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变密度法的送杆机构的运送支架拓扑优化设计

2021-05-05李群明高志伟

制造业自动化 2021年4期
关键词:固有频率组件模态

周 围,李群明~3,高志伟,谢 帅

(1.中南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长沙 410083;2.中南大学 轻合金研究院,长沙 410083;3.中南大学 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83)

0 引言

随着地质勘探行业的快速发展,岩心钻机为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1]。国外研发的全液压动力头钻机模块化程度高、功能多,而我国仍主要使用立轴式钻机,需要依靠人工逐次加接或拆卸杆件,存在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低等问题[2,3]。课题组设计的送杆机构主要用于输送钻杆或套管到固定位置,辅助钻机完成自动接卸杆件操作,实现自动钻探。

在结构设计时,通过给定的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利用拓扑优化技术和有限元分析对零件进行结构优化,可提高零件的动静态特性[4~6]。赵海鸣等[7]以质量为优化目标,静应力变形量和固有频率为约束条件,利用变密度法对机床底座进行拓扑优化,减轻底座质量。何玉辉等[8]以最大单元应力为优化目标,体积和固有频率为约束条件,利用变密度法对拉床的墙板进行拓扑优化,改善墙板的动静态特性。易继军等[9]以柔顺度最小为优化目标,体积为约束条件,对悬臂梁结构和简支梁进行拓扑优化,改善梁的刚度特性。

图1 钻机送杆机构结构图

如图1所示,送杆机构主要由储杆箱5、运送支架4、顶升组件9、支撑板10等组成,需往复输送杆件的运送支架4是最重要的零件,其质量和动静态特性直接影响整体性能,因此需要对其实现轻量化设计和结构优化。本文首先利用ANSYS/Workbench软件对整体结构和各组成部分进行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确定初始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然后利用变密度法和SIMP插值模型建立对运送支架进行拓扑优化的数学模型,并利用Shape Optimization模块对其进行拓扑优化分析,根据伪密度云图对其结构进行改进,再对比分析优化前后的动静态特性,验证拓扑优化效果。

1 送杆机构有限元分析

1.1 送杆机构有限元建模

对送杆机构进行静力学分析,首先,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送杆机构三维建模,并导入ANSYS/Workbench软件中;然后,利用Static Structural模块对送杆机构进行整体静力学分析,并定义约束副和材料属性,其中运送支架和支撑板的材料为45钢,顶升组件的材料为40Cr,其他零件选择默认的结构钢,材料密度为ρ=7.85×103kg/cm3,弹性模量为E=210GPa,泊松比为γ=0.3;最后,采用SOLID186单元和Automatic方法对送杆机构进行自动网格划分,并对运送支架、支撑板和顶升组件进行网格加密处理,如图2所示。

图2 送杆机构有限元网格模型图

1.2 送杆机构静力学分析

整体静力学分析:当送杆机构处于初始状态时,顶升组件需顶起储杆箱中的所有杆件,承重最大。对整体进行静力学分析时,需设置机架底面为固定约束,整体自重向下,然后运算求解。如图3所示,送杆机构在初态时最大变形量为0.0228mm,发生在运送支架前端;最大应力为7.729MPa,发生在顶升组件的侧面支撑板上。因为初态时运送支架前端没有支架安装架支撑,前端处于悬臂状态,所以运送支架前端的变形量较大。

图3 送杆机构整体变形图和应力图

如图4所示,此时顶升组件处于顶起杆件状态,承重最大,其最大变形量为0.0073mm,发生在外侧板的悬臂端;最大应力为2.099MPa,发生在顶升组件的内侧板上。因为顶升组件的外侧板处于悬臂状态,而且需要承受直径更大的套管重量,所以外侧板的变形量较大。

图4 顶升组件变形图和应力图

2)运送支架承重静力学分析:运送支架主要用于选择输送钻杆或套管。当运送支架从储杆箱中选取钻杆时,因整排钻杆都压在运送支架的钻杆卡槽口上,运送支架承重最大。如图5所示,此时运送支架的最大变形量为0.0102mm,发生在运送支架的卡槽口处;最大应力为6.8319MPa,发生在运送支架与支架安装架的接触面处。

图5 运送支架变形图和应力图

3)支撑板承重静力学分析:支撑板主要用于支撑储杆箱中的杆件。当支撑板完全伸出时,需要承受储杆箱中后三排所有杆件的重量,支撑板承重最大。如图6所示,此时支撑板的最大变形量为0.0889mm,发生在支撑板前端悬臂处;最大应力为3.0454MPa,发生在支撑板结构突变的凹槽口处。

上述对送杆机构的整体结构、顶升组件、运送支架和支撑板的静力学分析可知,各结构的最大变形量和应力都小于材料允许的强度极限,初始结构设计较合理,但会造成材料浪费,结构过重。

1.3 运送支架模态分析

图6 支撑板变形图和应力图

送杆机构的运送支架在支架安装架上表面往复滑动输送钻杆或套管,会因机架振动、液压冲击、摩擦阻力等外界激励而产生振动,一旦振动频率与运送支架的固有频率重合,将会导致运送支架因共振而产生剧烈变形,出现结构破坏,严重时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

根据力学原理,运送支架的运动微分方程为:

由于自由模态分析时不需加载外力,故外力向量{F(t)}={0}。阻尼受到接触表面精度、润滑条件、制造与安装误差等因素影响,难以直接估算,且对运送支架的固有频率影响较小,可以直接忽略不计。则运送支架的振动方程可简化为:

[译文1]Cattle may make sounds to their masters or headers when hungry or distressed.

