,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多个城市群中的龙头,在“十四五”期间直至2035年,将在提升科技和产业水平、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打造可持续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8月20日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指出的,必须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要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努力成为联通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重要桥梁。

猜你喜欢

远景纲要城市群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近日出版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宏观分析卢卡契对现代主义批判的原因
19城市群规划2017年将完成
一步一个脚印 迈向网络强国
阿克苏地区招商引资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
中国将形成5个超级城市群
中国城市群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