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基层警察队伍形象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1-05-01钟春燕

经济师 2021年10期
关键词:防治对策成因

摘 要:近些年来,涉警舆情曝光频繁,其中与基层警察有关的形象危机事件比例较高,对警察队伍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文章从基层警察形象危机入手,通过对基层警察形象危机成因的分析,提出应当大力加强基层警察队伍建设、规范执法方式、转变执法观念及危机处置方式等对策,以减少危机的形成以及正确、合理处置危机,从而优化警民关系,维护警察良好的社会形象。

关键词:基层警察 形象危机 成因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1)10-274-02

一、基层警察形象危机的概念解析

(一)基层警察范围界定

我国警察机构的设置由低到高为县(区)公安局(分局)、市(设区)公安局、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和公安部四级。以上四级中,县(区)公安局(分局)为基层公安机关,所以本文所提基层警察是指县(区)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

(二)警察形象内涵解析

警察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警察的直观感受、看法和印象,是社会公众对警察的内心认知结果。根据警察的职业特征,警察形象主要包括警察礼仪形象、警察执法形象、警察服务形象等。

警察形象是一个主客观的结合体,一方面是由警察从外到内的客观存在决定的,如警服、警察礼仪、服务意识、执法方式、执法观念、执法质量等,另一方面是由社会公众对警察的认知和评价决定的,社会公众对警察的评价是警察社会形象好与坏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尺。

警察形象的内涵和外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目前,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领下,同时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警察形象的构建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三)基层警察形象危机的内涵

警察形象危机是警察公共关系领域的概念,是指在特定事件和背景下,社会公众对警察形象给予负面评价,使警察整体形象受到损害而处于危机状态。

如前文所述,基层警察是指县(区)级警察机构的人民警察,那么基层警察形象危机是指县(区)级警察在执法、服务过程中,突发特定紧急事件,导致社会公众对警察形象给予负面评价,使警察整体形象受到损害而处于形象危机状态。

二、研究并正确防治基层警察形象危机的实践意义

在整个警察队伍中,相对而言,基层警察数量庞大,他们处于业务一线,直接面对社会公众,加之警察素质参差不齐,极易发生警察形象危机事件。因此,应当高度重视并加强基层领域的警察形象建设,积极预防和处置形象危机事件,树立基层警察良好形象,构建基层和谐警民关系,对维护警察队伍整体良好社会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在我国推进法治化建设的进程中,警察形象关系到法治社会、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建立与巩固。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警察形象也关系到警民关系、政府公信力的建设与维护。因此,积极预防、正确处置警察形象危机尤其是基层警察形象危机对我国的法治化进程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保障意义。

三、基层警察容易出现形象危机的成因分析

(一)少数基层警察执法理念相对滞后

作为执法主体的人民警察,必须坚持执法为民的基本执法理念,这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也是作为人民警察的职责所在。但在基层警察队伍中,少数警察群众意识淡薄,对群众的诉求关心不够,执法简单粗暴,损害群众利益,有的甚至实施违法犯罪行为,造成警察形象受损,出现严重的警察形象危机。究其原因,主要是少数基层警察的执法理念还不够端正、清晰,执法为民的思想观念不够牢固,这是根源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基层警察工作压力普遍较大

首先,由于我國目前存在警力普遍不足的情况,尤其是一线业务部门,警力缺口较大,为此不得已以辅警和协警来补充。但协警和辅警并没有执法权,都只是做一些辅助性工作,具体执法工作任务还是要正式警察承担或由其牵头来完成,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超负荷工作是常事,工作压力普遍较大。

其次,基层警察执法风险较大,像刑侦、禁毒等业务部门的警察有时会面临着生命和健康方面巨大安全风险。虽然说作为警察应当有牺牲的精神和担当,但危险带来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

最后,由于警察工作的特殊要求,警察必须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工作岗位,这样自然就没有太多时间去关心照顾家庭,久而久之,部分警察就面临亲人的不理解甚至责备、抱怨,所以他们在精神层面也因此承担着较大的压力。

综上,由于基层警察面临着个各种压力,在压力面前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产生厌烦、急躁情绪,就会在执法或开展其他警察业务时不能够理性、规范,就比较容易出现与执法对象之间的矛盾,严重时就会出现严重的警察形象危机。

