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位熵方法的物流枢纽分类研究

2021-05-07卢红奇

物流科技 2021年12期
关键词:区位熵产业发展

摘  要:物流枢纽是物流设施运行和组织的核心,是提高物流业效率的关键。产业发展决定了不同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因此分析城市产业特征对于指导物流枢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区位熵方法,以河南省为例,选取合理指标分析了各城市优势产业,将其划分为不同类型物流枢纽,并为物流枢纽建设提供一些参考意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河南省18个地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区位熵仍较大,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第二,根据区位熵及各地存量物流设施,得出了河南省陆港型、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三类物流枢纽建设城市;第三,河南省应进一步扩大设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相关产业,建立与物流枢纽建设相匹配的产业体系,形成“枢纽+通道+网络”物流体系,以物流枢纽建设带动产业发展。

 关键词:区位熵;物流枢纽;分类方法;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Logistics hub is the core operation infrastructure of logistics facilities, and also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he role of node cities is different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due to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so the characteristic of different cities is significa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hubs. The methods of location entropy were used in the paper, the indicators were selected to analyze the advantage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 and the different kinds of logistics hubs were made out. The analysis result as follows, firstly, the location entropy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and the secondary industry are relatively large,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should be further optimized. Secondly, the cities which are divided into three kinds of logistics hubs including land port type, productive service type and trading service type are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location entropy and existing logistics facility. Thirdly,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food processing industry should be improved, and the industrial system matched to the logistics hubs should be constructed, the hubs, channels and network logistics system in Henan province should be formed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location entropy; logistics hub; classify metho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0  引  言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已成为评估国家现代化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物流枢纽作为物流设施群和物流活动中心的载体,在促进物流资源集聚、提高物流运行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12月2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了《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明确了北京、郑州、西安等212个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同时提出构建陆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等6类物流枢纽,为加强我国物流枢纽建设提供了方向和指导性意见。但在区域发展中,各个城市定位、产业发展等存在不同,使得其发挥的作用也不同,因此对区域内物流节点进行分类划分,对于促进区域物流集约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学界对物流枢纽的概念尚不统一。如Zhao等[1]指出物流枢纽是融合、优化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并提供增值服务的节点;O'Kelly等[2]将物流枢纽定义为连接多个节点的转运设施;李国旗[3]指出物流樞纽是以集聚、扩散和中介为主要功能并具有业务联系的设施构成的设施群;Carolina等[4]指出物流枢纽是流量汇集的场所,极大地影响物流的效率。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物流枢纽的定义虽多种多样,但对其功能的描述是统一的,即物流枢纽能够集聚物流资源、提高物流功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总之,物流枢纽能够吸引大量的物流要素涌入,从而带动区域发展。现阶段,各地都在大力发展物流产业,但如何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建设合理的物流枢纽成为了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

1  分类方法选取

在《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中,明确了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等6类国家物流枢纽。对于河南省而言,郑州、安阳、洛阳、商丘、南阳和信阳等城市分别入选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为了更好地构建河南省物流网络体系,需根据各地经济和产业发展情况确定其物流枢纽建设类型,从而避免各地物流业在发展过程中同质竞争、重复建设等问题,更好地促进河南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对于河南省而言,由于地处我国中部,内河运输不发达,而且河南省境内仅有郑州新郑机场货运量达到万吨级别。因此,对河南省物流枢纽建设而言,应主要集中在陆港型、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等三类。为更好地根据各地产业发展情况确定物流枢纽类型,本文采用区位熵方法分析各地产业种类,从而确定各地物流枢纽建设类型。

 区位熵是基于区域比较优势理论的计算方法[5],主要用来识别各地的优势产业。其计算如公式(1)所示:

2  产业及物流分析

2.1  产业结构分析

 根据2018年河南省统计年鉴,18个节点城市三产结构及区位熵如表1所示。按照三产比例可将各节点城市划分为三类:

 第一,Ⅰ类。在该类中,主要为郑州、洛阳、开封、驻马店和信阳五市,其特点为第三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一产业比重。但是也应该可以看出,对于开封、驻馬店、信阳等三市,较其他城市而言,其第一产业比重仍较大、第二产业比重偏低,使得三市的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较低。

