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忠臣伍子胥

2021-05-03马平安

同舟共进 2021年12期
关键词:吴王伍子胥吴国

马平安

“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实指望到吴国借兵回转,谁知昭关有阻拦……”

《文昭关》是京剧中流传最久的戏目之一。唱的爱唱,听的爱听。因为,这是一个有关伍子胥逃亡路上的传奇故事。

伍子胥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神秘的人物?他的魅力究竟在什么地方?何以会在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化生活中还会存在着一席之地?

就让我们掸去历史的尘埃,去追寻他的足迹吧。

伍子胥,名员,春秋时期楚国人。伍子胥的祖父伍举,侍奉楚庄王时以直言诤谏著称。从伍举开始,伍家三代都是忠臣,也是楚国的名门望族。伍子胥的父亲叫伍奢,哥哥名伍尚。伍奢在楚平王时被任命为太子建的太傅,费无忌为少傅。

可是,费无忌是个谗臣。平王派费无忌到秦国为太子建娶妻,无忌见秦女貌美,便向平王进言说:“那秦国女子天下无双,大王何不自己娶来享用?可以为太子另娶。”楚平王是个好色之徒,贪婪之下,真的娶了这个秦国女子,并且非常宠爱她,后来还生了儿子轸。

平王为太子建另娶了齐国女子为妻,费无忌也得以离开太子而去侍奉平王。做了亏心事的人总是心虚。费无忌担心有朝一日平王去世、太子继位,自己的脑袋就会难保,于是不断地在平王面前诽谤太子。平王听信谗言,便疏远太子建,将他打发到楚国边疆一个叫城父的地方。

但是,费无忌还是放不下心来,日夜在平王面前谗毁太子,诬蔑太子怨恨平王,在外与诸侯勾结准备造反。平王召来伍奢查问,伍奢直谏说:“大王怎能听信谗臣的话而疏远骨肉至亲呢?”费无忌知道后,便疾恨伍奢,起了杀机。他又向平王进言说:“大王如果不加以制止,太子的谋反就要成功了,大王您将要死无葬身之地。”平王大怒,于是下令囚禁伍奢,并派人带兵去杀太子建。太子建闻风逃往宋国。

费无忌惟恐不能斩草除根,便向平王进谗言要伍奢将两个儿子召来一起杀掉。伍奢坦然道:“我的大儿子伍尚,为人诚实仁厚,听到我召见一定会回来;小儿子伍员为人刚暴忍辱,能完成大事,且对事情有预见,一定不会来。”

知子莫若父。事情果如伍奢所料,兄弟二人见到平王的使者,伍员对伍尚说:“楚王召我们兄弟,是为了斩草除根、不留后患。父子一同赴死,大仇不能得报,为什么要去呢?”伍尚说:“父子情深,我只是想去见父亲一面。如果能保全父亲性命而不去,以后又不能雪耻,终会被天下人讥笑。你胸怀文韬武略,定能报父兄之仇,你逃走吧。”于是兄弟异途,子胥逃走,伍尚回去与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杀死了。

伍子胥听说太子建在宋国,便到宋国去。楚平王派的人追上了他,子胥张弓搭箭,使者不敢上前,子胥大叫着说:“回报你的平王,楚国将成为废墟了!”使者回报平王,平王马上派出大批军队追赶子胥。伍奢听说子胥逃跑的消息后预言说:“楚国今后无宁日了。”

伍子胥逃到宋国找到了太子建,时值宋国国内大乱,便又一起逃亡到郑国,郑国人很尊重他们。后来太子建又到了晋国,晋顷公想利用郑国对太子建的信任,让太子建做内应灭掉郑国,并许诺事成后把郑国封给建。建回到郑国,事情还没有实施,建的一名随从就向郑国告密,郑定公与大臣子产杀死了太子建。伍子胥便与太子建的儿子胜一起逃奔吴国。

据《吴越春秋》和《越绝书》记载,子胥与公子胜来到江边,发愁不能渡河,正巧看到一位渔翁撑船逆流而上,便请求渡河。渔翁看到有人在旁边窥探,便以唱歌的形式委婉地告诉子胥天黑再过河,子胥便在芦苇丛中躲到天黑。天黑后渔翁把他们渡到了极远的渡口,还取出食物给他们吃。子胥解下自己的佩剑说:“这柄宝剑是我家祖传的,价值百金,送给您以谢救命之恩。”渔翁说:“我听说楚王下令:抓住伍子胥的人赏票五万石,爵位拜上卿执圭。这些我都不想要,难道是为了这百金之剑吗?”子胥又问渔翁的姓名,老渔翁回答说:“你是楚国的罪人,我是把楚国罪人渡过江的人。两个强盗的配合很默契,又何必问姓名呢?”