(三)基层警察面临的矛盾、事务比较复杂

基层警察处在警务一线,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基层警察几乎要面对所有领域的矛盾,有些甚至并非矛盾,像寻找遗失物等非警务事件。在目前我国对警察权范围没有特别清晰界定的情况下,以及按照传统的“有困难、找警察”的观念的要求下,警察警务活动的范围被任意扩大,导致警察要面对的社会事务特别繁杂。一般情况下,对于正常的警务活动,如刑事案件侦办、治安案件查处等,执法人员一般都会按照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处罚法、行政处罚法等实体、程序法的规定依法办理。但如参与拆迁、一般的民间纠纷调处、参与集资受到损失、医疗纠纷或其他原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缠访、缠诉等事务,一方面人民群众首先都会要求警察出面解决,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出现严重治安事件警察也必须出警,还有就是上级部门或其他部门要求公安机关必须参与。对于这些严格来说并不属于警察执法权限范围内的非警务活动,警察处置起来也没有明确具体的法律规范作为执法依据,就只能根据当时的情况临时决定,这样的警务活动在规范性、公正性等方面就比较欠缺或存在不确定性,自然就存在涉嫌侵犯相关权利人合法权利的风险,随之就有可能产生警察形象危机事件。

(四)基层警察形象意识相对比较薄弱

对于基层警察来讲,具体事务繁杂,整天忙于工作,在严格的考核机制下,其对完成工作任务的思想觉悟和主动性还是比较突出的,但是在思想观念和理论知识的塑造和提升方面,相对来说就比较薄弱,比如对警察形象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还重视不够,在工作、生活中不时会出现警容不整、作风不正等违规违纪现象,有的基层警察身上还存在落后的官僚作风,对群众的事情漠不关心,有的甚至办事简单粗暴,伤害人民群众的情感以及其他合法权益,这些都会损害警察形象,甚至带来严重的警察形象危机。

四、基层警察形象危机的防治对策

(一)加强基层警察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基层警察队伍素质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实施在于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会议上提出,要建设德才兼备的优秀法治人才,为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现依法治国方略提供人才保障,这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所以,在防治基层警察形象危机方面,加大队伍建设力度,提升基层警察队伍整体素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目前,我国基层警察队伍主要是从警察院校和其他高等院校毕业生中录用的,所以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是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警察具有权力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等重要特征,警察岗位对警察队伍在思想政治、业务水平、法治理念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全面加强队伍建设,要坚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培训质量,努力提升基层警察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培育和转变基层警察正确的执法理念,从源头上来有效预防和合理处置基层警察形象危机。

(二)明确基层警察执法范围,逐步缓解基层警察执法压力

警察职能的及时、正确、有效行使,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有效运行,所以依法保障警察行使职权,是任何一个法治国家的必然需求。但目前我国警察权范围比较模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给我国警察尤其是基层警察开展工作造成一定的困境。对此,应当完善人民警察法以及其他与警察权有关的相关立法,明确警察权限范围,明确规定警察不再参与应当由其他职能部门管理的非警务活动,为警察执法、服务活动提供法律依据,使得人民警察开展所有业务活动都有法可依,从而保障警察业务的规范性、公正性和正当性,提升社会公众对人民警察的认知、认可度,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树立、提升人民警察良好的社会形象,努力减少危机事件发生。

(三)提升基层警察形象建设意识及危机防治能力

针对基层警察形象意识比较薄弱的问题,首先应当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从思想根源上进行纠正和培养,使得每一位基层警察都树立更高的集体荣誉感和荣辱观。其次是要建立健全惩戒机制,对于在执法和服务领域出现的伤害人民群众情感和合法权益的行为,予以严肃处理,以起到惩戒和警示作用。最后,要专门训练基层警察处置已经发生的警察形象危机的能力,比如與人民群众之间的协调沟通能力、面对新闻媒体的能力、发现和正确处置网络舆情的能力等,以确保在危机发生后能够有效防止其扩大以及有效处置危机。

(四)加强对基层民众的法治教育和引导

在众多的警察形象危机事件中,有的是因为警察不当执法引发的,对此我们就应该从警察内部出发予以防治。但也有一些危机并不是警察自身行为引发的,而是因为一些社会公众法治观念淡薄,故意制造危机事件,向人民警察和政府施加压力,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和满足自己的不当诉求。对于这种现象,由于其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彻底解决和消除,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当加强宣传力度,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教育公民遵纪守法,不去制造危机事件,不去实施一些损害警察和政府形象的违法行为,使人民群众成为构建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主要力量。但是对于其中一些“屡教不改”的比较顽固的人员,必要时予以治安处罚等适当惩戒。另外,对于一些不法分子故意利用不明真相的群众制造危机事件的情况,公安机关应当不姑息、不放纵,坚决依法予以打击。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课题组.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中警察公关关系危机处置的思考[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

[2] 赵黎.浅析警察形象危机的成因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0(29)

[3] 孙国良.警察形象危机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6)

[4] 冯丽波.警察公关关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4(31)

(作者单位:湖南警察学院管理系 湖南长沙 410006)

[作者简介:钟春燕,湖南警察学院管理系管理学教研室副教授。]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防治对策成因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