 第二,Ⅱ类。在该类中,主要为平顶山、安阳、新乡、南阳和商丘五市,其特点为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第一产业比重,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相差不大。

 第三,Ⅲ类。在该类中,主要为济源、鹤壁、漯河、许昌、焦作、三门峡、濮阳和周口八市,其特点是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第一产业比重,特别是济源、鹤壁、漯河三市,第二产业比重均大于60%,是典型的工业性城市。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河南省18个节点城市中,除郑州外,其余17个地市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之和远大于第三产业比重,尤其是开封、驻马店、信阳、周口四市第一产业比重均大于15%,农业占比较大。而济源、鹤壁、漯河、许昌、焦作、三门峡等六市第二产业比重均大于55%,而且人均生产总值较高,说明这几个城市均位于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

 结合表1中18个节点城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区位熵值可以看出:

 第一,各节点城市第三产业区位熵总体偏小,仅郑州市第三产业区位熵大于1,说明郑州市第三产业在全国具有较为突出的比较优势,而其他地市第三产业区位熵均小于1,说明这些区域第三产业发展较慢、质量偏低、优势不足,需要进一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第二,河南省第二产业区位熵最小值为0.96,最大为1.63,仅有驻马店和信阳两市第二产业区位熵小于1,说明在河南省多数城市中,目前工业仍是主要产业。

 第三,对于第一产业而言,目前仅有郑州、济源两市区位熵小于0.5,特别是信阳、驻马店、商丘和周口四市第一产业区位熵大于2,远远高于国家水平,说明农业依然是河南省的优势产业,且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今后在一定周期内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步伐。

2.2  优势产业分析

 主导产业是支撑城市发展的关键,是促进区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能保持经济增长和持续发展的产业。因此,根据主导产业建设合适的物流枢纽是促进经济高效快速发展的重要助力。

2.3  存量物流设施占比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中明确指出,在物流枢纽建设中要坚持存量设施优先等原则。而且陆港型物流枢纽要依托陆路交通运输大通道和场站(物流基地)等,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要依托大型厂矿、制造业基地、产业集聚区、农业主产区等,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依托商贸集聚区、大型专业市场、大城市消费市场等。因此,本文结合《河南省“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推进物流大通道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等相关文件,同时充分分析河南省各地市现有物流园区等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前述优势产业情况,各地市毗邻大通道及现有物流园区等情况,如表3所示。

从表3各地市物流参数可以看出,各个物流枢纽呈现以下特点:

(1)郑州、洛阳两城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依托京港澳国家物流大通道、路桥国家物流大通道等,制造业基础较好、商贸集聚、区位条件突出、交通设施完善,现有物流设施建设较为完备,应将其作为陆港型、商贸服务型和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建设。

(2)商丘依托新亚欧大陆桥通道、大广通道,批发与零售业、食品加工、纺织业等产业基础较好,同时具有辐射河南、山东、江苏等区域的区位优势,应将其作为陆港型、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建设。

 (3)南阳依托沪陕通道、二广通道、济郑渝通道,批发与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商贸服务业等基础较好,但装备制造业基础较为薄弱,应将其作为陆港型、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建设。

(4)信阳依托沪陕通道、大广通道、京港澳通道,区位条件突出,同时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等产业基础较好,商贸服务业较为发达,货运型物流设施较为完善,但制造业较为薄弱,应将其作为陆港型、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建设。

(5)安阳依托京港澳通道、晋豫鲁通道,有较好的通道优势,且设备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等产业优势,应将其作为陆港型、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建设。

(6)开封依托新亚欧大陆桥通道,商贸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突出,应将其作为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建设。

(7)驻马店的批发与零售业、住宿与餐饮业、服装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产业基础较好,同时现有商贸型物流设施较好,应将其作为商贸型物流枢纽建设。

(8)平顶山作为河南省重要能源基地,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纤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产业基础突出,应将其作为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建设。

 (9)鹤壁依托京港澳通道、晋豫鲁通道,且是河南省重要能源基地,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采选业和有色金屬采选业等产业基础较好,应将其作为陆港型和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建设。

 (10)新乡依托京港澳通道、济郑渝通道,批发与零售业、金融业、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有一定基础,应将其作为陆港型、商贸服务型和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建设。

 (11)焦作的房地产业、设备制造业、化纤业、医药制造业等产业基础较好,应将其作为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建设。