分手之前子胥叮嘱渔翁不要走漏了消息,等他离开后回头看那渔翁时,只见他已将船弄翻自沉江中,以此来表示决不会泄露消息。

子胥来到吴国,当时吴王僚执政,公子光做将领。子胥拜见了吴王僚,吴王僚很喜欢他,也了解到他想要吴国出兵为他报仇。但公子光另有图谋,担心子胥与吴王僚关系亲密妨害了自己的计划,便劝吴王僚不要听从。子胥知道公子光想杀死吴王僚自立为君,自己借吴国报仇的机会还不成熟,便拒绝吴王僚的挽留,到民间暂时做了一个草民,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子胥在逃往吴国的路上遇到一个叫專诸的人,眼窝深陷,虎背熊腰。当时他正要与人殴斗,当逼近对手时,其势可敌万钧,但妻子一喊他便立刻回来了。子胥感到很奇怪,就与他攀谈询问缘故,专诸回答说:“屈服于一人之下的人,必能舒展于万人之上。”子胥知道专诸是真正的勇士,便与他结交。子胥知道公子光谋划刺杀吴王僚,便将专诸推荐给公子光。

专诸对公子光说:“要刺杀君王,首先要了解他最喜欢什么。”得知吴王僚最喜欢吃烤鱼,专诸便到太湖去了三个月,学习烤鱼的方法。不久,楚平王去世,吴王僚趁此机会派遣自己的两个弟弟盖馀和烛佣攻打楚国,楚国出兵截断了吴军的后路,吴军被围困。伍子胥见吴国国内空虚,便劝说公子光趁机行刺。公子光设好埋伏宴请吴王僚,令专诸预先将鱼肠短剑放在烤鱼中,利用席间向吴王进献烤鱼的机会刺杀了吴王僚。专诸在行刺中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这便是著名的“鱼肠剑”的故事。

吴王僚死后,公子光自立为君,这就是春秋史上有名的吴王阖闾。阖闾做了国君之后,便召伍子胥入朝,与他商讨国家大事,并请他协助治理国家。

至此,伍子胥向自己的复仇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吴王僚被阖闾杀死之后,他的儿子庆忌逃到相邻的卫国,招纳死士,准备报仇。心腹大患不除,阖闾因此寝食难安。为了解决庆忌的问题,伍子胥又向吴王阖闾推荐了勇士要离。

伍子胥之所以举荐要离,是因为要离虽然瘦小枯干,却曾做出过在大庭广众之下羞辱齐国壮士椒丘的壮举。椒丘瞎了一只眼睛,据说是因为与河神决斗时所致。一天,他在吴国一个富豪之家的葬礼上吹嘘自己如何勇猛,要离对此很反感,当众羞辱他说:“你与河神决斗失败,苟且偷生,明明贪生怕死,怎么还好意思自吹自擂呢?”椒丘很是羞愤,晚上便去劫杀要离,谁知要离早有所料,一席话让椒丘无地自容,甘心服输。

吴王听了要离的事迹后,同意起用要离。于是,要离假装获罪出逃,吴王依要离之计把他的妻儿全家杀死在闹市之中。要离跑到卫国去投奔庆忌,庆忌相信了他,答应和他一起出兵吴国,要离利用途中渡江的机会,趁庆忌不备一矛直透他的心窝。

吴王阖闾的又一个心腹之患被清除了,伍子胥也离自己复仇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吴王阖闾三年,伍子胥、白喜等人请兵伐楚,吴王表示同意,但内心深处仍然犹豫不决。伍子胥洞察秋毫,知道阖闾的心事,便又向吴王阖闾推荐了孙武。孙武善于用兵,来吴后一直隐居在乡间偏僻之地,不为世人所知,但伍子胥却非常了解他,将他推荐给吴王阖闾。终于,吴王阖闾任命孙武为将军,开始攻打楚国。孙武带兵攻克了舒地,杀死了吴王僚的两个逃亡在外的弟弟,即盖馀和烛佣。至此,吴王阖闾的心中大患已经被一一清除干净。

这次战役之后,楚国人对费无忌的怨恨情绪达到了极点。因为伍子胥的父亲伍奢、白喜的父亲白州犁都是费无忌进谗言害死的,这才为楚国召来了战争。楚国令尹囊瓦听从大家的劝告,和楚昭王一起谋划杀掉了费无忌,希望能够平息民愤。这个谗佞的小人,终于落得个“多行不义必自毙”的下场。

