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音乐课堂开设班级戏剧课的实践探索

2021-05-03龙思思

戏剧之家 2021年13期
关键词:剪羊毛肖恩音乐课

龙思思

(广州市增城区香江学校 广东 广州 510000)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

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当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仍存在着授课模式僵化单一的问题,忽视对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对音乐审美的认知。教师层面,一些具备组织能力、在课外活动和文化活动中表现出色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却不具备优势。班级戏剧的综合艺术形式要求教师具备综合才能,即他们可以唱歌、跳舞、表演、创作等。尽管音乐教师都来自音乐专业,接受过专业教育和培训,属于“专业人才”,但是仅限于某一方面,这限制了学校美育的多元化发展和教师全面均衡的发展。

二、班级戏剧课的特点

班级戏剧课是在音乐剧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群体的需求而衍生出的一种以课堂为导向的课程。它不同于课外社团实践活动的“精英教育”,其核心特征是整个活动在班级内进行,并且对所有学生开放。它不仅具有一般音乐和戏剧的含义和元素,而且由于团体的广泛参与,还具有不同于一般音乐和戏剧的独特含义。随着学校音乐教育的逐渐成熟,班级戏剧得到了发展。它基于教材并为教学服务,与普通音乐剧相比,其教育和思想价值大于娱乐性,其主题和歌曲均取材于学生教材学习的内容,音乐语言简单、友善,讲故事力强,充满童趣,学生更容易参与。音乐和戏剧创作的实践过程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存在不平等的关系,在老师的控制之下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但是,孩子的天性是活跃而好奇的,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音乐戏剧是学生全面参与艺术创作和提高艺术素养的教学课程,突破了过去音乐教学的单一教学模式,它是一种轻松、活泼、多样化的艺术表演形式,是音乐教学创新的新方式。

三、班级音乐戏剧教学案例

(一)设计背景

如何为歌曲设计合理的故事背景,如何将音乐与剧情紧密结合,让戏剧更好地为常规音乐教学服务,是在学校开设班级戏剧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剪羊毛》是笔者改编自花城出版社四年级上册《剪羊毛》的一节音乐戏剧课,这是一首轻松诙谐的澳大利亚歌曲,针对本节课,笔者设计了具有故事冲突和故事反转的情节,尝试在不同场景下通对过节奏和音区的改编,发挥音乐的功能,并且通过不同的角色,在不同场景让学生用不同的音乐去感受、聆听、演唱歌曲的片段。

(二)角色安排

表1:角色分工

(三)前置性作业:在上课前一周,老师会将任务卡发放给学生。

表2:前置性作业

(四)课堂实录

场景一:草原的人们组织剪羊毛大赛,多特今年已经是第五年参赛了,他是草原中最强壮的男子,瑞恩他第一次参赛,但他有着聪明的头脑,他表现出志在必得的自信。草原围观比赛的人们都在欢呼雀跃,他们支持自己喜欢的选手,为他们摇旗呐喊,享受这个活动带来的快乐。突然传来一个消息:有怪物!怪物来了!

这一段人类的加入渲染了整首歌曲的主题:剪羊毛。该环节设计了剪羊毛大赛,通过活动体现了澳大利亚当地的风俗和人民的热情,其中由两位学生扮演父与子,通过服饰造型的差异和音色的差异体现出父亲和儿子不同的性格,扮演父亲的学生需要用浑厚的声音展现,而扮演儿子的学生则需用清澈嘹亮的声音展现,这一部分父子都将演唱歌曲的副歌部分,草原围观群众也将合唱整首歌曲,为比赛助兴,营造热闹活跃的聚会氛围。

场景二:草原中出现怪物的消息瞬间传遍各个角落,袋鼠、羊群和人类都集中在一起开会,商量该怎样抓捕怪物,你一言我一语,后来决定各自把最厉害的武器带出来一起去抓捕。夜幕降临,他们终于在一片高高的草丛中发现了这个带着刺鼻臭味的庞然大物。在大家的勇敢和机智下,终于抓到它了!

