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篇:建设山海城共融的美丽青岛

2021-05-06王宗和

走向世界 2021年16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管控污染

王宗和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五年,也是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的五年,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五年。

今后5年,青岛将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为根本出发点,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捍卫蓝天、碧水、净土,围绕全面构建生态保护空间格局、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全面构建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全面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落地见效,显著提升城市品质,为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提供绿色生态支撑。

到2025年,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劣Ⅴ类水体,美丽海湾初步展现,山水林田海岛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定恢复。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和绿色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取得有效进展。到2035年,城乡生态环境根本好转,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成为常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优化产业结构方面,推进重点行业绿色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集群和园区升级改造。优化能源结构方面,调整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严格控制燃煤总量,完成燃煤工业炉窑综合整治;深入开展散煤清洁化治理,持续推进清洁采暖;提升天然气供给能力,优化天然气使用方向;加快“煤改电”输变电工程建设,提高外送电比例。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方面,以打造高效互联的绿色交通体系为目标,持续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货物运输绿色转型。推进绿色农业生产方面,持续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行动,加快推进农膜回收综合利用工作,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进农业“新六产”绿色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加强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协同控制,深化低碳城市试点,争做碳中和先锋城市,探索实施海洋碳汇交易机制,在西海岸新区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

坚持协同治理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强化工业源污染管控方面,推进工业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强化工业无组织排放管控,开展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推进扬尘精细化管控方面,提高建城区次干道、支路的机械化保洁率,持续建立施工工地扬尘管控动态清单,开展物料堆场扬尘集中专项整治,完成矿山绿化恢复和综合整治,推进裸地绿化治理。持续推进移动源污染管控方面,开展车油路联合管控,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推进绿色港口建设。开展生活消费领域污染治理方面,在汽修、餐饮服务等行业推广使用先进环保技术,推广集中管理模式。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方面,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等废气排放源监测监控体系建设,开展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研究,加强对VOCs和NOx排放情况的溯源和分析,提升空气质量模拟与预警预报能力。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方面,强化胶东经济圈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应急会商,探索在重污染应对、执法督察、环评会商等方面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进一步完善大气环境监管正面清单、疫情防控正面清单。

坚持“三水统筹”全面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

全面强化水污染防治方面,开展全市入河湖排污口溯源整治,加快推进全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和提标改造,全面推进消除黑臭水体整治,持续推进工业水污染防治,提升农村区域生产生活水污染防治水平。持续强化生态用水保障方面,加快建设城镇再生水循环利用基础设施,提高水资源调蓄能力,提高大沽河等重点河流水量。强化水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实施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加强河湖緩冲带生态建设,加大河湖源头水源涵养区保护,恢复和增加河湖水系的生态功能。保障城乡饮用水水源安全方面,巩固城市、城镇、“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治理成效,提高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水平。强化水源地风险防控,全面保障城乡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

坚持陆海共治打造绿色可持续的“美丽海湾”

强化陆源入海污染控制方面,实施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加强围填海管理,优化沿海地区人居和发展环境;建立入海排污口整治长效机制,健全和完善入海排污口管理信息系统,形成科学完备的监管体系和长效机制。强化海洋污染防治方面,加强船舶与港口污染控制,全面清理整治海水养殖污染,推进沿岸及海上垃圾污染防治,强化海洋环境风险防控。强化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方面,实施岸线保护工程,实施“美丽海岸”养护行动,严格执行用海限批政策,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开展桃源河、墨水河、白沙河、大沽河等重点入海河流生态修复工程。严格海洋环境监管方面,建设湾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数字化监测监控体系。加强滨海旅游活动排放污染物监管能力,提高海滨浴场、滨海旅游度假区等公众亲海区域环境质量。

坚持源头防控保障土壤环境安全

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方面,有序推进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全面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方面,强化农用地分类管理,根据土地利用变更和土壤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对各类农用地面积、分布等信息进行更新,并优化调整管控措施。完善土壤污染防控监管体系方面,提升建设用地土壤环境执法和监管能力,推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协同治理,健全建设用地部门间联动监管机制。提升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能力方面,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持续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加大对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健全固体废物综合管理制度,支持资源综合利用重大示范工程和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垃圾分类。