吴王阖闾九年,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白喜的率领下攻打楚国,连战连胜,攻入郢都,几乎灭亡楚国。伍子胥报复楚国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

因为抓不到楚昭王,伍子胥就掘开了楚平王的坟墓,挖出平王的尸体,狠狠地鞭笞了三百下,以发泄多年来心中的满腔仇恨。楚臣申包胥,是伍子胥当年的朋友,这时逃亡在山中,听说了伍子胥的所作所为,派人对子胥说:“你这样报仇也太过分了吧!毕竟你过去是平王的臣子,今天竟至于掘墓鞭尸,这也太残暴无道了吧?”伍子胥请来人回复申包胥说:“我复仇的时间不多了,这就像太阳马上就要下山,路途却还遥远,所以我只顾复仇管不了那么多了,只能倒行逆施,顾不上情理了。”

长久以来,伍子胥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是几近完美的,但正如申包胥一样,很多人对他“掘墓鞭尸”的行为也是不理解的,认为这是他人生中洗不去的一大污点。有人认为当他面对申包胥的诘问时,以“吾日暮途远,故倒行而逆施之”来搪塞,反映出当时他内心的不安和疯狂。其实不然,伍子胥一直很理智的。在父仇高于对君主忠诚的时代,伍子胥显然没有选择的余地。

自从他得知父亲遭小人陷害之时起,就已心存复仇之志。引兵入郢之后,执意复仇的伍子胥,抛开伦理观念的束缚,鞭尸三百,可谓矢志不渝,心意坚决至极。这种倒行逆施的复仇,诚如司马迁所言,可谓是“怨毒之于人甚矣哉”,但在这种残忍之极、怨毒之极的复仇行为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伍子胥多年心系大仇一朝得报的快意淋漓。太史公对于伍子胥借吴国连年伐楚,“掘墓鞭尸”这件事情就很理解。他说:“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其实伍子胥在受到申包胥诘问时,他一定也在受到自己内心的拷问,但他心中深沉似海的仇恨不是言语所能够表达清楚的。因为父兄被害,伍子胥的人生被彻底改变了,故国抛弃了他,他只能逼迫自己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来对付他曾经热爱过的故国。哪里是他的家?何处是他的国?他只能在黑暗中独行,在孤独中走向窒息,或许,这就是他无法改变的宿命。

伍子胥等人班师回吴国之后不久,吴国的太子波便病死了。吴王阖闾与子胥商量立太子的事,子胥对吴王说:“夫差是最合适的人选。”但阖闾却认为夫差残暴而愚蠢,难当大任。经过伍子胥大力保举,吴王才打消了顾虑,听从了他的建议。

阖闾立夫差为吴国太子后,夫差攻占了楚国的番邑。楚王害怕吴军再次大举入侵,便远离郢都,迁都到别的地方。这一时期,吴国采用伍子胥、孙武的谋略,向西攻破强大的楚国,北面威胁齐国、晋国,南面降服越国,国势最盛,可谓称霸一时。

后来,吴军入侵越国。越王勾践带兵在姑苏打败吴军,吴王阖闾受伤而死。夫差继位之后,任用伯嚭为太宰,加紧操练士兵。两年后,吴国在夫椒大败越军。在即将国破家亡的情况下,越王勾践采纳文种的计策以重金美女贿赂吴国太宰伯嚭,请求谈和。伍子胥劝谏说:“吴越两国相邻,不是吴国灭掉越国,就是越国灭掉吴国啊!现在上天把越国赐给吴国,吴国怎么可以违背天意呢?祛病除害,一定要断根绝源啊!”但是,吴王夫差没有采纳伍子胥的意见,而是听从了太宰伯嚭的建议,与越国谈和,从此养寇遗患,种下了亡国的祸根。