小动物和人类集中开会这个片段是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也是学生为歌曲创编歌词的环节。袋鼠组、小羊组和人类组都以小组为单位,为《剪羊毛》这首歌曲的旋律编写歌词,这部分将作为前置性作业交给各小组。此场景是该剧首次所有成员聚集在一起,整个部分将作为学生自主创编以及自由发挥的环节,老师只需给出两句话的故事梗概,让学生在这个部分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场景三:大家把怪物拖回部落,定睛一看,正是走失4年的小羊弟弟肖恩。肖恩委屈地说到因为一直流浪,所以没有人给它修剪羊毛,自己也无法清洗,现在的它就像在夏天穿了10件棉袄那样难受,已经严重影响到健康了,目前要马上修剪羊毛。部落里的人们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难题,大家决定由多特和瑞恩一起为肖恩剪羊毛,在团结协作下,肖恩终于脱下了80斤的羊毛,他终于可以回到羊群,做一只快乐的小羊了。

在这个部分,贯穿整个故事的主角“肖恩”终于正式登场了,当揭开“大怪物”真面目时,各小组表现出不同程度惊讶的表演让人捧腹大笑。肖恩的哭诉是本段最精彩的部分,这是由学生自主创编的环节,肖恩的表演分为两部分:独白和独唱,肖恩首先可怜巴巴地讲述自己的遭遇,情到深处开始演唱(对歌曲前四乐句歌词改编)。当肖恩在人类齐心协力的帮助下脱下了80斤的羊毛时,深化该歌曲的主题“只要我们大家努力来劳动,幸福生活一定来到”,全剧在各组齐唱的歌曲声中谢幕。

(五)分析解读

本节课的亮点有三:一是主题歌曲《剪羊毛》用多种方式贯穿全曲(独唱、齐唱、小组唱、纯音乐、改编音乐旋律等方式),让学生反复实践已经在常规音乐课中学会的这首歌曲,真正做到让戏剧真正为音乐课服务,而不是喧宾夺主,主次不明;二是全员参与,班级戏剧课的特点是紧扣“班级”,即面向全体成员,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角色,有自己的表演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体验;三是小组合作,充分体现了“生本”的教学理念:全面依靠学生,以生为本,在教师设计脚本大框架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去设计每组的歌曲的演唱方式、对白以及服装造型。

整节课师生都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度过,通过本节课培养了学生对戏剧课的浓厚兴趣,但本节课还是一点值得思考的地方:如何让小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提演唱的质量。基于常规音乐课,“演”和“唱”是结合的,“演”是“唱”多元化的表达;基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演”和“唱”是分离的,先学会“唱”,而“演”则作为“唱”的拓展。学生在常规音乐课中已经学会了《剪羊毛》这首歌曲,但在戏剧课上,他们需要关注表演、关注衔接,对方方面面的关注导致学生的演唱与在常规音乐课中的表现相差甚远。一节优质的班级戏剧课重点在“演”,更在“唱”。

四、结束语

班级音乐戏剧为学生接受音乐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感受和表现音乐提供了新的舞台。班级音乐戏剧发掘学生的多种潜能,培养其探究能力,发展其创新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音乐剧表演中,学生通过肢体展现和口头语言的表现,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创作,培养了探究能力,发展了创新能力。音乐剧教学作为一种适应学生不同能力和水平发展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音乐剧的学习实践中,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音乐戏剧课的魅力在于那些无法预知却又妙不可言的细节,也许老师未必能清晰地描述它与未来发生的某种联系,但它是独一无二的。这些儿童与少年在几十年后的某个时刻,当他们的思绪飞到童年课堂、青春的课室时,也许正是这一节节特别的课温暖着他们的童年。

猜你喜欢

剪羊毛肖恩音乐课
第十回 搭讪的老者
寻找肖恩
当前剪羊毛应该注意啥
现在不远了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