坚持保护修复维护山水林田海岛湾生态安全

构建生态保护格局方面,坚持陆海一体、统筹协调,推动形成“一湾两翼、三山一原、一轴多廊”的生态保护格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健全“三线一单”管控体系。深入开展区域、流域、海域建设、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规划环评的空间布局和源头引导作用。深入推进全域绿化行动方面,实施森林提质增效工程、生态修复造林工程,打造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乡村,加强重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多层次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方面,持续推进国家级、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动有关区市生态创建提档升级,推动各类建设主体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坚持以人为本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巩固提升5年行动,加大集中处理、设施治理力度,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置效率。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维护,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规模化建设、专业化运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方面,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推行“两次四分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模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再生循环体系建设。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方面,通过典型区域开展试点示范,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模式。探索建立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设施第三方运维机制,鼓励专业化、市场化治理和运行管护。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方面,加大生物有机肥、高效缓(控)释肥推广力度,推进秸杆综合利用和农膜回收综合利用工作。强化畜禽污染综合防治方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测监管。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污染源预警预报体系和网格监控体系,推动建立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制度。

坚持风险防控筑牢环境安全底线

构建环境风险防范体系方面,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环境风险综合管控。推进黄岛石化区、董家口化工园区、新河化工园区环境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库建设。强化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控方面,加快建设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体系,加强新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方面,严格落实重金属总量控制制度,实施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替代,推动涉重金属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控方面,提高核与辐射安全水平,确保全市放射源均处于安全受控状态,辐射环境状况保持良好。

坚持多元共治 加快推进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

健全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体系方面,加强党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发挥各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作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夯实环境治理企业责任体系方面,加快构建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管理模式,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加强企业自行监测数据监督管理和应用,探索建立企业自行监测数据与执法监管衔接机制。健全环境治理市场体系方面,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改革。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创新环境治理模式,壮大全市环保产业集群。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实践。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方面,强化环保宣传,鼓励公众参与,完善监督举报反馈机制,促进环保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规范健康发展。积极发挥行业商协会桥梁纽带作用,促进行业自律。提高公民环保素养,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完善环境治理信用体系方面,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信息公开;落实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推动重点排污单位依法依规做好环境信息公开。

坚持智慧环保系统提升环境治理能力

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综合执法能力方面,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统筹配置行政执法职能和执法资源。创新执法方式,推进差异化、分类执法,建立监督执法正面清单机制。加大非现場检查方式应用,提升执法检查取证能力。探索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卫星遥感等监管先进技术手段应用,实现智能监控和大数据监控。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面,继续完善空气自动监测网络,加强特征污染物监测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省、市控重点河流断面监测由人工监测全覆盖向自动监测全覆盖转变,力争市控以上符合条件的地表水断面全部建设自动站。不断优化入海河流、入海排污口监测点位,推动建立陆海统筹的监测体系。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控建设运营模式,不断提高污染源在线监测的运行率和准确率。加强环境科技支撑方面,鼓励先进环保技术交流合作,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小流域生态修复、土壤污染修复、清洁煤燃烧、物联网监控等方面促进先进技术转化应用。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组织攻克一批环保产业关键技术。

Th e “1 4 t h F i v e - Y e a r Plan” period is also a new chapte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beautiful China, a five-year to achieve new progress in the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to fight the critical battle against pollution,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ingdao will promote green 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 improve environment quality,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safeguard public health, highlighting the targeted, scientific, law-based pollution treatment. The city will consolidate the outcomes of the battle against pollution, keep the sky blue, water lucid and soil clean. It will focus on comprehensively building a space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improving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forming a system for environmental risk prevention, expanding the supply of highquality ecological products. Qingdao will also coordinate high-quality growth and high-leve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follow through on the reforms of the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system,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city.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管控污染
突出矿井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过断层风险管控研究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控思考
中美防长在新加坡谈管控风险
浅析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管控
哪个罐子里的药被污染了
绿色转型战略需要更明确的路径选择
探索小秦岭金矿环境治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可采取的环境治理措施
你是污染链的第一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