越王勾践为了表示对吴国的彻底屈服,亲自带领妻子和大臣范蠡来到吴国服役,侍奉吴王。勾践服役三年,小心谨慎,没有流露出一点怨恨之情,获得了吴王夫差的完全信任,夫差便有意想赦免他,放他回越国去。伍子胥又劝谏吴王说:“从前夏桀囚禁了商汤而不杀,商纣王囚禁了周文王而不杀,结果上天的意志便反了过来,他们二人终至于亡国了。现在大王囚禁了越王而不杀,您要吸取他们的教训啊!越王勾践为人忍辱负重,这个人如果不死,一定会成为吴国的祸患。”见吴王有所犹豫,被越国金钱美女喂饱了的太宰伯嚭,就一味地为越王说好话。这时候,越王勾践听从跟随他在吴国服役的大夫范蠡的计策,趁吴王生病时前去探望,并请求品尝吴王的粪便来预测病情。吴王果然大为感动,决心赦免越王。伍子胥诤言力谏说:“越王到吴国来做奴仆,是他深谋远虑;掏空了自己的金库而不怨恨,是在欺骗大王;尝大王的粪便,更是为了骗取信任,这是多么恶毒的手段啊!大王被蒙蔽了,喜欢听那些动听的言辞,而不考虑国家的存亡;抛弃忠诚的意见,而采纳小人的谗言,这多危险啊!我不敢因为怕死而辜负先王的重托,一旦国家成为一片废墟,后悔就来不及了!”吴王夫差听不进这些逆耳忠言,终于放虎归山,赦免了勾践。

勾践回国后韬光养晦,卧薪尝胆,等待机会东山再起。

后来,吴国两次起兵伐齐,伍子胥又忠心耿耿地劝诫说:“越国对吴国来说,实在是一个致命的病灶,大王应当首先除去这个祸患。齐国好比沙漠荒地,即使夺取了也是毫无用处的。”吴王不听从伍子胥的劝告,反而派他出使齐国。伍子胥完成了使命,从齐国回来之前,对随他同行的儿子说:“我已预见到吴国的灭亡了。你和吴国一起坐等灭亡,没有好处。”他把儿子托付给了齐国的大夫鲍牧,只身回到吴国。

于是,太宰伯嚭趁机在吴王面前谗毁伍子胥,吴王听后大怒,便派人赐给伍子胥属镂剑,让他自杀。伍子胥仰天长叹:“我辅佐你父亲成为一代霸主,又拼命争取让你登上王位,今天你却听信奸臣的谗言要来杀我!”

两千多年来,后人时时记起伍子胥临终之前那震撼人心的诅咒:“在我的墓上种梓树,让它们长成后可以做棺材!挖出我的眼睛挂在东门上,让我亲眼看到越国怎样灭亡吴国!”

当时,吴王夫差为了解恨,命人割下伍子胥的头挂在城门上,用皮袋子装了他的尸体抛入江中。然而数年之后,伍子胥的诅咒真的应验了,越王勾践终于灭掉了吴国,杀死了吴王夫差。夫差临死之前以麻布遮面,只因为到九泉之下无颜面对他的忠臣伍子胥!

一个人的到来可以兴国,一个人的死去可以亡国,这,也许就是伍子胥的宿命。

后人痛怜伍子胥,在江边为他立祠,并将伍祠所在的山称为胥山。吴地至今仍留有关于伍子胥的多处遗迹。《吴越春秋》上说,伍子胥和被越王勾践杀死的忠臣文种二人死后,一起化作了钱塘江上的怒涛,这一典故无疑寄托了后人的同情与无尽哀思。

伍子胥在被迫自杀之前曾与吴国大夫被离有过这样的一段对话。被离说:“你继续劝谏吴王仍然不会被采纳,不如逃走吧。”伍子胥说:“如果要逃走,我能到哪里去呢?”

或许,这样一句不经意的话,正好道出了伍子胥一生中内心深处的隐痛。何处是家?何处是国?忠而被谤,信而见疑,无处安身,无处可以寄托。先是楚,后是吴,家与国对于伍子胥来说,终究是一个遥远的梦,一个可追而不可及的梦。

然而,伍子胥终究是一个忠于理想的完美主义者,他坚守信念,始终如一,孜孜以求,哪怕換来的只是一世的孤独,留给后人的只是一个凄美的背影。

或许,悬首吴门正是他最灿烂的归宿,一个完美的谢幕。历史造就了这位具有悲剧色彩的英雄。

(作者系文史学者)

猜你喜欢

吴王伍子胥吴国
Optimal Control of Heterogeneous-Susceptible-Exposed-Infectious-Recovered-Susceptible Malware Propagation Model in Heterogeneous Degree-Bas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千金”的由来
吴王光鉴铭文复原考释
GLOBAL STRONG SOLUTION AND EXPONENTIAL DECAY OF 3D NONHOMOGENEOUS ASYMMETRIC FLUID EQUATIONS WITH VACUUM∗
吴国良花鸟画选
东周列国志(10)
吴国平
孙武为何敢于斩杀吴王宠妃?
欲善其事,必利其器
——以《螳螂捕蝉》为例,谈劝说的技巧
伍子胥出昭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