 (12)濮阳依托济郑渝通道、大广通道、晋豫鲁通道,化学原料制造业、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产业基础较好,应将其作为陆港型、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建设。

 (13)许昌依托京港澳通道、济郑渝通道、太郑合通道,批发与零售业、商贸服务业、化学原料制造业、有色金属采选业、设备制造业等产业发展较好,应将其作为陆港型、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建设。

 (14)漯河作为国家食品名城,农林牧渔业、食品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产业基础突出,应将其作为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建设。

(15)三门峡依托新亚欧大陆桥通道、二广通道,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业等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应将其作为陆港型、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建设。

 (16)周口作为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产业较好,应将其作为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建设。

  (17)济源作为河南重工业生产基地,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业、黑色金属采选业等突出,应将其作为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建设。

2.4  物流枢纽分类

 结合上述分析,在河南省物流枢纽建设中,应将郑州、洛阳、南阳、信阳、安阳、鹤壁、新乡、濮阳、许昌、三门峡作为陆港型物流枢纽建设,应将郑州、洛阳、商丘、南阳、信阳、开封、驻马店、新乡、许昌、周口作为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应将郑州、洛阳、安阳、平顶山、鹤壁、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周口、济源作为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

3  政策建议

从上述可以看出,河南省物流业仍存在一定问题,如发展不均衡、与产业协同作用较弱等问题。因此,融合国家战略、积极发挥国家通道交汇优势,河南省应积极构建与产业协同发展的物流枢纽网络体系,实现以物流枢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带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因此应注重以下几点:

(1)依托国家中心城市、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中原城市群、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级平台和战略,积极发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带动作用,培育、扩大郑州优势产业,积极发挥郑州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的引领带动作用,科学选址、合理布局,推动环郑州物流圈的建设,依靠空中、陆上、网上和海上四条丝绸之路扩大郑州中心物流枢纽影响力。

 (2)进一步扩大装备制造业和食品加工业两个万亿产业集群,各地应积极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努力扩大优势产业,实现各城市产业差异化发展、协同发展,构建与产业发展前景相匹配的物流枢纽,加快枢纽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区域农业、制造业等产业集聚发展,实现物流与产业联动发展。

 (3)发挥郑州核心物流枢纽作用,以洛阳、商丘、南阳、信阳、安阳物流枢纽为支撑,统筹各城市在京港澳、陆桥等一纵一横物流大通道战略地位、布局和功能,依托河南省便利的交通优势,打造河南省物流枢纽网络,构建“枢纽+通道+网络”的物流网络体系,从而实现省内省外互联互通。

 (4)打造河南省物流枢纽信息与资源平台,加大物流枢纽基础建设,实现物流枢纽内部、枢纽之间的要素流动、协同运作,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等方式提高物流资源统筹效率,实现物流资源的供需对接和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1]  Daozhi Zhao, Dekui Sun, Youdong Li, et al. Research on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modern regional logistics hub based on system dynamics[C] // System Science, Engineering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Information, 2011.

[2]  Morton E O’Kelly. A geographer's analysis of hub and spoke networks[J]. Transport Geography, 2001,9(4):255-265.

[3] 李国旗,金凤君,刘思婧. 物流枢纽形成的驱动力与演化机理[J]. 经济地理,2015,35(4):84-89.

[4]  Carolina Luisa dos Santos Vieira, M?觝nica Maria Mendes Luna. Models and methods for logistics hub location: a review towards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design[J]. Pesquisa Operacional, 2016,36(2):375-397.

[5] 李小建,李国平,曾刚,等. 经济地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 张敦富. 区域经济开发研究[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收稿日期:2021-06-30

基金项目: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科技攻关)项目(202102310620);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9A630034、20A630036、21A460027);中国物流学会面上研究课题项目(2020CSLKT3-078);河南省社科联项目(SKL-2020-2607)

作者简介:卢红奇(1988-),男,河南周口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管理工程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危险品运输。

猜你喜欢

区位熵产业发展
北京金融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海南黑山羊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思路
绵阳市工业产业结构分析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基于区位熵分析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的集聚现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基于区位熵的江苏机电产业集聚度研究
金融集聚对区域产业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
信阳市服务业产业区位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