式(2)的特征值方程为:

求解方程(3),则ω为运送支架的固有频率,{X}为运送支架的主振型。

使用ANSYS/Workbench中的Modal模块进行模态分析,运送支架的前六阶模态振型如图7所示,各阶共振固有频率和最大变形量如表1所示。模态分析结果表明:运送支架的一阶固有频率为203.98Hz,远大于运送支架的往复送杆频率和外界激励的振动频率,故一般不会发生结构共振现象。前六阶模态振型图表明共振对支架安装架的影响较大,前端需要焊接加强筋板,增加结构刚度。

2 基于变密度法的运送支架拓扑优化

2.1 变密度拓扑优化理论

图7 运送支架前六阶模态振型图

表1 运送支架前六阶固有频率和最大变形量

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主要分为均匀化法、变密度法、水平集法和进化结构优化法等,变密度法是假设材料的密度可变,并采用密度惩罚方法使得结构单元的相对密度介于0和1之间连续变化,从而建立单元相对密度和材料性能间的插值关系,将结构拓扑优化转化为材料优化问题[10~13]。变密度法拓扑优化有实体各项同性材料惩罚模型(SIMP)和材料属性有理近视模型(RAMP)两种材料插值模型,其中SIMP模型对中间密度的惩罚效果比RAMP模型好[14],且易于程序化、运算效率高,因此本文选用变密度法(SIMP)对运送支架进行拓扑结构优化。

2.2 基于变密度法拓扑优化数学模型

根据前文对运送支架的静力学和模态分析可知,优化前运送支架承重时的最大变形量为0.0102mm,最大应力为6.8319MPa,一阶固有频率为203.98Hz,均在材料允许的范围内,而且远小于材料的结构强度。拓扑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为运送支架的结构柔度最小,约束条件为外载荷和体积,则优化模型为:

式中:ρi为单元i相对密度;Ω 为材料相对密度区域;C为结构柔度;K为刚度矩阵;U为节点位移矢量矩阵;V0为优化前运送支架体积;V为优化后运送支架体积;a为体积优化系数;F为外载荷;ρmin为单元最小相对密度,取值0.001,以避免求解出现奇异点。

SIMP插值模型为:

由式(5)得,刚度矩阵为:

柔度函数为:

式中:Ki为单元i的刚度矩阵;K1为单元密度1的刚度矩阵。

再根据式(4)的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构建拉格朗日函数:

则函数对ρi求导得:

由刚度矩阵有对称性和式(6)得:

综式(4)、式(12)可得相对密度ρi的迭代公式:

2.3 对运送支架进行拓扑优化

运送支架是送杆机构中最重要的零件,对运送支架有限元模型进行拓扑优化,能够减轻运送支架的质量,并保障其动静态特性满足要求。如图8所示,在ANSYS/Workbench中的Shape Optimization模块中,首先根据拓扑优化数学模型对运送支架进行约束和外载荷加载设置,然后通过多次试验可知,当设置减少材料的百分比初始值高于60%时结果收敛性较差,因此设置减少材料的百分比初始值为50%,最后进行拓扑优化求解计算。运送支架的伪密度云图如图9所示,结果表明:运送支架优化前质量是13.478Kg,优化后质量是9.205Kg,质量最大可减少31.7%,材料去除的部分主要是运送支架底面中间部分和前面部分。

图8 拓扑优化的约束和外载荷加载图

图9 运送支架的伪密度云图

如图10和表2所示,根据优化的运送支架伪密度云图,对运送支架的结构进行改进,去除运送支架底面未与支架安装架接触部分和前面部分材料,并利用Workbench进行静力学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运送支架结构改进后的质量为10.103Kg,最大变形量为0.0305mm,最大应力为14.937Mpa,一阶固有频率为208.33Hz。

图10 优化后运送支架变形图和应力图

表2 优化后运送支架前六阶固有频率和最大变形量

相比拓扑优化前,运送支架的质量实际减重25.1%,承载时最大变形量从0.0102mm变为0.0305mm,最大应力从6.8319Mpa变为14.937Mpa,一阶固有频率从203.98Hz变为208.33Hz。虽然优化后运送支架的最大变形量和应力略微增大,但仍然远小于材料的结构强度,能够正常使用。

3 结语

文中利用ANSYS/Workbench软件对送杆机构的整体结构、顶升组件、运送支架和支撑板进行静力学分析,研究其承重时的最大变形量和应力分布状况,确保初始结构设计合理可靠;然后对最重要的的运送支架进行模态分析,研究其前六阶模态的共振频率和振型。

利用变密度法和SIMP插值模型建立对运送支架进行拓扑优化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Shape Optimization模块对运送支架进行拓扑优化,并根据伪密度云图对其结构进行改进,使得质量减重25.1%,一阶固有频率提高2.1%,达到对其实现轻量化设计和结构优化的目的。文中使用的拓扑优化技术结合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能够给结构优化提供一种参考。

猜你喜欢

固有频率组件模态
无人机智能巡检在光伏电站组件诊断中的应用
现场测定大型水轮发电机组轴系的固有频率
新型碎边剪刀盘组件
U盾外壳组件注塑模具设计
车辆CAE分析中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的应用与对比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风起新一代光伏组件膜层:SSG纳米自清洁膜层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
总温总压测头模态振型变化规律研究
A novel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control system for restoring motor function of post-stroke hemiplegic pati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